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数学阅读习惯培养

上传人:ali****an 文档编号:118835221 上传时间:2019-12-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学生数学阅读习惯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小学生数学阅读习惯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小学生数学阅读习惯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小学生数学阅读习惯培养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小学生数学阅读习惯培养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生数学阅读习惯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生数学阅读习惯培养(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省级名师培育项目科研课题子课题研究报告课题名称 小学生数学阅读的教学实践研究 子课题名称 浅谈小学生数学阅读习惯的培养 作 者 武继真 课题指导人 完成时间 2017年7月 4浅谈小学生数学阅读习惯的培养摘要:新课程标准强调: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其中包括学生阅读能力、数学应用能力和数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加强数学的阅读训练,使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和技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就会更好地、更主动地去阅读、理解。同时,加强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克服学习中的依赖性,增强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促使他们主动获取知识,培养他们发现问题

2、、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提出的“全面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的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呢?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充分挖倔数学教材,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意识。二、指导掌握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三、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习惯。苏联著名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说:“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新课程标准也强调: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其中包括学生阅读能力、数学应用能力和数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加强数学的阅读训练,使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和技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就会更好地、更主动地去阅读、理解。同时,加强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使学

3、生克服学习中的依赖性,增强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促使他们主动获取知识,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提出的“全面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的目标。数学阅读能力就是指学生能够理解课本中的定义、性质、法则等基本概念,能正确的读懂例题、理解例题的思路,能正确的辨析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能独立、主动的阅读课外有关数学知识的报刊书籍等。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呢?我认为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充分挖倔数学教材,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意识。“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思维的起点,是学生主动探索的动力。而加强数学阅读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要想使数学素质教育目标落到实处,使学生最

4、终能独立自主地学习,就必须重视数学阅读,特别是引导学生如何进行数学阅读至关重要。数学教材是专家在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征,数学学课特点等诸多因素精心编写而成的,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小学数学教材中,很多章节都配备了想一想、读一读、做一做、应用问题等,在教学中遇到相关内容,要让学生积极去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百分数意义”一课,让学生在读教材时思考如下问题:1、例题是比较什么的?为了说明什么问题?2、 通常用百分数进行比较有什么好处?3、什么叫百分数?它和分数有何区别与联系?让学生带着这三个问题阅读教材,并把书上重点地方画出来。教师及时点拨,启发诱导,最后指名学生小节。这样,既培养了学生阅

5、读课文的习惯,又教给了学生归纳小节的方法。再如六年级上册教材中介绍祖冲之的生平及中国对圆周率研究的贡献,学生从欣赏的角度去读,兴趣昂然。同时,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收集有关数学方面的素材,如古今中外著名科学家刻苦学习,不断攀登科学高峰的事迹材料。又如从古代的结绳记事,到阿拉伯数字的诞生,再到现代机算机的应用等反映人类在数学方面发展进步的资料。这些鲜活的、真实的、有趣味的阅读材料,都能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热情,使学生真正理解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实现新课标所题出的“人人学有用的数学”的目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必须注意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数学阅读教学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探究学

6、习,通过学生阅读教材,分析理解教材,然后师生交流反馈,归纳总结,便学生获得数学的思想方法、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品质。带着问题阅读教材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良好途径,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二、指导掌握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随着知识量的增加和阅读经验的积累,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但是他们往往不能自觉的使用合适的方法来提高阅读效果,也不能针对数学教材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符合其认知发展水平的阅读方法。这就需要教师给予科学的、清晰的指导。数学阅读不仅仅是读的过程,更是眼、口、手、脑等器官有机结合、统一协调的过程。在阅读学习中

7、,倡导读做结合、读练结合,就是引导学生把已初步理解的一些知识,运用到新的知识情境中去,用新的知识体系去解释新的现象。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创造性,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数学的概念、公式、性质、定理等知识必须反复咀嚼,咬文嚼字,反复思考才会明白,它更要求学生直接参与,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质疑。因此,更具有主动性。例如: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教材在出示例题“计算1/2+1/3”后有一段启发性文字:它们的分母不同,就是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要把它们转化成同分母分数才能计算。学生阅读后,对“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的含义并不理解。为此,引导学生联系已学过的整、

8、小数加减的计算法则进行思考:整数的加减法中“数位对齐”是什么含义?小数加减法中“小数点对齐”的含义又是什么?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的实质都是指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减。这样不仅能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加深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增强了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可以使学生实现从机械阅读到意义阅读的转化,真正提高阅读效果。教材、生活、学生的经验都可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资源,作为教师,我们的任务就是是积极地利用和开发,唤起学生的智慧和热情,形成热烈而富有思考性的对话场面。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经常会出现一些与众不同的想法,教师如能抓住这些鲜活的资源并自然地运用到教学中去,就

9、增加了教学的有效信息,有利于知识的升华。三、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习惯。小学生有其独特的心理特征,卡通、漫画、童话都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对孩子们来说动画的西游记比有名演员主演的电视连续剧西游记更有吸引力。由此可见,创设适合小学生心理特征的阅读环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能提高阅读效果。数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表述单调、抽象,不易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创设问题情景,将数学知识点与耳熟能详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而创设问题情景时,问题要精辟而具体,要有针对性,新而有趣,要有适当难度,有启发性。通过向学生提供鲜活的、真实的、有趣味的和具体探索思

10、想价值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不知不觉的走进数学阅读的殿堂。例如,教学“鸡兔同笼”问题。课的开始,让学生尝试解决古代名题“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有部分学生在尝试解决后急切想知道自己的解答是否正确,还有部分学生为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着急。此时,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本中的例题“鸡兔同笼,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的解法,满足了学生的自主寻求答案的需求,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总之,数学阅读既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与深度,增加学习兴趣,又可以使学生在陌生领域施展才华,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社会、人生、世界,使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得到充分地发挥。重视数学阅读,培养阅读能力,养成阅读习惯还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全面的发展,以真正达到“教学生学会学习”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数学阅读 培养 阅读意识 阅读能力 阅读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