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升初语文阅读复习方法+小升初语文关联词复习+小升初语文总复习资料

上传人:zha****588 文档编号:118818125 上传时间:2019-12-26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升初语文阅读复习方法+小升初语文关联词复习+小升初语文总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人教版小升初语文阅读复习方法+小升初语文关联词复习+小升初语文总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人教版小升初语文阅读复习方法+小升初语文关联词复习+小升初语文总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人教版小升初语文阅读复习方法+小升初语文关联词复习+小升初语文总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人教版小升初语文阅读复习方法+小升初语文关联词复习+小升初语文总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升初语文阅读复习方法+小升初语文关联词复习+小升初语文总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升初语文阅读复习方法+小升初语文关联词复习+小升初语文总复习资料(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小升初语文阅读复习方法+小升初语文关联词复习+小升初语文总复习资料人教版小升初语文阅读复习方法小学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理解、积累和初步的运用能力。高年级的阅读重点是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质量,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句子的含义及表达效果,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等。阅读理解考察的内容包括:理解词语,体会句子的含义,概括段落的主要内容,揭示文章的思想以及对文章关键人物的评价等。阅读要在阅读上有所突破,首先要培养习惯,读懂文章后再动笔。什么叫“读懂文章”,我给了学生这样一些界定:读完文章后,(1)要知道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写人还是写事,写景还是写物?(2)作者写这篇文

2、章是要表达某种情感还是说明某个道理?(3)我能概括出文章的内容。(4)我能用几个词语说说主人公的品质或心情。(5)文章的题目是想表达什么?是主人公,还是主要内容,还是中心。题眼很重要,不能放过。想回答这四个问题,文章不读上三遍是不可能一下子弄清楚的。因此教育孩子阅读短文,文章至少读三遍,读第一遍,标小节号,题目边上写清楚:写 ;读第二遍时,想文章的内容,是抒情还是说理;题目的作用是 ;读第三遍时,写中心词或者在文中勾画中心句。正如叶圣陶所说:“一篇文章要理解的透,必须多揣摩,读一遍,再读第二遍,第三遍”每读一遍都有事情可做,孩子的读有目的,读懂文章是完成阅读题的关键。我平时改阅读卷以前,先不看

3、孩子的阅读答案,首先看学生有没有阅读标注,没有阅读标注的孩子,试卷整体先扣5分,训练时间久了,孩子的阅读习惯养成了(我估计我班大部分孩子做阅读文章,至少会读2遍)在答题的时候,准确率会高一些。在做阅读题目的时候,我也有些方法,写下来,与大家分享:一、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瞻前顾后 所谓“瞻前顾后”具体是指联系文章前后文的句子明确词义,在具体语境中揣摩词义的变化,用自己最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 其实解释词语的方法有很多,找近、反义词;抓住关键词解释等,在基础部分复习时大家一定会注意的。二、理解句子的含义,谈谈自己读句子的体会字面+中心+生活所谓“字面+中心+生活实际”指的是,先理解句子的字面意思,解释

4、句中的关键词语,连词成句;联系文章前后的内容来解释句子,联系文章中心来理解句意,最后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感受,作者写文章的目的是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者说明一个道理,希望与我们达到共鸣,我们要联系自己的生活,来谈体会。三、概括段意(内容)的方法:1、组合法:将每一段(层)的意思叠加起来,就是这一段的意思。用谁干什么的语句来表达。2、摘抄法:找到这一段的中心句,一般是总起句或者总结句来概括段意。3、拓展法:文章中心句可以帮助你进行概括段意,找到每一段的中心词和文章的中心词挂钩,用拓展法来概括即可。4、概括段意的要求:(1) 从文章内容的角度出发,不能直接从写法和中心出发,如写卢沟桥烽火:不能写成

5、,本文用对比的方法叙述了我军和敌人在卢沟桥打仗的清况。(2) 不能写成提纲式,如这段写了卢沟桥烽火的战争起因。(3) 用陈述句的形式表达,不能用疑问句的形式写,如:这段话写了我军为什么要和日军在卢沟桥开战。四、理解文章中心的方法:1、写人是为了表达人物的思想、品质、精神,自己读文章的时候用几个词语通俗的表达一下,提醒自己这几点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不能忘记写。2、写事情的文章,主要表达的目的是情理,自己读时要多想几点,尽量考虑周全,从文章中不同的人物身上找情理,站在不同的人物角度思考问题。3、写景的文章多半是表达自己的情感,对祖国,对家乡的爱或者怀念。4、寓言、童话多半是说明一个道理,一定藏在文中,

6、自己要好好领悟。5、诗歌阅读多半抒情,自己看看作者是向谁抒情,根据不同的对象抒发什么样的情感,表达要清楚。6、说明的阅读多半是提醒我们该怎么做,日后要注意什么,要考虑多一些。五、回答问答题的方法:1、回答“从哪里看出来”的题型:首先找到问答中的关键词语,要就是“抓手”,然后在文中中间勾画出来,再在这个关键词语的前后找语句回答,跟着记住一定要先把语句抄下来,最后写自己的理解。2、回答“为什么”的题型:教会学生写清楚因为所以,这是答题的习惯。因为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文章内容,二是文章中心,每一方面至少都要考虑两点以上,或者记住文中有几个人物就从每个人物身上找要点。3、回答“怎么理解”的题型:首先从

7、文中理解,把文章中的这句话用最通俗的方法再说一遍,可以给这个句子换说法,也可以给这个句子作解释。然后根据文章的中心再理解句子,说出自己的看法,最后可以联系生活再说说。六、阅读说明文的方法:说明文的考核一般都是考核说明的顺序,说明的方法,使用说明方法的好处。这样的阅读题答案其实就那么几个,孩子掌握起来一点也不困难,只要细心就能很快又准确的完成阅读任务,我就不一一赘述了。下面以几篇文章为例,与大家探讨如何巧妙审题,继而轻松的解题。例文1:(写事类)垃圾堆深夜,美国某城市的一条僻(p)静的街道上,就在公共汽车开动的一瞬间,一位刚下车的老人,突然看见垃圾堆前有几个鬼鬼祟祟的人影。老人的心怦(png)怦

8、直跳。他很明白:他口袋里刚领到的工资将被抢劫,几十年相依为命的妻子将成为寡妇,十几岁的儿子弗(f)雷迪(d)将失去父亲。老人想赶快离开这儿。就在这时,歹徒们在昏暗中朝他一步步逼近。忽然响起一声刺耳的口哨声,紧接着,一个黑影朝老人猛扑过来。老人不顾一切地举起手杖向黑影尽力劈去。那黑影发出一声惨叫,便倒下了。老人盲目地跑进了垃圾堆。垃圾堆里到处是铁丝、铁块和破汽车。一个歹徒紧紧追赶,离他越来越近了。老人急忙拐了个弯,不料被什么东西绊倒了,他想:这下可完了!他就势打了几个滚,滚到了一辆破卡车下,等待死亡的到来。“妈的,他逃走了!”一个歹徒骂着。“咱们走吧!”有个歹徒丧气地说。“弗雷迪!”另一个歹徒压

9、低声音喊着。没有人回答。“弗雷迪,你在哪儿?”仍没有人回答。听见歹徒们呼唤弗雷迪,躲在破卡车下面的老人的心怦然一动。“天哪,他在这儿!”一个歹徒忽然叫道。“是弗雷迪,”另一个说,“他死了!”“把他抬起来,”有个歹徒命令着,“塞到那辆破卡车底下!”躲在破卡车下的老人,把塞到身旁的尸体翻过来。虽然光线很暗,但他还是看清了尸体的面庞,随着发出一声惊叫:“天啊,真的是他!”老人从卡车底下爬出来,痛苦地举起双手,两眼望着黑暗的天空呼喊着:“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这不是真的,这不是真的”随后,拖着沉重的脚步,走出垃圾堆。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4分)一刹那( ) 伤心( ) 此题主要是考(1)学

10、生的审题情况,“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答案在文章中,学生无需思考,只要认真读文章即可找到答案;(2)一般情况下,学生读完一遍文章,就会急冲冲的往下写,这一题在文中找答案,就“逼着”学生再把文章认真的看一遍。 2、短文两次写了老人的心:“怦怦直跳”、“怦然一动”,第一次是因为 ,第二次是因为 。(6分)此题主要考核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的能力高低,第一处的“怦怦直跳”,原因就在关键词的后面,简短缩句抄下来即可;第二处的“怦然一动”,原因其实也在文章中,联系上下文读后稍加思考,应该可以做出来,前文中提到“十几岁的儿子弗(f)雷迪(d)将失去父亲。”后面的歹徒口中念道的“弗雷迪”就是他的儿子,换

11、句话是他的儿子是歹徒之一,他打死了自己的儿子。 3、结合短文,其中正确的说法是( )(3分)A、老人打死的歹徒叫弗雷迪,老人之所以惊叫、痛苦,是因为他成了杀人犯。B、老人打死的歹徒叫弗雷迪,老人之所以痛苦,是因为死者是他的儿子,他为自己的错杀而自责。C、老人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儿子竟然也和这群歹徒混在一起,更想不到自己亲手打死的竟是自己的儿子,所以他痛苦。这题的考点其实和上一题类似,或者上回答上一题可以为下一题做好铺垫;也可以说上一题不会写的,做这一题时会有所启发。我们曾经告诉孩子,读短文时要联系上下文思考,有时做问答题也可以这样,“迁移而学”,文章所表达的意思,情感是一样的,回答问题时可以想一

12、想上一题的答案对这一题有无帮助。4、这篇短文为什么以垃圾堆为题?(5分)题目是文章的题眼,关系到文章的中心,所以做这样的问题,一定要教育学生关注文章中心,既要结合文章内容,又要结合文章中心来回答。阅读短文回答问题要深入文章内部,找到“抓手”,抓住关键词,品读文字背后的东西。“垃圾堆”就是这篇文章的“抓手”。我们平时在教学时,就建议孩子先在文中找到问题里提到的句子,既“抓手”再读读前文,读读后文,仔细挖掘文字的内涵。这件事情是发生在“垃圾堆”旁的,老人遇见的这群歹徒就是社会的垃圾。5、读了这篇短文,你想对老人说些什么?(5分) 此题是考核学生的思维深度,考察学生是否能清晰地感受到人物形象,是否体

13、悟出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如果碰到写人物品德、特点时一定要具体化,不能简单概括为一、两个词,一定要联系文本内容写具体。考虑问题时还需要全面一些,多想几点,多考虑几个方面。做这一题学生就应该考虑两方面,一从老人是父亲的角度来考虑,体会一个父亲亲手打死自己的儿子时,是多么的伤心和后悔,这时我们应该安慰他;二可以从孩子的角度,作为一个青年不与好人相处学习,不做正当的工作,而与社会上的“垃圾”在一起,做一些见不得人的事情,应该受到惩罚,而老人是正当防卫,我们应该适时地劝解。例文2:(写人类)屋顶上的月光有一位少年童年时期就失去了双亲,与他相依为命的哥哥也只能靠辛勤地演奏来赚取生活费,家境十分贫寒,生活艰

14、苦。然而这一切都阻挡不了他对音乐的热爱和渴望,他准备去距家400公里外的汉堡拜师学艺。 他一路风尘仆仆,饿了啃干粮,渴了喝泉水,累了在农家的草垛旁或是马厩里歇一晚,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走到了汉堡。 虽然来到汉堡,音乐教师的收费却很昂贵,使囊中羞涩的他无力支付,剩下的钱居然不够一星期的学费。他不愿就此放弃,跑遍了几乎所有的音乐课堂,忍受着嘲笑与讥讽,终于得到了一位教师的认可,做了他的学生。 老师发现了他的天分,建议他去撒勒求学,那里才能给他真正系统的音乐训练。于是他再次踏上旅途,忍饥挨饿地走到撒勒。经过苦苦哀求,一位校长终于允许少年在音乐学校旁听。他欣喜若狂,以加倍的热情投入学习,天赋与勤奋使他很快

15、脱颖而出。少年渐渐不能满足于手头简单的几套练习曲,他知道哥哥保存着很多著名作曲家的曲谱,回乡后便向哥哥要提出了请求。为生活四处奔波的哥哥对弟弟的音乐功底并不了解,他语重心长地说:“这些曲子我演奏了十几年还觉得吃力,你不要以为出去学了几天就了不起了,还是好好弹你的练习曲吧!何况,那么珍贵的曲谱,你弄坏了怎么办?”哥哥板着脸离开了,他却没有因此死心。 哥哥每到晚上都要出去演奏补贴家用,这时他就偷出哥哥珍藏的曲谱,用白纸一个音符一个音符地抄下来。因为家里很穷,点灯都是奢侈的事情,月朗星稀的晚上他就爬到屋顶上,在明亮温柔的月光下抄写曲谱。曲谱的美妙使他沉醉其中,被困窘折磨的灵魂此时似的插上了翅膀,在月光下任意翱翔。 一个夜晚,哥哥疲倦地归来。临近家门,他听到一段优美而哀婉的旋律,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