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海底世界》教学案例

上传人:七****) 文档编号:118823194 上传时间:2019-12-2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范文:《海底世界》教学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范文:《海底世界》教学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范文:《海底世界》教学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范文:《海底世界》教学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范文:《海底世界》教学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范文:《海底世界》教学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范文:《海底世界》教学案例(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海底世界教学案例海底世界这一篇课文是苏教版国标本第六册中的一篇常识性课文,介绍了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作者抓住了典型事物,运用了艺术手法,凸现了事物特点。根据教学常识性课文的注意点及本篇课文的具体特点,同时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在教学设计中体现1、情趣性。虽然这是一篇常识性课文,主要以介绍知识为主,但面对的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枯燥的教学必定会引起学生的厌烦,因此,在知识教学的同时更应让这些知识形象生动起来,形成一个立体的海底世界,使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相关知识,而是乐于参加课堂教学活动,在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培植情感。2、工具性。这篇课文之所以能让人读后留下形象鲜明的印象,有一个重要原

2、因,就是因为作者巧妙地采用多种写作方法,突出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体会先总后分的构段方式、运用对比的方法等的作用,并努力掌握,灵活运用,使自己写的文章也能给人深刻的印象。3、以读学写。本篇课文为学生提供了优秀的范例,很值得学生学习借鉴,让学生读中悟,读后仿。片断:师:海底真是一点儿声音也没有吗?生:不是。师:有什么声音?生:动物发出的声音。生:海底动物“窃窃私语”的声音。师:既然有声音,为什么课文中却说:“海底依然是宁静的”?生:那是因为动物们“窃窃私语”的声音太小了师:所以,虽然海面上生:(齐)波涛汹涌。师:但是,海底依然是生:(齐)宁静的!师:那怎样才能听到海底动物发出

3、的声音呢?生:必须用上特制的水中听音器。师:好,我们每人都用上特制的水中听音器。用心听一听,你们听到了什么?生:可以听到“嗡嗡”的声音。生:可以听到“啾啾”的声音。师:这些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生:嗡嗡。师:有的像小鸟一样生:啾啾。师:有的像公鸡一样生:喔窝。师:有的像小羊一样生:咩咩。师:有的像青蛙一样生:呱呱。师:有的像鸽子一样生:咕咕。师:你们怎么知道的?生:书上用了省略号。生:书上讲,“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生:不同种类的海底动物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就是同一种类的动物,也因为表达的意思不同而发出不一样的声音。师:下面,我们请几位同学上来扮演海底动物,哪些同学来?生:(兴趣盎然,争相要上台

4、表演)师:(指名八位学生)请下面的同学做评委,看看谁表演得像。生:(一学生声音很响亮地)嗡嗡嗡生:(有的连忙捂住耳朵,不少人哈哈大笑)师:他演得如何?为什么?生:他的声音太响了!生:我感觉像轰炸机过来了!生:因为海底动物是“窃窃私语”的,声音不应该这样响!师:让他再来一次,怎样?生:(该生声音很小地)嗡嗡嗡生:老师,我听不到。生:老师,他没发出声音,我也没听到师:还不用上特制的水中听音器?生:(坐在下面的学生装作用上特制水中听音器的样子,屏息凝视,侧耳倾听;站在讲台前的学生依次发出声音)师:(学生发出声音后,马上问)像什么一样发出的声音?生:像蜜蜂一样嗡嗡;生:像小鸟一样啾啾;生:像小狗一样汪

5、汪;生:像小猫一样喵喵;师:请取下特制的水中听音器。这时,你们还能听到海底动物发出的声音吗?生:听不到了。师:用上特制的水中听音器之后,你们听到了各种各样的动物声音,听后感想如何?生:海底世界看上去宁静,其实,非常奇妙!生:海底动物发出的声音各种各样,说明海底的动物种类多、数量多。生:到海底去遨游,既可以看到各种形态的动物,又能听到奇妙的交响乐,实在是享受!生:到底哪一种鱼发出的声音像蜜蜂一样嗡嗡?生:书上可没告诉我们。师:是啊,可以怎么办?生:我去读课外书了解。生:我到网上去搜索。生:我去问一位生物老师,他的学问可多了!师:行,可要说到做到。如果有了结果,请将答案写在黑板上,让大家也分享你搜

6、索的成果。愿意吗?简析:从这一教学片断种我们可以看出,也可以说其中不乏亮点和精彩。一、巧用“矛盾”。课文第二自然段中有两处看似矛盾的地方。一是“海底依然是宁静的”,一是“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在此片断中巧妙地运用了这一组矛盾,引导学生非常准确地体会了“窃窃私语”的含义,又实实在在地体会了“特制水中听音器”的重要与神奇。二、善用“空白”。本篇课文在具体描述海底动物的“窃窃私语”时,共列举了四例,后面就用省略号代替。这里的省略号固然是作者不必一一穷尽所有动物发出的声音的需要,也可以说是作者留下的艺术“空白”。案例中充分运用了这一艺术“空白”,拓展、丰富、充实了课文内容,调动了学生平时的生活积累

7、和知识积累,还将原来抽象的省略号变成了可爱的形象、悦耳的声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更重要的是,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语文的情感。倘若教师习惯于就文教文,满足于知识的灌输和专项能力的训练,其效果就要大相径庭了。三、妙用“表演”。“表演”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之一。案例中教者在学生充分感知课文内容之后,请了八位学生上台表演,其他学生做评委。学生评价的过程,不仅仅是被评价者在不知不觉中乐意吸纳相关信息的过程,也是评价者与其他学生自然地交流、平等地对话的过程。表演的学生能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争取表演得惟妙惟肖;台下的学生则津津有味地听,全神贯注地辨,又兴致勃勃地说,岂不是又培养了学生专心听、仔细辨、大胆说的习惯和能力?四、利用“信息”。本教学片断中,学生在畅谈欣赏海底世界动物的各种各样神奇的声音的感受时,提出了“到底哪一种鱼发出的声音像蜜蜂一样嗡嗡”。教师敏锐地意识到这一自然生成的教学信息的可利用价值,以“是啊,可以怎么办”,引发学生出主意、提建议、谈经验,既是鼓励学生走出课本、走出教室,去运用可以利用的学习资源,又尊重了学生自主选择的学习方式,还渗透了学法指导。应该说这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