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HIV艾滋病防控与消毒隔离措施方案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18824255 上传时间:2019-12-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1.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HIV艾滋病防控与消毒隔离措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医院HIV艾滋病防控与消毒隔离措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医院HIV艾滋病防控与消毒隔离措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医院HIV艾滋病防控与消毒隔离措施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医院HIV艾滋病防控与消毒隔离措施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院HIV艾滋病防控与消毒隔离措施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HIV艾滋病防控与消毒隔离措施方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格式一、艾滋病防控 一)未明确患者是否为HIV阳性 医务人员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医务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应当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一)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二)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三)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

2、进行有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二)已明确患者为HIV阳性 (一)预防职业暴露 医务人员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防护措施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医务人员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时,应当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1.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3、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4.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5.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利器盒,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 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6.密切观察患者行为,避免患者因愤怒、恐惧等心理产生的打击报复行为,如故意刺伤他人等。 (二)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实施以下局部处理措施: 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

4、盐水冲洗粘膜。 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络合碘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三)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的分级及预防性用药详见*医院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处理方案。 二、消毒与隔离措施 一)单间隔离。 二)地面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擦拭两次,病房内物品如桌子、椅子、凳子、呼叫器等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擦拭,擦拭用抹布、拖布专用,用后消毒。 三)室内空气每日用紫外线灯照射两次,每次30m

5、in。 四)诊疗器械相对固定,用后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消毒,如遇污染用含有效氯2000-5000mg/L的消毒液擦拭,作用时间30min。 五)建议给患者使用一次性衣被,用后焚烧。 六)患者因病情需外出做检查时,告知医技科室,使用轮椅、担架等检查的,用后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进行清洗、消毒。检查后,物体表面、地面未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污染的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擦拭,如遇污染用含有效氯2000-5000mg/L的消毒液擦拭,作用时间30min;患者直接接触的相关医疗器械立即清洁消毒,消毒方法按仪器要求处置。 七)医疗废物的处理: (一)患者所产生生活垃圾按医疗废

6、物处理。 (二)产生的医疗废物分类处理双层黄袋密闭包装,避免刺破、渗漏。 (三)做好医疗废物的交接及记录。 (四)医疗废物周转箱及运送工具常规消毒。 三、HIV手术职业暴露预防与处置措施:详见*医院HIV手术职业暴露预防与处置措施。 四、HIV孕产妇分娩应急预案详见:*医院HIV孕产妇分娩应急预案。 附件1:*医院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处理方案 附件2:*医院HIV手术职业暴露预防与处置措施 附件3:*医院HIV孕产妇分娩应急预案医院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处理一、未明确患者是否为HIV阳性医务人员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医务人员接

7、触这些物质时,应当采取以下防护措施:(一)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二)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三)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二、已明确患者为HIV阳性(一)预防职业暴露医务人员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防护措施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医务人员接触患者

8、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时,应当采取以下防护措施:1.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4.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

9、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5.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利器盒,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6.密切观察患者行为,避免患者因愤怒、恐惧等心理产生的打击报复行为,如故意刺伤他人等。(二)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实施以下局部处理措施: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络合碘进行消毒,并

10、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三)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的分级及预防性用药详见*医院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处理方案。(四)消毒与隔离措施1.单间隔离。2.地面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擦拭两次,病房内物品如桌子、椅子、凳子、呼叫器等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擦拭,擦拭用抹布、拖布专用,用后消毒。3.室内空气每日用紫外线灯照射两次,每次30min。4.诊疗器械相对固定,用后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消毒,如遇污染用含有效氯2000-5000mg/L的消毒液擦拭,作用时间30min。5.建议给患者使用一次性衣被,用后焚烧。6.患者因病情需外出做检查时

11、,告知医技科室,使用轮椅、担架等检查的,用后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进行清洗、消毒。检查后,物体表面、地面未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污染的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擦拭,如遇污染用含有效氯2000-5000mg/L的消毒液擦拭,作用时间30min;患者直接接触的相关医疗器械立即清洁消毒,消毒方法按仪器要求处置。(五)医疗废物的处理1.患者所产生生活垃圾按医疗废物处理。2.产生的医疗废物分类处理双层黄袋密闭包装,避免刺破、渗漏。3.做好医疗废物的交接及记录。4.医疗废物周转箱及运送工具常规消毒。(六)HIV手术职业暴露预防与处置措施详见*医院HIV手术职业暴露预防与处置措施。(七)HI

12、V孕产妇分娩应急预案详见*医院HIV孕产妇分娩应急预案。附件1:*医院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处理方案附件2:*医院HIV手术职业暴露预防与处置措施附件3:*医院HIV孕产妇分娩应急预案 附件1:*医院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处理方案一、定义职业暴露是指在从事艾滋病防治工作及执行相关工作的过程中,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的皮肤或非胃肠道粘膜,或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从而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二、危险性评估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应对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进行评估确定。(一)暴露级别根据暴露源(含有艾滋病病毒的体液、血液或者含有

13、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的不同接触方式,将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级别分为三级。1.一级暴露: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粘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较短。2.二级暴露: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粘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或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针刺伤。3.三级暴露:暴露源刺(割)伤皮肤,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刺(割)伤物有明显可见的血液。(二)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1.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无临床症状,CD4计数正常者,为轻度类型。2.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滴度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临床症状,CD4计数低者,为重

14、度类型。3.不能确定暴露源是否为艾滋病病毒阳性者,为暴露源不明型。三、暴露后的应急处理(一)紧急局部处理措施1.用肥皂和水清洗沾污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2.如有伤口,应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用肥皂水或清水冲洗。3.受伤部位的消毒:伤口用消毒液(如70%酒精,0.2-0.5%过氧乙酸,络合碘等)浸泡或涂抹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干净。(二)预防性用药1.用药时间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尽早开始,最好在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超过24小时的,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基本用药方案和强化用药方案的疗程均为连续服用28天。2.用药原则暴露级别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是否进行预防用药治疗方案一级轻度类型可以不使用预防用药重度类型建议进行预防用药基本用药方案二级轻度类型一级暴露源不明型二级三级二级重度类型/td建议进行预防用药强化用药方案三级轻度类型重度类型3.用药方案预防性用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