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物理-第2章 永恒的经典第3节 物体的冷热现象综述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8905548 上传时间:2019-12-28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1.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科物理-第2章 永恒的经典第3节 物体的冷热现象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文科物理-第2章 永恒的经典第3节 物体的冷热现象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文科物理-第2章 永恒的经典第3节 物体的冷热现象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文科物理-第2章 永恒的经典第3节 物体的冷热现象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文科物理-第2章 永恒的经典第3节 物体的冷热现象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科物理-第2章 永恒的经典第3节 物体的冷热现象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科物理-第2章 永恒的经典第3节 物体的冷热现象综述(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永恒的经典 第三节 物体的冷热现象 1 一、热学基本概念 1、 热的本质 热功当量 n热质说:认为热是由一种无色无味、无重量 的微粒构成的“神秘流体”,它可从热的物体 转移到冷的物体,且热质微粒之间具有排斥 作用,从而使物体具有膨胀的性质。 n热动说:认为物质由大量微观粒子构成,热 是这些粒子运动的表现,它可通过物体的机 械运动转化而来。 2 伦福德 v 伦福德(1753-1814)伯爵: 原名本杰明汤姆森,物理学家 ,出生于美国, 1775年美国独 立战争期间逃到英国,被英王乔 治三世封为爵士后来加入英国 国籍。 v 1798年向英国皇家学会提 出了一个报告,说他在慕尼黑 监督炮筒钻

2、孔工作时,注意到 炮筒温度升高,钻削下的金属 屑温度更高的现象。 3 v 他提出了大量的热是从哪里来的这个问题。 他在尽量作到绝热的条件下进行了一系列钻孔实 验,比较了钻孔前后金属和碎屑的比热,发现钻 磨不会改变金属的比热。他还用很钝的钻头钻炮 筒,半小时后炮筒从60升温到130,金属碎屑 只有五十多克,相当于炮筒质量的九百四十八分 之一,这一小部分碎屑能够放出这么大的“潜热” 吗? v 他在笔记中写道:“看来在这些实验中,由摩 擦产生热的源泉是不可穷尽的。不用说,任何与 外界隔绝的物体或物体系,能够无限制地提供出 来的东西,决不可能是具体的物质实体;在我看 来,在这些实验中被激发出来的热,除

3、了把它看 作是运动以外,似乎很难把它看作为其他任何 东西。” 4 英国化学家戴维 (1778-1829) : 1799年,使两块 冰在真空中相互摩擦,熔化。断言“热质是不存在 的”。 分析当时热质说占优势的主要原因是:当时人 们把热现象和其他现象割裂开来研究,还未注意 到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转化;热质说比热的运 动说更为简明,用热质说能很好地解释当时已发 现的热现象,因此易于被人们接受;热质说更能 迎合18世纪在物理学和化学研究中占统治地位的 形式主义倾向。 另外牛顿“不臆造假说”的思想还很有影响, 大多数物理学家不愿接受当时还看不见摸不着的 比较复杂的分子运动假说。 5 1、 热的本质 热功

4、当量 作机械功改变系统 状态的焦耳实验 作电功改变系统 状态的实验 A V 6 1、 热的本质 热功当量 n热功当量 从1843年开始不断改进实验,到1878年最后一次 发表实验结果,焦耳测定热功当量的实验持续了30多 年,采用不同原理和方法先后进行了400多次的实验, 测得热功当量的值为4.152 焦耳/卡。 现代公认的标准值为: 1卡= 4.186焦耳 热功当量的精确测定为热的运动学说提供了可靠的 实验依据。 7 2、 温度 温度计 温标 n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 n温度计:某种物质某一物理性质随温度有单调、 显著的变化,就选择它作为温度计的测温物质。 n温标:标记温度数值的方法。 n建立

5、一种温标的三要素:测温物质、测温属性 和固定标准点。 8 人类在很早就有懂得了用感觉来比较冷热 ,比如在中国古代冶铁中要掌握“火候”(即温 度的高低),直到今天用感觉判断温度的方法还 用在手工业铸造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 的生活领域不断扩大,需要对冷热程度给出精确 的定量描述,于是刺激了计温学的发展,即温度 计的制作: 1、温标,如冰水混合物为0; 2、测温质,如水银、酒精、气体(物质热 膨胀规律研究); 温度的测定 9 1653年意大利的一位公爵费迪 南二世制造了一个所谓的温度计, 在玻璃管中装入酒精,管壁刻上度 数,上端封口。 1659年法国的天文学家伊斯 梅尔博里奥制造了第一个用水

6、银 做测温物质的温度计,还做了气温 记录。 早在1593年伽利略利用热 胀的性质制成了世界上第一个 显示冷热变化的仪器示温仪 。 伽利略的测温仪 10 德国格里凯最早提出在温度计的刻度上标出定 点的人之一,他以马德堡市初冬和盛夏为定点温度 。 1688年道伦斯提出以冰的温度和黄油溶解时的 温度为固定点。 1694年惠更斯提出以水结冰和沸腾时的温度为 固定点等。 法国物理学家阿蒙顿(1663-1705)改进了伽 利略的温度计,建立了气压的改变正比于温度差的 定律: 11 1709年荷兰的玻璃工人华伦海特(1688-1736 )制造出世界上第一个温度计。他选水、冰、食 盐、氨水混合平衡时的温度为零

7、度,水的冰点为 32度,水在常压下沸点为212度,又在冰点与沸点 之间分为180等份,一等份为1度,这就是世界上 第一个温标华氏温标,其单位用表示。这是 热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正是阿蒙顿的研究为后来的物理学家、化学家 盖吕萨克和道耳顿对气体性质的研究做出了先例。 波意耳和牛顿也曾研制过温度计。波意耳在 1665年发表的热的力学原理的论文中,已经确 信一切物体的熔点都是常数。 12 在华氏温度计出现的同时,法国人列缪尔 (16831757)也设计制造了一种温度计。他认为水 银的膨胀系数太小,不宜做测温物质。他专心研 究用酒精作为测温物质的优点。他反复实践发现 ,含有1/5水的酒精,在水的结冰

8、温度和沸腾温度 之间,其体积的膨胀是从1000个体积单位增大到 1080个体积单位。因此他把水的冰点和沸点之间 分成80份,规定水的冰点为0度,水的沸点为80度 ,这就是列氏温度计。其单位为 。 13 华氏温度计制成后又经过30多年,瑞典人摄尔修 斯于1742年改进了华伦海特温度计的刻度,他把 水的沸点定为0度,把水的冰点定为100度。后来 他的同事施勒默尔把两个温度点的数值又倒过来 ,就成了现在的百分温度,即摄氏温度,用表 示。 剧统计,到1779年约有19种温标。现在常用的只 有3种,即华氏、摄氏、列氏。英、美用华氏最多 ,列氏在德国用的最多,法国摄氏占优势,而科 学界普遍采用摄氏。 14

9、 现在国际单位制中规定的温标是热力学温标, 它规定纯水、纯冰和纯水蒸气平衡共存的温度 为273.16K。 n热力学温度 与摄氏温度 之间的换算关系: n华氏温度 与摄氏温度 的换算关系: 用热力学温度表述理想气体物态方程,则形式 很简洁! 15 温度概念的基础 彼此处于热平衡状态的系统存在一个相同的状 态参量,这个状态参量就是温度。 希腊数学家喀喇氏发现,这一结论的理论基础 是一条叫做热力学第零定律的规律:如果热力 学系统A和B都恰好与热力学系统C处于热平衡 ,那么A和B也恰好处于热平衡。 16 以焦耳测定的热功当量为基础,实验证 明,使系统从平衡态A 出发变化到平衡态B, 可以采用做功和传热

10、的方法,不管经过什么样 过程,只要始、末状态确定,外界对系统所做 的功W和所传递的热量Q之和是保持不变的。 1 内能 (状态量) 二 热力学第一定律 17 2 A B 1 * * 2 A B 1 * * 18 定义系统内能 的增量等于外界对系统 作的功 与系统从外界吸收的热量 的 总和。 2 A B 1 * * 内能是系统的状态参 量。两个状态的内能 之差与从一个状态到 另一个状态经历的过 程无关。 19 2 热力学第一定律 1 2 * * 根据 得 在准静态过程中,系统对外界做的功 与外 界对系统作的功 绝对值相等而符号相反, 即 20 它表明,系统从外界吸收 的热量,一部分使系统的 内能增

11、加,另一部分使系 统对外界做功 . 1 2 * * 所以 这就是热力学第一定律 21 如果系统经历一个循环,那么E2-E1=0,于是 Q=W。它表明每经历一次循环,系统对外界 所做的功等于系统从外界吸收的热量。 过去人们企图制造这样一种机器,它循环动 作,对外做功,但是不需从外界吸热。这种 机器叫做永动机。 热力学第一定律告诉人们,永动机是不可能 实现的。 22 后来人们又企图制造这样一种机器,它循环 动作,从单一热源吸热,对外做功,而不需 要向低温热源放热。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 这种机器能够把从外界吸收的热量全部用来 对外界做功。这种机器叫做第二类永动机。 1851年,英国物理学家开尔文做出

12、明确的表 述,这种机器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3 热力学第二定律 23 3 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开尔文说法 不可能制造出这样一种循环工作的热机, 它只从单一热源吸热来做功,而不放出热 量给其它物体,或者说不使外界发生任何 变化 。 24 3 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克劳修斯说法 热量不可能从低温物体自动传到高温物体 而不引起外界的变化 。 比开尔文早一年,1850年,德国物理学家 克劳修斯发表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另一种 表述。 25 注 意 1 热力学第二定律是大量实验和经验 的总结. 3 热力学第二定律可有多种说法,每 种说法都反映了自然界过程进行的方向性 . 2 热力学第二定律开尔文说法与克劳 修斯说法具有等效性 . 26 可逆过程 : 在系统经历一个过程之后, 如果存在逆过程能重复原先过程的每一状 态,而且能消除原过程对外界产生的影响 ,那么这样的过程叫做可逆过程 。 4 可逆过程与不可逆过程 不可逆过程:不能使逆过程重复正过程 (即原来过程)的每一状态,或者虽能重 复但不能消除正过程对外界的影响,这样 的过程叫做不可逆过程。 27 非自发传热 自发传热 高温物体低温物体 热传导 热功转换 完全 功 不完全 热 自然界一切与热现象有关的实际宏观过程 都是不可逆的 。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质 无序有序 自发 非均匀、非平衡均匀、平衡 自发 2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