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九中外国语学校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1910300295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8884084 上传时间:2019-12-2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72.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宜春九中外国语学校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1910300295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江西省宜春九中外国语学校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1910300295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江西省宜春九中外国语学校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1910300295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江西省宜春九中外国语学校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1910300295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江西省宜春九中外国语学校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1910300295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宜春九中外国语学校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191030029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宜春九中外国语学校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1910300295(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省宜春九中(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1. 先秦儒家倡导“仁爱”和“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人文观;而墨子主张从“农与工肆之人”中培养成名副其实的”兼士”或“贤良之士”来治理国家。这表明()A. 先秦实现了选官制度多样化B. 两个学派的“仁爱“本质相同C. 儒家和墨家均强调选贤任能D. 墨家反对儒家阶级固化的思想2. 战国时期,士已逐渐转变为社会上的一个阶层。这个阶层成为上(统治者、官吏和剥削者)与下(被统治者、民、被剥削者)交流、转换的中间地带。古希腊社会商业化加速了商业中产阶级的迅速发展,从而改变了古希腊

2、社会的政治力量结构。材料中社会新阶层的出现()A. 满足统治阶级需要B. 加重下层民众负担C. 推动社会转型发展D. 激化已有社会矛盾3. 战国时期思想的起源和流行具有地域特征。如图是战国思想大致分域图(虚线为分界线),下列主张与代号对应正确的是()A. “明王之治天下也,缘法而治”B. “行仁政,民之悦之”C.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D. “燔诗书,贱游学之人”4. 电影墨攻讲述了由刘德华饰演的墨家智者革离孤身拯救梁城的故事,当时梁城正遭遇赵国十万大军围困。据说拍戏前刘德华苦读相关剧本资料,下列介绍故事背景的资料违背史实的是( )A. 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B. 原先地位低

3、的“士”阶层开始崛起C. 有些墨家学派成员会使用铁犁牛耕D. “学在官府”导致墨家不能办私学5. 秦朝“颛(专)川泽之利,管山林之饶”,汉初,“开关粱,弛山泽之禁”,任百姓经营盐铁,形成官府与私人均可经营的局面。汉初政策的这一变化( )A. 完全符合近代自由主义思想B. 造成经济的混乱无序C. 致力于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D. 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6. 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A. 王国势力强大B. 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C. 现实统治需要D. 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7.

4、“君子”一词习见于先秦典籍,然其涵义或指诸侯,或指国君之子或贵族,多指社会地位而言。孔子则从道德立场赋“君子”一词以新义,以“君子”指德行高洁之士,鼓励学生修德以取位,成为“修己以安百姓”的君子。这体现了孔子( )A. 蔑视权贵与礼教B. 对文化传统的因袭与创造C. 开创文化新格局D. 积极倡导社会等级的变动8.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秦灭亡之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但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这个“胜利”指的是( )A. 法家思想构成了新儒学的核心B. 独尊儒术体现了法家思想专制的原则C. 秦代的严刑峻法被历代承袭D. 儒家思想逐渐失去了

5、“民本”的特色9. 春秋繁露载:“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阳为夫而生之,阴为妇而助之;春为父而生之,夏为子而养之。”该材料()A. 体现了道家“无为”的治国理念B. 体现了儒学的民本思想C. 强调了孔孟儒学的“仁爱”思想D. 反映了中国古代人伦观念10. 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学已成蔚然大宗,汉代董仲舒则完成了儒学意识形态和内容的重大转折。这种“转折”是指( )A. 用法家思想来取代仁政学说B. 确立君权至上以维护专制统治C. 吸收不同的思想以神化君权D. 吸取佛道伦理以确立天理体系11. 如图a、b、c、d是儒家思想发展的四个阶段。对四个阶段分析不正确的是()A. a:秦朝时儒学陷入低潮B

6、. b:西汉“独尊儒术”,其他学派消亡C. c:魏晋南北朝隋唐时儒学受冲击D. d:明末清初时儒学正统思想受到冲击12.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佛教吸收儒学精神,渐趋中国本土化;道教也受到儒学影响,主张“贵儒”又“尊道”。隋唐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三教合一”的提出,从文明史的角度主要( )A. 反映了佛、道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B. 体现了时局动荡对社会文化心理的影响C. 说明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与交流融合D. 反映了儒家思想兼收并蓄和与时俱进13. 南宋熹定二年(1209年),朝廷“赐朱熹溢曰:文。”;淳祐元年(1241)正月,

7、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和朱熹从祀孔庙,而王安石被移出从祀的行列。这些作法( )A. 反映理学逐步成为官方正统思想B. 旨在恢复孔孟儒学的正统地位C. 表明理学已完成神圣化和宗教化D. 使儒学从理本论转向了心本论14. 元代王实甫西厢记里描写崔莺莺遇到张生时回头偷看一眼。而明末金圣叹改编西厢记时,便删掉了崔莺莺这一动作。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 王实甫未受儒家思想影响B. 明代理学居于统治地位C. 明代男尊女卑思想严重D. 王实甫倡导个性解放15. 朱熹曾借用佛教月印万川说来解释自己的观点:一个月亮高挂夜空,人间的江河湖泊中却可以看到无数的月亮,无数的月亮终归于一个月亮。朱熹想要解释的观

8、点是( )A. 天理是万物的本原B. 理先气后C. 三纲五常即是天理D. 格物致知16. 朱熹很强调“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皆所以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王阳明则强调“从静处体悟,在事上磨练”“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他们的这些主张说明( )A. 宋明时期道德沦丧的现实B. 超凡入圣是古人的总目标C. 理学心学在世界观上迥异D. 儒学呈现出世俗化的特征17. 明清时期,出现了李贽的“童心”论、袁宏道的“性灵”说、汤显祖的“至情”说、黄宗羲的“自私自利”论、顾炎武的“怀私常情”论等,这些主张( )A. 彰显了个体价值B. 推动了社会转型C. 否定了君主专制D. 超越了儒学范畴18. 战

9、国申不害重“术”,其思想以加强君主专制为核心;王夫之却将其学说斥为“洪水猛兽”,主张在政府内部分权,各级官吏都要有自己的权力,君主不能过多的干涉。造成这种认识差异的决定性因素是( )A. 阶级立场根本不同B. 受外来思想影响不同C. 社会发展阶段不同D. 学术指导思想的不同19. 明末思想家颜元指责“宋元来儒者却习成妇女态,甚可羞。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即为上品也”。下列观点与其一致的是( )A. “存天理,灭人欲”B. “心外无佛,即心是佛”C. “天下为主,君为客”D. “为学从切实处下手,自不落空”20. 苏格拉底说:“雅典民主政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把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

10、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对于苏格拉底的话理解正确的是( )A. 反对在雅典实行民主政治B. 国家管理需要专业人才C. 直接民主不利于国家稳定D. 把妇女和外邦人排除在外21. 公元前5世纪,希腊出现了悲剧作家,他们不约而同以传奇故事、人与诸神的关系,以及命运与家庭对人生的影响等为主题,诉诸人的情感,表现人的优点;到公元前4世纪,悲剧发展到成熟阶段后喜剧出现,喜剧作品常讽刺雅典官员,或取笑当时的一些思想家,诉诸人的理智,暴露人的弱点。这反映出古希腊( )A. 人文主义精神的深入发展B. 悲喜剧的社会影响力极大C. 公民辩证看待自己的文化D. 公民认知社会能力的提升22. 美国学

11、者约翰梅里曼认为,古罗马诗人维吉尔长篇史诗埃涅阿斯纪的主人公埃涅阿斯是罗马公民理想人格的典范,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对此进行神学解读,他们将埃涅阿斯的旅程诠释成基督徒的灵魂之旅。由此可见,人文主义者( )A. 推崇罗马神权统治B. 利用宗教表达诉求C. 否定天主教会教义D. 主张灵魂自我救赎23. 16世纪,一些教师和教育思想家发表”新教育”的论著。主张教育所要培养的主要不再是僧侣和神职人员,而是政治、文艺、商业等方面的活动家和冒险家、他们力主培养身心健康、知识广博、多才多艺的新人。这反映出( )A. 教育摆脱了天主教束缚B. 启蒙思想推动教育改革C. 人文主义影响教育理念D. 宗教改革思想开始传播

12、24. 世界中世纪史一书中说:“到了16世纪,德意志民族与罗马教会的矛盾成了德国各种社会矛盾的焦点。要结束四分五裂的局面,实现国家的政治统一,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首先必须摆脱罗马教会对德意志的控制,组建适应本民族需要和资产阶级发展的教会。”此话揭示出( )A. 德意志的分裂局面阻碍了宗教改革的推进B. 罗马教会因自身的腐败而成为矛盾的焦点C. 实现国家政治统一前提是建立本民族教会D. 资本主义发展是德意志宗教改革根本原因25. 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阐述了基督教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思想的社会效果是( )A. 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B. 将人们从宗教中解

13、放出来C. 天主教势力在西欧各国荡然无存D. 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26. 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主张人追求财富和现世的幸福,启蒙思想家考虑“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由此可以看出启蒙思想家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相比,突出强调了( )A. 要构建民权政府B. 要批判神权统治C. 人性解放D. 平等自由27.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谈及简政放权时这样强调:“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对此这样解读:权力是公共财产,是人民赋予的,必须在严格的监管约束下进行,不可有丝毫的任性。下面启蒙思想家主张与之最为相

14、似的是( )A. 天赋人权B. 自由平等C. 三权分立D. 社会契约28. 伏尔泰把孔子的儒家学说看作他心目中的自然神论,认为这种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原则的“理性宗教”足以取代盛行于西方的带有迷信色彩的“神示宗教”。17世纪末至18世纪末对“中国风”的狂热追逐曾经是当时欧洲社会的普遍时尚。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 欧洲社会转型的需要B. 中国国力日益强盛C. 中西文化的交流融合D. 儒家思想影响深远29. “兴起于18世纪初的美国文化,实乃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撞击融合后的产物。两项运动有个共通之处而这正是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材料中“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是指( )A. 圣经至上,强

15、调个人自由 B. 强调人性,人民主权C. 崇尚理性,强调个人自由 D. 反抗权威,王权至上30. 下列事件按因果关系排列正确的是( )近代科学的兴起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启蒙运动兴起 三民主义A. B. C. D.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0分)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2分)材料一 在我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八至三世纪)是一个学术思想十分活跃、文化成就焕发异采的时期。大体同时,在印度、在希腊,也曾有过一个类似的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怎样认识这样一次异地同时发生的文化飞跃或突破现象呢?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认为,这时在中国、印度、希腊等地首次出现了许多哲学家,人类开始有了对自身的反省,其精神的潜力遂得以充分展开,因而为人类的历史带来了一次突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