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科学教学实录及反思岩石的组成教科版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18911046 上传时间:2019-12-2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1.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科学教学实录及反思岩石的组成教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四年级下科学教学实录及反思岩石的组成教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四年级下科学教学实录及反思岩石的组成教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下科学教学实录及反思岩石的组成教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科学教学实录及反思岩石的组成教科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年级下科学教学实录及反思-岩石的组成教科版窗体顶端(一)激趣导入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好多种好看的岩石,我们一起来欣赏。(用PPT课件展示岩石图片)师:好看吗?岩石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形状和颜色?它们是由什么组成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岩石的组成。(教师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观看形态各异、色彩鲜艳、各种各样的岩石,很自然地激发学生探究岩石组成的欲望,还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让他们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二)学生自主探究任务一:观察花岗岩石矿物组成1.引出探究主题(用PPT展示花岗石铺的楼梯,学校花岗岩窗台、地面)师:这种岩石你们认识吗?叫什么名字?你们还在哪里见过?生1:是花岗岩石。生2:校

2、园雕塑用的就是花岗岩石雕刻。师:其实,这些都是我们日常能见着的花岗岩石。花岗岩石的应用很广,今天这节课老师也带来些花岗岩,我们一起研究它是由什么组成的,好吗?(设计思路与意图: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的情境性,教师在设计学习资源时,应尽量选取一些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真实的资源,才能够引起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通过第一阶段的导入,学生已经开始进入学习情境,在第二阶段,教师再适时地展示校园的图片,学生既感到生动有趣又能产生继续学习的愿望,为下一步学生自主探究花岗岩做好铺垫。)2.学生分组探究师:下面,同学们分组进行观察,并把观察结果记录下来。(分发记录表,屏幕同步展示记录表)师:在观察的时候主要关

3、注以下几个问题:花岗岩是由几种不同颗粒的颜色组成的?它们各有什么样的特点?请各组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看谁发现得多,并且边观察边记录下结果(如表1)。表1 记录表3.汇报交流在此阶段,每个学习小组推荐一名代表上讲台展示成果,用投影的方式一边解说一边展示给全班学生看。4.教师讲解师:同学们观察到的这些不同的颗粒分别叫石英、长石和云母,它们都是矿物。黑色的是云母,肉色的是长石,白色的叫石英。(课件播放石英、长石和云母的矿物标本)师:请大家观察比较,请你仔细观察材料袋中的石英、长石和云母,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生1:云母有闪亮的薄片。生2:石英有白色透明颗粒。师:石英、长石和云母都是自然界的矿物,矿物在自然

4、界中很少单独存在,通常都是几种混杂在一起组成岩石,花岗岩是由石英、长石和云母组成的。(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环节。通过对多种岩石的观察,得出所有的岩石都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这一结论。在教学方法运用上利用对照、比较,学生对矿物的观察更为细致,这为第二个任务的完成做好了铺垫。)任务二:观察矿物1.观察探究教师提供一些矿物标本,学生试着观察,进行描述两块不同的矿物标本。(描述中要求学生不是比较它们的异同,而是分别描述他们的特征。)(这一阶段的观察不是实物观察,而是通过图片进行观察。屏幕显示煤、硫磺、石膏、赤铁矿、方解石)师:世界上已发现的矿物近4000种。我们身边有许多矿物制成的物品,如

5、我们吃的盐,做铅笔芯的石墨,中药用的雄黄,做首饰的金、银和钻石等。2.阅读材料,自主分析师:你对矿物知道多少?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去描述矿物,请大家阅读单元资料库矿物特征卡,了解人们是怎样描述矿物特征的。(学生阅读单元资料库矿物特征卡并制作矿物鉴定分析卡。)3.交流汇报汇报交流,教师与学生共同修正。(三)课外延伸课余时间观察其他岩石,制作岩石矿物鉴定分析卡。六、板书岩石的组成石英:白色花岗岩 长石:闪亮的颗粒云母:黑色七、教学反思岩石的组成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岩石和矿物单元中第三课,这节课要让学生形成的科学概念主要有两个:一是要让学生认识几种常见的矿物,知道岩石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二是利

6、用工具,让学生利用多种途径了解岩石的成分,培养其观察身边矿物的浓厚兴趣。本课以“石英、长石和云母都是自然界的矿物,所有的岩石都有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为主线展开系列观察活动,在观察中确定岩石鉴定的有关标准。本节课是在多媒体支持下,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分析总结相关的资料,最终完成学习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保证了教学的顺利进行,在导入、探究、讨论环节提供辅助作用,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自主分析问题的能力。本节课具有以下特点:(1)情境导入时选用教师拍摄的校园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在总结交流的环节,本设计采用了两种方式相结合的方式,第一种分小组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第二种学生自由发言,让每个学生有自由发挥的空间;(3)实物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观察、分析能力。但是,本教学设计尚存一些有待改善的地方:(1)多媒体的使用还停留在浅层次,只是用来展示图片、文字,没有真正起到改变教学结构的效果;(2)教学资源仅仅局限于课本,没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资源的丰富性没有得到保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