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三章》

上传人:我在 文档编号:118829831 上传时间:2019-12-26 格式:PPTX 页数:49 大小:1.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孟子三章》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孟子三章》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孟子三章》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孟子三章》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孟子三章》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孟子三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孟子三章》(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1孟子三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富贵不能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作者知多少 孟子(前372年前 289年),名轲,字子 舆。战国时期邹国人。中 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 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 物。著有孟子一书。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 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 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 ”之称,与孔子合称为“ 孔孟”。 天时比不上地利,地利比不上人和。 (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 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 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 式攻城,必定有得天时之处,可是不 能取胜,这是因为天时比不上地利 啊。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 不深,武器装备并不是不精良,粮食 供给也并不

2、是不充足,(但守城一方 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地利比不 上人和啊。 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 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 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 武器的锐利。能施行仁政的君主,支 持、帮助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 ,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 少到了极点,内外亲属都会背叛他;帮 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 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的条件,去攻 打那连亲人都反对的寡助之君,所以, 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 利。 译 文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 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 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便太 平。” 孟子说:“这怎

3、么能算大丈夫呢? 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成年举行冠礼 时,父亲教导他;女子出嫁时,母亲 教导她,送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 你的夫家,一定要恭敬、 一定要谨慎 ,不要违背你的丈夫!把顺从作为准 则,是妇女之道。” 译 文 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 “仁”里 ,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 上,走在天下最光明的大路“义 ”上。得志的时候和百姓一 同 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 ,独自走自己的道路。富贵不 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 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样 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舜从田野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 匠中被选拔,胶鬲从鱼盐贩中被举用,管 夷吾从狱官手里获释被任用为相,孙叔敖 从隐居的海边

4、被召为相,百里奚从市井间 被赎出而用为大夫。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 重大的责任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 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 饿之苦,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做事不 顺,用(这些)来使他内心受到震撼,使 他的性格坚忍起来,以不断增长他的才 干。 一个人常犯错误,这样之后才能改正; 内心忧困,思虑阻塞,这样之后才能有 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表现 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 所了解。(一个国家)在国内如果没有 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 外如果没有能匹敌的邻国和外来祸患的 侵扰,这个国家常常就会灭亡。这样之 后,就会明白长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 人生存,常处安逸

5、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 亡的道理。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 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母命之,往送之 门,戒之:往之女家,毕敬毕戒,无违夫子!以 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 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 与民由之;不得 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威武 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原文: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人名,纵横家的信徒。 公孙衍:人名,即魏国人犀首,著 名的说客。张仪:魏国人 ,与苏泰同为纵横家的主要代表。致力于游以路横

6、去服从秦 国,与苏泰“合纵”相对。 安静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 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 大丈夫吗?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 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子未学礼乎? 句意: 代词,这,这个。 怎么。 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 ?你没有学过礼吗?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 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 句意: 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代词,他。 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 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 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 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句意 训导,告诫。 留神,当心。 介词,把。 正理。 道理

7、。 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 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 原则的,是妾妇之道。”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 行天下之大道。 句意 动词,居住。名词,居所。 道路。 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 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 ,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句意 得到,实现。 志向。 实行。 固守,坚持。 原则。 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 同前进 ;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 的原则。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句意 动词使动用法,使 迷惑。 动词使动用法,使 改变。 动词使动用法,使 屈服。 威

8、胁暴力。 富贵不能使其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其 改变节操,威武不能使其屈服意志。这 就是人们所说的大丈夫(或这样才叫做 大丈夫)! 1、公孙衍、张仪是大丈夫吗? 2、孟子对大丈夫的阐释,哪三句话能概 括其精髓? 3、怎样才能做到有大丈夫之道呢? 你思我想,理解精髓 威武不能屈威力相逼不能使我卑躬屈膝 贫贱不能移家贫位卑不能改变我志向 富贵不能淫高官厚禄不能乱我心 孟子对大丈夫的阐述精髓 是什么? 怎样才能做到有大丈夫之道呢?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 下之大道;(贯彻儒家倡导的仁义礼 )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有“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立身处世 态度) 孟子认为,真正的大丈夫

9、有两个 标准:一是要有“行天下之大道”的远大 志向和抱负,并能将此大道推行到广大 人民中去;二是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 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操守。只有 这样,才算得上是大丈夫。 思考: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自己大丈夫的 标准,肯定珍藏着许多大丈夫的名字,谈 谈你所了解的大丈夫形象?请举例说明。 富贵不能淫关羽、文天祥、方志敏。 贫贱不能移陶渊明、杜甫、朱自清。 威武不能屈颜真卿、闻一多、刘胡兰。 你讲我讲,感受英雄 你说我说,畅谈理想 “大丈夫”不在于性别,而在于他的高尚的道 德品质。结合自己的理想,说说你准备做一 个什么样的人。 仁义礼智 恻隐之心仁也 羞恶之心义也 恭敬之心礼也 是非之心

10、智也 孟子告子 你找我找,发现问题 在我国星光灿烂的古代文化中,会不时隐藏着某些 封建主义的糟粕,本文也不例外,请你把这些地方 找出来,谈谈你的看法。 妻妾制度 三从四德 父母之命不可违 糟粕之处: 愿大丈夫的铿锵音 韵永远萦绕在你我 耳畔 愿大丈夫的高尚 情操永远流淌在 你我心间 青蛙在开水里逃生 青蛙在温水里死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 畎亩之中,傅说/ 举于/ 版筑之 间,胶鬲/ 举于/ 鱼盐之中,管夷吾/ 举于/ 士 ,孙叔敖 / 举于/海,百里奚/ 举于/ 市,故/ 天 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 筋骨,饿 其/体肤,空乏/ 其身,行/拂

11、 乱/ 其 所为,所以/动心/ 忍性,曾益/ 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 患/而死于安乐也。 自读课文,说出蓝字的意思 1、 舜发于畎(qun)亩之中, 2、傅说(yu)举于版筑之间, 3、胶鬲(g)举于鱼盐之中, 4、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5、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6、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7、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8、行拂(f)乱其所为, 9、所以动心忍(rn)性, 10、曾(zng)益其所不能。 11、人恒过,然后能改, 12、困于心,衡于虑,

12、而后作, 13、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14、入则无法家拂(b)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5、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 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发: 畎亩: 举: 士: 市: 舜从田地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 匠中被选拔,胶鬲从鱼盐贩中被举用,管夷 吾从狱官(手中获释)被任用为相,孙叔敖从 隐居的海边被任用,百里奚从奴隶市场上被( 赎回)并登上相位。 起,指被任用田间、田地 狱官 集市,市场 被选拔 译文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降: 大任: 是: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要使命给这样的人 , 下达重大责任

13、, 使命 这,这样(的)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苦: 心志: 劳: 饿: 体肤: 空乏: 拂: 乱: 使扰乱 使痛苦 内心使劳累 使受饥饿 躯体 使受贫困 违背 一定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 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受到贫困 之苦,使他做事不顺,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所以: 动: 忍: 曾: 不能: 用(这样的方法)使他内心惊动, 使他性格坚韧起来,增加他过去所不具 有的才能。 用这些办法 使惊动 使坚韧使 坚强 同“增”,增加 不具备的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 ,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恒: 过: 衡: 作:

14、征: 喻: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 ;内心困惑,思虑堵塞,然后才能奋起,有 所作为;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吟咏叹息 表现在声音上,然后才能被人们了解。 常常 犯错误 同“横”,梗塞,不 顺 有所作为 表现 了解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国恒亡。 入: 拂: 出: (一个国家)国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 的大臣和能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 没有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和外来的忧患 ,这个国家常常会导致灭亡。 在国内同“弼”,辅佐在国外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然后: 这样以后,人们才会知道因忧患而得 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死亡。 这样以后 第一段 六个人 共同的特点 1、出身都卑微 种田的、筑墙的、贩卖鱼盐 的、犯人、隐居者、奴隶 2、经过艰苦的磨练,显露 出不同凡人的才干。 3、后来都被统治者委以重任, 干出了一番出色的事业。 理 解 课 文 第二段 常常处在困境, 才能不断奋发 常常没有忧患, 往往遭至灭亡 个人 国家 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经受磨炼的益处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一文先以 六个出身低微,经过种种磨炼而终 于身负“大任”的显贵人物为例,说 明人只有经过艰苦的磨炼,才能有 所作为,才能成就大事,并由此引 申,从正反两方面说明经受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