电大《政治学原理》历届考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liy****000 文档编号:118912722 上传时间:2019-12-28 格式:DOC 页数:73 大小:3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大《政治学原理》历届考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电大《政治学原理》历届考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电大《政治学原理》历届考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电大《政治学原理》历届考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电大《政治学原理》历届考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大《政治学原理》历届考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政治学原理》历届考试题及答案(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政治学原理历届试题及答案、一、填空(每空1分,共6分) 1、政治制度化包括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政治管理)的制度化两个基本方面的内容。 2、政党就是指人们为了通过(选举)或其他手段赢得政府权力而组织的政治团体。 3、政治(合法性危机)主要指政治秩序或体系丧失其合法性的情况。 4、国家的三要素说,认为具有(人民)、土地、主权者即为国家。 5、古典民主观以(直接民主)为蓝本,把民主视为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提倡人民参与国家事务的决策和管理。 6、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明确指出,政治的本质在于(公正),一个“理想国”具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四种美德。 二、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多选少选均不能得分。

2、每题2分,共20分) 1、根据政治学的一般分析原理,非政府政治体系由(A.个体公民 B.社团 C.政党 D.市民社会)组成。 2、一般来讲,社会监督的途径和方式主要包括(A.舆论监督 B.公民监督D.社会团体监督) 3、(B.孟德斯鸠)精辟地论述道:“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4、(C.阶级性)是政府的灵魂。 5、英国政府一直在(A.保守党D.工党)的轮流执掌之下。 6、民主的限度包括A.以不产生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政为限度C.以不干涉社会自主为限度 D.以不侵人“私人领域”为限度

3、)。 7、马克思主义认为(专制君主制)是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的典型政体形式。 8、(B.选举权C.罢免权 )是民主得以保障和保存的基础性权利。 9、概括而言,政党的功能和作用主要体现在(A.实现社会化和政治动员的途径 B.组织政府的手段C.实现利益聚集和表达的途径 D.形成和培养政治精英的渠道)。 10.政府必须建立在“被统治者”同意的基础上,这种观念使自由主义者更加支持(A.代议制)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18分) 张的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主张有组织地影响政府决策和行为的政治性团体。 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4、 一种指导和激发政治行为的综合性的思想观念。 四、简答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 (1)现代化过程中的利益冲突加剧,导致政治不稳定;(2)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3)人们的社会期望以及参与意识的提高而导致政治不稳定;(4)政府的执行危机;(5)此外,对于那些后期现代化国家来说,由于国际势力的影响也往往造成了很大的不稳定因素。 答:(1)人民主权原则;(2)权力制约原则; (3)法治原则。三大原则构成了宪法精神的统一体,成为现代国家政权建构的基本指导原则,具体说来是:人民主权是国家产生的逻辑起点,权力制约是国家运行的基本手段,法治则是国家治理的根本保障。 答:(1)人们具有宽容与理性妥协的精神;

5、 (2)良好社会必须是一个法治社会,政治制度化的程度较高; (3)存在一个有效的协商机制;(4)存在一个高效、廉洁的政府。 五、论述题(20分) 试述划分“公权”与“私权”的意义。 (1)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共权力有效行使的保证;(2)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民权利充分实现的保障; (3)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能防止“公权”对“私权”的侵犯;(4)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民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础。(以上要点均须展开论述,否则酌情扣分,只答要点,每点给3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6分) 1、19世纪,由于经济的发展、(教育的普及)、社会等级观念的淡化以及公民选举

6、权的扩大,民主得到了真正开发的机会,从而在欧美发达国家实现了从理论向制度的转化。 2、现代保守主义倡导最大可能的经济自由和最小可能的(政府管制)。 3、制约权力是(监督)的本质之所在。 4、一元主义和(全能主义)国家被视为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基本模式。 5、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可以分为复合制和(单一制)。 6、(马基雅维利)被认为是近代西方政治科学的奠基人。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多选或者少选均不能得分) 1.第三次民主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政治发展的现实显示,民主的和平转变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是(A.经济市场化 B.文化世俗化 C.政治文明化 D.政治领导人和执政党

7、开明化)。 2.(政治制度化)是实现政治稳定的根本途径。 3.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一般把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看成是两种对立的意识形态。 4.( 公民监督)是一种对国家管理的最直接、最广泛的监督方式。 5.( 意大利、法国)是多党制的典型。 6.议行合一原则是(社会主义)国家政府组织设置的基本原则。 7.政治学研究内容可以分为(B.政治科学研究D.政治哲学研究) 8.参政权是指公民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权利,主要包括(A.复决权 B.罢免权 C.创制权 D.选举权)。 9.在西方发达国家。社团发挥其作用的非常规方式有(A.示威抗议 B.政变 C.恐怖活动 D.司法诉讼)。 10.在分类研究中,社会成

8、员如何看待政治生活中不同党派、团体和个人之间的(A.冲突C.竞争)是区分传统政治文化与现代政治文化的一个重要指标。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18分) 在这种制度中,全体公民有权并且能够直接或间接地,积极或消极地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过程。 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 家和个人之间的广阔领域,它由相对独立而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组织和团体所构成。 四、简答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 1)政治色彩浓厚;(2)治理权力来源于最高统治者(3)政府职能包罗万象;(4)治理方法单一。 (1)全球化使国家主权受到一定的制约;(2)全球化对政府的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全

9、球化推动世界范围内的民主化;(4)全球化对后发展国家的政治文化造成了双重影响。权威性; (2)支配性; (3)强制性; (4)扩张性;(5)排他性。 五、论述题(20分) 试评述历史上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1.价值论的解释: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这种政治观被称为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这种政治观体现了人们对于政治的期望和价值要求,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社会成员对于政治生活和活动的衡量标准,体现了人们对“政治”应然状态的追求。不足之处:这种观念仅仅从社会价值的层次上把握政治,重哲学思辨和抽象的伦理价值而轻社会现实,无法现实地反映社会政治生活,也不能深刻揭示社会政治的本质。

10、(4分) 2.神学论的解释: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和外化。这样的政治观往往与宗教崇拜紧密结合在一起,人们凭借对超自然力量的祟拜来赋予“政治”以合法性,从而定义政治。这种政治观曾经迷惑人,但最终经不起理性思维的检验。(4分) 3.权力论解释:认为政治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活动,包括对于权力的追求、运用和维护,对于政治含义的这种理解被称之为权力政治观。这种政治观主张从政治的现实状况出发把握政治,触及了政治的现实内容。但是,它忽视了政治生活中确实存在着特定的价值和道德,也没有指明权力背后的实际动因,因此,对于政治本质的把握是不深刻和不全面的.(4分) 4、管理论解释:认为政治是公共管理活动。

11、这是现代的政治观念。这一政治观把握了政治公共性和管理性特点,具有容易同政治实践相吻合的特点,容易从社会实践中得到验证,但是,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角度看,它忽视了政治还有统治性的一面。(4分) 5.决策论的解释: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对于政治含义的这一确定,指出了政治活动的基本对象是社会价值物,包括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政治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是分配社会价值物的决策活动;这种分配是权威性即合法强制性的分配。这一政治观指出了政治生活的内容、方式以及标志,但是,它没有揭示社会价值权威性分配及其方式形成的深层动因,同时,把政治活动仅仅限定于分配性决策,亦具有片面性。(4分) (根据

12、学生展开论述情况酌情扣分) 一、填空(每空1分,共6分) 1、(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明确指出,政治的本质在于公正。 2、19世纪,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教育的普及、社会等级观念的淡化以及公民(选举权)的扩大,民主得到了真正开发的机会,从而在欧美发达国家实现了从理论向制度的转化。 3、与古代社会的选举活动相比,近代选举制度在形式上采用(普选制)。 4、政府的(权威性)是国家的强制性和合法性的有机结合和集中体现。 5、公共权力具有权威性和至高无上性,(公民权利)具有神圣不可侵犯性。 6、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每题至少有一个

13、答案,多选少选均不能得分) 1.善治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主要通过(A.确立认同和共同的目标 B.协商 C.伙伴关系 D.合作 )方式实施对公共事务的管理。 2.在现代法治社会,(D.新闻舆论 )监督已经成为公众参与监督的最重要的形式,也是遏制官僚主义、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有力武器。 3.( 中产阶级)是天生的民主派。 4. 1970年代以后,(新右派)的产生,使英美保守主义思想受到冲击。 5.契约观念的首要条件就是(自愿),它是人们缔约的起点。 6.两党制以(C.英国 D.美国)最为典型。 7.纵观各国的宪法,以下的(B.国家制定的法律必须是良法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各国家

14、机关的权力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予)体现了法治原则。 8.( D.理论与策略)是政治权力主观构成要素中最为基本的要素。 9.行为主义政治学要求用研究(D.自然科学)的态度、手段和方法来研究政治现象,由此出发,主张以政治行为作为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10.根据(D .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人是一种社会的动物,人的本性就是要过一种社会集体生活。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18分) 是一个人让另一个人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的工具。 总统与议会分享实际权力。总统既是国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脑,直接领导政府,掌管最高行政权。政府成员由总统提名并经议会通过后产生,对总统负责。议会掌握立法权,

15、但不能选举产生总统,也不能对政府表示不信任。同时,总统也无权解散议会。总统与议会之间存在权力制衡关系。 以民主核心价值为基础,建立和推行现代民主宪政的过程。 四、简答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 多元的市民社会是“多元民主”的社会载体;(2)健康的市民社会是国家权威和个人自由之间的缓冲地带;(3)自治社会是民主力量生成发展的良好基地;(4)多重组织的社会是民主发展的平衡祛码。 (1)政治参与促有助于进政治民主发展; (2)政治参与有助于经济发展,政治参与能够加强政府或执政党推进经济增长政策的力量;(3)政治参与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政治参与是人民群众表达愿望的过程,它有助于使社会利益分配的政策向符合人民利益的方向发展,并还有助于推动社会福利事业。 (1)财产私人所有给人们以安全和抵制政府控制的手段;(2)它也鼓励人们尊重法律,尊重他人财产;(3)财产也是人的个性的外化,人们总是用其所有来定义和评价一个人;(4)财产私人所有会增进人们的权利和责任意识。 五、论述题(20分) 1.现代化过程中的利益冲突加剧,导致政治不稳定;2.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3.人们的社会期望以及参与意识的提高而导致政治不稳定;4.政府的执行危机;5.对于一些后期现代化国家来说,由于国际势力的影响也往往造成了很大的不稳定因素。 (以上要点均须展开论述,否则酌情扣分,只答要点,每点给2分) 一、填空(每空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