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9 父爱之舟 人教(部编版)

上传人:烟*** 文档编号:118827200 上传时间:2019-12-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9 父爱之舟 人教(部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9 父爱之舟 人教(部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9 父爱之舟 人教(部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9 父爱之舟 人教(部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9 父爱之舟 人教(部编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9 父爱之舟 人教(部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9 父爱之舟 人教(部编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父爱之舟教学设计一、课文内容分析父爱之舟是吴冠中先生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的父亲已经去世,对他深深的思念只能依托于梦中相见。文章以梦为境,追忆了早年“我”与父亲住旅店、逛庙会以及父亲送我上学、考学等生活琐事,表达出对父亲深深的感激与怀念之情。文章虽然篇幅较长,但随着作者的娓娓道来,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品尝到吴冠中先生早年生活的酸甜苦辣。如果说父爱是这篇文章的内核,那么一个个鲜活的场景便让这“父爱”丰富而立体地呈现在读者眼前,显得更加有血有肉了。细细品读这些场景,我们透过事情本身的“辛酸”和“甜蜜”,触摸到的是细腻而深沉的爱。课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第1自然段,以梦境开始,引入往事的回忆;第二

2、部分为29自然段,以小舟为线索,写了父亲对“我”满满的爱;第三部分为第10自然段,以梦结尾,首尾呼应,表现出作者对父亲深深的爱意。课文以“父爱之舟”为题,是因为父亲总是借用姑爹的小渔船送“我”离开家乡去报考和上学,这只小船承载着父亲对“我”的期望和深沉的爱,是人生之舟,希望之舟,爱之舟,揭示了文章的主题,也承载着作者对父亲的思念感怀。本文的语言平白如话。作者将父亲对自己的爱融于字里行间,缓缓叙述,饱含深情,感人至深。本文所选择的材料都是生活中平凡的小事,而这些平凡的小事恰恰更能体现父爱的深沉与伟大,起到以小见大的效果。学生在平时的习作中,最苦恼的事情就是无事可写,无话可说,而本文恰恰给学生的习

3、作选材提供了典范:学习从生活中选材,选择平凡的小事,从小事中挖掘大主题。在表达方式上,是以叙述描写为主,在描写方面,可谓是工笔与白描相结合,疏密有致地刻画了慈父的形象,体现了画家的写作功力。平凡的语言,平凡的小事,却因父爱的伟大,使文章充满了魅力。二、学情分析小学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能够在学习中勤于思考、乐于探究,所以提取作者和父亲在一起的生活场景是比较容易的。但文章所选取的都是些看似平淡无奇的小事,学生体会父爱的伟大与深沉存在一定困难。因此,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结合资料和文本理解句子含义,体会深切的父爱,感受浓浓的亲情。三、教学目标1认识“茧、栈”等14个生字,会写“蚕、考

4、”等14个生字,会写“渔船、报考”等19个词语。2默读课文,能说出“我”梦中出现的难忘的场景。3理解课文题目和句子的含义,体会深切的父爱。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通过抓重点词句,研读“我”梦中的种种场景,领悟以小见大的写法,学习通过小事来反映人物情感。2通过理解“父爱之舟”的含义,体会文中表达的深厚的父子之情。培养学生知恩、感恩的情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名画导入,激发兴趣1.课件播放吴冠中的绘画作品,学生欣赏。2.你发现这些作品有什么共同点?(都有小船、水道、房子)请你给这组画取个合适的名字。(江南水乡)3.介绍作者吴冠中。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1919年生

5、于江苏省宜兴县一个乡村教师家庭。油画代表作有长江三峡、北国风光、黄山松等。4.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的散文父爱之舟,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设计意图:欣赏作者的绘画作品既让学生放松了心情,又知道了作者是著名画家,再引导学生结合画的内容命名,进行语言训练,同时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二、交流预学,检查字词1.借助预学单,小组分享重点字词。2.指导书写:考、疼、席、暑四个生字。3.出示词语,学生认读。渔船 报考 教训 心疼 席子 庙会 彩排 糖果 抽象启迪 毕业 寄宿 师范 路费 轮换 领略 意境 磨灭4.出示句子,朗读体会。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的哭,与在家里撒娇的哭、发脾气的哭、打架的哭

6、都不大一样,是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了。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醒来,枕边一片湿。【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和预习方法。】三、初读课文,理清场景1.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在我的梦中出现了哪些难忘的画面?试着给它们起个小标题。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引导。卖茧子;住客栈;送“我”考学;看庙会;背“我”上学;铺床被;在船里食宿;缝补棉被。3.这一个个画面,有时间、有地点、有人物、有活动,这就是场景。总结概括场景的方法。阅读相关段落,抓住关键词句,联系整段内容进行简要概括。【设计意图:阅读中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本文描写的场景,

7、通过起小标题,训练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和概括能力。】四、再读课文,梳理结构1.学生浏览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课文的开头和结尾分别写了什么?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2)整篇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2.全班交流。开头写“是昨夜梦中的经历”,结尾写“醒来,枕边一片湿”,这样写属于首尾呼应;本文是按照倒叙的方法叙述的。3.思考文章可以分为哪几部分?小组内讨论,概括段意。4.学生汇报交流。第一部分(1)以梦境开始,引入往事的回忆。第二部分(29)以小舟为线索,写了父亲对“我”满满的爱。第三部分(10)以梦结尾,首尾呼应,表现出作者对父亲深深的爱意。5.作者为什么要以梦境的形式回忆往事。这些场景能进入梦

8、乡,说明这些往事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这样的写法更容易表现父爱的真挚和深沉,能更好地表达主题,也更容易组织情节。【设计意图:从整体把握课文,明确课文的表达顺序,梳理文章结构,为下一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体会深切的父爱做准备。】第二课时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1.听写生字、新词。2.回顾上节课内容,说说在“我”的梦境中出现了哪些难忘的场景?【设计意图:复习回顾,唤醒学生记忆,把握课文内容,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二、聚焦场景,体会父爱小组合作学习:选择两三处印象深刻的场景,把感触最深的语句画出来,并做简单批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学生印象深刻的场景可能是两年一度的庙会、小渔

9、船上、背“我”上学、送“我”入学的场景。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重点交流以下三个场景,其余场景的体会依据学情简要处理。(一)置身庙会中的场景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对“我”的爱?学生结合文中语句谈理解。2.教师相机补充当时的社会背景材料。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农村地区,丰年都吃不饱饭,穿不暖衣,荒年就得卖儿卖女。中原地区多次爆发大饥荒,饿死的人不计其数,逃荒的农民上百万。3.学生结合资料谈理解。教师相机采访: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是小冠中,爸爸带你参加两年一度的庙会,你是什么感受?预设:学生可能谈到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能够去庙会,对“我”来说是十分新奇和激动的,以及对父亲的感激之情。4.朗读中感

10、受父爱。小冠中们,你们能把自己的感受用朗读表现出来吗?读出印象最深、感受最深的地方。随机提问:通过朗读想表达什么?听朗读听出了什么?(二)凑钱上学的场景1.学生自读,从哪些语句中可以感受到父亲对“我”的爱?预设:学生比较容易结合“愿意把钱都花在我身上”、“替我铺好床”等句子体会父爱。在交流中,进一步引导学生结合“家里粜稻、卖猪”以及“平时节省到极点”等词句来感受。2.相机出示家庭背景材料。吴冠中是家中长子。母亲生过九个孩子,成群的兄弟姐妹日渐长大,生活越来越困难。母亲常年患病,要不断服汤药。父亲不仅要上班,还要种田、养桑贴补家用。3.结合资料,说说自己有什么新的感受?预设:学生可以感受到读鹅山

11、高小要凑一笔不少的钱,对于小冠中这样的家庭太难了,但父亲却愿意克服一切困难,凑钱花到“我”身上,父亲的爱是多么令人感动啊!4.交流理解“新滋味”,解决学生认知难点。为什么“我”感到“十分心酸”?“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指的是什么?5.这是“我”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也是“我”逐渐成熟的标志,带着这样的情感,再来读一读这几句话。(三)低头缝补的场景1.聚焦“永难磨灭的背影”谈感受。课件出示:我从舱里往外看,父亲那弯腰低头缝补的背影挡住了我的视线,这个船舱里的背影也就分外明显,永难磨灭了!(1)看着父亲的背景,小冠中会想到什么?相机出示前文情境图。预设:父亲太辛苦了!您快休息一会儿吧!我一

12、定好好学习!万花筒那千变万化的图案包含您多少爱啊!(2)为什么船舱里的背影分外明显,永难磨灭了呢?预设:学生可以结合原文、朱自清的背影等谈理解,感受作者对父亲深深的爱2.讨论能否画出“载着父爱的小船”。课件出示:不仅是背影时时在我眼前显现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1)小组讨论:你们觉得作者能画出这只小船来吗?为什么?预设:答案是开放的,讲出理由即可。比如:能画出,文章中出现了多处描写小舟的场景;不能,小舟载着多少父爱呢,是画不出来的(2)再次出示吴冠中的绘画作品,你有什么新的感悟?预设:一弯小船承载了吴冠中先生太多的童年记忆。可以说,他对父亲的依恋便是从这一条小小的船牵萦开去的。【设

13、计意图:以学生印象深刻的场景组织交流,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补充必要的资料,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在疑难处交流解惑,在关键处深层感悟,体会细节中蕴含的深情,发展学生语言,激活学生思维。】三、揭示写法,迁移运用1.结合小冠中梦中的这些场景,思考父亲为“我”做的这些事算不算大?为什么?2.既然父亲为“我”做的这些都是小事,为什么却让“我”永生难忘呢?课件再次复现两份补充资料,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作者的家庭状况以及课文中的相关内容谈体会。3.揭示文章的写法,迁移运用。(1)小结写法:这篇文章选取的都是生活中的小事,但这些琐碎的小事中蕴含着父亲对儿子深切的爱,这种写法叫作“以小见大”。(

14、2)小贴士:一是所选素材小事件、小片段、小镜头和生活细节等必须是最典型、最能突出主题的;二是要找准小中的大,挖掘其蕴含的深刻意义。(3)小练笔:请同学们试着运用以小见大的写法,描写母亲的一个片断。(学生完成练笔后,全班交流。)【设计意图:学生在交流中逐步体会“以小见大”这一写法对刻画人物和表达主题的作用,并尝试运用这种写法进行练笔,将学到的方法迁移运用,巩固内化。】四、拓展材料,升华情感1.理解课题“父爱之舟”。作者为什么以“父爱之舟”为题呢?结合课文说说你的理解。2.拓展阅读诗歌孩子啊,我是多么爱你。全篇文章1500余字,却不见一处对父亲的语言描写。冰心老人说父亲的爱如果说出来,那就不叫父爱了。但是想听听父亲内心的声音吗?教师配乐朗诵:孩子啊,我是多么爱你【设计意图:通过拓展阅读,丰富学生的体验,提升学生的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