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地理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18825552 上传时间:2019-12-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上地理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七上地理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七上地理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上地理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上地理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七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 课题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课型新授授课时间 月 日(星期 )第1课时(共1 课时)学习目标1、 通过阅读教材,了解自然资源的含义和分类。2、 能根据实例辨别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3、 通过分析相关自然资源的破坏的实例树立节约资源、保护资源的意识。4、 通过分析资料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特征及原因。5、 结合相关资料知道生活中珍惜和节约自然资源的措施。重点 自然资源的含义和分类;我国自然资源的特征及原因难点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措施和意义要素问题与活动 规则与评价情景导引自主预习:1、在 中对人类活动有价值的 、 、 、 、 和 等,称为 。2

2、、场景再现:“课间,我们走出教室,温暖的阳光照在我们身上,公路旁的树上小鸟在鸣叫,呼吸着新鲜的空气,令我们心旷神怡。”请从这段文字里找一找,里面提到哪些自然资源?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如何?活动自评:独立完成充分准备填写准确字迹工整思维对话问题一:认识自然资源及其重要性。活动一:通过定义及上面的分析,请总结自然资源的两大基本属性(一是存在于自然界中;二是对人类有使用价值)。活动二:举例说明自然资源。活动三:自然资源分为 和 。可以在较短时间内 、 ,或者可以 ,称为可再生资源。再生过程非常缓慢,相对于人类历史而言,几乎不可 ,用一点就 ,称为非可再生资源。问题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活动四:随着人口的增

3、长和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的需求量越来越 , 对可再生资源,如果 ,并且注意 和 ,便能够实现 。而对于非可再生资源,我们更应当 和 活动五: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 。活动六:同桌(前后桌)互相订正自主预习题1-5的内容。活动七:共同探究见课本P67活动1;见课本P68活动2;有人说,我国是个资源大国;有人却说我国是一个资源小国。你认为谁的说法正确呢?你能从课文中找到相关资料证明吗?珍惜地球资源与每个人都密切相关。生活中,节约和保护资源并不难,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举手之劳,你都有哪些行动?结合课本70页活动1完成。活动八:围绕“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从我做起”为主题,设计宣传口号。活动一

4、:全对发现错误及时订正为活动二、三:真阅读教材,争取独立完成或同学合作,填写准确,答对1道题得1,活动四、五、六、七、八:答对一条得一颗拓展迁移假如你是国家资源部部长,你会采取哪些措施使我国的自然资源得到可持续利用。能根据所学内容分析总结,且理解有新意,条理清晰。总结没有脱离所学,即为知识建构总量丰富,人均不足自然资源的分类我国自然资源特点自然资源自然资源定义非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达标反馈1、下列属于自然资源的是( ) A煤炭 B水泥 C钢材 D布匹2、不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 A森林 B水能 C石油 D生物3、可再生资源也会变成不可再生资源的原因是( ) A可再生资源得到了合理利用 B可再

5、生资源被开采利用 C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增加 D可再生资源遭破坏或污染4、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是( ) A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也丰富 B总量少,人均占有量不足C总量少,人均占有量丰富 D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不足5、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正确态度是( ) A我国地大物博,资源可以大量消耗 B人均占有量太低,发展经济必须缓慢 C可再生要不断再生,非可再生要禁止利用 D非可再生要合理利用,并不断探索新资源6、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漫画“所剩无几”。 材料二:我国是世界上的资源大国之一,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水能、太阳能、煤炭资源分居世界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但人均自然资源占有水平却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均土地面积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2,人均水资源为1/4,人均森林面积为1/3。(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2)2010年我国进行第六次人口普查,全国总人口是 亿,占世界的 ,是世界人口第 大国。随着人口的增加,我国的自然资源将更加短缺。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实行怎样的基本策? 。对1题,得1,合计_。教学反思 我能够完成本节课的学习反思我共得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