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中现代诗歌《鱼巷》的教学感悟.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18909927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120.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高中语文中现代诗歌《鱼巷》的教学感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高中语文中现代诗歌《鱼巷》的教学感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高中语文中现代诗歌《鱼巷》的教学感悟.pdf(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样的 而。在教学之初, 频朗读的播放, 声情并茂的朗诵 , 能够制造一种先声夺人的效果,同时也比较容易将学生引 入戴望舒创造的“ 雨巷” 世界L 卜 1 其次, 南一名学生配乐朗读。由于诗歌与音乐有着一种 难解难分 的特 殊的亲缘 关系 ,囚而音乐美是诗歌 艺术的重 要因素。笔者认为, J : 学生感受诗歌音乐美的最简单最有效 的方式就是为诗歌配 合适的背景音乐。于是 , 笔者花了一 定的心思选择了一首能够吻合 雨巷 深沉而伤感的情感基 i岗的乐曲作为背景 乐,l l : 一名 自愿为大家示范诵读的学 生伴随着那优美舒缓的旋律, 有感情地再次诵读起这首 雨 巷 、 在教学实践l J , 笔者

2、发现 音乐一响起 , 学生 的沣意力弓 I 就集中起来, 倾听那名同学的诵读。从后来学生回答对这 首诗歌传 达 一种仆么样的情感 的问题的效果 l 看 ,配乐 朗读能够 加深学生对诗歌情感基调的感悟 ,激发他们 的学 习兴趣 再次 , 师生合读, 即 师朗读 雨巷 的第一节, 女同学 一 起朗读第二到第 网节 , 男 同学读完剩下 的j节。这次诵读 同样是伴随背景 乐进 的,F I 的是汁伞班学生都能参与 到这首诗歌艺术美的感受中, 进一步加深对 雨巷 的理解, 便于进行下一环节埘诗歌意象和意境的鉴赏活动。 从 频范读到学生配乐朗读, 再到师生合读, 对 雨巷 形式 多样 的诵读 ,小仅 1

3、会 使学生对反复诵读这种形式 产 生J犬烦 , 反而促使他们存 背景 乐 的熏 陶之下 , 南浅人 深 , 一 步 步地增强 对 雨巷 的感受 和理解 , 从 而调 动了学生进 一 步探究诗歌 的兴趣 ,这些 无疑对下而教学活 动的顺利进 行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二、 引导学生自主表达。 营造平等交流的教学氛围 新课程对教师进仃了新的角色定位:教师应该是学生 学习的促进者 教师角色的伞新定位使教师从过去一直扮 文 理 导 航2 0 1 4 0 1 W E N L I DA0 HANG 诗歌 雨巷 的教学感悟 欧 阳晓燕 演着知识传授者的核心角色中解放了出来,从而促进以学 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爪陛的和

4、谐、 健康发展。因为现代科学 知识量多且发展速度飞快,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渠道也变 得多样化了, 教师作为学生惟一知识源的地位已经动摇, 因 此教师在传授知识方面的职能也变得复杂化,不再是只传 授现成的教科书上的知识 ,而是要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 自己所需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以及如何根据认识 的需要去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 , 真正实现“ 教 , 是为了不 教 ” 。 “ 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设优化的环境 , 提供良好 的条件, 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 、 阅读需求的多样 性 、 阅读心理的独特性, 而不要以自己的分析讲解来代替学 生的独立阅读。应鼓励学生敢于批判质疑, 在讨沦中发表

5、不 同意见; 要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 按照新课程的这一要求 , 结合诗歌具有“ 诗无达诂” 的特点, 在 雨巷 的课堂教学实 践中, 笔者努力创造各种教学情境, 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表 达 自己的见解 , 具体体现在引导学生探讨 雨巷 传达的情 感以及诗歌的意象 、 意境这两个教学步骤中。例如对“ 丁香 一 样的姑娘” 这一意象的理解, “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 各不 同” , 故笔者激励 学生大胆发言 , 只要言之成理 即可。在 交流过程中, 笔者发现学生对“ 姑娘” 意象的解读, 小只停留 在 它是“ 诗人理想 的化身 ” 或者“ 诗人个人 写照 ” 的层而 而 是还能发掘 出它是“

6、 诗人的 同伴 、 知 己” 的 富有创造性 的 理解。这 : 笔者深深感受到, 对学生而言 , 课堂交流是他们 主体性的n显、 个性的表现 对教师而言 , 课堂交流小仅是 传授知识, 而是双方相互沟通、 相互启发 、 相互补充。I 课小 是教师的单向付出, 而是师生之问平等的精神交流。 通过 雨巷 一课的教学实践证明, 在师生共鸣的环境 中, 每个学生都对这种“ 自主合作探究” 的语文学 习模式, 生发出浓厚的兴趣, 语文成为师生每天 同期待的 一 个“ 交 流平 台” 。创设师生交往的互动 、 互 惠 的教学关 系 , 是本次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一项莺要内容,如何体现这一内 容 , 让学 生从

7、接受知识 的容器变 为学 习的主人 , 变沉默的课 堂为学生展示 能的舞台, 任重道远 , 还需要长期的探索和 实践 , : 教育者l r l J b 同努力吧, 总之 , 与 I I 代 诗歌相 比 , 现代诗歌与学 生之 间的距 离 近, 学生可以直接地感知到诗人寄托的思想感情, 理解起来 比较容易 但在实际的现代诗歌教学 中, 囚诗 歌篇 | I 较少 , 学生便忽视了对现代诗歌的学习, 学习兴趣普遍 高 在进 行现代诗歌教学时, 应当从教学方法 作 改进 , 从而捉高 学生的学习兴趣 【 参考文献】 李怡琳 如何进行现代诗歌教学 J l _ 语文教学与研冗, 2 ( ) 1 2年 1 2期 【 2 降 学森 高中现代诗歌教学失位原因浅析 现代语 文( 教学研究版) , 2 0 1 3年 【 】 1 期 3 1 周 正梅 高 中新 诗板块教 学的 策略 【 J 语 文教学 与研 究 2 0 1 1年 1 1期 f 4 1 杨 东增 初 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教 学月刊( 中学版下) , 2 0 1 2年 ( ) 2期 5 1 陈厚才 浅谈现代诗歌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j 1 l 学周-1 1 J , 2 0 1 3年 【 】 4期 ( 作者单位 : 江西省安远 县第一中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