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语教学中语言与文化关系模板

上传人:ali****an 文档编号:118805865 上传时间:2019-12-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英语教学中语言与文化关系模板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谈英语教学中语言与文化关系模板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谈英语教学中语言与文化关系模板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谈英语教学中语言与文化关系模板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谈英语教学中语言与文化关系模板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英语教学中语言与文化关系模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英语教学中语言与文化关系模板(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英语教学中的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摘要: “文化意识”是新英语课程标准的新概念,旨在让学生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它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与世界接轨便显得更为迫切。而现在许多英语老师还没有完全认识到语言与文化之间存在的这种关系的重要性,有些老师虽然知道中西方文化存在的差异,但在实际教学中未能正确引导,因此需要英语工作者抓教材特点,在语言教学同时让学生了解英美国家文化,从而启迪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让学生的文化积累与语言技能发展同步。 关键字: 语言 文化 文化差异 交际能力 语言能力偶合现象 文化教学语言教学 早在20世纪初,Sapir便指出

2、语言与思想文化的密切关系(Lustin&Koester,1999).Gumperz 和Levinson(1996)重新审视语言相对理论,将该理论从以语言为中心转变为以文化为中心。Hymes (1972) 提出语言能力包括在不同社会文化环境中正确运用语言的能力。当我们学习一门外语时,对于我们来说,避免接触它的有关的文化是不可能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文化对语言的影响。 在中国,人们习惯于注意语言类型的研究而疏忽有关的文化知识。我国有不少的学生虽然能够讲一口流利的英语,但在交际中常会冒犯对方,引起文化冲突,造成双方不愉快。人们一般能容忍语音或语法错误,而违反讲话规则常被认为是没有礼貌的。随着英语

3、教学改革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明白训练学生的文化感的重要性。这种关于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之间的关系正在我们新型的英语教师中展开讨论。” 学习和使用外国语言不仅是一个过程的本身,也是一个接触和知道外语的过程”。 它也要求全体英语老师应该有意识教学生语言和它的有关的社会文化知识, 努力训练学生学习外语的敏感性。我们曾碰到过这样一个笑话:一位外国朋友一次参加一对中国新人的婚礼,他很有礼貌地赞美新娘非常漂亮:“How beautiful you are!”一旁的新郎忙代新娘说:“where , where”(哪里,哪里),不料这位外国朋友听了大吃一惊,想不到笼统的赞美中国人还不过瘾,还需要举例说明。

4、于是,他便用生硬的中国话说:“头发、眉毛、眼睛、耳朵、鼻子、嘴巴都漂亮!”看来,要学好英语这门功课,前提条件是了解外国人的文化。文化是语言最重要的属性之一,语言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两者交叉渗透。人们在用语言交流思想、交换信息、表达情感时不可能脱离所处的社会环境,交际中一定会折射和反映出一定的社会文化,这便是语言的文化功能和文化内涵。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外语学习必须与社会文化紧密,在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的学习和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过程中,应该渗透有关国家的政治、文化、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背景知识,以达到外语教育的最终目标: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使他们具有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际的

5、能力。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而培养交际能力的基础则是语言能力。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然而具备了语言能力并不意味着具备了交际能力。越来越多的人已达成共识,即交际能力应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1.语言指掌握语法知识:2.功能- 指运用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能力;3.语境- 选择与所处语境相适宜的话语;4。交际者之间的关系- 根据对方的身份、地位、社会场合,说出合乎自己身份的话语;5。社会文化知识- 语言首先是一种“社会实践”。这其中后三个方面综合起来就是语言的得体性。交际能力的培养也是使学习者对所学语言所代表文化的了解程度。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比较重视语言的外在形式和语法结构,即培养

6、学生造出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而忽视了语言的社会环境,特别是语言的文化差异,致使学生难以知道什么场合该说什么话,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在此,语言的文化差异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作为一个重要问题被提了出来。 那么,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呢? 1称呼语在中国,交际双方即使没有任何的血缘关系有时也使用“家庭内的”称呼,以示礼貌与尊敬。如:小孩称自己的父辈与祖父辈的人为“叔叔”、“伯伯”、“阿姨”、“大爷”、“奶奶”等等。诸如此类的称呼外国人听了不会觉得有啥亲热,更体会不到其中的敬意。他们笼统的用uncle 表示叔叔、伯伯、舅舅等,而且将李叔叔称为Uncle Li, 把人的姓放在后面。一般对

7、于男士,他们在人的姓之前加上Mr ,而在女士前则加上Miss /Mrs / Ms.如李先生被称为Mr Li, 吴女士应该称其为Mrs Wu.在女子中已婚和未婚的又有所区别,Miss一般专指未婚者。2话题跨文化交际通常是以谈话的方式开始的。中国人常会问一些这样的问题:你几岁了?你一个月有多少的收入啊?这辆车你共花了多少钱?你有几个小孩子?等等。英语教材JEFC第一册(下)Lesson 16 有这样一个对话:“How old are you, Mrs Read?”“Ah , its a secret.”在中国,若问那些年纪比较大的人“您老高寿?”他们一般都会自豪地告诉你他们的年龄。而西方人则忌讳这

8、个,他们都希望自己在别人眼中显得精力充沛,尤其是妇女。他们都不服“老”,因为“老”字意味着衰朽残年,去日无多。英美人视个人的宗教信仰、行动去向、年龄、婚恋、经济状况等方面的问题为个人隐私,他们常不知道如何去回答这些问题,因而总采取回避的态度。因此在国外,千万不要轻易地问这些问题。明白了这一点之后,你才不会陷入尴尬。3体态语中国人召唤他人走近时常用手心向下,手指向内连续弯曲的手势,这种手势在英语中是在使唤小动物走近时才用的;召唤他人走近外国人使用四指弯曲食指向内勾动的手势,而这种手势在汉语中则是极富挑衅性的。4问候中国学生在问候外国人时常按本民族的习俗来问候对方,如:Where are you

9、going ?(你去哪儿?) Have you had your lunch?(吃饭了吗? )这几句话在中国文化里仅仅是起寒暄问候的作用,并不是要求对方以明确的答复。但对英美人而言,其含义就发生了变化。在英语中,“Have you had your lunch?”是用来建议或邀请对方一起吃饭的意思;“Where are you going ?”不是问候语,而是一种询问,他们会认为你干涉了他们的私事,会产生反感。4敬烟与敬酒中国人敬烟比较频繁,甚至当客人说不会抽烟时,还要一个劲地鼓励对方“抽根玩玩”。英美人敬烟最多一次,而且酒席上不抽烟:抽烟前往往要说“Would you mind if I s

10、moke ?”征得老人、女士和不抽烟的旁人的同意。英美人敬烟方式是把香烟弹出让对方自己动手取,敬人的手是不碰烟卷的。中国人往往是敬烟者自己动手从烟盒中抽出香烟递给人,甚至远远地扔给对方。在敬酒方面,英美人没有劝酒习惯,可以提议客人喝酒,但如果客人不想喝,则完全是“主随客便”。而中国人劝酒有时近乎是“灌酒”,非得客人从命不可,似乎不一醉就不能方休。5帽子英美男士若戴帽子进入别人家是一定要脱下帽子的,否则会被看作是极大的无礼。而且帽子不可放在床上,因为死人准备入殓安葬时要戴上帽子。中国人除非表示尊敬或敬意,否则在室内不一定非得脱帽子不可。把帽子扔在床上当然不值得推崇,但在中国人看来并没有犯什么大忌

11、。6对赞扬与恭维的话在与中国人交往时,外国人常常吃惊地发现,当他们赞扬和恭维中国人时,中国人总是不知所措,或过于谦卑或贬低自己,甚至还反复的给予否认,以至造成了前文所述故事中的闹剧。7表示关心中国人如果看到别人生病会关心地问一下他的病情,但对于外国人而言,他们不但不会领情,还可能会生气。因为在西方国家,他们不会轻易地给别人提出建议,毕竟他们的独立意识比我们中国人要强。在英语中表示关心的方式一般为普通的询问,如:You seemed rather tired ? Are you OK?8.词汇的文化内涵英语词汇在长期使用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对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的介绍,以防学

12、生单纯从词汇本身做出主观评价。如red 这一词,无论在英语国家还是在中国,红色往往与庆祝活动或喜庆日子有关,英语里有red - letter days (节假日)。尤其是在中国,红色象征着革命和社会主义等积极意义,但英语中的red 还意味着危险状态或使人生气,如red flag ( 引人生气的事)。还有当看到商业英语中的“in the red ”,别以为是盈利,相反,是表示亏损、负债。 在我国,中小学外语教师往往注重母语的、和目标语之间词语的对等置换,从而导致曲解某些词语的意义。如有人把“He is a gay guy.”理解为“他是个快乐的男人。”而事实上,在美国俚语中,“guy”常用来指“

13、同性恋的”。英语学习者如不理解这些文化特点,就无法对某些词汇、短语以及语法的内涵加以思考,更不用提对它们的正确理解了。这下如不懂中国文化就不可能理解“中庸之道”、“墨守成规”一样。缺乏西方文化常识也就很难理解什么是“This is my Waterloo!”(指一次失败)。看来,中西方文化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只有首先去了解了才会有的放矢地运用英语这门语言。不过,中西方文化尽管存在着许多差异,在有些地方也存在着相同之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文化的偶合现象。这主要是因为不同的民族在与大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会有相同或相似的生活体验和经历,而这种相似性又必然会反映到语言中来。比如“披着羊皮的狼”在英语中

14、表达为“wolf in sheeps clothing”;“同舟共济”是“in the same boat”;“blue print”为中文中的“蓝图”;而“think twice before you act ”可想而知就是我们常说的“三思而后行”了。因为有共通性,因此“English learners”在学习英语时就显得稍稍有点简单了。为什么是“稍稍”有点简单呢?因为英语中一个单词有好多种意思存在。如单词“freeze”一般解释为“结冰”,而在美国,许多人都已经拥有了私人手枪,于是,“freeze ”在他们中间就解释为“不许动”,如果你不理解这个意思,也许麻烦就来了。由上所述,我们可以得知

15、: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它象一面镜子,反映着一个民族的文化,透过该民族的语言,人们可以了解到该民族的生活方式等文化特征。但是,长期以来,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在英语教学中还未能被得到清楚的认识,还是比较模糊的:一种是认为中学阶段外语教学主要目的是语言知识的教学;另一种是认为目前中学教学法内容相对简单,文化教学无从进行。新的全日制普通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出:外国语是学习文化科学知识、获取世界各方面信息与进行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我们已经知道,英语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使学习者在与对方的交流中能根据话题、语境、文化

16、背景等进行得体、恰当的语言表达。这种能力反映出学习者对异域文化的了解程度。所以,语言和语言的运用不可能脱离文化而单独存在。就成功的跨文化交际而言,仅仅理解语言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了解文化的各个不同的层面以及对方的文化背景,这样才能在实际交际中做到从容不迫。文化教学其实存在于语言教学的每个阶段,语言教学中的文化教学不是深不可测的难点,语言教学中强调文化教学是为了更好地掌握这门语言以进行交流。学生在学习英语和评语文化时,必然要与本民族语言与文化进行比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要正确引导,千万不能让学生有那种“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的思想,不能自我贬低,也不能自高自大。要正确看待中西方之间的文化和语言,要正确了解两者之间的差异。文化教学的方法各式各样,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文化意识,使他们能主动地、自觉地吸收并融入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