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2012考研政治历年真题及答案

上传人:liy****000 文档编号:118814895 上传时间:2019-12-26 格式:DOC 页数:134 大小:9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3-2012考研政治历年真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4页
2003-2012考研政治历年真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4页
2003-2012考研政治历年真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4页
2003-2012考研政治历年真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4页
2003-2012考研政治历年真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3-2012考研政治历年真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3-2012考研政治历年真题及答案(1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研政治历年真题及答案 2003-2012 第 136 页 共 136 页200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试题答案及解析一,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1分,共15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后,开始出现了A. 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B.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C.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D. 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答案】 D【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唯物主义历史观创立的伟大意义的理解和确认。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在自然观上有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而在社会历史观上,虽然也有个 别哲学家表述过某些唯物主义的观点,但在总体上没有完整科学的唯物史观,即无论是自然观上的唯物主

2、义还是唯心主义,其历史观都是唯心的,历史唯心主义长期占据统治地位。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去解决哲学的基本问题,把思维和存在的统一理解为人与自然相互作用 的现实的历史过程,揭示了自然和社会的相互渗透和相互转化,形成社会的自然和自然的社会,说明了自然史和人类史是密不可分的。这就把唯物主义原则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进而实现了哲学上的伟大革命。所以唯物史观的创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伟大的贡献。只要考生知道唯物主义历史观是马克思的伟大发现,就应该推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才开始出现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所以正确选项只能是D。2. 在人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人与世

3、界同时得到了改变,并获得日益丰富的内容。造成这一变化的基础是A. 自然界自身的运动 B. 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C. 人的实践活动 D. 工具的制造与使用【答案】 C【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实践是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人与外部世界是处在不 断的相互作用之中,二者相互作用的中介和基础就是实践。实践在人与外部世界之间的中介作 用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即发生物质和精神两种关系。这两种关系都是双向相互作用的关系:在物质关系中,一方面通过实践活动,人们按照自己的目的,使客观事物改变原有状态,变成新的适合人类需要的形态,即客体主体化;另一方面人在改变客观事物中,客观事物也不断地作用于人,使人也适应外界

4、环境的需要,即主体客体化。在精神关系中,一方面通过实践活动主体把客体信息改变为主体所需要的思维形式和内容;另一方面通过实践活动主体将信息 进行思维加工,产生改造客体的目的、计划、方法等实践观点。即是说在人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中,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使人与世界同时都得到改变,并各自获得日益丰富的内容,所以正确选项只能是C。3. 人的视觉感官有感觉外界物体的光和颜色的功能。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一般是380nm(纳 米)到780nm,称为可见光谱。在可见光谱范围内,不同波长的辐射使人感觉到不同的颜色,一般来说,700nm为红色,580nm为黄色,510nm为绿色,470nm为蓝色,400nm为紫色。这种现象表

5、明A. 人只能认识外界物体作用于感官形成的感觉B. 人的感觉所具有的胜利阀限是人认识能力的界限C. 人的感觉中包含着对外界事物信息的选择,加工和转换D. 人所形成的关于事物的感觉是人自身生理活动的结果【答案】 C【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感觉亦即感性认识在认识外界事物中的作用的理解和掌握。人的感觉在认识外界事物中的作用表现在对客体信息的选择、加工和改造即信息转换等方 面。主体认识客体先通过感觉器官的作用,把客体以物理、化学等形式表现出来的实物形态的 信息转化为能被人的感官接收的关于客体特征的信息;然后再借助于语言符号系统将其变为适 于主体思维进行操作的编码信息;最后是经过人脑的再加工和再反

6、映形成观点信息。主体在认 识客体信息的过程中,选择机制起着主要作用。而选择首先表现为人以感觉器官对外界信息的选择,然后是主体思维对知觉表象中的信息进行有选择的加工和重构,形成对特定对象或特定对象的某一方面的认识。题干中所给出的科学事实,还是表现了人的感觉中包含着对外界事物 信息的选择、加工和转换功能。该题从形式上看,由于涉及到自然科学知识,似乎有一定难 度。但是只要考生稍加分析就不难发现,题干中的关键语句是“人的视觉器官有感觉外界物体的光和颜色的功能,而不在于相关自然科学知识方面的表述”。这样,抓住关键语句和关键语词“感觉”,仅凭经验和直觉就会选出正确选项C。此外,运用排除法也可将A、B、D三

7、个明显错误的选项排除。4. 生产的社会条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是A. 政治法律制度 B. 生产关系 C. 历史文化传统 D. 伦理道德规范【答案】.B【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产关系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的确认和把握。人类的社会 生产活动必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即社会条件的制约下进行。生产的社会条件包括政治法、历史文化传统、伦理道德规范、生产关系等,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 移的社会物质关系,是全部社会关系的基础。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的前提,只有生产关系才能把生产力中人和物的要素结合起来,使生产力由可能变为现实;生产关系体现在社会生产的全过程,即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中

8、。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分配、交换和消费过程中所结成的关系就是生产关系。总之,在全部社会关系中,生产关系是构成社会生产活动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条件。考生选择此题,首先明确题中所给出的四个备选项都是生产的社会条件、社会关系,但作为单项选择要求选出最重要的社会条件,这样,将A、C、D项排除, 只能选择B项。5. 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最完备的外在表现是A. 商品与商品的对立 B.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对立C.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对立 D. 商品与货币的对立【答案】 D【解析】 货币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发展的产物。货币的出现没有解决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反而使这些矛盾进一步展开。货币的出现

9、,使得整个商品世界分裂成了两极:一极是商品,它们表现为各种特殊的使用价值;另一极是货币,它代表着价值。这样,商品的内在矛盾,即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就转化为商品和货币的对立。这时,一切商品都必须通过交换,换成货币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如果商品生产者不能卖出自己的商品,换成货币,他的生产就会受到严重影响。所以,正确选项是D。选项A指的是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的状况,不是完备的外在表现。选项B指的是生产商品劳动的内在矛盾,选项C指的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均不符合题意要求。6.生产资本构成价值(单位:万元)年周转次数固定资本其中:厂房 机器 小工具流动资本1000 300 600 100 5001

10、/20 1/10 1/4 3/4根据上述资料该企业预付资本总周转次数为A. 1.0次 B. 1.2次 C. 1.3次 D. 1.4次【答案】 B【解析】 预付资本总周转是指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平均周转。计算预付资本周转次数(速度)用公式表示是:预付资本一年内的总周转次数(一年内固定资本周转价值总额+一年内流动资本周转价值总额)/预付资本总额。按照这一公式,计算该企业预付资本总周转次数为1.2次。因此,应选B。7. 在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下,由于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的劳动生产率不同而形成的地租是A. 级差地租 B. 级差地租C. 绝对地租 D. 垄断地租【答案】 B【解析】 级差地租是指

11、租种较好土地而缴纳的有等级判别的地租,实质上是由农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所形成的超额利润。级差地租由于形成条件的不同而分为两种形态:级差地租和级差地租。级差地租是指由于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的劳动生产率不同而形成的级差地租。因此,本题应选择B。8.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目的是A. 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B. 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面貌C. 建立新民主主义的人民共和国D. 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答案】 D【解析】 这是2003年考研大纲新增考点,也体现了江泽民总书记200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的是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消灭地主阶级和

12、官僚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改变买办的封建的生产关系,以及改变建立在这种经济基础之上的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确立人民民主专政为核心的新的政治上层建筑,从根本上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因此,备选项D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符合题干要求,为本题正确答案。备选项A、B、C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直接目标,不符合题干要求。9. 在中国革命进程中,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双重性质的事件是A.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B. 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C. 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D. 赎买民族工商业归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所有【答案】 B【解析】 1947年12月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

13、务中,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三 大经济纲领,到2002年是新民主主义三大经济纲领提出55周年,所以考了这道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题目。新民主主义三大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其中没收官僚资本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没收官僚资 本就是消灭三座大山之一,是民主革命的性质;另一方面没收官僚资本就是反对大资产阶级,又带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因此,备选项B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符合题干要求,为本题正确答案。实际上,这个考点早在1998年辨析题中已考查过。备选项A没收封建阶 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C、D两项具有社会

14、主义革命的性质。因此,备选项A、C、D不符合题干要求,不是本题正确答案。10. 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是A. 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格局B. 我国进入世界十大贸易国行列C. 引进外资规模居发展中国家首位D. 形成沿海、沿江、沿边对外开放的新格局【答案】 A【解析】 我国对外开放的总体布局,是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确定逐步推进的对外开放的格局。自1978年至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对外开放格局采取分步骤、多层次、逐步推进的战略布局,形成了我国有重点、有层次、逐步推进、全面展开的对外开放格局。进入20世纪90 年代,我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其重要标志之一

15、,就是我国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本题的正确选项应该是A。11.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A.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B. 实现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C. 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D. 有领导、有步骤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答案】 A【解析】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 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题中B、C、D三个选项的内容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 治所必需的,但不是最根本的,最根本的一条就是题中A选项。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12.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是A.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C. 具有公有性质的经济 D. 逐步向公有制过渡的经济【答案】 B【解析】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论断是对传统所 有制理论的一个重大发展。传统理论认为,构成社会主义所有制的成分只能是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可以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但一直把它的发展定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