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散文阅读复习教(学)案(一)(原创附答案)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18818890 上传时间:2019-12-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散文阅读复习教(学)案(一)(原创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考散文阅读复习教(学)案(一)(原创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考散文阅读复习教(学)案(一)(原创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考散文阅读复习教(学)案(一)(原创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考散文阅读复习教(学)案(一)(原创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散文阅读复习教(学)案(一)(原创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散文阅读复习教(学)案(一)(原创附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 .中考散文阅读复习教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两个考点:内容理解以及概括、品味词语句子的意义及其表达效果。2、掌握相应的答题技巧。【学习重难点】掌握相应的答题技巧。教学过程:课前预习。1、知识补充。(1)散文有哪些特征?阅读要关注哪些?1、散文贵在有“我”。关注并体会作者的个人性情、微妙情绪和独特感悟。2、散文日益重视“思想”、“理性”、“理趣”。关注情感体验之中对社会、人生的一种领悟和思索。3、散文语言精美:讲究文辞、节奏、色彩、气势。要高度关注语言赏析。 (2)散文与小说两种文体的相似点 从写作内容来看:都是写人记事。从表现手段来看:都靠文学形象。从写作技巧来看:两者几乎

2、相同。 (3)散文与小说两种文体的不同点 散文 小说人称 一般用第一人称 一般用第三人称选材 真实 塑造情节 不求完整 完整(4) 散文分哪三类?初中语文考其中哪两类?写人叙事类、写景状物类、议论哲理类 2、 完成语段。(一)会走路的花我在昭苏高原垦区住了四年,见了四年昭苏的云起云落。当我意识到昭苏的云是一道风景时,我已经快要离开了。昭苏的云每时是不同的,常常让我应接不暇,让我的笔尖落在纸上,凌乱不堪。而昭苏的云有时也是凌乱的。凌乱只是我们这些生活在地上的人的观感,说不定他们正在汇聚,向雨水即将落下的地方靠拢,给亟需雨水的干涸土地来一场透彻的漫灌,让需要的土地都湿润 ,让这片土地上的牧草都能喝

3、到水,让麦子和油菜在该有雨时就会落雨。来源:学#科#网高原上的人,大多都可以分辨出哪一片云可以下雨,甚至下在什么地方都心知肚明,比天气预报都准确。他们抬头看看云,再看看天,用手一指,喏,山那边有雨,还不小呢。有一回我正巧路过落雨的地方,算是去验证,结果当然准确无比。这是在昭苏高原生活多年的经验积累吗? 在昭苏高原,踮起脚尖就能扯下一块云,抖抖就是一阵雨。有一年的雨水真是多。看见云就是雨。雨说下就下,有时滴下几滴就停了;有的时候下得没完没了,许多人就会喝酒,喝得东倒西歪地走在雨水中,就像是麦地里的麦子在风雨中被吹的样子。 雨停了,云还在。乌鸦似乎和雨水相约而来。雨水多的年成,乌鸦也特别的多。我在

4、昭苏生活到第四个年头的时候,乌鸦在高原周围绕来绕去,到处都是乌鸦的影子和声音,在空旷的草原听着乌鸦啼鸣,丝毫没觉得疹人,草原实在 太安静了。不光我从来没见过那么多的乌鸦,那些在高原生活了一辈子的老军垦也见得不多。夏天的清晨或者晚饭后的黄昏在漫步时,就常听到他们在讨论乌鸦之多,带着许多地方口音的老人,走在高原的路上,云跟在他们身后,默默看着把青春和子孙奉献给高原垦区的老人。云跟在他们身后,不断地看着他们往更远的地方走去也无能为力。乌鸦并不是一直都在空中,更多时候都停在树上,树是老军垦们初来高原的五六十年代栽下的。五六十年过去了,树上停歇的乌鸦和落下的叶于一样多吧。乌鸦也并不是一直歇在树上,天气正

5、热的正午,他们会成群地落在草地上,喝草地喷灌、滴管洒到地上的水,也会踱步,黑压压的一片落在草地上,绿色就成了点缀,这时候再抬头看天上的云,黑白相映。乌鸦们在草地上不会待得太久,就会一齐飞走,几乎和云层相碰。乌鸦飞走了,云还在。云一直都在。(11)云在许多人的手机和视线里。我的手机里、电脑里就存着近千张昭苏的云。上班路上,散步路上,去连队的路上,看到云漫不经心地在天上飘啊飘,就拿出手机随便拍几张,随手发到微信朋友圈,引起的赞和评论出乎我的意料。在我看来,这是我生活中的云,再普遍不过了,完全无须大惊小怪。当越来越多的人评论说从来没看到这么干净清澈的云时,我才慢慢意识到,生活在这里我是幸福的。不用为

6、空气担忧,也无须担心喝的水,吃的菜蔬和粮食。(12)当工业文明发展到许多人随手可以用智能手机记录下每时每刻云的不同姿态,也让许多人想看一片没有杂质的云而不得,许多人从出生就未见过蓝天,更未见过诗句中的白云万里,“蓝蓝的天空白云飘,真的只成了一句歌词。(13)当我每天面对着不同的云,苦闷于无法描述时,有一天在一家哈萨克人的切面店里买鲜面,店主五岁的女儿正拉着她妈妈的衣角说:“妈妈,快看,会走路的花。”她的手指的正是天上在移动的云群。我知道,这一刻,她是天生的诗人。1 阅读全文后,请以“云”为陈述对象概括文中关于云的“风景”。(6分) 云与鸦黑白相映 云是“会走路的花”。(二)闲读梧桐梧桐就在我们

7、住的那幢楼的前面,在花圃和草地的中央,在曲径通幽的那个拐弯口,整日整夜地与我们对视。它要比别处的其它树大出许多,足有合抱之粗,如一位“伟丈夫”,向空中伸展;又橡一位矜持的少女,繁茂的叶子如长发,披肩掩面,甚至遮住了整个身躯。我猜想,当初它的身边定然有许多的树苗和它并肩成长,后来,或许因为环境规划需要,被砍伐了;或许就是它本身的素质好,顽强地坚持下来。它从从容容地走过岁月的风雨,高大起来了。闲来临窗读树已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了。某日,母亲从北方来信:寒潮来了,注意保暖御寒。入夜,便加了一床被子。果然,夜半有呼风啸雨紧叩窗棂。我从酣梦里惊醒,听到那冷雨滴落空阶如原始的打击乐。于是无眠,想起家信,想

8、起母亲说起的家谱,想起外祖父风雨如晦的际遇。外祖父是地方上知名的教育家,一生两袖清风献给桑梓教育事业,放弃了几次外聘高就的机会。然而,在那史无前例的岁月里,他不愿屈从于非人的折磨,在一个冷雨的冬夜,饮恨自尽。我无缘见到他老人家,只是从小舅家读到一张黑色镜框里肃然的面容。我不敢说画师的技艺有多高,只是坚信那双眼睛是传了神的。每次站在它跟前,总有一种情思嬗传于我,冥冥之中,与我的心灵默默碰撞。浮想联翩,伴以风雨大作,了无睡意,就独自披衣临窗。夜如墨染,顷刻间我也融入这浓稠的夜色中了。惊奇地发现天边竟有几颗寒星眨巴着瞌睡的眼!先前原是错觉,根本就没有下雨,只有风,粗暴狂虐的北风。这时,最让我“心有戚

9、戚”的便是不远处的那株梧桐了。只能依稀看到它黛青色的轮廓,承受着一份天边的苍凉。阵风过处,是叶叶枝枝互相簇拥颤起的呼号,时而像俄罗斯民谣,时而像若有若无的诗歌。不知怎的,外祖父的遗像又蓦然浮上眼帘,似与这株沉默的梧桐有种无法言喻的契合。不求巨臂擎天的闻达,但也有荫庇一方的坦荡。次日醒来,红日满窗,竟是大晴。惦念的是那一树黄叶,推开窗棂,读到的树,竟是一个显山露水的甲骨文字;没有昨天那遮天蔽日的叶子,剩下的是虬树挺干。我的心像是被谁搁上了一块沉重的冰,无法再幻作一只鸟,向那棵树飞去了。这一夜的风呵,就凋零了满树的生命!而风又奈你其何,坠落的终要坠落,无须挽留,你还有一身傲骨与春天之前的整个冬季抗

10、争!于是,我读懂了梧桐的落寞,不是慨叹韶华流逝的漠然,不是哀怨人潮人海中的孤寂,而是一种禅意,一种宁静和虚空的玄奥。服从自然又抗衡自然,洞悉自然又糊涂自然,任风雕雨蚀,四季轮回,日月如晦,花开花落,好一种从容淡泊的大度!不禁又感慨起外祖父的英年早逝,悲哀他屈从天命的无奈,悲哀起那个年代里的人们。又是一阵熟悉的树叶婆娑的沙沙声响,亲切地叩击着耳鼓。俯目望去,一个红衣女孩雀跃在那黄叶覆盖的小径,那模样似乎每一片叶子都在为她青春的步履伴奏。此刻,我的窗台上,扑进一阙蓬松的阳光,洒在案前昨夜未曾合上的一卷旧书上。1、“我”窗前这棵梧桐树有什么特点?根据全文,简要概括。 2、通过对“梧桐”一次次的“闲读

11、”,作者得到了怎样的人生感悟? 一、 导入新课。由你对散文的认识导入今天的内容:内容理解以及概括,品味词语句子的意义以及表达效果。二、 考点一:内容理解以及概括1、参考答案:乱云汇聚 云雨交加 白云映蓝天题型1:局部理解概括内容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具体的文本位置,找出时间的先后、地点的变化、情境的转换、配角的不同等第二步:人物(事物)+事件(发生了什么或者怎么样)2、参考答案:高大繁茂;顽强大度、从容淡泊;奉献坦荡;一身傲骨。题型2:整体理解概括内容解题思路:解答时,放眼全文,提取相关信息,加以概括。3、参考答案:在岁月的风雨中,既要顽强地与困境抗衡,又要学会从容淡泊、随遇而安。题型3:主旨

12、理解概括解题思路:一要关注文中抒情和议论的句段,二要透过关键词句(段)去体味作者所寄寓的思想。三要从以下抓手突破:文章的题目文中的警句;篇末的结束语;神话、传说、典故的类比;象征意义;“景、物”的形象。4、完成练习亲爱的麦子 我想说:“亲爱的麦子。”我想,对这种优良的植物应该这么称呼。这并不显得过分,也不显得轻浮。而且我还想,对它,对这种呈颗粒状的、宛如掉在土壤里并沾满了土末的汗珠般的东西,人类平时的态度是不是有些过于轻视和随便了呢?它很美。尤其是它的颗粒,有一种土壤般朴素柔和不事喧哗的质地和本色。它从土壤里生长出来,依旧保持了土壤的颜色,不刺目不耀眼,却改变了土壤的味道。这就使它带有了土地的

13、精华的含义。特别是它还保持着耕种者的汗珠的形状,仿佛它不是自己种子的果实,而是汗珠滴入土壤后的成熟。这一切使它更美。麦子,它是如此的平凡,然而却是由天、地、人三者合作创造的精品。它使我们想到天空的阳光和雨水,想到土地默默的积蓄和消耗,想到人的挥动着的肢体,想到饥馑、战争、死亡等最关乎人类生存的问题这就是麦子掩藏在朴素后面的那种深刻的美。我是一个热爱粮食的人,因此,我非常乐意在春天里翻弄麦子。我们住的地方没有面粉厂,也没有粮店;庄户人只能到一个河上的磨坊去磨成面粉。连续几天,我和父亲把一麻袋麦子倒进院里架起的一个木槽里,然后倒水冲洗,直到一颗颗麦粒被洗出它本来的那种浅褐色的质朴,透出一股琥珀色的

14、圆满的忧伤。然后晾晒几天,再装入麻袋。我看得出来,麦子的色泽里含有一种忧伤的意味,一种成熟的物质所带有的哲学式的忧伤。这种忧伤和它的圆满形态、浅褐色泽浑然和谐,与生俱来而又无从表述。正是这,使它优美。有一天,我和父亲把装麦子的麻袋搬上驴车,朝磨房去了。路上,我突然觉得我和父亲像是两只松鼠,或是连松鼠也不如的什么鼠类,正运载着辛苦了一年收集来的谷物,准备过冬。我们如此重视的两麻袋麦子,其实正相当于老鼠收集在洞里的谷物。我感到了滑稽,有点哭笑不得。人一旦还原到这种状态时,生存的形象就分外像各种动物了。这就是我们的麦子,一粒一粒的,从田亩中收集回来的养命之物。颗粒很小,每一粒都不够塞牙缝儿的;但是我们就是靠着这样一些小颗粒,维持生命,支撑地球上庞大众多的人群发明、创造、争斗、屠杀、繁衍、爱憎不管人类已经进化到了何种程度,它还在吃麦子这就够了,这就足以说明人类依然没有摆脱上帝的制约,依然是生存在地球上的无数种类生物中的一种,而不是神。被小小的麦粒制约着的伟大物种啊!麦子进了磨坊。缓慢迟重地在水磨上被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