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集体备课修改稿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18855095 上传时间:2019-12-2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鸿门宴集体备课修改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鸿门宴集体备课修改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鸿门宴集体备课修改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鸿门宴集体备课修改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鸿门宴集体备课修改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鸿门宴集体备课修改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鸿门宴集体备课修改稿(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格式一、教学进度及主备人安排表二、电子备课格式(可根据学科教学需要增加栏目)学 科 语文 (必修 三 )备课教师授课时间第 周 月 日教学内容鸿门宴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对项羽悲剧性格的揭示,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在其政治、军事生涯众所起的重要作用。2、归纳总结“因、如、举、谢、意”五个多义词的义项;了解“此也(耳)”“何以”两个句式的特点,并比较与现代汉语的不同。3、背诵课文第三、四段。基本要求在熟读的基础上,掌握本文涉及到的实词及文言句式,进一步巩固词类活用,以增强语感,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发展要求分析司马迁刻画人物的方法和技巧。教学重难点1、分析“项羽”这个主要的人物形象。2、把握紧

2、张场面对揭示人物性格的作用。3、理解“因、如、举、谢、意”等五个多义词义项,掌握两个句式。教学方法与手段1、讲解法2、讨论合作法3、诵读感知法教学准备导学案、教案、PPT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师生活动)个人修改第一教时一导入:有一位历史人物,他没有建国却被司马迁定位为帝王,千百年来,成为颇受争议的人物,他可以一怒之下可以火烧阿房宫,他勇力过人,是一个失败了的英雄。今天,我们就认识他,项羽,一个千古无二的神勇之人。二相关内容介绍1.【作者与史记】 司马迁(约前145前80或前135前93)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司马谈之子。少时随父在长安研习经史,二十岁后,游踪几遍全国,考察风俗,探访古

3、迹,采集传说。初任郎中,后继父任太史令,博读史官所藏图书。太初元年(前104)与唐都、落下闳等共订太初历。承继其父遗志,著太史公书(即史记),后因替降子匈奴的李陵辩解,而受腐刑下狱。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著述,完成史记。史记全书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部分组成,计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余字,记黄帝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史事。作者基本上站在同情被压迫者的立场,在一定程度上嘲笑了封建社会的最高权威,鞭挞了贪官酷吏和土豪劣绅,同情并歌颂了农民起义的领袖和当时被社会所贱视的小人物;他写的一些人物传纪,不仅表现了高度的思想性,而且大部份有很动人的艺术力量。人物塑造形象鲜明,

4、文笔简练朴素。其中也有许多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结合的作品。如项羽本纪、魏其武安侯列传等。它不仅是一部相当完备的古代史书,同时又是我国古代史传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作品。鲁迅先生曾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正说明了史记在史学和文学上的伟大成就。2、【时代背景】 课文选自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项羽本纪是我国古代传记文学中的一篇著名作品。在这篇传记中,司马迁以他精彩的笔墨,倾注了很大的热情,成功地刻画了一个“失败英雄”项羽的生动形象,使其成为我国历代相传的一个典型人物。而鸿门宴则又是项羽本纪中极为精采的一节。 “鸿门宴”这个历史事件发生于公元前206年(即陈涉起义后的第三年),地点在现在陕西省临潼

5、市新丰镇附近的“项王营”,当时叫“鸿门”。这是刘邦、项羽在推翻秦王朝后,为了争夺农民起义军胜利果实而展开的第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当时刘弱项强,在双方力量极为悬殊的情况下,刘邦冒险到项营,骗取项羽的信任,经过种种斗智斗勇艰难曲折的斗争。作者以令人信服的艺术力量描写了刘邦如何从被动中争取主动,变劣势为优势,化险为夷;而项羽则由优势转为劣势,成为以后“刘胜项败”的一个重要因素。故事情节完整,跌宕起伏,人物栩栩如生,语言精当,文字传神。 这场斗争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7月,陈涉、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各地纷纷响应。楚国旧贵族项梁率侄项羽(24岁)于会稽起义,泗水亭长刘邦(48

6、岁)也在沛起义后,归项梁领导。后来项梁由于恃胜而骄,被秦将章邯击杀。章邯得胜后,移师围赵。这时楚怀王一面命宋义为上将,项羽为次将,北上救赵;一面命刘邦攻秦,并与诸将约定:“先入关(函谷关)者王之”。宋义停军不进,为项羽所杀。项羽率军队与秦军大战九次,最后在钜鹿彻底击溃秦之主力军,章邯率二十万大军投降。秦丞相赵高逼杀秦二世,立二世之侄子婴为王。 由于秦主力军为项羽所破,刘邦就很顺利地进入咸阳,秦王子婴投降。刘邦入咸阳后,为了收买民心,与秦民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并申明军纪,废除了秦朝一系列严刑苛政,得到了广大百姓的支持。于是派兵守关,想做关中王,驻军于霸上。 项羽击败秦军后,也向

7、函谷关进军,破关而入咸阳,驻军于鸿门,并准备消灭刘邦军队。就在这样的剑拔弩张形势下,出现了“鸿门宴”这场激烈的政治斗争。三诵读课文,注意读音和节奏注意下面的读音欲王wng关中 飨xing士卒 为wi击破沛公军崤xio山 好ho美姬j 鲰zu生说shu我熟与君少长zhng 奉卮zh酒为寿 从百余骑j戮l力而攻秦 范增数shu目项王 樊哙kui举所佩玉玦ju 交戟j之卫士 瞋chn目视项王目眦z尽裂 按剑而跽j 沛公之参乘shng赐之彘zh肩 切而啖dn之 如恐不胜shng人方为刀俎z 何辞为wi 道芷zh阳 四、梳理情节结构1、本文写的是“鸿门宴”的经过,可分宴前、宴中、宴后三部分:告密 矛盾展

8、开定计 审时度势夜访 危机现转机献计 转危为安计定策 诡辩狡诈 许诺 被动转主动宴前第12段无伤范增项伯张良刘邦项王谢罪留饮举珏舞剑闯帐宴中第3段刘邦项王范增项庄樊哙逃席留谢受璧愤骂锄奸宴后第4段沛公张良项王范增刘邦 第二课时1、 导入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已经给大家介绍了鸿门宴的背景以及文章的结构内容,今天我们来具体深入研读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其中的文言知识。 课文第一段记叙了哪几件事?这些事件对情节展开起了什么作用? 提示:第一件事“曹无伤告密”。曹无伤是沛公的主司马,他的告密当然不同于一般流言蜚语,于是,项羽决定“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矛盾挑开,故事“开端”。第二件骨范增进言”,范增是项

9、羽的主要谋士他对形势的判断十分正确。对刘邦的用心了如指掌,“急击勿失”的主张非常英明,矛盾进一步激化。项羽接获曹无伤的密报当即“大怒”,这一个“怒”字内涵相当丰富。请说说其中包含了些什么? 提示;就矛盾的焦点而言,天下虽大,“王”只有一个,就力量对比而言,项羽占有绝对优势,何况秦军主力是项羽消灭的,又是楚王后裔,一个“市井小人”居然“欲王关中”。项羽岂能容忍?再说个性特征,此时此刻,项羽如若人“怒”,他也就不是历史上的那个项羽了,他本来就是那么一个火爆汉子。第二段: 1、教师串讲课文,引导学生留心课文中特殊的字词与句式: 古今异义: “他盗出入与非常也。”“盗”,窃贼;“非常”,指意外事故。“

10、 固不如也。”“固”,本来。 通假字: “具以事告”,“具”通“俱” “要项伯”,“要”,通“邀” “毋内诸侯”,“内”通“纳” “不敢倍德”,“倍”通“背” “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词类活用: “素善留侯张良”,“善”,形容词作动词用,意为与交好(友善)。 “臣活之”,“活”,使动用法,使活。 “吾得兄事之”,“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那样 “籍吏民,封府库”,“籍”,名词作动调用,编造名册。 “不义也”,“义”,名词作动词用,合于义。 特殊句式: “具告以事”即“以事具告”,状语后置。 “与俱去”、“毋从俱死也”,介词“与”、“从”后面的宾语省略。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11、?”疑问句,主语“谁”介宾短语“为大王”作“为”的状语,“者”助词“的”。 2、讨论课文内容,提问: 课文第二段写了哪几件事?对故事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提示:第一件事“项伯夜访”。项伯给张良通风报信,目的在于报答当年救命之恩,却被张良利用,使一触即发的矛盾出现了转机。第二件事“张良献策”。张良要刘邦“往见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刘邦则一点就通,不但“兄事之”,“更奉酒为寿约为婚姻”,竭力奉承,拼命拉拢,由“联络感情”进而自我辩解,终于使项伯受其蒙蔽,导致项羽上当。(“刘邦施计”、“项伯中计”不必分开来说)“张良献策”是情节变化的关键,刘邦逐步由被动转为主动,项羽终于“放虎归山”,以致范增之

12、谋难以实施等等,莫不由此而生。 张良说:“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项伯则说:“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请联系课文说说古人心目中的“义”可作什么样的解释,我们应当如何看待? 提示:古人认为“义”,就是“宜”。礼记中庸说:“义者宜也。”韩愈在原道中则进一步解释:“行而宜之谓之,义。”也就是说,人的言行合符一定的道德规范就可称为“义”,反之则为“不义”。 课文中曹无伤背叛刘邦向项羽告密,项羽置怀王之约于不顾而欲“击破沛公军”,范增以下犯上都可以说是“不义”。项伯给张良通风报信,“常以身翼蔽沛公”,樊哙闯帐护主等等,都可以称之为“义”。项伯救护刘邦可以称之为“义”,这一行为却违背了楚王的根本利益

13、则又可以责之为“不义”。可见“义”是相对的,如同“骨气”一样,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道德标准不同,“义”的内涵也不一样,我们不能以抽象的“义”作为评判是非的尺度和立身处世的准则 。 3、学生自读课文一、二两段,教师行间巡视,释疑解难。 小结:课文一、二两段记述了“鸿门宴”前发生的几件事,由矛盾的挑起,形势一触即发到出现转机,由项羽的“大怒”到项伯之言产生效果,故事情节逐步展开,并为后来事态的演变作了必要的铺垫,留下了必要的伏笔。 三、布置预习 1自读课文三、四两段,利用工具书自行疏通课文: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项泊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 2. 用自己的语言讲述“鸿门宴”上的斗争。 3思考下列问题: 项羽最大的弱点是什么?试从课文中举例加以说明。 范增之谋为什么不能得逞,他在哪些方面不及张良? 第三课时一、复习旧课,检查预习情况: 1、提问:在楚王即将来犯万分危急的形势厂,张良既不提议备战,更不主张退军,却只要刘邦“往见项伯,言沛公不敢背也”这是为什么? 数目项王(目:以眼示意,名词作动词)。 且为所虏(且:将;为所:为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