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训练 最新 人教版中考物理专题分类卷 专题四光现象(真题篇)

上传人:紫气****林 文档编号:118841302 上传时间:2019-12-2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501.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拓展训练 最新 人教版中考物理专题分类卷 专题四光现象(真题篇)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拓展训练 最新 人教版中考物理专题分类卷 专题四光现象(真题篇)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拓展训练 最新 人教版中考物理专题分类卷 专题四光现象(真题篇)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拓展训练 最新 人教版中考物理专题分类卷 专题四光现象(真题篇)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拓展训练 最新 人教版中考物理专题分类卷 专题四光现象(真题篇)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拓展训练 最新 人教版中考物理专题分类卷 专题四光现象(真题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拓展训练 最新 人教版中考物理专题分类卷 专题四光现象(真题篇)(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四 光现象(真题篇)一、选择题1(2017郎阳)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邵阳市举办了全市中学生汉字听写大赛下列词语中涉及的物理现象和对它的解释相符的是 ( )A 清澈见底光的反射 B坐井观天光的折射C海市蜃楼光的直线传播 D波光粼粼光的反射2(2016宿迁)下列光现象与日食的形成原因不同的是 ( )A 小孔成像 B 水中倒影 C 手影游戏 D树下阴影3(2018毕节)“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在央视经典咏流传舞台上威宁石门坎师生吟唱清代诗人袁枚的这首苔,令无数观众感动落泪.其中“白日不到处”主要涉及的物理知识是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4

2、(2016揭阳)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B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面像的位置,光屏上有像出现C将蜡烛向玻璃板靠近时像会变大D物体靠近玻璃板时,所成的像将远离玻璃板 5(2018北京)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B. C. D.6(2016淮安)如图甲所示,蜡烛a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MN中所成像为a,现将该平面镜竖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至图乙所示位置,则蜡烛a在平面镜中 ( )A不成像B仍成像,但像下移距离与平面镜下移距离相同C仍成像,但像下移距离是平面镜下移距离的两倍D仍成像,且像还在原来位置7(2017泰安)关于光现象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开凿隧道时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B验钞机利用红外线辨别钞票的真伪C自行车的尾灯是靠光的折射来引起后方车辆司机注意的D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8(2018威海)下列关于光学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硬纸板可以显示光的传播路径B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使用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C探究光的折射特点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传播方向一定会发生改变D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当蜡烛燃烧变短,光屏上的像会向上移动二、填空题9(2017天津)一束平行光与镜面成30角射到平面镜上,反射角大小是_,人迎着反射光的方向可以看到刺眼的光,而

4、在其他方向却看不到反射光,这是由于发生了_(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10.(2016钦州)如图所示,小明站在平面镜前1.5 m处,镜中的像与他相距为_m,若他向镜面靠近0.5 m,则镜中的像与平面镜相距为_m.11(2017南京)如图所示,小明将一枚硬币放在碗底,眼睛在A处恰好看不到它,沿碗壁缓缓向碗中加水,小明在A处又能看到“硬币”,这是因为光从_斜射入_中时发生了_现象12.(2016玉林)在光纤通信中,电磁波的传播速度是_m/s,通讯用的激光从光导纤维的一端射入,在内壁上经过多次_(选填“反射”或“折射”),从另一端射出,从而把它携带的信息传到了远方三、作图题13. (2017德阳

5、)如图所示,一束水平光线从空气进入玻璃,在交界处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在图上作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14.(2018河南)如图所示,一玻璃三棱镜的横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一束红光平行于BC边从S点射入三棱镜,经AB面折射后,又在BC面发生反射,然后恰好从P点折射后射出,请画出这个传播过程的光路图.四、实验探究题15.(2017苏州)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平面镜M水平放置,白色纸板竖直立在平面镜上,纸板由E、F两部分组成,可绕竖直接缝ON翻折(1)如图,将一束光贴着纸板E沿AO射到镜面上O点,纸板F上会显示出反射光束OB,接着将纸板F绕ON向后翻折,则纸板F上_(选填“能”或“不能

6、”)显示出反射光束,由此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ON在_内(2)小明在测入射角和反射角大小时只记录了一组数据(如表),根据这组数据,他_(选填“能”或“不能”)得出关于光反射时反射角与入射角关系的结论,理由:_16.(2018长沙)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 (1)本实验应选择用_(选填“玻璃板”或“平面镜”)进行实验; (2)实验中选取完全相同的两支蜡烛A、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关系; (3)小明竖直放好蜡烛A,移动蜡烛B,直至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分别记录A和B的位置;多次移动蜡烛A,重复实验实验中如果蜡烛A靠近器材M,则蜡烛B应_(选填“远离”或“靠近”)器材M,才能与蜡烛A

7、的像完全重合17. (2017安徽)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可以用来研究光从水中斜射到与空气的分界面时所发生的光现象(1)使入射角在一定范围内由小变大,会发现折射角_(填写变化规律),且折射角总是大于相应的入射角;(2)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值时,折射角会达到最大值,该最大值是_;(3)若继续增大入射角,将会发现不再有_光线,而只存在_光线专题四 光现象(真题篇)1D解析:A.池底反射的光线穿过水面,折射进入人眼,此时光线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即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看到的是池底经水面折射所成的虚像,且虚像在实际池底的上方,所以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即清澈见底光的折射,故A错误;B坐

8、井观天指在井中看到的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这是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故B错误;C.海市蜃楼是光在沿直线方向传播时,在密度不均匀的空气层中,经过折射造成的结果,故C错误;D阳光下,微风吹拂的河面,波光粼粼,光在两种介质表面传播时会发生反射这是光的反射现象,故D正确故选D.2B解析:日食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小孔成像、手影游戏和树下阴影也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所以,与日食的形成原因不同的是B项故选B3A4A解析:A.实验应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这样才能通过玻璃板成蜡烛较清晰的像故A正确B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光屏放在虚像的位置上,光

9、屏上不会承接到平面镜成的像,故B错误C平面镜成等大的像,蜡烛靠近玻璃板过程中,蜡烛的像始终和蜡烛大小相同放B错误D平面镜成像,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故物体靠近玻璃板时,所成的像将靠近玻璃板故D错误,故选A5B6D解析:在图乙中作蜡烛a在平面镜中的像a”,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可知,仍成像,且像还在原来位置,如图所示故选D7A解析:A.开凿隧道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使掘进机沿直线前进,是利用光沿直线传播,故A正确;B紫外线能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判别钞票的真伪,故B错误;C自行车的尾灯是利用了全反射的原理,使光线发

10、生了180偏折,这属于光的反射,故C错误;D根据不同反射面对光的反射效果不同,物体对光的反射可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两类,漫反射同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D错误,故选A.8C解析:A.如果看不见光的传播路径,就无法对光线进行研究,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安装一个硬纸板后,能够间接地在硬纸板上看到光的传播途径,故A正确;B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用两支相同的蜡烛,便于比较物和像的大小关系,故B正确;C.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一定会发生改变,但垂直入射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故C错误;D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随着蜡烛燃烧而变短,根据过光心的光线不改变传播方向可知,光屏上的像会向上移动,故D正确9.

11、 60;镜面反射解析:一束光与镜面成30角入射在平面镜上,则入射角为90-30=60则其反射角也是60,光线射向平面镜,经平面镜反射后,平行射出,正好反射到有的人眼睛上,就得很刺眼,这种反射是镜面反射,而从某些方向上得到的反射光线较少,所以看到平面镜很暗10.3;1解析: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所以,由小明到平面镜的距离为1.5 m可得,镜中所成的像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1.5 m,则像与他之间的距离为1.5 m2=3m;若他向镜面靠近0.5 m时,他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1.5 m-0.5 m=1 m;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他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为1m.11.水;空

12、气;折射解析:当沿碗壁缓缓向碗中加水时,来自硬币的光线会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从而发生折射,当折射光线进入人眼时,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的便是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虚像(虚像的位置比物体的实际位置偏高),所以小明在A处也能看到硬币的虚像,这是利用了光的折射现象12.;反射13.解:先过入射点作法线,在空气中法线的另一侧作出反射光线,注意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玻璃中法线的另一侧作出折射光线,注意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如图所示:14如图所示:15(1)不能;同一平面;(2)不能;一次实验具有很大的偶然性解析:(1)在实验过程中,若将纸板倾斜,让光线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此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由于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构成的平面与平面镜垂直,而纸板F绕ON向后翻折,故不能看到反射光线(2)一次实验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为了得到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关系的普遍规律,应当改变入射角进行多次实验16(1)玻璃板;(2)大小;(3)靠近17(1)由小变大;(2)90;(3)折射;反射解析:(1)由光的折射规律可知,使入射角在一定范围内由小变大,会发现折射角也由小变大,且折射角总是大于相应的入射角;(2)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值时,折射角会达到最大值,该最大值是90;(3)若继续增大入射角,将会发现不再有折射光线,而只存在反射光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