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报告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18781363 上传时间:2019-12-25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北京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北京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北京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北京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报告(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 . 学习参考 北京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20132015 年)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二一三年七月 前 言 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 生态环境提供技术、装备和服务保障的产业,主要包括节能装 备产品、环保装备产品、资源循环利用、节能服务和环保服务 等领域。节能环保产业具有公益性强、产业面广、产业链长、 2 产业关联度大、工程化应用特点突出、吸纳就业能力强等特点, 对经济增长有明显拉动作用,是国家加快培育发展的七个战略 性新兴产业之一。 北京作为科技、资本、人才等高端要素集聚中心,具有培 育发展节能环保

2、产业的综合优势。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不 仅是首都推动产业结构深度调整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节能减 排目标实现和推动“绿色北京”建设的重要基础。 本规划主要阐明北京市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现状和面临形 势,提出未来一段时期本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思路、目标、 发展重点和保障措施,是指导下一步产业发展的重要文件。 本规划编制依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 兴产业的决定 、国家“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 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 北京 市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和北京 市“十二五”时期绿色北京发展建设规划等。 规划实施期限为 20132015 年,

3、规划基准年为 2011 年。 目 录 一、发展背景 .6 (一)基础现状。.6 (二)面临形势。.8 二、发展思路与目标.9 . . . . . 学习参考 (一)发展思路。.9 (二)基本原则。.10 (三)发展目标。.10 三、重点领域.11 (一)加快培育壮大高效节能行业。 .11 (二)着力提升发展先进环保行业。 .12 (三)适宜发展资源综合利用行业。 .13 四、主要任务.14 (一)激发节能环保市场需求。.14 (二)完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15 (三)提升产业发展组织效能。.17 (四)优化产业发展空间布局。.18 (五)支持企业对外辐射发展。.19 五、重点工程.20 (一)重

4、大节能技术和装备产业化工程。.20 (二)半导体照明产业化及应用工程。.21 (三) “城市矿产”基地建设工程。.21 (四)大气污染防治技术及装备产品产业化工程。.21 (五)污水处理技术及装备产品产业化工程。.22 (六)生态修复技术应用示范和产业化工程。.22 (七)节能环保领域智慧管理系统建设与产业化工程。.22 (八)节能环保服务业培育工程。.23 4 六、保障措施.23 (一)健全统筹推进机制。.23 (二)完善发展政策引导。.24 (三)优化产业投融资机制。.24 (四)加快产业人才培养引进。.24 附件:北京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路线图.25 一、发展背景 (一)基础现状。 “十一

5、五”以来,在国家深入推动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 环经济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政策驱动下,全社 会节能环保意识进一步增强,北京市节能环保产业呈现以节能 . . . . . 学习参考 环保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为支撑,以节能环保工程集成服务为 主的综合性新兴产业,北京已经成为我国节能环保产业资源的 主要集聚地之一。 产业规模达到千亿以上。据不完全统计,2011 年,全市节 能环保领域的企事业单位数量超过 2000 家,从业人数超过 5 万人,主营业务收入约 1800 亿元,约占全国节能环保产业产 值规模的 10。据测算,增加值占全市 GDP 比重约为 2%, 节能环保产业已经成为本市经济发展重

6、要的新增长点之一。其 中,节能技术和装备收入约 700 亿元,污水处理行业收入约 600 亿元,大气污染治理行业收入近 130 亿元,资源综合利用 行业收入约 70 亿元,其它综合性行业收入约 300 亿元。 产业创新资源全国领先。本市拥有国家部委直属节能环保 科研机构 43 家,节能环保类国家重点实验室 42 个。全市 26 所“985”和“211”高校均设立了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相关专 业,节能环保相关科研机构和实验室超过 300 个,其中,与企 业合作共建节能环保科研院所 103 家。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中 从事节能环保企业约占 10%,全市企业自主建立节能环保研究 院所达 56 家。 关键

7、技术研发取得重大突破。据统计,2011 年本市节能环 保专利申请数量近 1800 件,专利授权数约 1200 余件,其中 发明专利约占 40%。形成和应用一批创新成果,水泥厂纯低温 余热余压发电、LED400W 聚光灯、高能镍碳超级电容器、 SCR 脱硝等节能环保技术和工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3H”制 膜工艺、BGB 高速高温微生物处理装置、微生物提取生物乙醇 6 等技术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餐厨垃圾生化处理、MBR(膜生 物反应器) 、墙体内外保温工法等引领了国家标准。 总部型企业发展优势凸显。依托北京丰富的资本、技术资 源与大企业总部资源,本市节能环保产业的总部型企业优势突 出,总部型企业

8、收入占产业总收入 75%左右,已经形成技术研 发、投资建设和综合运营服务为一体的发展模式。本市集聚了 一批面向全国投资发展的总部企业,既有中国节能环保集团、 神华(国华)电力研究院等大型综合性企业集团,也有北控水 务、首创股份、威立雅、苏伊士等污水处理领域专业优势突出 的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以及恩菲工程、中科通用等垃圾处理 行业领先企业。 创新创业活力显著提升。 “十一五”以来,通过创业孵化、 合资合作、大企业节能环保业务专业化剥离等方式,本市快速 推动了一批节能环保企业发展,涌现了神雾热能、碧水源等一 批自主创业成长的典型企业。全市拥有国家备案节能服务公司 329 家,备案公司总数居全国首位

9、。具有甲级环境工程设计的 单位 11 家、环境工程专业施工承包一级资质单位 24 家、甲级 环评资质单位 45 家、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单位近 400 家,数量居全国首位。 近年来,虽然本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 面对广阔的市场空间和产业发展的良好形势,处于快速成长阶 段的节能环保产业,还有诸多问题有待解决。一是龙头企业辐 射带动作用需要充分发挥。企业规模仍然偏小,结构存在明显 的“小而散”现象,缺乏辐射带动性强的平台型企业集团,中 . . . . . 学习参考 小企业的创新活力与成长潜力尚未充分激发。二是技术创新成 果的产业化规模化应用仍然不足。以企业为主体的节能环保技 术创

10、新体系不完善,诸多节能环保新技术、新产品尚停留在实 验和示范阶段,技术和产品应用成本高,节能环保设备的性能、 效率及技术水平均有待提高,集成创新能力还需加强。三是市 场需求仍然过度依赖政府投资拉动。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和环 保收费政策尚未到位,公共设施运营的市场化服务模式还没有 有效建立,企业自主节能减排的积极性尚未充分调动。四是政 策和服务环境尚未建立。节能环保法规和标准体系不健全,节 能环保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尚未建立,企业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方 式有待优化完善,产业发展和业态培育缺乏针对性的有效引导 政策。 (二)面临形势。 全球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为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为积极应 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全球范围内绿色经济、 低碳技术正在兴起,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纷纷将推动清洁技术革 命、发展绿色经济作为快速助推区域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和抢占 新一轮发展先机的新战略。各国政府在节能环保技术和装备的 投资不断增加,节能环保产业已成为全球高新技术产业新兴增 长点和风险资本投资热点。据有关机构预测,2020 年全球节能 环保投资将达 6.5 万亿美元,其中节能市场 2 万亿美元,环保 市场 1.5 万亿美元,资源再生市场 3 万亿美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