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普通话培训记录

上传人:ali****an 文档编号:118818141 上传时间:2019-12-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师普通话培训记录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老师普通话培训记录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老师普通话培训记录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老师普通话培训记录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老师普通话培训记录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老师普通话培训记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师普通话培训记录(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通二中教师普通话培训活动记录培训内容普通话语音与发声培训时间2016.9主讲人参训教师全体教师培训目的了解语音的性质,准确理解和掌握语音单位的内容培训提纲一、 语音1、定义:语音是语言的物质材料,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代表一定意义的声音。2、 语音的性质二、语音学语音学是研究语言声音体系的科学。语音学的任务是研究说明语音的性质,内部结构和单位,语音的分类和组合,语音的产生、变化及变化的规律。三、语音的基本概念(一)音素及其类别(二)音节(三)音位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与音素相比,音素是按语音的物理性质和生理性质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而音位是按语音的社会属性划分出来的

2、,也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的音类。普通话共有33个音位。元音音位7个,辅音音位22个,声调音位4个。四、汉语拼音方案培训效果良好附件参加教师名单大通二中教师普通话培训活动记录培训内容普通话朗读技能训练培训时间2017.1主讲人参训教师全体教师培训目的教师课堂口语表达技能训练培训提纲一、 停顿 停顿是指有声语言表达中声音暂时的间歇、休止和中断,常出现在句子内部词语之间、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层次与段落层次之间。二、重音 重音是在词和语句中,运用声音形式着意强调的音。重音能准确体现词语、句子的主次关系,便于听众正确领会词语或句子的意思。重音有词重音和句重音两种。三、语气 语气,是能够表达说话人思想

3、感情的语句的声音形式,也就是说话的调子、味道。语气有“内”、“外”两方面:“内”指语句所蕴涵的感情,是形成不同语气的内在依据;“外”指语句的声音形式,是语气的外在表现。培训效果良好附件参加教师名单大通二中教师普通话培训活动记录培训内容普通话朗读技巧培训时间2015.8主讲人参训教师全体教师培训目的掌握普通话朗读技巧培训提纲三、 掌握朗读的基本技巧 (一) 停顿 朗读时,有些句子较短,按书面标点停顿就可以。有些句子较长,结构也较复杂,句中虽没有标点符号,但为了表达清楚意思 ,中途也可以作些短暂的停顿。但如果停顿不当就会破坏句子的结构,这就叫读 破句。朗读测试中忌读破句,应试者要格外注意。正确的停

4、顿有以下几种类型: 1标点符号停顿。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停顿符号,也是朗读作品时语言停顿的重要依据。标点符号的停顿规律一般是:句号、问号、感叹号、省略号停顿略长于分号、破折号、连接号;分号、破折号、连接号的停顿时间又长于逗号、冒号;逗号、冒号的停顿时间又长于顿号、间隔号。另外,在作品上的段落之间,停顿的时间要比一般的句号时间长些。以上停顿,也不是绝对的。有时为表达感情的需要,在没有标点的地方也可以停顿,在有标点的地方也可以不停顿。 2语法停顿。语法停顿是句子中间的自然停顿。它往往是为了强调、突出句子中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或补语而做的短暂停顿。学习语法有助于我们在朗读中正确地停顿断句,不

5、读破句,正确地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 3感情停顿。感情停顿不受书面标点和句子语法关系的制约,完全是根据感情或心理的需要而作的停顿处理,它受感情支配,根据感情的需要决定停与不停。它的特点是声断而情不断,也就是声断情连。 (二) 重音 重音是指那些在表情达意上起重要作用的字、词或短语在朗读时要加以强调的技巧。重音是通过声音的强调来突出意义的,能给色彩鲜明、形象生动的词增加分量。重音有以下几种情况: 1语法重音。语法重音是按语言习惯自然重读的音节。这些重读的音节大都是按照平时的语言规律确定的。一般说,语法重音不带特别强调的色彩。 2强调重音。强调重音不受语法制约,它是根据语句所要表达的重点决定的,它受

6、应试者的意愿制约,在句子中的位置上不固定的。强调重音的作用在于揭示语言的内在涵意。由于表达目的不同,强调重音就会落在不同的词语上,所揭示的涵意也就不相同,表达的效果也不一样。 3感情重音。感情重音可以使朗读的作品色彩丰富,充满生气,有较强的感染力。感情重音大部分出现在表现内心节奏强烈,情绪激动的情况。 (三) 语速 应试者在朗读时,适当掌握朗读的快慢,可以造成作品的情绪和气氛,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朗读的速度决定于作品的内容和体裁,其中内容是主要的。 1根据内容掌握语速。朗读时的语速须与作品的情境相适应,根据作品的思想内容、故事情节、人物个性、环境背景、感情语气、语言特色来处理。当然,语速的快慢

7、在一篇作品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要根据具体的内容有所变化。2根据体裁掌握语速。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在选编朗读测试材料时,为了保证作品难易程度和评分标准的一致性,所选的50篇作品,几乎都是记叙文。记叙文有记事、记言。一般说,记事要读得快些,记言要读得慢些。(四) 语调语调指语句里声音高低升降的变化,其中以结尾的升降变化最为重要,一般是和句子的语气紧密结合的。应试者在朗读时,如能注意语调的升降变化,语音就有了动听的腔调,听起来便具有音乐美,也就能够更细致地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语调变化多端,主要有以下几种:1高升调。高升调多在疑问句、反诘句、短促的命令句,或者是表示愤怒、紧张、警告、号召的句子里使

8、用。朗读时,注意前低后高、语气上扬。2降抑调。降抑调一般用在感叹句、祈使句或表示坚决、自信、赞扬、祝愿等感情的句子里。表达沉痛、悲愤的感情,一般也用这种语调。朗读时,注意调子逐渐由高降低,末字低而短。3平直调。平直调一般多用在叙述、说明或表示迟疑、思索、冷淡、追忆、悼念等的句子里。朗读时始终平直舒缓,没有显著的高低变化。4曲折调。曲折调用于表示特殊的感情,如讽刺、讥笑、夸张、强调、双关、特别惊异等句子里。朗读时由高而低后又高,把句子中某些特殊的音节特别加重加高或拖长,形成一种升降曲折的变化。培训效果良好附件参加教师名单大通二中教师普通话培训活动记录培训内容教学口语技能训练培训时间2016.1主

9、讲人参训教师全体教师培训目的对全体教师进行教学口语技能训练培训提纲一、 教学口语的特点 教学口语的特点突出体现在规范性、科学性、教育性、反馈性等四个方面。二、教学口语的要求 成功的教学口语必须达到以下要求。 1.具有针对性。2.具有准确性。3.具有生动性。三、教学口语的主要类型 教学口语包括课堂教学用语和课外用语,这里着重介绍课堂教学用语中经常使用的导入语、结束语、讲授语和提问语。培训效果良好附件参加教师名单大通二中教师普通话培训活动记录培训内容语言表达的基本功培训时间2014.8主讲人参训教师全体教师培训目的提高教师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培训提纲语言表达是教师教书育人最重要的基本功。

10、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启迪学生心灵,开发学生智力,陶冶学生情操,都需要运用美好的语言去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强烈的共鸣才能达到。大凡受学生欢迎的教师,除了他们具有渊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教学组织得法、启发引导有方等因素外,教学语言精练、生动、形象和富有趣味性,乃是一个重要原因。教师应具备的语言表达能力,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有较强的口头语言能力。上课时的语言。教学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教师的语言,有时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教师的课堂语言,首先,要准确清楚,普通话标准,语言精当简炼,生动形象,有启发性。其次,语调要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口头语言能力的基本要求是,教师在讲课中要口齿清晰、

11、简明扼要,而不能含糊不清、重复罗嗦;要表达准确,语句规范,而不能前后颠倒、杂乱无章;要流利畅达、幽默形象,而不能拖泥带水、干巴呆板。总之,教师讲课要字字能入学生之耳,句名能动学生之心,通过自己富有说服力的讲授,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通俗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并不时辅以相应的表情、手势、姿态,增强对学生的感染力,发挥语言的最大效能。二是要有较强的书面语言能力。就是说教师拿起笔来就能写文章,写出的文章要结构严谨、观点鲜明、主题突出、说理充分、文字简练、符合规定和修辞要求。有一种观点认为,教师只要把课讲好就行,会不会写文章无关紧要。其实不然,没有较强的笔头语言能力,编写教案、总结教学经验、甚

12、至批改作业写批语教师会受影响。更重要的是通过写教学论文,对教育和教学规律进行研究和探索、对教学实践和经验进行总结和概括,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这是搞好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训效果良好附件参加教师名单大通二中教师普通话培训活动记录培训内容口语表达和口语表达训练培训时间2015.1主讲人参训教师全体教师培训目的对全体教师进行口语表达和口语表达训练培训提纲(一)口语表达训练的要求 任何能力都是训练出来的。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离不开科学、系统、严谨的训练。(二)口语表达训练的途径 口语表达是人们生产生活中最为便捷的一种交际手段,进行诵读训练、同义训练、暗示训练和幽默训练,可以大大提高口语表达能力。1.诵读训练 诵读是培养口语表达的有效途径,对于说话的语感和表情的培养尤其重要。诵读的方法很多,可以低声诵读、高声诵读、模仿角色诵读、面对听众诵读。诵读训练能使口语表达更加声情并茂。 培训效果良好附件参加教师名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