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学案:专题四+第14课 后赤壁赋+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dr****lb 文档编号:118777978 上传时间:2019-12-2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学案:专题四+第14课 后赤壁赋+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学案:专题四+第14课 后赤壁赋+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学案:专题四+第14课 后赤壁赋+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学案:专题四+第14课 后赤壁赋+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学案:专题四+第14课 后赤壁赋+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学案:专题四+第14课 后赤壁赋+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学案:专题四+第14课 后赤壁赋+word版含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4课后赤壁赋走近作者苏轼(见留侯论)相关背景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被贬到黄州(今湖北黄冈)任团练副使。元丰五年(1082)秋,苏轼游览了黄冈附近的赤壁后,写下了赤壁赋,三个月后,苏轼再游赤壁,作后赤壁赋。文意感知全文表面上是写游赤壁之乐,其实是曲折地宣泄自己贬谪生活的郁闷,同时也是形象地演绎自己的人生哲学,我们可以鲜明地感受到那种随遇而安的心态、旷达开朗的胸怀。思维导图一、通假字1反而登舟同“反”,译为“返回”2道士顾笑,予亦惊悟同“窹”,译为“睡醒”3以待子不时之须同“需”,译为“需要”二、古今异义1曾日月之几何古义:没过去多久今义:几何学2以待子不时之须古义

2、:随时 今义:常常3予亦悄然而悲古义:忧伤的样子 今义:悄悄地三、一词多义1薄2顾3危4适5既6于7乎四、词类活用1名词活用(1)名词作状语横江东来从东面(2)名词作动词摄衣而上向上爬掠予舟而西向西飞履巉岩踏2形容词活用形容词的意动用法顾而乐之对感到快乐五、文言句式状语后置句(1)步自雪堂。(正常语序应为“自雪堂步”)(2)复游于赤壁之下。(正常语序应为“于赤壁之下复游”)1结合前赤壁赋思考,后赤壁赋的写作形式,描写的地点,描写的景色,写作重点,抒发的情感。明确:写于同一年,相距三个月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形式主客问答,中规中矩之赋散文化,更具“以文为赋”之特质地点黄州赤壁(限于舟中)黄州赤壁(主要

3、写岸上)景物字字秋色,实景句句冬景,侧重叙事写景重点谈玄说理,虽则有乐有悲,但乐观旷达存焉,变不变之辩证,清风与明月之所共适。亦实亦幻,写景叙事中给人一种罹难的惊恐,道士化鹤梦境,照应前赋羽化登仙虚幻故事,抒发超脱之情。情感乐观豁达孤怀苦闷、虚无缥缈2作者夜游赤壁,其情感有怎样的变化?明确:3作者为何在登高后又“凛乎其不可久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明确:长啸之后的寂静悲伤,使苏轼不敢久留,重新回到船上,放任一叶扁舟从流飘荡,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的态度,顺乎自然,懂得自我解脱的心理特性。表现了苏轼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他赞成从多角度看问题而不同意把问题绝对化,因此,他在身处逆境

4、中也能保持豁达、超脱、乐观和随缘自适的精神状态,并能从人生无常的怅惘中解脱出来,理性地对待生活。苏轼采取的是一种政治性的退避,“宁固穷以济意,不委屈而累己”,他找到了生活的快乐和心灵安慰的较为现实的途径。4文中“鹤”“道士”分别有什么特点?苏轼最后写梦境有什么作用?明确:鹤形貌出众,有高贵幽雅、超凡脱俗、仙风道骨的特征,有高人隐士之风,被视作仙禽和长寿之物。传说中鹤能翩翩于仙凡之间,不受任何拘束。传说中修道之人可以化而为鹤。所以鹤是超然物外、随缘任化的道家精神的象征。作者写了梦见所遇道士为鹤的化身这一情节暗示作者在精神上已归于高蹈于世外的道士隐者,自由羽化的仙界。含蓄表达了他企望超脱尘世,逍遥

5、物外的隐秘心态。此时孤鹤、道士、作者已经三位一体。梦是一种追求,但是现实所追求的未必能获得。“不知其处”表明作者内心面对前途、理想、抱负的迷茫,如同茫茫夜色般无迹可求,以此结尾意味深长。苏轼常常在儒家的积极入世和道家的消极避世之间徘徊困惑,这种看似矛盾的思想是其复杂感情的真实体现。 写法鉴赏1形散而神聚全文以重游赤壁为线索,以景迁情变来谋篇布局。篇首对游前的叙述,篇中的横空孤鹤,篇末梦中的道士,这些细节的插入,看来似乎与游赤壁关系不大,好似节外生枝,其实是散而不离主旨。作者被贬谪之后的思想是复杂的,儒、佛、道杂糅。从作者一生来看,当他仕途顺利时,他以儒家“入世”的思想,指导自己的行为和写作;当

6、他被贬官身处逆境时,则以佛家“出世”和老庄的“避世”思想,指导自己的行为和写作。作者写此赋时的心情是苦闷的,因而借孤鹤喻己,借羽化的道士寄托“出世”之感。作者是用象征的手法,体现文章的主旨的。2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特色横空掠过的一只孤鹤,梦幻中出现的羽衣翩跹的道人,都是作者展开艺术想象的翅膀,虚构出来的。作者的这种浪漫主义写法,是受庄子影响的结果。清代李扶九编选的古文笔法百篇一书中,评解此赋时说:“忽鹤忽道士,奇幻极矣,乃神似南华。”南华,即南华经,就是庄子。素材挖掘苏轼再游赤壁,由景而乐,乐而歌,得鱼酒更乐,乐而再游赤壁,因景物而生豪壮之气,而有豪壮之行,又因景物而生忧,忧而长啸,长啸后的寂静

7、孤寂,放任漂流的平静心情,梦境的空灵等等,真是妙不可言。应用角度无论人生的感叹或政治的忧伤,都在对自然和山水的爱恋中得到了安息。于是他的山水意识提到了一个远远超出同时代人的高度,从而自然山水在他的笔下,不再是像魏晋诗人那样,只是作为哲理思辨或徒供观赏的客体,而融入生活、兴趣、情感中的秋风秋月平畴旷野,极其普通的景色在这里都充满了生命和情意,而且一种浑化无际、物我两忘的风格,在苏轼的笔下流淌出来,这是平凡而不可企及的美。这则材料可以用在“自然山水与人的性灵”“思想的高度”“快乐与忧伤”“人生况味”等作文中。(时间:40分钟分值:55分)一、基础达标(25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句子加点的词,

8、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顾安所得酒乎顾:副词,不过,只是B适有孤鹤 适:正好C掠予舟而西也 西:名词作动词,向西飞D顾而乐之 乐:使动用法,使快乐解析:选DD项,乐:意动用法,以为乐。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D.解析:选BB项,均为结构助词,的。A项,连词,表承接/连词,表修饰。C项,介词,的样子/介词,在。D项,介词,到/介词,在。3下列加点词的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行歌相答B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C履巉岩,披蒙茸D横江东来解析:选DD项为名词作状语,A、B、C三项均为名词活用作动词。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含义与现代汉语不一致的一项是()A须

9、臾客去,予亦就睡 B时夜将半,四顾寂寥C曾日月之几何 D梦一道士,羽衣翩跹解析:选CC项,“几何”古义:多少;今义:数学的分支学科几何学。5下列句子与示例句式相同的一句是()示例:盖二客不能从焉A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B问其姓名,俯而不答C复游于赤壁之下 D划然长啸,草木震动解析:选BB项与例句均是省略句。A项是一般句式,C项是状语后置句,D项是被动句。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霜露既降,木叶尽脱。(3分)译文: (2)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久留也。(4分)译文: (3)开户视之,不见其处。(3分)译文: 答案:(1)这时霜露已经降下,树叶全部脱落。(2)我也不

10、觉暗自伤悲,悚然惊恐,浑身寒森森地不可久留。(3)开门一看,却不知道他到哪里去了。二、能力拓展(22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看松庵记宋濂龙泉多大山,其西南一百余里诸山为尤深,有四旁奋起而中洼下者,状类箕筐,人因号之为“匡山”。山多髯松,弥望入青云,新翠照人如濯。松上薜萝份份披披,横敷数十寻,嫩绿可咽。松根茯苓,其大如斗,杂以黄精、前胡及牡鞠之苗,采之可茹。吾友章君三益乐之,新结庵庐其间。庵之西南若干步,有深渊二,蛟龙潜于其中。云英英腾上,顷刻覆山谷,其色正白,若大海茫无津涯,大风东来,辄飘去,君复为构烟云万顷亭。庵之东北又若干步,山益高,峰峦益峭刻,气势欲连霄汉。

11、南望闽中数百里,嘉树帖帖地上如荠,君复为构唯天在上亭。庵之正南又若干步,地明迥爽洁,东西北诸峰,皆竞秀献状,令人爱玩忘倦,兼之可琴可弈、可挈尊罍而饮,无不宜者,君复为构环中亭。君诗书之暇,被鹤氅衣,支九节筇,历游三亭中。退坐庵庐,回睇髯松,如元夫、巨人拱揖左右。君注视之久,精神凝合,物我两忘,恍若与古豪杰共语千载之上。君乐甚,起穿谢公屐,日歌吟万松间,屐声锵然合节,与歌声相答和。髯松似解君意,亦微微作笙箫音以相娱。君唶曰:“此予得看松之趣者也。”遂以名其庵庐云。龙泉之人士,闻而疑之曰:“章君负济世长才,当闽寇压境,尝树旗鼓,砺戈矛,帅众而捣退之,盖有意植勋业以自见者。今乃以看松名庵,若隐居者之

12、为,将鄙世之胶扰而不之狎耶,抑以斯人为不足与,而有取于松也?”金华宋濂窃不谓然。夫植物之中,禀贞刚之气者,唯松为独多。尝昧昧思之,一气方伸,根而蕴者, 荄而敛者,莫不振翘舒荣以逞妍于一时。及夫秋高气清,霜露既降,则皆黄陨而无余矣。其能凌岁寒而不易行者,非松也耶!是故昔之君子每托之以自厉,求君之志,盖亦若斯而已。君之处也,与松为伍,则嶷然有以自立;及其为时而出,刚贞自持,不为物议之所移夺,卒能立事功而泽生民,初亦未尝与松柏相悖也。或者不知,强谓君忘世,而致疑于出处间,可不可乎?(选自宋濂全集,有删改)注九节筇(qing):一种竹杖。唶(ji):赞叹。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13、A采之可茹茹:吃B皆竞秀献状 秀:开花C被鹤氅衣 被:通“披”,穿着D将鄙世之胶扰而不之狎耶 狎:接近解析:选BB项,“皆竞秀献状”是描写东、西、北面的山峰的,显然“秀”解释为“开花”不对,应是“美好,秀丽”的意思。A项,“含辛茹苦”“茹毛饮血”中的“茹”都是“吃”的意思,据此推断“采之可茹”中的“茹”为“吃”的意思,该项正确。C项,“被”可以联想“同舍生皆被绮绣”“将军身被坚执锐”等句,推断C项正确。D项,“狎”可以联想“稍近,益狎”,解释为“亲近而不庄重”,不过这里说章君看不起世俗之人的搅扰,不愿与他们接近,因此解释为“接近”正确。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 D.解析:选DD项,均为副词,竟然,反而。A项,副词,于是,就;介词,趁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