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电大行政伦理学期末答案(点题版)

上传人:liy****000 文档编号:118911185 上传时间:2019-12-28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1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电大行政伦理学期末答案(点题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2011电大行政伦理学期末答案(点题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2011电大行政伦理学期末答案(点题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2011电大行政伦理学期末答案(点题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2011电大行政伦理学期末答案(点题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电大行政伦理学期末答案(点题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电大行政伦理学期末答案(点题版)(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单项选择题第一章1. 关于行政道德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是(B行政伦理学)。(P4)A政治伦理学 B行政伦理学C管理伦理学 D行政道德学2. 专门行使行政权力和制定公共政策的系统是(C行政系统 )。(P4)A管理系统B政治系统C行政系统D执行系统3行政人员在行政执行中的行为代表着(C国家与政府)。(P5)A行政人员本人B所在机关C国家与政府 D政党4. 决定了行政伦理具有非功利性和非交换性的是行政的(C公共性质 )。(P5)A管理性质B政治性质C公共性质D社会性质5伦理目标的确立,为行政人员履行职责的行为提供了(A价值导向)。(P11)A价值导向B评价标准C客观依据D舆论导向6中国古代认为

2、为官从政的基础性道德是(B廉政)。(P15)A公忠 B廉政C诚信 D爱民7中国古代行政伦理思想的中心内容和根本问题是(C如何对待“民”的问题 )。(P16)A如何保持君权永固B如何实现统治阶级的整体利益C如何对待“民”的问题D如何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8在行政伦理的观念体系中,最根本的是(D权利义务关系)。(P18)A个人与社会的关系B公私利益关系C法治与德治的关系D权利义务关系9认识阶级社会中的伦理现象和伦理问题的最基本的方法是(C阶级分析法)。(P20)A历史分析法 B比较分析法C阶级分析法 D心理分析法10行政伦理的主要的和基本的功能体现为(B行政权力的自律机制)。(P19)A行政权力的他律

3、机制B行政权力的自律机制C行政权力的监督机制D行政权力的制衡机制第二章1. 公共行政中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原则性理念是(A行政效率观)。(P28)A行政效率观 B行政法治观C行政伦理观 D行政权力观2. 我国古代社会的传统是(C重德轻法)。(P29)A重法轻德B德法并重C重德轻法D德法并废3. 公共行政的科学观也被称作为(C工具理性)。(P32)A实质理性B价值理性C工具理性D社会理性4. 行政伦理观的价值目标是(C确立和完善行政人格)。(P33)A提高行政效率B健全行政法治C确立和完善行政人格D培养正确的权力观5. 中国古代正义思想的主流可以说是(B天道正义观)。(P37)A神学正义观 B天道

4、正义观C自然正义观 D强力正义观6. 政治哲学讨论的核心问题历来都是(A正义)。(P38)A正义B民主C道德D公平7. 把公平当作各种德行的总称的古希腊思想家是(D亚里士多德)。(P42)A苏格拉底B柏拉图C西塞罗 D亚里士多德8. 市场经济和商品交换关系是民主的(D客观基础)。(P53)A制度保障B必然产物C物质前提D客观基础9. 在国家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领域中,民主最为突出的功能体现在(A. 防止行政人员的腐化和惰性化方面)。(P54)A. 防止行政人员的腐化和惰性化方面B. 使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C. 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D. 加强法治建设,实现依法治国10. 对于行政伦理关系来说,首

5、要的原则是(B民主)。(P51)A廉政B民主C公平D爱民第三章1. 在社会主义国家,行政道德的基本要求是(B为人民服务)。(P60)A遵纪守法B为人民服务C廉洁奉公D尽职尽责2. 在我国,行政人员把服务精神贯彻到行政管理活动中并通过公共行政的服务价值的实现去实现个人价值的职业选择和道德追求的总和是(C行政理想)。(P60)A行政责任B行政良心C行政理想D行政作风3. 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是(C加强理想与信念教育)。(P63)A增强法治观念B提高道德水平C加强理想与信念教育D加强制度建设4. 理想与信念教育更多地属于何种范畴?(C道德教育)。(P63)A法制教育B政治教育C道德教育D文化教

6、育5. 行政人员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对某些事物或工作的评价和行为倾向称为(C行政态度)。(P72)A行政作风B行政理想C行政态度D行政责任6行政作风是行政道德的构成要素和行政道德的(D外在显现)。(P81)A主观努力B客观基础C内在体现D外在显现7行政作风形成的基础和根本途径是行政人员的(A行政管理实践)。(P81)A行政管理实践B行政能力培养C知识理论学习D思想政治教育8下面关于行政作风的论述中,正确的是(B. 行政作风即行政办事作风 )。(P82)A. 行政作风仅指行政人员的个人作风B. 行政作风即行政办事作风C. 行政作风与行政人员的个人气质无关D. 行政作风仅指行政机关的工作作风9优良行政

7、作风的养成过程一般包括认知阶段、认同阶段和(C践行阶段)。(P85)A提高阶段B评价阶段C践行阶段D总结阶段10在行政作风的养成过程中,道德修养能否成功达标的关键阶段是(C践行阶段)。(P85)A认知阶段B认同阶段C践行阶段D总结阶段第四章1. 下面关于良心的说法中,错误的是(B良心是没有阶级性的)。(P90)A良心不是与生俱来的B良心是没有阶级性的C良心的内容是客观的D良心是一种道德范畴2. 下面关于行政良心的表述中,正确的是(D. 在社会主义国家,行政人员按政策办事和凭良心办事是统一的)。(P92)A. 行政人员应该照章办事,而不能讲良心B. 行政人员在执行政策时,要讲感情而不是讲政策C.

8、 行政人员制定政策的依据是法律,与良心无关D. 在社会主义国家,行政人员按政策办事和凭良心办事是统一的3. 行政人员的德性是行政良心的(B外在形式)。(P94)A内在本质B外在形式C主观要素D客观基础4. 行政人员行政行为的裁判者是(C行政良心)。(P100)A行政理想B行政责任C行政良心D行政荣誉5. 下面关于行政良心和行政良知的关系的表述中,错误的是(A. 行政良知是发现行政良心的过程 )。(P103)A. 行政良知是发现行政良心的过程B. 行政良知是形成行政良心的途径C. 行政良心是行政良知的根据D. 行政良知是认识行政良心的过程6. 行政良知的全部内容是(A诚信和忠恕)。(P106)A

9、诚信和忠恕 B爱国和爱民C勤政和廉政 D遵纪和守法7.下面关于个人良知与社会良知的关系的表述中,错误的是(B个人良知以社会良知为前提)。(P108)A个人良知以社会良知为内容B个人良知以社会良知为前提C社会良知以个人良知为形式D社会良知以个人良知为基础8.下面关于行政良知的表述中,错误的是(A.行政良知与个人良知、社会良知在现实中是一致的 )。(P108-109)A.行政良知与个人良知、社会良知在现实中是一致的B.行政良知是建立在个人良知和社会良知的基础上的C.从实质上看,行政良知是以个人良知和社会良知为内容的D.行政良知是个人良知和社会良知的派生物9. 行政人员运用行政道德的技能,在行政伦理

10、学中称为(B行政良能)。(P109)A行政能力B行政良能C行政效能D行政技能10. 行政道德是行政技能的(C人格特征)。(P111)A现实表现B主观前提C人格特征D客观基础第五章1. 行政责任的具体实现主要体现为(A. 道德责任)。A. 道德责任 B. 法律责任C. 外部性责任 D. 消极责任2. 严格意义上的行政责任体系出现在下列各社会治理模式选项的(C. 管理型)中。A. 统治型 B. 服务型C. 管理型 D. 以上都不对3. 行政人员在行政管理活动中的最基本宗旨是(D. 为人民服务)。A. 忠于党 B. 忠于国家C. 为所在组织谋利益 D. 为人民服务4. 行政人员职业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

11、(C. 对行政之公共性的信仰)。A. 廉洁奉公 B. 遵纪守法C. 对行政之公共性的信仰 D. 勤政为民5. 培养行政人员的责任意识,首要的任务是(A. 促进行政人员公共性信仰的生成 )。A. 促进行政人员公共性信仰的生成B. 严格控制其权力的行使C. 树立行政人员的道德自主性D. 加大对不负责任行为的惩罚力度6. 行政人员对物欲和权欲的自我控制和调节,主要表现为哪一种责任意识(C. 节制意识)。A. 求实意识 B. 宽容意识C. 节制意识 D. 公正意识7. 我国行政责任制度中,具有精神内核意义的是(D. 公仆责任制)。A. 宪政责任制 B. 政党责任制C. 有限目标管理制 D. 公仆责任制

12、8. 普遍的行政责任意识的形成,关键在于(B. 行政责任制度的建设)。A. 行政人员的独善其身 B. 行政责任制度的建设C. 行政组织的教化 D. 社会创造的外在环境9. 行政责任制度设计的出发点是(A. 为人民服务)。A. 为人民服务 B. 忠于国家C. 忠于党 D. 忠于组织10. 管理行政的人性假设是(A. 人性恶)。A. 人性恶 B. 人性善C. 既非善,也非恶 D. 既恶又善第六章1. 下列内容不属于我国政府行政纪律六项基本内容之列的是(C政治中立纪律)。A政治纪律B公共道德纪律C政治中立纪律D保密安全纪律2. 对行政纪律社会性的正确理解是(C. 行政纪律既要考虑社会影响,又要关注维护自身组织秩序中的作用)。A. 行政纪律的有些内容使用于每一个社会成员B. 行政人员生活在普通的社会生活中,纪律内容必然反映社会规范的要求C. 行政纪律既要考虑社会影响,又要关注维护自身组织秩序中的作用D. 行政纪律反映社会经济发展要求3. 法律规范和行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