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版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18808865 上传时间:2019-12-25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中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华中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华中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华中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华中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华中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中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332教育综合(2011年改为333)真题一、名词解释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学校教育 2.教育目的 3.讲授法 4.学记 5.道尔顿制 6.元知论二、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2.上好一堂课的要求 3.教师劳动的特点 4.影响学习的动机三、分析论述题(共4小题,每小题20分,共8 0分)1.人的发展的规律性及其教育学意义 2.朱子读书法极其当代意义3.苏霍姆林斯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评述 4.联系实际论述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333教育综合真题一、名词解释1.学校制度 2.课

2、程标准 3.智育 4.分组教学 5.陶冶 6.技能二、简述1.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2.上好一堂课的要求 3.教室的素养 4.培养集体的方法三、论述1.人的发展的规律性及其教育学意义 2.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3.赞可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 4.联系实际谈谈创造性的培养措施 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333教育综合试题一、名词解释1.学校教育 2.教育目的 3.分组教学 4.讲授法 5.陶冶 6.技能二、简答题1.上好一堂课的要求 2.培养集体的方法3.教师劳动的特点4.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三、论述题1.人的发展的特点及其教育学意义 2.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3.赞科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 4.联系实际论

3、述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华中师大教育硕士2013年真题一、单选(每小题2分,共30分)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A) A、研究教育现象 B、解决教育问题 C、揭示教育规律 D、总结教育经验2、“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D)A、涂尔干 B、克伯屈 C、杜威 D、梅伊曼3、“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影响人发展的重要因素是(C)A、遗传 B、教育 C、环境 D、人的主观能动性4、学生运用知识的主要目的在于(D) A、引起求知欲 B、理解知识 C、巩固知识 D、形成技能技巧5、“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运用在教育中是强调(A)A、因材施教 B、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C、理论联系实际 D、在集体中教育6、唐代“

4、六学二馆”是指(C) A、地方官学 B、图书馆 C、中央官学 D、私学7、中国儒家经典四书(D)A、大学中庸孝经论语 B、论语孟子诗经尚书C、大学中庸论语春秋 D、大学中庸孟子论语8、由维新派创立的学校(B)A、京师同文馆 B、万木草堂 C、爱国学社 D、南洋公学9、提出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哲学王的教育家是(C) 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夸美纽斯10、近代欧洲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是(A) A、卢梭 B、洛克 C、赫尔巴特 D、斯宾塞11、个体利用已有的认知结构将新的刺激整合进自己的认知结构的过程(A)A.同化 B、顺应 C、平衡 D、整合12、根据佛洛依德的个性发展

5、理论,男孩出现恋母情结的阶段是(B)A.肛门期 B.器官期 C、潜伏期 D、生殖期13、最早提出中间变量的概念,将S-R变成S-O-R的心理学家是(D)A、华生 B、斯金纳 C、苛勒 D、托尔曼14、观察者因看到榜样收到强化而简介收到的强化成为(D)A.一级强化 B.自我强化 C.部分强化 D、替代强化15、“教育应该走在儿童现有发展水平的前面,从而带动儿童的发展”这一观点的理论基础是(A)A、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B、列昂节夫的学习活动理论C、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D、艾里克森的个性发展阶段理论二、名词解释(共20分)1、体育 2、程序性知识 3、形成性评价(形成性知识) 4、白

6、板说三、简答1.教育的文化功能 2.朱子读书法 3.人格发展的一般规律 4.教师的教育素质四、论述1.举例说明教学原则启发性原则在教学中的要求 2.陈鹤琴活教育思想体系3.加纳德的多元智力理论及教育意义 2014华中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一、选择1.教育学研究对象制约教育时也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的是2.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3.学校的工作中心4.活动课程提出者5.平民教育家6.国防教育法7.自我效能感的提出者布卢姆的教育目标认知情感?8.社会契约原则是柯尔伯格的哪个阶段二、名词解释1.学校教育 2.教育制度 3.苏格拉底方法 4.元认知三、简答1.现代教育的生态文明 2.德育途径 3.蔡元培的

7、教育方针 4.心理健康的标准四、论述1.联系中小学实际论述处理直接关系和间接关系 2.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和当代社会价值3.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的异同 2015华中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一、名词解释1、教育 2、活动课程 3、修养 4、学园 5、心理发展二、简答题1、简述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含义及意义 2、简述直观性教学原则及要求3、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4、简述梁启超的思想5、简述活动性课程意义(简述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三、论述题1.论述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关系 2.论述德育过程中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的道德活动课程3.论述创造性的培养措施 4.实验教育学评述2016年华中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

8、真题一、名词解释1.教育目的 2.讲授法 3.道尔顿制 4.先行组织者二、简答1.教育任务 2.培养班集体方法 3.恽代英教育思想 4.学习动机强化理论三、论述1.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信意行过程; 2.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及当代价值;3.心智技能培养方法。2017华中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一.选择题(30)1.最早把“教”与“育”联系起来的人是(孟子)2.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教育)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中“愤”是指(心求通而未得之状)4.在我国被称为“人民教育家”的是(陶行知)5.教学的中心环节是(上课)6.形式教育论认为学校教育的作用是(发展人的智力)7.要做好班主任工作,首先

9、应该(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p.s.答案大概是这样表述的8.教育心理学化的提出者(裴斯泰洛齐)9.道德认知理论的提出者是(柯尔伯格)10.成就动机理论提出者(阿特金森)二.名词解释(20)1.美育 2.学在官府 3.谈话法 4.发现学习 三.简答题(40)1.现代教育的经济功能 2.启发性原则的原则和要求 3.蒙台梭利方法 4.品德不良的含义和类型四.论述题(60)1.个体的能动性对人的发展的作用 2.中国书院的发展及其特点 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及其现实意义2016年华中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及解析一、名词解释1.【参考答案】 教育目的是指培养人的质量要求,亦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反映了教

10、育在人的培养规格、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它主要回答两个问题:是规定教育“为谁培养人”;二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前者是关于教育活动的质的规定性;后者是关于教育对象的质的规定性。教育目的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的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和要求。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由国家提出的教育总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以及课程与教学等方面对所培养的人的要求。2.【参考答案】讲授法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思想理念,并促进他们的智能与品德发展的方法。它是中小学教学中最为常用的方法。讲授法可以分为讲读、讲述、讲解和讲演。运用讲授法的要求有: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启发性、趣味性;要讲究讲授的策略与方式;要讲究语言艺术。3.【参考答案】 道尔顿制是美国教育学家帕克赫斯特在马萨诸塞州道尔顿中学创立的一种个别教学制度,其教育方法以“道尔顿实验室计划”命名,一般简称“道尔顿制”或“道尔顿计划”。帕克赫斯特提出:第一,在学校里废除课堂教学,废除课程表和年级制,代之以“公约或合同式学习”,学生用“公约”的形式确定自己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