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延安_教案1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18807245 上传时间:2019-12-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回延安_教案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回延安_教案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回延安_教案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回延安_教案1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回延安_教案1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回延安_教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回延安_教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回延安【教学目标】1了解“信天游”这种民歌形式,体会本诗的艺术特色。2学习这首诗恰当运用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方法。3使学生了解诗人热爱革命圣地延安、热爱革命事业和革命人民的思想感情。【学情分析】1八年级学生语文从整体上看存在以下问题:(1)基础知识不扎实。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识拼音;有些同学古诗会背但不会写,或写不正确;至于改病句做过练过考过再考还是做不正确。基础知识不扎实,导致学生在做相关内容的选择题时错误率高。(2)阅读能力不强。阅读短文,许多学生不能从文中提取正确信息,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不强,不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至于赏析句子,只有少数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教给的方法进行答题。(3)作

2、文水平不高。从作文批改的情况来看,较多学生作文的字数不足,文章的段落少,语句不够通顺,中心不明确,有的同学作文只是从阅读短文中抄些内容,甚至个别同学一个字也不写,写作态度极差。针对上述情况,我认为,作为教者要强化基础知识、阅读和作文教学,使本年级的学生的语文成绩有所提高。改变态度,关爱学生。放下架子,蹲下身子,走进学生的心灵,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情感的交流是我们工作的突破口,用情感到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潜能。我们的策略是:扶特促中培优,通过个别辅导和分散培优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扶特培优,具体做好四个字:细,从细节、小事入手。盯,盯紧特殊学生,矫正他们的不良行为。帮,建立帮扶制度,建立课后

3、辅导机制。活,开展竞赛,开展活动。因材施教,分层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优秀生和特殊生,也要关注中等生和下等生,努力提高整体成绩。【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从朗读中理解诗人对革命圣地延安的真挚、炽热的感情。【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用一首陕北民歌引题,让同学们体会陕北民歌高亢悠扬的曲调,引出这种歌词的特点,导入新课的讲授。二、课前检查。(一)读准字音:搂(lu)定、白羊肚(d)手巾、糜(mi)子黍(sh)类、油馍(m)、气喘(chun)(二)解释词语:1几回回:一回又一回。陕北方言里,量词的构成方式往往用叠字。表示数量多。2糜子:一种子实形状像小米的没有黏性的黍类谷物。3脑畔上:课文指窑洞的顶

4、上。4赤卫军:就是赤卫队,指我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里不脱离生产的人民武装组织。(三)作者作品简介。贺敬之,1924年生于山东省峄县。4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已出版放歌集、雷锋之歌、贺敬之诗选、回答今日的世界等诗集。1945年在集体创作著名歌剧白毛女中担任执笔,此剧1951年荣获斯大林文学奖。80年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部长。回延安是贺敬之1956年重回延安参加“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时写的一首抒情诗。诗人1940年到延安,1946年离开延安。从1946年到1956年,其间离开整整10年。全诗以“回延安”的过程为线索,共写了五个部分。信天游,也叫“顺天游”,流行于陕北的一种民歌

5、,两行一节,上下句押韵,一节一韵,诗行错落有致,读来高亢悠远。有的一节表达一个简单独立的意思,有的几节构成一组,表达比较复杂的意思。信天游形式自由,常用来抒情、亦可叙事。注意运用比兴手法,贴切、自然,增强了诗的音乐性;联想丰富,感情深切。三、新课鉴赏。(一)回延安,激动满情怀。阔别10年后重回延安母亲的怀抱,与亲人相见的兴奋和喜悦。(二)忆延安,圣地养育我。追忆当年在延安的战斗生活,表现了与延安母亲的血肉关系。(三)会亲人,欢聚话今昔。描绘与亲人团聚的场面,表达了相互间深厚的情谊。(四)逛新城,旧貌换新颜。描绘了延安新貌,赞美十年来党领导下延安的巨大变化。(五)赞延安,圣地大贡献。歌颂延安的光

6、辉历史,展望美好的明天。1师生共同活动,分析第一部分。(1)指名朗读第一部分,其余人轻声跟读。(2)要求学生找出用得准确、生动、传神的词语,讨论这些词语的含义,分析作者运用夸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3)总结归纳。学生一齐读第一部分。2师生共同活动,分析第二部分。(1)女生、男生交替读第二部分。(2)结合预习提示讨论重点词语的含义,重点讨论、分析第2、3、4节的意思以及比兴、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3)总结归纳。学生一齐读第二部分。诗歌第一部分通过“莫”、“抓”、“贴”、“梦”、“搂”、“扑”等词语,生动而形象地表现了踏上延安土地与亲人重逢时的喜悦与激动。第二部分忆当年,写延安在思想、

7、生活上对自己的养育,字里行间流露出无限热爱、眷恋之情。3师生共同活动,分析第三、四部分。(1)指名朗读,要求思考并能找出本节的中心句“母亲延安换新衣”。(2)讨论诗人是怎样围绕这一中心写的:“总分总”;讨论夸张、排比、拟人、比喻手法的表达效果以及诗人选取了哪些典型形象来表现延安城的巨变的。(3)总结归纳,然后学生齐读。4师生共同活动,分析第五部分。(1)教师泛读,学生轻声跟读,然后明确:本节是抓住延安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进一步深化主题的。(2)结合自读提示,讨论诗人是怎样简练地写出延安对中国革命的贡献的,体会末两节的含义。宝塔山下留脚印,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门!赤卫军青年团红领巾,走着咱英雄几辈

8、辈人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诗歌三至五部分先画出一个亲人欢聚的特定场面,然后写“老爷爷”“社主任”“团支书”三代人的欢喜和变化;然后选取典型形象,实实在在地勾画出延安的新貌,最后先用“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的飘”起兴,使人产生联想,然后诗人展开联想的羽翼,飞跃了较长的历史跨度,极简练地写了从“宝塔山”到天安门,从新民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几十年战斗历程中延安对革命的贡献。四、课文要点概要。(一)作品中的思想感情:诗人自始至终把握住了对母亲延安的感情,通过回延安、爱延安、会亲人、寿延安、颂延安五部分内容来倾吐自己的激情。抒情方式上既有直接倾吐,又有间接抒情。或用动词,或描写,便于

9、感情抒发,既酣畅淋漓,又生动形象,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作品中思想感情一步步升华。诗人踏上延安的土地、见到延安的亲人,从“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一头扑在亲人怀”等诗句看出,诗人产生的是激动、喜悦的感情;诗人回忆延安对自己的养育,描写和延安亲人欢聚畅谈的情景及看到延安的新面貌之后,爱延安、爱革命、爱人民的感情达到了高潮;当诗人又要离别延安时,从结尾两句诗可以领会到,诗人难舍难分的惜别之情上升到了巅峰。(二)鲜明的地方色彩:诗中的枣园、窑洞、宝塔山、糜子等带有延安的色彩,诗中所采用的信天游形式,是陕北民歌;诗中“登时”、“莫要”、“几根根”等,取自陕北方言。诗歌表达的是对延安的深厚感情

10、,所以诗中景物的描写、形式的采用以及全诗的遣词造句,都带有鲜明的地方色彩,使诗的内容与形式达到了和谐统一。(三)夸张手法的运用:诗里有这样的话:“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极言亲人重逢说话之多。又如:“双手搂定宝塔山”、“满窑里围得不透风”等等,夸张的写法淋漓尽致地表达出诗人热爱延安、热爱延安亲人的思想感情以及延安人民热烈欢迎诗人的真挚情景。(四)修辞。五、知识巩固。(一)下面句子中说法正确的只有一项请选择()。1信天游,也叫“顺天游”,流行于陕西的一种民歌。2贺敬之是一个严谨创作的诗人,(回延安)是他的饱满的政治热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抒发诗人对革命圣地延安怀念之情的优秀诗篇。3“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这一节诗句只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二)按下边的提示从诗中找出相应的诗句。1通过对话和动作的描写来抒情:2通过景物和场面的描写来抒情:3通过想象和联想来抒情:4直接抒发内心的感受:【作业布置】1背诵全诗。2模仿回延安的形式,试着创作一首信天游。 5 /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