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第四课“发明和发现的国度”课件 北师大版必修3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18883139 上传时间:2019-12-27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2.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第四课“发明和发现的国度”课件 北师大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第四课“发明和发现的国度”课件 北师大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第四课“发明和发现的国度”课件 北师大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第四课“发明和发现的国度”课件 北师大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第四课“发明和发现的国度”课件 北师大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第四课“发明和发现的国度”课件 北师大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第四课“发明和发现的国度”课件 北师大版必修3(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4课 “发明和发现的国度 ” 第4课课“发发明和发现发现 的国度” 英国学者坦普尔在中国发明与发现的国度中 统计,现代世界文明赖以建立的基本发明创造,有一半 以上来源于中国。除了广为知晓的四大发明外,十进位 制、赤道坐标、针灸疗法等人类大多数创造都来源于中 国。特别是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的发明曾经改 变了世界。直到15世纪以前,中国的科学技术在世界上 保持了千年的领先地位。 一、走向世界的四大发明 纸发明前的书写材料 甲骨文 竹简 铜器铭文 1.造纸术 世界上最早的纸是 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 绘有地图的纸(文景时 期); 发明与外传 西汉纸 1.造纸术 汉 代 造 纸 工 艺 流

2、程 图 1.造纸术 东汉纸 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植物纤维纸 ,如树皮、麻头等,人称“蔡侯纸”。唐宋 时期,竹纸、皮纸成为主要品种。 1.造纸术 造纸术传遍了全世界,有 利于文化的传播。 1.造纸术 雕版印刷术 (隋唐) 金刚经印刷于公元868年,于1900年 被英国人斯坦因从敦煌骗购。被认为是世界 上保存得最早的有明确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2、印刷术 活字印刷术 北宋平民毕昇发 明了活字印刷术 ,使我国的印刷 事业进入一个新 阶段。 2、印刷术 20082008年北京奥运会年北京奥运会 活字印刷术的再现活字印刷术的再现 2、印刷术 2 2、印刷术、印刷术 发明:隋唐出现雕版印刷术,由敦煌

3、出土的金刚 经是世界现存的具有确切年月日的最早的雕版印刷品 。 北宋平民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外传:毕升的胶泥活字首先传到朝鲜,称为“陶活字” 。后来又由朝鲜传到日本、越南、菲律宾。15世纪,活 字板传到欧洲。 3 3、火药、火药 发明:火药最早是炼丹家在炼丹时发明的。发明 于唐朝;唐末火药已被用于军事。最早的火药武器有 突火枪、火箭、火炮等。宋朝在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 ,抵御辽、西夏和金的进攻。 3 3、火药、火药 南宋 突火枪 3 3、火药、火药 明代的火药“火龙出水” 3 3、火药、火药 3 3、火药、火药 发明:火药最早是炼丹家在炼丹时发明的。发明 于唐朝;唐末火药已被用于军事。最早的火

4、药武器有 突火枪、火箭、火炮等。宋朝在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 ,抵御辽、西夏和金的进攻。 外传:12、13世纪,火药首先传入阿拉伯国家, 然后传到希腊和欧洲乃至世界各地。 发明:战国时期发 明“司南”,是世 界上最早的指南仪 器。 4.指南针 宋指南针 南宋罗盘 后来,人们利用磁石 指南的特性,制成指 南针。北宋时,指南 针应用于航海。 4.指南针 4 4、指南针指南针 外传:宋代与阿拉伯的海上贸 易十分频繁,中国开往阿拉伯 的大型船队有指南针导航,阿 拉伯人便从中国商船上学到了 指南针的用法。 材料: 马克思曾写道:“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 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

5、碎;指南针打 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 总的来说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 的最强大的杠杆。” 怎样理解材料中马克思的观点? 三大发明促进了欧洲的社会变革。 3、四大发明的意义 (1)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廉价的纸张很快取代了欧洲长 期使用的书写材料羊皮和小牛皮,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2)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城堡不 堪一击,靠冷兵器耀武扬威的骑士阶层日益衰落。 (3)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 (4)欧洲人借鉴中国的印刷术,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术,大大 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

6、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二、十进位值制和珠算 1、十进位值制 A 特点: 逢十进一 每个数码既有其自身的绝对值, 又有其所在位数的十进制的值 B 形成: 商代已使用 甲骨文中的13个数字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算筹记数法 (春秋战国)算筹 甲骨文中的算筹摆法 2、珠算 算筹算筹 算筹是中国古代用来记数、列式和进行各种数与式演 算的一种工具。又称为筹、策、算子等。它最初是小竹棍 一类的自然物,以后逐渐发展成为专门的计算工具,质地 与制作也愈加精致。算筹是在珠算发明以前中国独创并且 最有效的计算工具。算筹在中国的起源很早,春秋战国时 期的老子中就有“善数者不用筹策”的记述。 (1 1)珠算的起

7、源)珠算的起源 元末明初出现了现代样式的算盘;直到明代以 后,算筹才被算盘完全取代。 (3 3)珠算的普及和发展珠算的普及和发展 (2 2)算盘的出现算盘的出现 明清时期(原因是商业的繁荣) 明朝时,珠算法已传播到朝鲜、日本、东南亚以至 世界其他地区。 (4 4)珠算法的外传)珠算法的外传 (1 1)浑仪)浑仪 最晚在汉武帝的时 代,天文家们已经使用 浑仪。在望远镜发明之 前,浑仪一直是世界上 最优良的天文观测仪器 。 三、浑仪 四、授时历和农书 1、历法制订 我国祖先为了采集、狩猎和农牧业活动的需要,通过观 天象、明方向、知季节、告农时,逐渐积累了丰富的天文 历法知识。 现存采用夏朝最早的历

8、书,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记 述天象和物候的著作。商朝改进为“殷历”。春秋时采用 19年7闰的置闰方法 ,战国时有了“月令”。 (1 1)先秦历法)先秦历法夏小正夏小正 (2 2)授时历授时历 元朝郭守敬编订,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也是 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 2、农学研究 西汉氾胜之的氾胜之书 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 中国古代科技在16世纪以前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中国古代科技 发达的原因是什么?(从政治、经济、对外关系、教育等方面) 政治: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经济: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 民族交流、对外关系:国内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各民

9、族互相学习,共同创造了古代文化,也在不 断吸取外来先进的文化来提高自己 教育事业发达 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为何中国古代科技未能一直延续发展,至明清开始逐步衰落下去 ? 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制度的制约和封建小农经济的束缚。 科技结构自身的局限性:轻视理论概括,缺乏实验研究,缺乏对自然规律的探索;缺乏将科学技术转化 为生产力的动力和机制。 明清时期具体的社会阻碍因素: 经济上:封建小农经济的束缚,长期的“重农抑商”,不利于科技成果的产生、推广和应用。 政治上:明清统治者强化君主专制统治,加强对人们的控制。 思想文化上:文化专制政策,八股取士,理学僵化,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制约了人们创新能力;重人

10、伦 轻自然的文化传统,和迷信落后思想阻碍了科技的发展。 对外政策上:明清的“海禁”政策,阻碍了中外科技文化的交流。 1、西汉时,东方朔撰文上书汉武帝,所用竹简需两人抬进宫 ,以后改变携书不方便现象首次得益与发明了( ) A.造纸技术 B.雕版印刷 C.制墨技术 D.活字印刷 A 2、就世界范围来说,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 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的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是( ) A.地动仪 B.指南针 C.火药 D.活字印刷术 3、火药在军事上被广泛使用是在( ) A.汉朝 B.唐末 C.宋朝 D.明朝 B C 1、通过本课学习,你能归纳出 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吗?从它的 特点中你发现了哪

11、些问题? 课后思考 2、活字印刷术、浑天仪、豆浆,这些都是中国人熟知 的发明,不过,有好些韩国人声称它们的发明权归韩国 。这不,因为韩国的一本古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 为世界上最古老的金属活字印本,于是韩国人便声称自 己是活字印刷术发明的祖先。中国的浑天仪,也被印到 了最新版的一万元韩币的背面,成了韩国人的专利了。 甚至连“豆浆的发源地”也挪移到韩国了。 摘自新华网 面对类似于韩国对中国古代文明发明权不断侵占的 现象,你怎么看?面对祖先的辉煌成就都被别人占有 ,我们应该怎么做?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第一,实用性,大多是服务于农业和手工业, 间接为强化大一统的君权服务。 第二,经验性,大多是对生产经验的直接记载 或对自然现象的直观描述。 第三,封闭性,古代科学理论的技术化倾向严 重,又不具有开放性,没有转化为普遍的社会生产 力。 第四,片面性,对社会科学的研究多于自然科 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