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素材资料 综合应用:了解三峡工程的投资与效益西师大版(2014秋)

上传人:学*** 文档编号:118776935 上传时间:2019-12-2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8.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册数学素材资料 综合应用:了解三峡工程的投资与效益西师大版(2014秋)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六年级上册数学素材资料 综合应用:了解三峡工程的投资与效益西师大版(2014秋)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六年级上册数学素材资料 综合应用:了解三峡工程的投资与效益西师大版(2014秋)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六年级上册数学素材资料 综合应用:了解三峡工程的投资与效益西师大版(2014秋)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六年级上册数学素材资料 综合应用:了解三峡工程的投资与效益西师大版(2014秋)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上册数学素材资料 综合应用:了解三峡工程的投资与效益西师大版(2014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册数学素材资料 综合应用:了解三峡工程的投资与效益西师大版(2014秋)(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综合应用:了解三峡工程的投资与效益 第1课时 【活动内容】教科书第79页例1、例2。【活动目的】1了解三峡工程的建设,培养学生关注祖国发展及爱国热情。激发学生更全面了解三峡工程的愿望。2培养学生针对三峡工程的投资与效益展开讨论,明确具体调查内容及调查方法。3鼓励学生在综合应用的活动中总结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建设方面的重要作用。【活动准备】三峡资料电子幻灯片,网址:http:/ http:/ 第2课时 【活动内容】教科书第80页例3。【活动目的】1展示学生调查、收集、分析、整理后的活动成果。2培养学生用规范的语言对自己作品说明、介绍,并能用数学语言对其结论作理性的分析。3引导学生综合自己

2、所学的数学知识,评比最优成果。4体会数学的综合运用价值。【活动准备】教师在课前先对各小组的作品进行了解和指导:首先帮助各小组完善活动作品,以便活动展示时都具备一定的实用、研究价值;其次掌握各小组的内容,教师作初步分析,以便在活动展示时给予恰当的评价。【活动过程】一、调查活动成果展示教师:同学们,咱们针对长江三峡工程展开了调查活动。经过大家认真的准备,每小组的调查结果都已经完成了,并且都以不同形式整理好了。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将你们的活动成果进行展示。老师希望某个小组在展示活动成果时,其它小组的同学能够踊跃的提问,以便更了解该小组收集的内容;并且,最好做到记录该小组的优点与不足。学生以小组

3、为单位,在全班展示其活动成果,并派一至二位学生介绍其成果内容。教师注意走到学生中去,听取其它观看活动成果同学的评价意见,并引导其它小组学生对展示小组提出与其内容相关的问题。二、活动评价教师:好了,咱们的展示已经结束了。同学们都对展示的成果有了一定的了解,也作了记录。大家一起来说说自己最欣赏哪一个小组的活动成果,为什么?还有什么不足或想提出什么建议。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看法。教师注意从学生的语言中提炼出一些关键问题,帮助学生用规范的语言总结其想法,并将学生汇报的结果在心中做一个汇总。教师:老师非常佩服同学们,在这次调查活动中大家都非常积极,也具备创造的意识和能力,不仅自己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

4、,也让老师上了非常生动的一课。比如(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对小组进行评价)三、活动总结教师:那么,同学们通过这次调查活动的开展,都有什么收获和想法吗?谁来说说?学生交流活动经验(活动收获、活动开展过程中的小故事、活动经验、新知识的学习、活动感受)。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着重说出通过活动的开展,感受学习的实际应用,以及数学知识在本次活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评析:教师针对综合应用的实际活动情况,做了较为充分的准备。包括学生在课余时间中的活动状态及活动成果,这是非常必要的。这些准备使得教师在综合应用的第二节课堂上能够进行正确的指导性的评价,使得学生在本次综合应用活动过程中增强学习的信心,体会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

5、用价值。(2008年版修订)第五单元:图形的变换和确定位置图形的放大或缩小 第1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4-86页例1,课堂活动第13题,练习十八第1、4题。【教学目标】1.了解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意义,能理解图形的放大或缩小。2.通过观察、理解,动手操作体验图形放大或缩小的过程;掌握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方法。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具、学具准备】相关图片、课件、方格纸、火柴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课件展示:学校教学楼图片或者学生照片,然后定格在23组图片,将几组图片放大和缩小。2.

6、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图片放大了和缩小了)3.举例:你能举出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遇到图像放大和缩小的问题吗?4.教师小结,揭示课题。教师:其实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图像放大和缩小的问题,如修建房屋和桥梁、修建公路和铁路等都需要先把物体绘在图纸上;同学们写生,也要按一定的比例把事物进行缩小(课件演示);科学家在观察很小的微生物时也要用放大镜,然后按一定的比例把他们放大再记录下来(课件演示),看来图形的放大或缩小在我们实际生活中普遍存在。所以,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探索“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板书课题)点评:以学生熟悉的物(学校)或人(同学)入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必然联系,体会知

7、识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的认识需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教学例1。(1)课件出示例1图片,同桌互议:两张图片有什么相同或不同?学生:这是两张大小和画面都完全相同的图片。(板书:形状相同,大小相同)教师:用课件演示进行验证。(2)同学们去过XX动物园吗?让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下动物园吧!课件演示:XX动物园,最后定格在大象图片,变成两张大小不同但画面相同的图片。教师:观察这两张图片,你又发现了什么?四人小组议一议。学生:两张都是同一只大象的图片。学生:图片的大小不同。学生:从左往右观察,图片在变小;从右往左观察,图片在变大。学生回答后,教师用课件演示验证:两张图片景物相同但

8、是大小不同。(3)教师小结。教师:同学们,刚才你们观察到第一组图片是两张大小和画面都完全相同的图片;第二组是两张都是同一只大象的图片,但两张图片的大小不同,一张是另一张缩小的图片。非常棒!教师板书:形状相同,大小不同2.动手操作。(1)摆正方形。我们用火柴棍来摆一摆正方形,要求每个同学摆出两个大小不同的正方形,摆好后仔细观察,同桌互议,两个图形有什么特点。学生:摆出的两个正方形形状相同,大小不同。(2)课件出示:房屋图和六边形图。教师:这里还有一位建筑家,将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房屋建筑上来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教师:观察这两组图形的形状怎样?从左到右图形是怎样变化的?反之,从右到左又是怎样

9、变化的?(3)总结提炼,揭示概念。教师:图形放大或缩小时,形状相同、大小不同。(板书)3.联系生活,解决问题。(1)课件出示前几组图形:找找放大或缩小的图形?为什么?(2)举例:生活中图形。(3)欣赏:课件展示生活中图片。点评:从眼睛看,动手做,从画面过渡到实物形状,从具体到抽象,从静态到动态,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认知,在大脑中形成表象,再上升到理性认识,促进了学生对相似图形特征的理解。4.指导学生看教科书第P8283页。5.教学小结。教师:学到什么知识或收获?三、课堂活动课堂活动第13题。四、运用新知,巩固提高练习十八第1、4题。附板书:图形的放大或缩小形状相同,大小相同完全相同图形形状相

10、同,大小不同放大或缩小图形评析:该课教学程序清楚,教学时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让学生初步体会图形的放大或缩小,逐步深化,慢慢剥离图形的放大或缩小的特征,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教学时,整个过程坚持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学生的观察、理解、动手操作、讨论、交流等自主学习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第2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6-87页例2, 课堂活动第4、5题,练习十八第2、3、5、6题。【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理解,动手操作体验图形放大或缩小的过程;掌握图像放大

11、或缩小的方法。2.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例画出放大或缩小的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难点】按一定的比例画出放大或缩小的图形。【教具、学具准备】方格纸、投影仪、火柴、圆规等。【教学过程】一、课前回忆,揭示课题图形放大或缩小时,有哪些变化;有哪些没有变化?(揭示课题并板书)二、合作交流,学习新知1.教学例2。(1)投影仪出示例2:理解题意,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图。(2)学生动笔尝试画一画图1,教师巡视。(3)学生板演,集体评议。教师: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4)学生独立完成例2的图2、图3,相互评价。(5)评讲反馈。教师强调:把长方形的长和宽都缩小为原来的12,就是把长方形的长和宽都缩小2倍。点评:通过动手操作和自主尝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图形的放大或缩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及评价能力。2.小组讨论,明确画法。(1)小组讨论在方格纸里画图的步骤。教师:按要求在方格纸里画图,我们应该按怎样的步骤画呢?四人小组议一议。(2)反馈讨论情况,明确画法。弄清楚是把图形放大或缩小。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