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复式条形统计图》青岛版

上传人:学*** 文档编号:118814923 上传时间:2019-12-2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6.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复式条形统计图》青岛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复式条形统计图》青岛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复式条形统计图》青岛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复式条形统计图》青岛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复式条形统计图》青岛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复式条形统计图》青岛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复式条形统计图》青岛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设计简单的调查表,知道设计调查表,需要确定调查的对象和内容。了解调查记录数据的方法。2.结合实例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知道复式条形统计图便于对多个对象数据进行比较,制作时要有图例说明,会根据给定的图例绘制条形统计图。3.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和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了解统计的一般步骤,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教学重点】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根据给定的图例绘制条形统计图。【教学难点】会用复式条形统计图对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一)理解情境1.提问。谈话:同学们近年来中小学生的视力问题一直备受社

2、会关注。下面就来看一条信息(课件出示:课本情境图),读一读你都知道了什么?2.交流。预设1:目前,我国中国小学生近视患病率居世界第二位。预设2:患近视的年龄提前了。追问: “目前我国中小学生患近视的年龄提前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课件变红)(随机举例点拨:如果你们家长这一代人患近视的年龄是15岁,那么你们患近视的年龄要比15岁大还是小?)3.小结。谈话: 信息中告诉我们目前中小学生患近视的年龄提前了。(二)提出问题谈话:到底是不是真提前了?(贴问题)下面就来研究这个问题。【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呈现信息,引导学生弄清“患近视的年龄提前了”这句话的含义;进而提出本课主要问题“患近视的年龄是不是提前

3、了?”为后续统计解决问题提供素材。】二、解决问题,探究方法(一)调查收集数据1.体会收集数据的必要性。(1)提问。谈话:怎样才能知道目前中小学生“患近视的年龄是不是提前了?”(2)思考交流。预设:统计一下学生和家长患近视的年龄。(追问:统计什么?统计谁的年龄才能比较出患近视的年龄是不是提前了?)(3)小结。谈话:先调查收集学生和家长患近视的年龄,再比一比。2.学习设计调查表。(1)提问。谈话:要调查收集数据,我们就要先设计一个调查表记录数据。(出空表)想一想,调查表中需要记录什么?(2)思考交流。预设:需要记录家长、学生的姓名和他们开始患近视的年龄。(讨论点拨)(3)小结。谈话:看来,设计调查

4、表既要确定调查的对象,又要确定调查的内容。(边说边出示对象和内容)3.学习调查方法(1)提问。谈话:有了这个调查表,你打算怎样收集这些数据?(2)思考交流。预设:拿着表格问问同学和家长。(3)小结。谈话:很好,你说的是实地调查的方法。其实调查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说还有电话采访、问卷调查等等为了节省时间,老师已经对45名中小学生和45名家长他们患近视的年龄进行了调查。(边说边出示课本调查表)【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经历设计调查表的过程,有利于学生理解学习设计简单调查表的方法,以及调查、记录的方法。】(二)整理数据1.观察、比较调查表,感受整理数据的必要性。(1)提问。谈话:观察这两张调查表,比一比,目

5、前中小学生患近视的年龄是不是提前了?有什么感觉?(2)交流。预设:数据多、乱,不能清楚地看出来。(3)小结。谈话:是啊,调查表中的数据太多,太乱,为了让数据更清楚,更便于比较我们可以用复式分段统计表来整理这些数据。(出空表)2.用复式分段统计表整理数据。(1)提问。谈话:请组长做好分工,每人负责数一个年龄段,一个人负责数7岁以下学生和家长的组长负责汇总记录,开始。(2)交流汇报。谈话:大部分小组都已经完成了。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整理的结果?(数的时间要仔细,数后要进行验证。)3.观察统计表,分析解决问题。(1)提问。谈话:看着这个复式分段统计表你们再来比一比,中小学生患近视的年龄是不是提前了?(

6、2)思考交流。预设1:7岁以下学生有2人,家长有1人,学生多;7-9岁的学生有预设2:13岁以前学生患近视的人数较多,13岁以后家长患近视的人数才逐渐多起来,所以中小学生患近视的年龄提前了。(3)小结。谈话:看来用统计表整理数据会使数据更清楚、更条理。 【设计意图:让学生参与整理数据的过程,体验和感悟用统计表整理数据能更加清楚、条理地反映出数据的多少,为描述和分析数据奠定了基础。】(三)描述数据1.体会复式条形统计图产生的必要性。(1)提问。谈话:同学们,为了让这些数据更直观、形象,我们还可以将统计表中的数据用统计图进行描述。想一想可以用什么统计图来描述?请看屏幕。谈话:观察这两幅条形统计图,

7、比一比,目前中小学生患近视的年龄是不是提前了?你是怎样看出来的?有什么感觉?(2)组内交流。(3)班内交流。谈话:谁能说说你是怎样观察的吗?有什么感觉?(4)小结。谈话:刚才大家在比较的时候都是先看看左边学生的、再看看右边家长的,总是这样在两幅统计图之间来来回回的比较,很麻烦、很累。【设计意图:通过对两幅单式统计图的分析和比较,让学生感受到在两幅统计图中比较两种数据的不便,自然生成探究的问题,从而产生改进方案的需求。】2.学习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1)提问。谈话:怎样设计统计图更便于观察比较?(如果学生回答,把同一年龄段的学生和家长的条形靠在一起,把两幅统计图合在一起,引导学生明确将两幅图合在

8、一起更方便。)(2)尝试制作。谈话:想不想自己制作一幅这样的条形统计图?请同学们在老师为大家准备的作业纸上制作统计图。(教师巡视,选取典型代表)(3)展示交流。展示“同年龄段有间隙”的作品。谈话:先看这个同学制作的,你觉得他制作的怎么样?(引导学生通过评价,明确用一幅图,一是看起来方便;二是制作方便。)展示“同年龄段没有间隙”的作品。谈话:你觉得他制作的怎么样?(引导学生通过评价,明确同年龄段紧靠在一起,更便于比较。)展示“标有家长和学生”的作品。谈话:你觉得他制作的怎么样?(引导学生明确在图中标有“家长”和“学生”虽然比较明白,但是每一个年龄段都标出来比较麻烦)展示“带有图例”的作品。谈话:

9、有更简洁的区分方法,让大家看明白哪些竖条代表学生,哪些竖条代表家长吗?(先展示学生 “涂不同颜色”的作品,再展示“带有图例”的作品。通过评价交流,帮助学生认识图例。)(4)小结。谈话: 同学们,为了便于观察比较,我们把两幅条形统计图合并成了一幅。这样的统计图就是复式条形统计图。它方便比较多个对象的多少。在制作时要标注图例。(贴示课题,课件呈展示形成过程)【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会单式条形统计图比较的不便,引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动手操作、观察质疑,不断对设计方案进行改进,认识了图例,经历了探究的过程,感受到用一幅统计图来描述、比较多个对象数据的直观和便捷,学习了制作复式条形统

10、计图的方法。】(四)分析数据 1.问题。谈话:看着这个复式条形统计图你们再来比一比,中小学生患近视的年龄是不是提前了?你是怎样看出来的?2.交流。谈话:先自己看看,再同桌说说。(根据学生交流,适时点拨方法。13岁以前学生患近视的人数较多,13岁以后家长患近视的人数才逐渐多起来,所以中小学生患近视的年龄提前了。)3.小结。谈话:通过对一组组条形的比较,我们知道13岁以前学生患近视的人数较多,13岁以后家长患近视的人数才逐渐多起来,所以中小学生患近视的年龄提前了。这就是复式条形统计图最大的优点。4.建议。谈话:刚才同学们借助直观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对数据进行了分析,我们发现目前中小学生患近视的年龄确实

11、是提前了。你能谈一谈原因,给大家一些好的建议吗?(引导学生说出注意坐姿、少玩电脑)谈话:已经近视的同学要特别注意爱护眼睛,不要任其再发展了,没有近视的同学也要防患于未然。【设计意图:通过对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分析,使学生进一步把握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本质特征,体会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势所在,感悟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价值和作用。】(五)梳理统计过程。谈话:同学们一起回顾一下我们是怎样一步一步统计解决问题的。首先我们一起调查收集了数据;接着我们用统计表对调查表中的数据进行了整理;然后用复式条形统计图来直观地描述了数据;最后对照统计图进行分析。经历了统计的全过程。(课件、贴示板书要跟进) 【设计意图:及时引领回顾统计过程,发展数据分析观念。】三、自主练习,巩固应用谈话:下面我们再用统计的知识解决几个问题。1.课本自主练习第3题。(1)独立解答。(2)班内交流。谈话:你是怎么看出来的?(3)小结。四、回顾总结,反思评价谈话:同学们,想一想这节课学习了哪些统计的新知识,你有什么收获?。【设计意图:引领学生回顾梳理新知,帮助学生积累学习经验,培养学生总结反思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