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版历史必修二((全册))教(学)案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18825523 上传时间:2019-12-26 格式:DOC 页数:54 大小:1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版历史必修二((全册))教(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人版历史必修二((全册))教(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人版历史必修二((全册))教(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人版历史必修二((全册))教(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人版历史必修二((全册))教(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版历史必修二((全册))教(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版历史必修二((全册))教(学)案(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 .总序第 个教案 课型 备课时间 201 年 月 日 上课时间 201 年 月 日课题 发达的古代农业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我国古代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理解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前提,探讨它与我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之间的关系。理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从小农经济成长的历程中,认识到封建政权对小农经济的双重作用与影响。过程与方法:问题探究、分析比较、直观演示、归纳总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农业是古代最重要的生产部门,古代中国发达的农业,不仅为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同时也为中华文明的萌生和发展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石,中国五

2、千年文明的辉煌成就就是和农业的发展分不开。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精工细作的传统农业、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难点:小农经济的艰难成长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以及相应教学资料。三、教学设计单元引言分析本单元导语主要从农业、手工业、商业和经济政策四个方面概括了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特点:1古代中国农业具有世界领先、精耕细作、自给自足的特点。其中,世界领先体现为我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精耕细作是我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的重要原因,也是我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征;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2古代中国手工业由官营手工业和民间手工业两部分构

3、成,手工业发展的基础在于农业。3古代中国商业是不断发展,发展主要体现在商业交易空间、时间的逐步扩大。4古代中国推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这种政策在封建社会前期主要起积极作用,在封建社会后期则逐渐阻碍经济的发展。导入:播放黄梅戏天仙配中“夫妻双双把家还”的视频片断,提问导入。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推进新课: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问题探究1:阅读教材第4页本课的引言由学生讲述神农氏的传说,然后说明神话传说往往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实际生活,问:1)、神农氏的传说反映了我国远古人类的什么情况?2)、能不能以此就得出结论?3)、用什么方法可以加以证实?(想一想:今天的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去了解过去的历史?)这样

4、就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了:中国是世界农业的起源地之一,农业起源于距今一万年左右。合作学习:阅读【历史纵横】中的材料,提问:在世界上还有哪几个地区是农业起源地呢?联系一下我们今天的食物结构,想想中国与这些地区发展有何不同?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得出结论: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问题探究2: 阅读自刀耕火种至精耕细作前的教材,问 “中国古代,人们是如何从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的?”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层次设置问题,从“解决了什么问题?”“概括为什么原因?”“具体有哪些表现?”“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几个方面来回答,让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把相关知识梳理清楚。可分为这样几个层次: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土地的利用率

5、;概括为农业生产的进步;具体表现在生产工具的改进,耕作技术的提高,农作物种类的丰富;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最后总结:至此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突出生产力发展这条线索,培养学生正确的发展观。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精耕细作的含义:精耕细作是现代人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指的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包括改善农业环境和提高农作物生产能力的一系列技术措施。基本要求是在遵守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争取高产。精耕细作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也是中国古代农业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问题探究3:阅读教材,找出精耕细作的表现,分三组列表生产工具、耕作技术和水利灌溉的

6、发展情况。(让学生再比较全面地了解我国农业技术发展的概况,特别注意在世界上居领先地位的和后世长期沿用的技术。)1、铁犁牛耕工具名称特 点战国铁犁没有犁壁,只能松土破土,不能翻土造垄,构造比较简单西汉耦犁二牛三人、一牛二人耧车播种工具,将开沟和播种结合在一起隋唐曲辕犁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既简便又轻巧2、耕作技术的进步,又可细分为三个方面:一、耕作方法(垄作法、代田法);二、耕作技术(耕耙耱技术、耕耙技术);三、耕作制度(一年一熟、一年两熟和一年三熟)。3、水利灌溉时期工程或工具战国都江堰汉朝漕运、白渠、龙首渠曹魏翻车唐朝筒车宋朝高转筒车明清风力水车采用列表的方法,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配图片加以说

7、明。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中国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在世界上居领先地位,农具、技术和水利是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问题探究4:分组讨论:第一组:什么是小农经济?它有哪些特点?第二组:小农经济形成与发展的有条件和发展不利因素有哪些?第三组:小农经济的地位?讨论成果汇报:每组派代表回答第一组:含义:小农经济,也可以说是自然经济,它是分散的,且生产出来的产品都用来自己消费或绝大部分用来自己消费,而不是进行商品交换,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但小农经济并不完全等同于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强调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而自然经济主要与商品经济相对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背景下,而自然经

8、济早在原始社会就产生了。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第二组:形成和发展的条件: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农民不同程度地拥有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拥有一定的生产自主权,能支配一部分劳动产品,具有生产积极性。小农经济规模小,促使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促进精耕细作的农业的发展。封建政府为保证财源,明智的统治者大都采取重农政策。小农经济发展的不利条件:小农经济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抗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十分薄弱。 由于小农经济规模小和条件简陋,加之封建剥削的沉重,农业始终维持着

9、简单再生产,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剥削的沉重及社会的动荡。第三组:小农经济发展的地位: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它始终是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在较长时期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但是正由于小农经济牢固的存在导致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阅读【学思之窗】的资料,回答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小农经济下的农民个体,去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和思想愿望。然后提出开放性问题:“请大家发挥一下自己的想象力去设想一下,在现实的世界里,董永和七仙女可能过上他们所希望的幸福生活吗?为什么?”有时间,可再联系现

10、实引导学生去关注今天农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思路引领:先归纳出戏词中反映出来的现象,然后根据现象归纳出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答案提示:向往男耕女织的生活,反映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自给自足的特点。课堂小结:练一练: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发展主要反映了AA、耕作方式的进步B、土地制度的变化C、手工业的进步D、赋税制度的变化2、历代明智的封建统治者都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主,主要是因为 BA、统治者的雄才大略 B、小农经济的兴衰关系到封建政权的安危C、农民起义不断爆发 D、中国“民本思想”和“农本思想”的影响3.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是如何发展变化的?答案提示:原始农业的产生最初只是播

11、种和收获,后来采用刀耕火种,随着耒耜等生产工具的出现,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商周时期出现了少量青铜农具和中耕农具,掌握了排灌、施肥、除草和灭虫等技术;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施肥和灌溉技术的发展,标志着铁犁牛耕这种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4、古代中国以农立国,试总结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解题关键:理解什么叫“基本特点”。思路引领:从农业的起源、农业技术、生产模式等方面加以总结概括。答案提示:独立发展,自成体系;精耕细作;自给自足。教学反思:变的根本因素,是生产力的发展推动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观。总序第 个教案 课型 备课时间 20

12、1 年 月 日 上课时间 201 年 月 日课题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我国古代冶金、制瓷、丝织业发展的基本情况。(2)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的史实,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过程与方法(3)通过大量的历史图片,指导学生欣赏一些精湛的手工业艺术品并注意归纳鉴赏方法,提高学生探究古代手工业的兴趣。运用历史材料引导学生归纳古代手工业的基本特征。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与才智,认识到古代许多手工业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以及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和对世界文明的影响,增强民族自豪感。2学情分析 本课的课标要求是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

13、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本课内容的具体知识点大部分在初中阶段就已学过,学生并不陌生,但是他们分散在各个历史时间点上,按通史顺序讲则容易导致学生缺乏对整个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系统认识。学生掌握基本的史实可能相对容易,但让他们总结归纳出古代手工业发展的总体特征就相对比较难了,因此教师应加强引导。 对于本节课学生虽然知道的比较浅显,但是学生却会比较感兴趣,因此应该从学生的兴趣点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学生对于三种手工业形态与市场的关系理解起来一定会有一定的难度,应该作为我们授课的重点。3重点难点(1)我国古代冶金业、制造业和丝织业领域重要的生产技术。(2)民间手工业的发展,“丝

14、绸之路”,“瓷器大国”(3)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活动一 在2005年5月13日的华西日报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一尊很可能会创造中国瓷器全球最高价的元代青花“鬼谷下山”圆罐,在多位保安的看护下,在北京国际俱乐部饭店亮相,拍卖公司将于7月在英国拍卖此青花罐。当时专家估计此罐的成交价可达1000万美元以上。据了解,目前中国瓷器最高价是580万美元,是2003年9月在纽约拍卖的一尊元代青花罐创造的。这则消息表明,我国古代许多瓷器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是世界古玩市场上一枝奇葩。中国古代瓷器为什么会受到世人如此青睐呢? 中国是瓷器大国,烧制瓷器历史悠久,技术

15、高超,做工考究。许多瓷器具有鲜明的特色和独特的魅力,它们有的稳健庄重,有的柔美玲珑,有的典雅富丽,有的如冰似玉,有的翠绿晶润,是不可多得的艺术品。我国古代瓷器同丝绸、印章、武术、水墨画、京剧和中草药等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活动2【讲授】活动二一、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一)发展过程:历史悠久。(1)夏、商、西周时期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由官府垄断。(2)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3)西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二)特点与地位(1)特点: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它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2)地位: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