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_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平台V3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18785748 上传时间:2019-12-2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_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平台V3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_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平台V3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_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平台V3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_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平台V3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_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平台V3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_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平台V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_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平台V3(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 .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2011年春季高中起点本科、专科生入学考试数学复习大纲 一、 考试性质:本次考试为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2011年春季高中起点本科生和专科生的招生入学选拔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在高中阶段所学数学课程基本内容的掌握情况。二、 考试方式及试卷分数:笔试,闭卷;满分为100分。三、 考试时间:120分钟。四、考试内容的复习参考书: 普通高中数学统编教材(人教版)必修1、2、3、4、5五、考试内容范围及要求:第一部分:代数(一)集合和简易逻辑1了解集合的意义及其表示方法。了解空集、全集、子集、交集、并集、补集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了解符号的含义,能运用这些符号表示

2、集合与集合、元素与集合的关系。2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分必要条件的概念。(二)函数1了解函数的概念,会求一些常见函数的定义域。2了解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的概念,会判断一些常见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3理解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图像和性质,会求它们的解析式。4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掌握它的图像和性质以及函数与的图像间的关系;会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及最大值或最小值。能运用二次函数的知识解决在关问题。5理解分数指数幂的概念,掌握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6理解对数的概念,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图像的性质。(三)不等式和不等式组1了解不等式的

3、性质。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和可化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不等式,会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会表示等式或不等式组的解集。2会解形如和的绝对值不等式。(四)数列1了解数列及其通项、前n项和的概念。2理解等差数列、等差中项的概念,会运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项和的公式解决有关问题。3理解等比数列、等比中项的概念,会运用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项和的公式解决有关问题。(五)导数1理解导数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2掌握函数(为常数),的导数公式,会求多项式函数的导数。3了解极大值、极小值、最大值、最小值的概念,并会用导数求多项式函数的单调区间、极大值、极小值及闭区间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4会求有关曲线

4、的切线方程,会用导数求简单实际问题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第二部分:三角(一)三角函数及其有关概念1了解任意角的概念,理解象限角和终边相同的角的概念。2了解弧度的概念,会进行弧度与角度的换算。3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的概念。了解三角函数在各象限的符号和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二)三角函数式的变换1掌握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基本关系式、诱导公式,会运用它们进行计算、化简和证明。2掌握两角和、两角差、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公式,会用它们进行计算、化简和证明。(三)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1掌握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会用这两个函数的性质(定义域、值域、周期性、奇偶性和单调性)解决有关问题。2了解正切函数的图

5、像和性质。3会求函数的周期、最大值和最小值。4会由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并会用符号表示。(四)解三角形1掌握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会用它们解直角三角形。2掌握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会用它们解斜三角形。第三部分:平面解析几何(一)平面向量理解向量的概念,掌握向量的几何表示,了解共线向量的概念。掌握向量的加、减运算。掌握数乘向量的运算。了解两个向量共线和条件。了解平面向量的分解定理。掌握向量的数量积运算,了解其几何意义和处理长度、角度及垂直问题的应用。了解向量垂直的条件。了解向量的直角坐标的概念,掌握向量的坐标运算。掌握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线段的中点公式和平移公式。(二)直线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6、的概念,会求直线的斜率。会求直线方程,会用直线方程解决有关问题。了解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以及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会用它们解决简单的问题。(三)圆锥曲线了解曲线和方程的关系,会求两条曲线的交点。掌握圆的标准方程的一般方程以及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能灵活运用它们解决有关问题。理解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标准方程和性质,会用它们解决有关问题。第四部分:概率与统计初步(一)排列、组合了解分类计数原理和分步计数原理。了解排列、组合的意义,会用排列数、组合数的计算公式。会解排列、组合的简单应用题。(二)概率初步了解随机事件及其概率的意义。了解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的意义,会用计数方法和排列组合

7、基本公式计算一些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了解互斥事件的意义,会用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计算一些事件的概率。了解相互独立事件的意义,会用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乘法公式计算一些事件的概率。会计算事件在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恰好发生k次的概率。(三)统计初步了解总体和样本的概念,会计算样本平均数和样本方差。六、模拟试卷:共三套模拟试卷1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已知是的充分条件而不是必要条件,是的充分条件,是的必要条件,是的必要条件现有下列命题:是的必要条件;是的充分条件而不是必要条件;是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是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

8、条件;是的充分条件,而不是必要条件则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A、 B、 C、 D、2定义集合设,则集合( ) A、0 B、2 C、3 D、63函数的定义域是( ) A、 B、 C、 D、4曲线在点(1,-1)处的切线方程为( )A、 B、C、 D、5若,则角的终边在(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6若,则( )A、 B、 C、 D、7在上定义运算,若不等式对任意实数都成立,则( )A、 B、 C、 D、84张卡片上分别写有数字1,2,3,4,从这4张卡片中随机抽取2张,则取出的2张卡片上的数字之和为奇数的概率为( )A、 B、 C、 D、9已知和是椭圆的两个焦点,过且

9、与椭圆长轴垂直的直线交椭圆于、两点,若是正三角形,则这个椭圆的离心率是( )A、 B、 C、 D、10设是公比为正数的等比数列,若,则数列的前7项和为( )A、63 B、64 C、127 D、128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11点,中点坐标为,则点坐标是 12一组数据的方差为,将这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都扩大3倍,所得到的一组数据的方差是 13将一颗质地均匀的骰子(一种各面上分别标有1,2,3,4,5,6个点的正方形玩具),先后抛掷两次,则出现向上的点数之和为4的概率为 14若,则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4分解答要写出推理、演算步骤15(本小题

10、满分12分)已知不等式(1)解这个关于的不等式;(2)若时不等式成立,求的取值范围16(本小题满分10分)等差数列的前项和记为,已知,(1)求的通项公式; (2)若,求7(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和为双曲线的左、右焦点,过作垂直于轴的直线交双曲线于点P,且,求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模拟试卷1的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 2、D; 3、C; 4、A; 5、D; 6、A; 7、C; 8、C; 9、A; 10、C二、填空题11、(5,-8,17)12、913、14、三、解答题15已知不等式(1)解这个关于的不等式;(2)若时不等式成立,求的取值范围解:(1)原不等式等价于当时,不等式即,因此解集为当时,不

11、等式可变为: 当,即时,不等式即,因此解集为;当时,不等式即,此时无解;当时,不等式即,因此解集为;当时,不等式即,因此解集为(2)将代入不等式:即,从而16等差数列的前项和记为,已知,(1)求的通项公式; (2)若,求解: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公差为,则(1)从而的通项公式为:(2)因为解得17已知和为双曲线的左、右焦点,过作垂直于轴的直线交双曲线于点P,且,求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解:设,因为轴,因此P的横坐标为,由于P在双曲线上,所以P的纵坐标为,即,从而另一方面,在直角中,所以,从而因此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模拟试卷2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的符合题目要求的。1设全集,集合,则( )A空集; B C D2平面上到两定点距离之差的绝对值等于10的点的轨迹方程为( )A BC D3不等式的解集为( )A BC D4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的坐标为( )A B C D56个学生分成两个人数相等的小组,不同分法的种数是( )A10 B20 C30 D1206( )A B C D7掷2枚硬币,恰有一枚硬币国徽朝上的概率是( )A B C D8的三顶点坐标分别为,与平行的中位线为,则直线的方程是( )A BC D9已知抛物线方程为,则它的焦点到准线的距离是( )A8 B4 C2 D610在中,已知,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