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能源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092015年)

上传人:ali****an 文档编号:118804929 上传时间:2019-12-2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圳新能源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092015年)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深圳新能源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092015年)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深圳新能源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092015年)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深圳新能源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092015年)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深圳新能源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092015年)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深圳新能源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092015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圳新能源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092015年)(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深圳新能源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092015年)(深府2009239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深圳新能源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092015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深圳市人民政府二00九年十二月三十日随着传统化石能源的高强度消费和价格的持续上涨,新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受到世界各国高度关注。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新能源产业越来越成为新一轮经济发展的竞争焦点和战略制高点。抓住机遇、主动谋划、快速实施,进一步做大做强新能源产业是我市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低碳经济,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为加快推进我市新能源产业发展,依据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

2、规划纲要(2008-2020年)、深圳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2008-2015)、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和深圳市现代产业体系总体规划(2009-2015年)等,编制深圳新能源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09-2015年)。深圳新能源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09-2015年)是引导和促进深圳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行动纲领。通过本振兴规划的实施,努力将深圳率先建设成为国家新能源产业重要基地和低碳经济先锋城市。一、基础与形势(一)发展基础。新世纪以来,以核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深圳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在科技研发、装备制造、应用推广、产业服务等方面具备一定基础,并形成深圳特色的新能源产业。新

3、能源产业规模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2008年,新能源产业总产值约300亿元,其中新能源开发利用产值超过140亿元,新能源服务业产值超过50亿元,太阳能薄膜电池生产规模全国领先。诞生全国第一个大型商用核电站、第一个现代化垃圾焚烧发电厂、第一台插入式双模电动车、第一个兆瓦级太阳能并网发电站、第一幢太阳能光伏发电玻璃幕墙、第一台兆瓦级半直驱风力发电专用开关磁阻发电机。涌现出中广核、比亚迪等产值过百亿元的龙头企业,以及拓日、创益、伽伟、嘉普通、艾默生、能源环保、南玻等一批产值超亿元的新能源知名企业,产业集聚效应初显。新能源供给比例全国领先。核能、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开发规模逐步扩大,能源结构不

4、断优化。核电装机容量约400万千瓦,在建200万千瓦。垃圾发电装机规模约7万千瓦。太阳能光伏发电量累计超过400万千瓦时。风电资源测定容量6万千瓦,景观风力发电装机容量0.2万千瓦。2008年,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合计407万千瓦,占全市装机总容量的38%。新能源科技研发优势明显。已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新能源科技研发水平不断提升,部分领域关键技术研发优势明显。在太阳能领域,新型平板式太阳能集热器技术全国领先,掌握单晶硅、多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关键技术,承担高效低成本非晶硅太阳能电池制造工艺及产业化技术、低成本的光伏玻璃幕墙等多项国家攻关计划,拥有发明、实用新型专利200余项。在核能领

5、域,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掌握二代加(CPR1000)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技术,建成国内首个核级设备国产化技术研发平台。在生物质能领域,垃圾焚烧发电设备国产化技术全国领先,沼气发电、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的技术研发取得积极进展。在风能领域,拥有多项风电控制技术和新型风电设备研发制造发明专利。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具备发展潜力。深圳发达的电子信息产业和完备的产业配套能力,为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发展提供了扎实基础。垃圾焚烧装备制造系统集成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风力发电和风电控制设备制造业初具规模。核电配套装备制造业潜力巨大。非晶硅太阳能电池成套设备制造和系统集成已具备产业化基础。新能源汽车制造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批

6、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企业迅速成长。新能源产品应用快速发展。深圳是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再生能源(太阳能)建筑规模化应用示范城市,有11个项目入选国家首批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工程。已建和在建光热建筑应用面积800万平方米,年均增长超过37%。已建和在建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装机容量4.5MW。被国家发展改革委、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四部委确定为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城市,承担多项新能源汽车领域国家863计划攻关项目,现有超过100辆混合动力汽车示范运行。新能源服务业蓬勃发展。新能源服务业在生产型服务、应用型服务、综合型服务领域全面起步,初步形成包括工程建设、运营管理、设备维护、技术咨询

7、、人才培养、核燃料管理、节能服务等多个方面的新能源服务体系。其中,核能服务业在全国具有领先优势,太阳能等新能源推广应用及节能服务业发展迅速,相关企业近100家。(二)面临形势。新能源产业将迅速发展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世界能源领域的革命,为新能源产业发展带来了新动力,以核能、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等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正在成为最富有活力、最具前景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进一步促进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新能源产业科技含量高,资金投入大,产业融合度高,对技术突破和经济发展的带动效应明显。新能源产业以其特有的优势,在新一轮经济发展时期,已步入快速发展阶段。新能源产业将成为引领世界各国经济发展

8、的新途径。新能源产业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高度重视,以美国、德国、日本等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把对能源发展的关注点聚焦于新能源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进程将决定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2009年,美国提出了新能源战略,是新能源产业步入快速发展的重要标志,一方面新能源将取代传统化石能源逐步成为能源开发利用的主导,同时也将推动经济增长模式的重大转变,必将给世界能源和经济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新能源产业将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为在未来发展和国际产业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促进我国新能源产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国家正组织编制新能源产业振兴发展规划,作为指导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行动纲领。在新形势下,全国各地特

9、别是沿海发达城市,已将新能源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产业,纷纷出台各类发展规划、行动方案、扶持政策,大幅增加对新能源产业的投入,积极引导社会资源向新能源产业倾斜,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速度显著提高,产业规模明显扩大。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已呈百舸争流之势,产业竞争日益激烈,新能源产业将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新能源产业是深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经过30年快速发展,深圳人均GDP已超过1万美元,经济社会发展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新的发展阶段对能源供给、环境保护、民生改善、产业创新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能源产业作为环境友好的新兴高技术产业是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发展低碳经济、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

10、重要内容。把握历史机遇,加快制定出台新能源产业振兴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率先发展新能源产业,既是顺应国际产业发展趋势,创新发展模式,抢占产业制高点的迫切需要,又是进一步引领珠三角乃至全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继续当好排头兵的必然选择。深圳新能源产业虽然具备一定基础,但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存在产业规模偏小、产业配套不完善、政策支持不到位、推广应用不够等问题。在新的历史起点,深圳必须抓住机遇、科学谋划、务实推进,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为契机,以提升产业竞争力为核心,以创新体制机制为保障,以产业发展为重点,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目

11、的,优化发展环境,完善政策体系,创新发展能力,突破应用瓶颈,壮大产业规模,促进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打造国家新能源产业基地,努力将深圳率先建设成为低碳经济先锋城市。(二)主要原则。政府激励与市场驱动相结合。建立健全有利于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完善政策体系,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鼓励各类市场主体投资新能源产业。形成政策推动、需求拉动、市场驱动的合力,促进新能源产业跨越式发展。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相结合。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为契机,强化自主创新,坚持开放互动,以企业为创新主体,集聚国内外创新资源,引进先进技术和高端人才,攻克技术瓶颈,提升新能源产业核心竞争力。示范试点与整体提升相结合。围绕

12、整体提升产业规模和水平,集中做好示范试点,发挥先导作用,带动新能源产品应用和产业发展,实现产业整体水平的提升。统筹规划与突出重点相结合。密切跟踪新能源产业发展趋势,统筹新能源开发与产业发展,突出技术创新、产业培育和产品应用。统筹特区内外协调发展,优化产业布局,集中安排资金、土地和人力资源,重点向新能源产业倾斜,推动新能源产业迅速发展壮大。着眼当前与关注长远相结合。以技术成熟、市场前景好的新能源项目建设为突破口,迅速拓展应用领域,积极谋划新能源产业长远发展蓝图,建立长效机制,正确把握当前发展重点与长远发展战略的关系,巩固发展优势,增强发展后劲,提升产业持续发展能力。(三)发展目标。到2015年,

13、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优越,创新实力领先,产业规模壮大,服务体系完善,应用全面拓展,能源结构优化,新能源产业成为全市新兴支柱产业,建成国家新能源产业重要基地和低碳经济先锋城市。-新能源产业关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设若干新能源国家工程实验室和技术研发平台,突破一批产业关键技术,新增一批发明专利,研究制定一批新能源产业行业技术规范。-新能源产业总产值达2500亿元以上,培育一批骨干企业,年产值百亿元以上企业3-5家,十亿元以上5-10家,亿元以上企业30-50家。-新能源发电装机总规模达到840万千瓦以上,占全市总装机规模的50%以上。储能电站总装机规模100兆瓦以上,建设若干个风电示范项目

14、。-薄膜太阳能电池年产能2000MW以上,太阳能热利用建筑面积1600万平方米以上。-新能源汽车年生产能力20万辆,新能源汽车应用累计10万辆。-年替代传统能源1500万吨标煤以上,相应减排二氧化硫1.3万吨、氮氧化物2.8万吨、二氧化碳2500万吨以上。(四)发展重点。太阳能。重点发展薄膜太阳能电池,高效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及组件,新型太阳能电池,太阳能并网发电,太阳能玻璃,太阳能光热利用,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太阳能-LED光电产品等。核能。重点发展核电配套装备制造,岭澳核电三期工程,核电信息技术,核电站建设与运营综合服务系统,核电供应链服务平台等。风能。重点发展风电控制装备,风力

15、发电设备,新型风机设备制造等。生物质能。重点发展垃圾焚烧发电,垃圾焚烧炉排和烟气处理装备及其他生物燃料等。储能电站。重点发展储能材料,储能装备,储能电站建设及应用等。新能源汽车。重点发展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天然气汽车,动力电池,关键零部件等。三、主要任务通过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推进产业化进程,扩大新能源供应规模,推广新能源产品应用,创新产业发展体制机制,促进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一)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强自主创新,深化深港合作,跟踪国内外技术发展趋势,巩固核能开发、太阳能电池、风电设备、新能源汽车、储能电站等优势技术,确保核心竞争力。建设新能源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各类研发机构,开展共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一批技术专利。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提高企业自主创新积极性。实施产学研结合,鼓励高校开展新能源领域学科建设。支持企业(行业协会)参与制定一批具有影响力的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加快构建新能源产业标准体系,引领产业发展,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二)加快推进产业化进程。结合我市产业优势和新能源发展趋势,优先发展新能源开发、新能源装备、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服务等四大领域。重点培育太阳能、新能源汽车、储能、生物质能、风电及核电配套等新能源产业,迅速壮大产业规模,促进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