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寓言两则滥竽充数北师大版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18909009 上传时间:2019-12-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寓言两则滥竽充数北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三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寓言两则滥竽充数北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三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寓言两则滥竽充数北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三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寓言两则滥竽充数北师大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三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寓言两则滥竽充数北师大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寓言两则滥竽充数北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寓言两则滥竽充数北师大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寓言两则滥竽充数北师大版2014师:“滥竽充数”这四个字,“充数”是以前学过的,那么“滥”和“竽”我们该怎样记呢?(生思考,没有举手。)师:我提示一下“滥”减去三点水,加上(红笔描“氵”。)生:“滥”减去三点水,加上草字头,“蓝”,蓝天的“蓝”。生:“滥”减去三点水,加上竹字头,“篮”,竹篮的“篮”。师:嗯,真不错,这三个字都是形声字。谁能说说“竹篮”的“篮”为什么是竹字头呢?生:因为竹篮是用竹子做成的。生:竹字头表示和竹子有关的意思。师:哦,是这么回事,既然这样,那么“竽”为什么也是竹子头呢?(生疑惑,想说竽可能是竹子做的,又不知竽是什么,不敢确认。)师:我们来看课文中

2、有一幅图,认真看看有许多人在干什么?你就会明白为什么“竽”字也带竹字头。生:图上有许多人在吹竽。生:竽就是一种用竹子做的乐器,所以带竹字头。师:你们观察得真细致,那么“滥”和“竽”这两个字大家记住了吗?生:(齐声)记住了!师:好,接下来,我们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谁愿意读?其他同学倾听,想想: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第一、二自然段中有哪些主要人物?(抽生读课文,同学倾听,评价,正音。)生:故事发生在战国时候。生:一、二自然段中的主要人物是南郭先生、齐宣王。师:战国时候是什么时候呢?生:就是古时候。生:就是很久很久以前了。生:老师刚才说了,是两千二百多年以前了。师:哦,是的,韩非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

3、离现在有两千二百多年了。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一、二自然段,边读边想: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用笔作上小问号。(生按要求默读课文。)生:“讲排场”是什么意思?师:什么叫“讲排场”呢?我们在课文中找一找吧?有没有哪个词、句子解释了“讲排场”呢?画上线,标出来。生:“他手下吹竽的乐队就有三百人”,这“三百人”就是“讲排场”。生:“他常常叫这三百人一齐吹竽给他听”,这“三百人一齐”就是“讲排场”。师:是吗,“三百人一齐”就是“讲排场”那“一齐”和“一起”有什么区别呢?好!大家一起站起来!是一起站起来!(学生们明白了就站了起来,不明的看别人站起来,也就起来了,最后全班陆续站了起来。)师:同学们做得真对,这

4、就是一起站起来,下面,听老师的口令,一齐站起来,一二三!(生恍然大悟,全班“唰”地站起来。)师:好,坐下,那齐宣王“三百人一齐吹竽”,显示齐宣王哪多么(师做动作。)生:多么有面子啊!生:多么有钱啦!生:多么了不起啊!师:其实,在我们身边,有许多人也喜欢讲排场,他们是怎么讲排场呢?生:今年过年的时候,我大表哥结婚,找了十辆轿车接新娘,十辆车排成一排,就像一条龙,不过,由于没有许多客人,有的车没坐满,有的车空着,真是太讲排场了。生:我太婆去世了,舅爹爹请人帮忙请客吃饭,吃了三十多桌,客人吃了半下午,都没吃完,这也讲排场。生:我姨妈的女儿,我表姐考了大学,送礼请客,下馆子,吃了二十多桌,也是讲排场。

5、师:讲排场真不好,齐宣王只顾了自己面子,请三百人一齐吹竽,就要给三百人“很高的待遇”,供他们吃,供他们喝,还要给他们钱。更为可气的是,南郭先生不会吹竽,也混在队里充数。那他不会吹竽,又是怎么吹的呢?从课文中找一个成语回答。生:装腔作势。师:“装腔作势”是什么意思,能用课文中的话回答吗?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师:怎样做的呢?我们看看图,看谁是南郭先生?(生看图找南郭先生。)师:你学南郭先生做这个动作,同学们看是不是在“装腔作势”。(生做动作,同学们哄笑。)师:你“捂”得真像,上节课,我们学了一个字跟这个“捂”意思一样,动作也一样,是什么?生:“掩”!“掩耳盗铃”的“掩”。师:(做动作)对!“

6、捂”和“掩”一样,都是提手旁,那“装、腔、腮、势”这几个字该怎么记呢?生:“装”是形声字,上面是装,下面是“衣”。生:“势”是“热”字去掉四点底,下面加个“力”。生:腔和“腮”都是月字旁。师:“腔”和“腮”为什么都是月字旁呢?因为呀,月字旁的字,有一个部分是肉字旁变化而来的,“腔”,“口腔”,“腮”,“腮帮”有肉吗?(师指自己口腔,揪腮帮。)生:(一齐)有!师:还有什么地方有肉,跟月字旁有关?(师指自己的脸。)生:(一齐)脸。(师跺脚。)生:(一齐)脚。(师抬腿,用手指。)生:(一齐)腿。(师又手叉腰,扭腰。)生:(一齐)腰。师:“装腔作势”就是装出那种声音,作出那种架势。生活中,还有谁装腔作

7、势地干什么?说一说,演一演。生:早读课上,小明正在玩,老师突然来了。小明慌忙拿起书装腔作势地读。(生表演,其他哄笑。)师:(笑,用手指着)书都拿倒了。生:今天早上,我不想吃早饭,妈妈生气,抄起棒槌装腔作势地要揍我。(生表演,其他哄笑。)师:(笑)自己儿子,哪里舍得真打呢。师:南郭先生不会吹竽,没有真正的本领,他混得了一时,还能混得了一世吗?我们接着学习三、四段。老师抽一位同学读,其他同学倾听、思考:这两段中多出了哪个主要人物?他和齐宣王有什么不同呢?(生朗读,其他同学思考。)生:多出了一个齐闵王。生:齐闵王不喜欢听大家一齐吹竽,他叫吹竽的人一个挨一个地吹给他听。师:“一个挨一个”就是“一个接着

8、一个地”,那南郭先生怎么办呢?他不是不会吹吗,要是轮到他吹,那不露馅了。生:南郭先生只好偷偷地溜走了。师:“溜”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课文中的词语解释。生:“偷偷地走了”就是“溜”。师:对!“偷偷地走”就是“溜”。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不过,一定要读出感情!(生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师:学完了课文“滥竽充数”,谁能跟老师说说,“滥竽充数”是什么意思?它告诉我们哪些做人的道理呢?生: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混在三百人的吹竽队里充数。生:不会吹竽的混在行家里充数,讽刺了那些没有真本领的人。生:没有真本领的人混在行家里充数,告诉我们做人要有真才实学。师:是啊,做人要有真才实学。那南郭先生没有真才实学,他溜走以后会干些什么呢?让我们展开想像的翅膀,大胆地想像,说一说。生:南郭先生只好回老家种田去了。生:南郭先生在城里买了一间店铺,当了老板,做起了大买卖。生:南郭先生求得名师,学习吹竽,三年后,又回来给齐闵王吹竽。生:南郭先生听说赵王也爱听吹竽,而且要“三千人齐吹”,他跑到赵国又去骗赵王了。师:同学们的想像真是太精彩了。课后,请大家把“滥竽充数”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弟弟妹妹们听。该怎样讲呢?能不能先跟小组的同学讲讲,再跟老师讲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