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二节问题解决2西师大版(2014秋)

上传人:学*** 文档编号:118777965 上传时间:2019-12-2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7.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二节问题解决2西师大版(2014秋)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二节问题解决2西师大版(2014秋)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二节问题解决2西师大版(2014秋)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二节问题解决2西师大版(2014秋)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二节问题解决2西师大版(2014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二节问题解决2西师大版(2014秋)(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课时 乘除的应用【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4页例2和练习三的第3、5题。【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用乘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能用乘除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2经历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习从已知数学信息入手和从问题入手的两种分析问题的策略。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用乘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能用乘除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经历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习从已知数学信息入手和从问题入手的两种分析问题的策略。【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或主题图挂图。【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

2、:我们学习的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你能解决下面的两个问题吗?课件出示:1 课间操时,我们班48名同学共站了4列,平均每列站了多少人?2 李老师给全班同学发数学作业本,发了4次共发出去192个,平均每次发出多少个作业本?(1) 学生独立完成;(2) 集体订正;484=12(人) 1924=48(个)(3) 追问:你使用的数量关系是什么?(总数份数=每份数)(4) 你们从这两个问题中发现了什么相同点?引导学生归纳:都是求每份数(每列、每次)。引入:在数学上,我们把这样求每份数的方法叫做“归一法”。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用“归一法”来解决数学问题。二、教学新课(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谈话:

3、天热了,李老师给训练团体操的同学们送来了矿泉水。课件出示数学书第14页例2的情境图。提出要求:仔细观察画面,从画面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让学生明确:3箱共有36瓶矿泉水。提问:你能提出一个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口答,表示板书:一箱矿泉水多少瓶?教师:你能列式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列式解答:363=12(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用课件圈一圈。教师追问:你用到的数量关系是什么?学生回答:总瓶数箱数=每箱瓶数教师指出:也就是用总数份数=每份数,即“归一法”。归纳小结:刚才我们从已有的数学信息出发,提出根据已知信息能解决的问题,并自主分析解决问题,我们把这种分析问题的方法叫做“综合法”。(二)合作探究

4、解决问题谈话:同学们喝着清凉的矿泉水,真是舒服呀,心想:不知下次训练后还能不能再次喝上呢?李老师看出了大家的心思,对大家说:“不用担心,老师为保证同学们好好训练,一共订了24箱矿泉水呢。课件出示:24箱矿泉水。明确问题:24箱共有多少瓶矿泉水?引导学生思考:要求24箱共有多少瓶矿泉水,需要知道什么?学生思考后回答:要求24箱共有多少瓶矿泉水,需要知道一箱有多少瓶矿泉水。教师指出:像这种从问题出发去寻找条件的分析方法我们把它叫做“分析法”。教师提出:这个问题我们刚才解决了吗?怎样解决的?学生思考后回答:已经解决了,用363=12(瓶)解决的。教师继续提问:现在能解决“24箱共有多少瓶矿泉水?”这

5、个问题了吗?学生列式解答:1224=288(瓶)。教师: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我们是怎样一步步解决这个问题的?引导学生说出解题思路:先求出一箱多少瓶,再计算24箱有多少瓶。(三)对比沟通 建构模型联系前面解决的站队列、发本子和矿泉水的几个问题,你有什么发现?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说出用“归一法”解决问题的认识和感受,教师在此基础上总结:先求出每1份的数量,再求出若干份的数量。(四)组织检验 发展能力1这样算对吗?检验一下。检验的时候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从解题思路上进行验证,二是从计算上进行验证。2还可以怎样检验?引导学生思考: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从而来检验我们的方法是否正确。追

6、问:那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呢?请思考一下,有困难的还可以在小组内讨论讨论。学生还可能这样解答:243=8 368=288(瓶)追问:243=8表示什么?368=288(瓶)又表示什么?学生回答:243=8表示24箱3箱的多少倍,也就是24箱里有多少个3箱?因为1个3箱是36瓶,那么8个3箱就有8个36瓶,所以368=288(瓶)表示一共有多少瓶矿泉水。教师:听明白了吗?谁再来说一说?指名学生再次说一说这种解题思路。小结:解决问题时,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用其中一种方法解答,用另一种方法来检验。三、练习应用1.数学书第15页练习三的第3题。课件出示:3只兔卖了81元,按这样计算,5

7、6只兔能卖多少元?(1) 读题,理解题意;题目中的已知信息是:3只兔卖了81元,要求的问题是:56只兔能卖多少元?(2)引导学生分析思考:要求56只兔能卖多少元?需要知道什么?可以引导学生画一画,然后借助线段图进行分析思考:要求56只兔能卖多少元?需要知道1只兔卖多少元?教师:看来这又是一个用“归一法”解决的问题。怎样计算1只兔卖多少元?根据什么信息可以解决?学生分析思考:根据“3只兔卖了81元”可以求到1只兔卖多少元?(3)学生列式解答:813=27(元) 2756=1512(元)(4)组织学生说一说每一步求的是什么。2数学书第15页练习三的第5题。课件出示:大熊猫2天能吃72千克食物,照这

8、样计算,这只大熊猫1个月(按30天计算)能吃多少千克食物?(1) 读题,理解题意;题目中的已知信息是:大熊猫2天能吃72千克食物,要求的问题是:这只大熊猫1个月(按30天计算)能吃多少千克食物?(2)引导学生分析思考:根据“大熊猫2天能吃72千克食物”可以求到什么?可以引导学生画图分析思考:根据“大熊猫2天能吃72千克食物”可以求到“大熊猫1天能吃多少千克食物?”知道“大熊猫1天能吃多少千克食物”能计算出它1个月吃多少千克食物吗?(3)学生列式解答:722=36(千克) 3630=1080(千克)(4)组织学生说一说每一步求的是什么。四、反思总结教师提问:(1)这节课学习的应用题有什么特点?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乘除的应用。(2)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在解决问题时,我们可以从题目中已知的信息出发提出能够解决的问题,然后解决后面的问题,这样的方法我们叫做“综合法”;也可以从要求的问题出发,去寻找需要的数学信息,从而解决问题,这样的方法我们把它叫做“分析法”。希望同学们能采用不同的解题思路来解决问题,从而发展我们的思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