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课程ppt

上传人:临** 文档编号:118862920 上传时间:2019-12-27 格式:PPT 页数:117 大小:8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课程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7页
心理学课程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7页
心理学课程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7页
心理学课程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7页
心理学课程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学课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课程ppt(1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发展心理学,第一部分 概述 一、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三、心理发展的动因 四、心理发展过程 五、心理发展内外动力的关系 六、儿童早期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七、发展心理学简史,第二部分 人生各阶段的心理发展 婴儿期(0-3岁) 幼儿期(3-6岁) 童年期(7-12岁) 青春发育期(11、12-15、16岁) 青年期(17、18-35岁) 中年期(35或40岁-60或65岁) 老年期(60岁以后),1、生理或行为 上的一般特征 2、认知发展的 特点 3、社会性发展 的特点,一、心理发展的内涵和性质 (一)内涵 种系:动物种系演进过程-比较心理学或动物心理学 种族:人

2、类历史发展过程-民族心理学 个体:人的整个生命历程-个体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第一单元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二)心理发展的性质,整体性 社会性:如道德层面的东西 活动性: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桥梁是活动 规律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方向性和顺序性 不平衡性(2个加速期),按不均衡的速率向前推进,婴儿期,童年期,青春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幼儿期,第一 加速期,第二 加速期,二、心理发展的研究内容,(一)心理发展中各年龄阶段的特征 心理发展与年龄有密切关系,年龄特征是心理发展各个阶段的质的规定性,即本质特征 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的认知过程起主导作用,两大重点

3、,二、心理发展的研究内容,(二)是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第一,遗传和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本质问题) 第二,连续性和阶段性的关系(过程问题) 第三,心理发展的内动力和外动力的关系 第四,关键期,两大重点,一、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功能和特殊性 (一)研究的功能(层层递进) 描述 解释 预测 控制,凸显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的独特性问题,第二单元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二、发展心理学研究的设计方式,一是研究心理发展的动力和制约因素 二是研究心理发展的过程 横向研究设计 纵向研究设计 纵横交叉研究设计,研究集中在两个方面,三、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新趋势,(一)跨文化比较研究 相似性的与差异性的 (二)跨学

4、科、跨领域的综合性研究 (三)研究方法的整合心理发展的过程 (四)训练研究和教育实验越来越受重视,一、遗传决定论 受遗传决定 发展过程是先天内在因素的自然显现 环境作用:引发,促成或延缓 代表人物-高尔登(优生学创始人),第三单元 心理发展的动因,代表人物-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派创始人) 由环境决定 否定先天内在因素的作用 强调环境作用,二、环境决定论,即二因素论 由遗传和环境决定 把两者视为同等成分,看作孤立存在 企图揭示各因素单独发挥作用的程度,三、遗传与环境共同决定论,代表人物-班杜拉(新行为主义代表、社会学习理论) 观察学习:观察并模仿 替代性强化 -突出了儿童自身的主动性和自我调节能

5、力,四、通过社会学习获得行为发展,代表人物-维果斯基(文化-历史理论) 高级心理机能的制约因素(人独有的) 文化历史因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源泉,五、社会文化因素决定心理发展,文化历史因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源泉,1、社会文化活动是智力发展的源泉 儿童与教养者、儿童与同伴之间的共同活动是智力发展的社会源泉 2、以语言为中介使心理活动发生质变 3、教育和教学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最近发展区(实际水平和发展水平) 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 学习和指导的最佳期限:前提和条件,代表人物-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一)儿童心理发展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主客体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主客体相互转化:环境作用可以改变遗传特

6、性 心理发展过程是主体自我选择、自我调节的主动建构过程,六、心理发展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二)认知发展本质的适应理论和主动建构学说 智力的本质是适应,有4个基本概念 1、图式:即认知结构,指一个有组织、可重复的行为模式或心理结构,使主体有效地适应环境 图式的分类: 个人图式-指我们对某一特殊个体的认知结构,比如我们对毛泽东就有一个个人图式,这个图式的内容包括:有勇气、自信、百折不挠等,自我图式 指人们对自己所形成的认知结构,它与自我概念有着紧密的联系。比如你可能认为自己聪明,有同情心,以及乐于助人 团体图式 指我们对某个特殊团体的认知结构,有时候也叫团体刻板印象,如我们认为山东人勤劳、诚实

7、;认为美国人乐观、爱助人,角色图式 指人们对特殊角色者(如教授)所具有的有组织的认知结构,比如人们常常认为教授知识渊博、满头银发等 剧本 指人们对事件或事件的系列顺序的图式,尤其是指一段时间内一系列有标准过程的行为。比如我们到餐厅就餐的事件就符合一个剧本,什么时候点菜,什么时候买单,就是一个剧本。如果这个剧本的顺序发生颠倒?,(二)认知发展本质的适应理论和主动建构学说 2、同化:是主体将环境中的信息纳入并整合到已有的认知结构的过程,主体通过过滤、改造外界刺激,加强并丰富原有的认知结构,如钢管舞(使图式有量的变化) 3、顺应:主体的图示不能适应课题要求时,就要改变原有图式,或创造新的图式,以适应

8、环境需要的过程(使图式有质的改变),4、平衡,是主体的主动发展趋向。儿童生下来就是环境的主动探索者,并通过同化和顺应积极建构知识,适应环境,动作图式变化发展过程,图式 同化 顺应,心理发展是认知结构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 图式:动作或活动的结构或组织 同化:用当前的认知结构来解释新经验 顺应:改变现有的图式,适应环境 平衡:与环境平衡,通过同化和顺应而实现,平衡,主体,活动,适应,客体,(三)心理起源于动作,动作是心理发展的源泉 最早的动作是与生俱来的条件反射:反应外界刺激,发出自己的需求信号,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 随后发展起来的各种活动和心理操作: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中介,(四)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

9、 1、成熟:有机体的成长(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2、经验: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中介 3、社会环境:社会互动和社会传递(指他人与儿童之间的社会交往和教育的影响作用) 4、平衡化:认知发展的内在动力,心理发展的动因,一、连续论 二、阶段论 三、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P203) 四、年龄阶段:认知结构 人格特征,第四单元 心理发展过程,(一)以认知结构发展特点为标准划分,皮亚杰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左右) 主要认知结构:感知运动图式 作用:协调感知输入和动作反映 依靠动作适应环境 结果:只有反射 对环境有初步了解的问题解决者,2、前运算阶段(2-6、7岁),主要认知结构:表象图式(将感

10、知动作内化为表象,建立了符号功能) 思维特点:泛灵论、自我中心主义 不能理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思维的不可逆性 缺乏守恒(外部形体虽有变化,但主体属性不会变),手的抓握动作,宝宝第一次自己吃水果,我会吃水果了,3、具体运算阶段(6、7岁-11、12岁),主要认知结构:运算图式 思维特点:具有守恒性、脱自我中心性和可逆性 但思维活动仍需要具体内容的支持,4、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及以后),思维发展:抽象逻辑推理水平 思维特点:思维形式摆脱思维内容 进行假设-演绎推理,(一)以认知结构发展特点为标准划分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阶段,(二)以人格特征为标准划分,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新精神分析学派

11、代表/弗洛伊德:心理性发展阶段) 既承认性本能和生物因素的作用,又强调文化社会因素在心里发展中的作用 认为人的心理危机是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不相适应乃至失调所致:心理社会危机-依赖心理社会经验,艾里克森划分年龄阶段的特点,1、是整个人生阶段的划分 2、二维的发展阶段说:纵向发展阶段+横向的人格发展 3、动态过程:在人格维度上,成功与否的两极之间具有变化的空间 4、个体一生发展是连续一生的渐进发展进程,前面发展阶段的发展会影响以后,内动力指人类所具有的自生成、自发展的心理动力 外动力指家庭和社会文化环境对儿童的影响和教育作用,起选择和引导作用 儿童心理发展是内外动力相互作用的结果,其良性互动的结果

12、修程具有新质的发展动力,第五单元 心理发展的内、外动力的关系,问题的核心是儿童早期发展对其毕生发展的意义:影响深远 独特时期 变化迅速且显著 早期对负面影响最敏感 印刻现象:追随反应,是本能反应,具有获得食物、得到安全的生存价值 关键期(敏感期):儿童在某个时期最容易习得某种知识和技能,或形成某种心理特征,一旦错过,有关方面的发展会出现障碍,且难以弥补,如2岁左右/人格障碍,第六单元 儿童早期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一、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和演变 (一)诞生基础(文艺复兴后) 1、思想基础:以儿童为本的观点 2、研究基础:达尔文一个婴儿的传略(专题研究成果) (二)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19世纪后半期)

13、 标志:儿童心理(1882) 德国生理学家、实验心理学家 普莱尔(奠基人),第七单元 发展心理学简史,(三)儿童心理学的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 1、涌现了一批研究先驱:霍尔、杜威、比内、施太伦、格赛尔等 2、各种理论流派纷纷出现(20世纪中叶):儿童认知发展理论、行为主义的学习论、精神分析学派的性心理发展理论 3、学派的演变和增新,一、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和演变,二、从儿童心理学到发展心理学,1957年,美国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作为文章标题,第二节 婴儿期的发展(从出生到3岁),儿童身心发育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人生发展中最重要的阶段,第一单元 新生儿的发展,个体产前期的发展

14、历程:胚肿期(0-2周)、胚胎期(3-8周)、胎儿期(9-38周) 新生儿:出生到一个月的婴儿,一、新生儿的反射行为,出生即具备对环境的一些刺激作出适宜反应的能力,来自无条件反射(智力发展最原始的基础): 第一类是有明显生存意义的:食物反射、防御反射和定向反射 第二类:抓握反射、行走反射、游泳反射、围抱反射和巴宾斯基反射,二、新生儿的生活行为模式,周期性变化:睡眠-觉醒时的活动-啼哭,三、新生儿的心理发生,心理发生的指标:感觉的产生?无条件反射?出现明确而稳定条件反射?,第二单元 婴儿生理和动作的发展,一、婴儿大脑的可塑性、可修复性,(一)可塑性:大脑的发展是生物因素和早期经验结合的产物,(二

15、)婴儿大脑的可修复性,替代性功能,如语言功能 对婴儿身体和神经系统进行刺激,可促进大脑发展,二、婴儿的动作发展,(一)动作发展对婴儿心理发展的意义 1、是源泉 2、是指标 3、是获得探究环境的新手段和主动权 4、促进认知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二)婴儿的主要动作发展 1、手的抓握技能 2、独立行走 -遵循普遍的原则和顺序:头尾原则、近远原则、大小原则,第三单元 婴儿的学习,婴儿生来就具有学习能力-生物学准备 最早发生的时间:胎儿末期,可以接受语言和音乐等刺激作用 主要表现 1、模仿学习:先天排定的,出生两三天到二十天左右就能模仿 2、条件反射学习方式 3、偏好新颖刺激的学习形式:习惯化和去习惯

16、化,第四单元 婴儿感知觉的发展,认知包括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等认识过程 各种认知能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一、婴儿感知觉的发展,感知觉是个体认知发展中最早发生、也是最先成熟的心理过程-婴儿认知的开端,突出特征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心理过程,(一)婴儿感觉的发展,1、视觉技能的发展 视觉集中、视觉追踪运动、颜色视觉、对光的察觉和视觉敏锐度 2、听觉技能的发展 听觉辨别能力、语音感知、音乐感知、视听协调能力,胎儿还在母亲腹中时,最先出现的器官既不是手,也不是脚,而是脑与眼睛,新生儿偏爱注视较复杂的形状和曲线,以及鲜明的对比色,(二)婴儿知觉的发展,1、跨感觉通道的知觉 手眼协调、视听协调 2、模式知觉 能将部分知觉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范兹的“视觉偏爱程序”说明新生儿具有先天的模式知觉) 3、深度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