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民间故事讲义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18883497 上传时间:2019-12-27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1.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间文学民间故事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民间文学民间故事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民间文学民间故事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民间文学民间故事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民间文学民间故事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民间文学民间故事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间文学民间故事讲义(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民间故事 一、概念:民间故事 广义: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 虚构内容的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 是所有民间散文作品的通称。 麦格劳克小说的童年: 民间故事是浪漫主义的想象的文学之最早的形式 ,是世界各处原始人民的口传文学,这类民间故 事代表小说的童年他们是初民和野蛮人种普 遍的现象,他们的概念和信仰,他们的习惯和生 活,穿上一件浪漫的外衣,便成了故事的形式。 (德)艾伯华:中国民间故事类型, 商务印书馆1999年2月 (美)伯格:通俗文化、媒介和日常生活中的叙事,南 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版 (美)丁乃通: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 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年7月 刘守华:中国民间故事类

2、型研究,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 刘守华比较故事学论考,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5月 祁连休: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类型研究, 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年5月) 狭义说:民间故事是除神话、传说之外的具有幻 想性和现实感生活化的口头叙事作品。 民间故事与神话和传说的区别可把握以下几点: 1神话情节近于荒诞,缺少现实逻辑,故事的现实 成分强,具有完全的人间性。 2神话往往依傍某种信仰和仪式而存在,不是自觉 的文学创作,讲述也受到限制,神圣性大于文学 欣赏性。故事则完全是自觉的独立的文学形式, 创作自由,随处可讲。 3传说靠近故事,但也必须依靠传说核,以某种真 实的面目出现。严格说来传说也尚

3、未完全脱离依 傍而独立。故事则完全不顾忌真实与否,突出的 是文学功能和欣赏娱乐目的。 民间故事是具有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等要素的口头叙事 文学,与神话和传说相比,是不存依傍、不拘场合讲述的 “纯文学”,具有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典型性,与作家 文学中的小说有相似之处。 民间故事与小说的区别有以下几点: 1小说情节曲折,一波三跌。故事情节则相对单纯,常是 围绕一个中心情节结构一篇故事。 2小说要求时间地点明确,并按当时、当地的情形结构作 品。故事的特点是时间地点模糊,常常以“古时候”、“ 很早很早以前”一笔带过,背景不明确。 3小说的人物要有名有姓,有状貌肖像方面的描写。故事 则常常以身分来代替

4、名姓,如两兄弟故事人物一为哥 哥,一为弟弟。 4小说不允许情节重复,每篇作品都力求独创,民间故事 则常常出现重复的情节,即公认的民间故事“三段式”和 “类型性”。 民间故事的分类是世界性的学问 民间故事分类法及特点。 一、AT分类法 以情节类型为依据进行分类。 创立者阿尔奈根据芬兰、北欧和欧洲其他地区少数国家的民间故事资料把故事分为三大 类:1动物故事;2普通民间故事;3笑话。 1926年至1927年,美国汤普森补充了大量的新类型,列举了每一类型的各国记录,扩大 了分类使用范围。因此人们把他与开创者阿尔奈并称,取“汤姆森”第一个字母T,把 他们的分类法称为“阿尔奈一汤普森体系”,简称“AT分类

5、法”。 二、母题索引 母题,是法文“motif”的中译名,民间文艺研究中常用的学术名词, 指构成情节的细小单位,情节是由若干母题的有机组合。为斯蒂斯汤普森所创。他 从1932年至1936年,完成六卷本民间文学母题索引。这部书成为民间文学作品研 究的常备工具书。 三、有关中国民间故事的索引 1W爱本哈特的EB索引 本世纪30年代,中国民间文艺学的先驱已经开始译介、 编撰自己的分类体系。钟敬文先生撰写了中国民谭型式,又与杨成志先生共同翻 译出版了印欧民间故事型式表。W爱本哈特于1933年来到上海,吸收了中国学者 的成果,又接触到中国的民间文学资料,于1937年编纂了中国故事类型一书。这 是关于中国

6、民间故事的第一部大型索引。刊行之后的40年间,几乎成了欧洲民间文艺 学界认识和研究中国民间故事的唯一类型检索工具书 2丁乃通的TN索引 丁乃通是美籍华人,所编索引以AT索引为基础,采取了国际通 用编码,大量采用国内资料,基本包括了1966年以前刊印的民间文学资料,为各国学 者进行民间故事的国际间的比较研究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民间文学的分类是一门专门的研究项目。目前民间文学资料较之60年代已经翻出 了几倍,旧的索引并不完全适合现有资料,民间文艺学界盼望早日产生一种适合中国 民间故事的索引方法。 “故事类型”的概念最初由芬兰民俗学者卡尔.克 隆(Kaale Krohn)在19世纪末提出,用来描述世

7、界各 民族故事中存在着大量情节相似甚至雷同的文化 现象。作为口承文化比较研究的前提与基础,故事 类型研究在近一百多年中一直是全世界民间文学 工作者关注的中心话题之一,也是今天非物质文化 遗产研究工作中必须面对的理论难题。 关于中国民间故事类型体系的著作已经出现了四 种,分别是: 艾伯华(Wolfram Eberhard)的中国民间故事类型 、 丁乃通的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 金荣华的中国民间故事集成类型索引祁连休 的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类型研究 民间故事特征 一、贴近生活的现实感 二、故事叙述的泛指性 三、故事情节的类型化: 情节类型化人物类型化主题类型化 类型 type;pattern 指由各特

8、殊的事物或现象抽出来的共通点 类型化 stylized ; a typal tendency 指贯穿于多种异文中的基本要素相同而又 定型化的故事框架。 创作方法,它以追求和表现事物性质的普 遍性观念为目的,并以观念直接呈现为手段, 排斥个性特征,使人物形象单一化、概念化 。故事是类型化最强的一种叙事文体。 民间故事类型性特点: 人物类型化:遵循“二元对立”的美学原则。两兄弟、三姐妹或哥 仨、姐俩、两个伙伴等,;人物形象是美与丑、善与恶、机智与愚蠢 、勤劳与懒惰、勇敢与怯懦、憨厚与狡诈、诚实与虚伪等互相对立的 性格类型。 情节类型化:“灰姑娘”型故事,具有四个类同的情节单元:女子 得到援助女子与

9、男子奇遇女子落掉一只鞋子男子以鞋寻 找到女子;“狼外婆”型故事,讲述吃人的虎、狼、熊或其它妖精如 何装扮成和善的外婆,在骗取孩子们的信任后吃掉其中最小的一个, 当其伪装被孩子们识破后,孩子们又利用智慧将它除掉。民间故事虽 然在传承过程中,由于地域和文化的差异产生了很多异文,但其中主 要的故事情节单元被稳固地保存流传下来。 主题类型化:表达相同主题,变富,变强,赞扬机智,讽刺愚笨 结构程式化。最常见的是“三段式”(“三叠式”)结构,这类故 事的情节往往都经历三个层次,如遇到三道难题、经历三次考验、三 次历险等等。如“蛇郎型”、“灰姑娘型”、“问活佛型”等三段式 故事。 外国:人物主体内容主体情节

10、分类 中国: 2030年代:民间故事=童话 故事结构(形式): 完形(本格)故事派生故事 当代分类(内容): 幻想生活寓言笑话新故事 民间故事分类 1、幻想故事(或叫民间童话)包含丰富的想象成分,充满 浪漫色彩。它起源于原始社会,到阶级社会又继续发展, 反映古代社会人们的生活、习俗和信念,人与人之间的关 系和某些社会矛盾。幻想故事的主人公多为普通劳动者, 其中出现的情节、事物和一部分人物,大都带有超自然的 性质。它常把某些现实生活中不可能的事情,当作可能实 现的事情表现出来。它借助法术和宝物的帮助,实现贫困 、诚实主人公的愿望和憧憬,并对恶人、贪心者予以惩罚 。这类故事中的宝物大多为日常事物,

11、它们的神奇性能实 际是人类知识和技能的作用的理想化,并且经过幻想以物 质形态表现出来。幻想故事情节常采用“三段结构法”; 人物、情节、语言基本定型,在不同地区也时有变异;叙 述经常夹有韵语。晋代干宝搜神记(卷十四)中的 毛衣女、陶潜搜神后记中的白水素女,唐代段 成式酉阳杂俎续集“支诺臯上”里的叶限、旁 和原化记中的吴堪等,记录的都是古代流传 的幻想故事。 动物故事 2、动物故事以动物为主人公。故事里的动 物常被拟人化。这类故事,有的借动物之 间的纠葛表现某种社会现象、人与人的关 系;有的着重解释动物的习性;也有的寄 寓着比较明显的教训意义。 3、生活故事 生活故事取材于现实生活而加以虚构,亦称

12、“世 俗故事”或“写实故事”。其现实性强,往往赞 美正直、勤劳、 善良、 智慧的人;批评懒惰、 自私、愚蠢的人;也讽刺剥削者和压迫者。 许多生活故事反映雇农对地主、工匠对作坊老板 、人民对官府的巧妙斗争。关于妇女的故事,不 少是控诉封建礼教和伦理观念给她们造成的痛苦 ,提出婚姻、爱情自主的要求,有的甚至表现了 她们敢于向封建皇权挑战的勇气。有些故事幽默 、风趣,表现了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智慧。在很多 民族中流传的机智人物故事,充分地表现了人民 的机智和乐观主义精神。生活故事一般比较短小 ,人物性格单纯,常常运用对比的手法。有时也 采用“三段结构法”。其风格较为朴实、明快。 4、民间寓言 民间寓言是

13、广大人民创作的包含有明显教训意义的口头散文 故事。它是人民的智慧、经验的结晶。 民间寓言最早大 概是由动物故事发展而来。先秦的著作中,记录或引用了 不少以人和动物等为主人公的寓言故事。如揠苗助长 、守株待兔、刻舟求剑、鹬蚌相争等。 民间寓言大多通过生活片断表现主题,作品的故事情节和寓 意往往达到浑然一体的程度。风格含蓄、幽默,发人深省。 莱辛:“如果我们把一种带有普遍性的道德准则,归之于 一种特殊情况,把它诉诸于现实,从而构思出一个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使人马上明白这个带普遍性的准则,这种 虚构叫寓言。”“寓言的魅力体现于真理本身。” 寓言与汉民族思维特征 寓言与传统文化思想 寓言与古代文学

14、寓言与民族语言 伊索寓言 与先秦诸子寓言比较 Aesops fables 5、民间笑话 是幽默、滑稽性、引人发笑的短小故事。 中国的笑话:大部分是讽刺性笑话,锋芒 指向昏庸贪婪的统治者、不合理和丑陋的 社会现象;还有讽刺人的智力、世界观、 性格中的某些缺点的作品。有不少庸俗的 作品。 笑话的特征: 笑话 笑话是从民间故事中逐渐独立出来的一个 门类。笑话即喜剧故事,笑声是它成功的 标志,因而笑话的特点:强烈的喜剧性; 凝练简短,往往三言五语便进入高潮,笑声 一起便结束,不允许拖泥带水。 笑话按其风格分为四个类别: 1、揭露性笑话 这部分笑话辛辣尖锐,以笑声来揭露当权者或富贵者的恶行。被揭露 者最

15、常见的是集政治法律于一身的父母官,他们表面道貌岸然,标榜 清如水、明如镜,实则贪鄙卑下,大肆搜刮百姓。代表作有太太属 牛、何时能盼到等。 2、讽刺性笑话 讽刺性笑话尖刻锐利,主要讽刺对象是财主的贪婪和吝啬。他们看钱 财重于性命,宁舍命不舍财,笑话集中讽刺这种扭曲的人格。代表作 是半吊钱救、死后不赊。 3、幽默性笑话 幽默性笑话偏重于善意的规劝,针对的是愚蠢、懒惰、片面等人们常 见的缺点。笑话把这些缺点用特写方式放大起来,使之成为人们嘲笑 即抛弃的对象,达到规劝的目的。代表作有懒惰的两口子、沾 酱吃、傻女婿等。其中傻女婿属于喜剧性故事,篇幅较一 般笑话要长些,情节也较丰富。 4四、机智型笑话 机智型笑话之所以单列出来,是因为这类喜剧故事都有一个相对固定 的机智人物作为主人公,围绕这一主人公会组成一组机智人物故事。 其中著名者有维吾尔族的阿凡提、纳西族的阿一旦、蒙古族的巴拉根 仓等等。最典型的作品是阿凡提的故事。教材上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