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购募西炮葡兵考(繁体)

上传人:dr****lb 文档编号:118775686 上传时间:2019-12-25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1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明末购募西炮葡兵考(繁体)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明末购募西炮葡兵考(繁体)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明末购募西炮葡兵考(繁体)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明末购募西炮葡兵考(繁体)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明末购募西炮葡兵考(繁体)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明末购募西炮葡兵考(繁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明末购募西炮葡兵考(繁体)(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明末購募西炮葡兵始末考歐陽琛、方志遠(江西师范大学历史系)西洋火器之傳入中國,始于明正德初年葡萄牙人之佛郎機炮(時中國呼葡人為“佛郎機”,故名)。未幾,復有荷蘭人挾來之紅夷炮(時稱荷蘭人為“紅毛番”)與倭寇傳來之鳥銃,皆西洋火器之屬也。惟此類火器之傳入,數量既極零星,行為亦多偶然。迄萬歴、天啟間,李之藻、徐光啟疏請購取澳門之西洋炮(銃),遂有明廷遣人赴澳門購募葡制大炮與葡人炮手、工匠來華助戰之舉。時因來華耶穌會士率自稱“大西洋人”,且均從澳門入內地,乃稱此種葡制火器為西洋火炮。此舉不僅使西洋火器成批輸入與使用,而且對明與後金之戰爭發生了巨大影響,迥非前此所可比擬,且為中國近代史上雇傭西方軍人來

2、華作戰之濫觴,實堪注意。 關於明末與西方耶穌會士及澳門之關係,以及明廷購募西炮葡兵事,學界多有關注。而以方豪、張星烺、張維華、戴裔煊諸先生之研究尤為精湛,近年陳學霖、湯開建、萬明諸君亦用力甚勤且多有建樹。至於將明廷購募西炮葡兵與明末社會、政治、民族、宗教諸因綜合考慮,以明事態之複雜與關係之重大,本文或不遑多讓。一、明廷購募西炮葡兵之背景自正德初佛郎機炮傳入,迄萬歴之末,為時已逾百年。據續文獻通考與明史稿所載,此百年中仿造之火器,名目不下百餘種。明廷於鑄造與使用之方法,自不能與同時期西洋火器並駕齊驅,然以其防禦經濟文化遠較落後之蒙古、女真,當可克敵制勝,則西洋火器再次傳入之問題或不至發生。乃萬歴

3、天啟之際,努爾哈赤崛起,遼東名城先後陷沒,明軍攻守所用之大小火器,悉入敵手。故徐光啟稱:“我之長技,與賊共之,而多寡之數,且不若彼遠矣。” 沈國元:兩朝從信錄卷六,天啟元年五月。又見徐光啟集卷四謹申一得以保萬全疏。此一嚴峻形勢,使明廷上下均感內廷仿造之西洋火器已不足適應當時戰爭之迫切需要,而不得不採納李、徐之建議,進而直接購募葡炮與葡炮手來華助戰,於是西洋火器之輸入,乃進入一新時期。此一局面所由形成之根本原因,當為明末政治之腐敗與瀕於崩潰之社會經濟,習知萬歴、天啟兩朝史事者莫不知之。茲僅略舉促成購募葡炮、葡炮手之近因,藉以說明此一事件之背景。近因之一為火器鑄造之無法。此點與明代匠役制度有密切關

4、係。明初籍各省工匠為匠戶,其中又有輪班匠與住坐匠之分。萬曆重修明會典(以下均據此本):凡輪班人匠,洪武十九年令籍諸工匠,驗其丁力,定以三年為班,更番赴京輸作三月,如期交代,名曰輪班匠。仍量地遠近以為班次,置勘合給付之,至期賚至部聽撥。免其家他役。凡住坐人匠,永樂間設有軍民往坐匠役。宣德五年令南京及浙江等處工匠起至北京者,附籍大興、宛平二縣。仍於工部食糧。 明會典卷一八九工部九工匠二。此種工匠,其中須更番赴京服役之輪班匠為數達二十三萬餘,彼等背井離鄉,自非情願。故抵京後常有逃亡。迄年久弊生,應徵時不免少壯巧避,老弱濫竽,反成政府之重負。明廷除不時予以剔除外,于成化時遂創班匠征銀代役之法。明會典:

5、 凡班匠征銀,成化二十一年奏准:輪班工匠有願出銀價者,每名每月南匠出銀九錢, 免赴京。所司類賚勘合赴部批工。北匠出銀六錢,到部隨即批放。不願者仍舊當班。 明會典卷一八九工部九工匠二。征銀之法行,輪班匠之技藝遂不可問。其住坐匠之情形,自難例外。據明會典,隆慶初清查內官等監各官匠,于原額一萬七千餘員名內,除逃亡不補外,裁革老弱六百餘員名,存留一萬五千八百餘員名,著為定額 明會典卷一八九工部九工匠二。明設軍器、兵仗二局,於製造盔甲刀槍而外,並分別承造各種火器。隆慶初,兵仗局官匠計一千七百餘員名,軍器局一千五百餘員名,均由上述輪班匠或住作匠中分派而來者也。終明之世,除少數之例外,明廷仍堅持永樂以來禁止

6、火器外造之政策,故大部火器均出於此輩工匠之手。然嘉靖中佛郎機等西洋火器傳入,其仿造卻賴粵匠。續文獻通考載:世宗嘉靖三年四月,造佛郎機于南京。南京守備魏國公徐鵬等疏請廣東所得佛郎機銃法及匠作。兵部議:佛郎機銃非蜈蚣船不能架,宜並行廣東取匠于南京造之。詔可。 續文獻通考卷一三四兵考十四軍器。粵匠中又以東莞人造者最佳。嚴從簡殊域周咨錄引月山叢談: 銃制須長,若短則去不遠。孔須園滑,若有歪斜澀礙,則彈發不正。惟東莞人造之與番制同,餘造之往往短而無用。 嚴從簡:殊域周咨錄卷九佛郎機。據明會典,軍器局於嘉靖二年曾造大樣佛郎機三十二副,長二尺八寸五分。七年造小樣佛郎機四千副。此後亦間有製造 明會典卷一九三工

7、部十三軍器火器。可見明廷當時就曾由廣東召取此類銃匠至京仿造西洋火器。然整個匠役制度並未予以改良,火器鑄造基本上仍由中央包攬。隆慶中,戚繼光練兵薊鎮,即歎佛郎機鑄造之失法,而上距嘉靖初尚未逾五十年也。練兵實紀論火器:今之佛郎機鑄造失法,甚有母銃口大、子銃口小,欲將鉛子如母銃之口,則小銃之力不能發。蓋機銃子母為二,子銃口邊有隙瀉火氣,火氣常弱也。如照子銃制子,則子小,母銃腹大,藥氣先出,子即滾落,即發,去亦不遠不中。又子銃之口多與母銃口不合,藥發則火氣激回於後,不復俱送子向。求其善用,必將母銃口鑄與子銃口合,子銃須深銜於母銃之間。 戚繼光:練兵實紀雜集卷二原火器。同書又論夾把槍:夾把槍之制,即快槍

8、也。但多一鐵把,以備急時充鐵棍之用耳。緣所制之人,洞曉此中病痛者既少,而又無一毫認真之心,不過卷成鐵筒而已。腹內未曾用鋼鑽鑽光,以致鉛子不得到底,出口不直。銃身單卷成器,時有炸損。人手不敢托架於前,卻以雙手持柄後,又用一手點火。火未出而手先動,銃已歪斜,鉛子何由得准? 戚繼光:練兵實紀雜集卷二原火器。以上描繪當時火器鑄造之粗劣,影響火力之發揮,至為詳悉。迄萬歴中,承張居正勵精圖治、整邊選將之後,侈言三大征,務粉飾太平,火器之製造益不可問。萬歴、天啟間,遼東告警,不僅外解火器無可用,即盔甲亦極不堪。籌遼碩畫載徐光啟於己未(萬歴四十七年)季夏所上感憤益切疏有云:職又見在遼回還人等言,賊兵所帶盔甲、

9、面具、臂手,悉皆精鐵。馬亦如之。我兵盔甲既皆荒鐵,胸臂之外,有同徒袒。賊于五步之內專射面脅,每發必斃,豈堪抵敵! 程開佑:籌遼碩畫卷二十三。徐光啟集卷三練兵疏稿一作遼左阽危已甚疏。沈國元兩朝從信錄記天啟元年閏二月遼東巡撫袁應泰夷氛正熾、應援太緩疏,言及當時所用火器:以器械言之,禦虜長技莫如火器。內府解發銅炮雖多,放輒炸裂,不得不造鐵炮。然非一朝夕一手足所成。頃臣疏請發薊保、宣大、山西督撫料價共五萬八千餘兩(制鐵炮)。 沈國元:兩朝從信錄卷六。另見明熹宗實錄卷七,天啟元年閏十月己酉。於是廷臣遂競言設專官、取邊匠以改革原有之匠役制度。兩朝從信錄又載:(天啟元年)三月丙子,禦史侯恂上言:器械不精,以

10、卒予敵。今外解者盡屬濫惡,廠造者又屬虛糜,直欲張拳耶?合精選廉幹司官曉暢法制者,一如經臣疏請,久任以董其事。而巡視之職,日省月試,實行舉劾。若然則工費自省,器械自精。一有請發,隨呼隨應。(同年)四月,刑科董承業敬獻目前至計:一議器械火藥往往製造無關於實用。乞敕工部調取各邊精巧匠役一二百名赴京,與見在匠役互相指示,並力製造,務求堪用。仍刻期催督,可無玩愒之弊。 沈國元:兩朝從信錄卷六。凡此建議,明廷均置若罔聞。迄崇禎時,命廣東解送火器見於記載,為數亦甚可觀。其中以大粵銃與鳥嘴銃為多。且隨來造銃匠作與放炮教師 明清史料乙集第九本兵部題“兩廣總督熊文燦咨”行稿。同書乙集第八本兵部行“兩廣總督軍門坐班

11、承差廖宗文呈”稿。又乙集第八本兵部行“廣督牌委都司何吾嶷等呈”稿。於此可見,當時明廷之火器製造已日益仰賴於廣東。總之,西洋火器之鑄造,要求十分精密,有如湯若望在火攻挈要中所云:“西洋鑄造大銃,長短、大小、厚薄,尺量之制,著實慎重,未敢徒恃聰明,創臆妄造,以致誤事。必依一定真傳,比照度數。” 湯若望授、焦勗述:火攻挈要卷上。在明朝窳敗匠役制度下掙扎之工匠,自不能以此要求之。匠役制度而外,當時鑄炮所需之原材料,如鐵、煤諸物,均稀少而昂貴,就搜括俱窮之明廷而言已成重負,遂亦為火器鑄造之大障礙焉。故崇禎六年工部尚書周士朴有移廠就料之奏:主事孫肇興回稱,察得軍品所需:一鐵料。京局打造必建鐵為佳,路遠難致

12、,數亦限於應手。查有山西潞安、長治地方所產鐵料,細膩堪用,各邊成造軍需均取於此。以彼地之物而即于彼地成造,非惟鐵價貴賤相為倍蓰,而運鐵與軍器輕重亦相天壤矣。一造器煤炭。京局用者輸於百里之外,至山西出鐵地方即出炭與煤,較京用價值何啻相懸。一鋼鐵。京局所用皆來自蕪湖、河南,路遠價貴。若辦之山西,相去亦近,腳價既廉,料價自省。如謂山西亂尚未平南京亦甚為相宜者。奉聖旨,軍器宜責成兩廠如式制辦,不必差官外造,委卸滋擾。 崇禎存實疏鈔卷五。鑄造之另一障礙為官場之政爭而導致的官員挾私害公,致火器多炸。天啟元年五月徐光啟與李我存(之藻)太僕書云:火器一節,少不如法,非止無益,傷害極慘,尤宜慎之。昨與敝同年言一

13、器佳惡,而孫愷老言,不必辨,第須造成試之。此言可謂居要。第試亦有真偽。今之名為試驗,實受匠役所欺者多矣。 徐光啟:庖言,錄自徐景有從徐氏研究李我存、楊淇園與徐文定公(載聖教雜誌廿五卷八期)光啟於此實有所指而云然。崇禎長編載:(崇禎三年)一月庚午朔,丁亥,工部虞衡司郎中王守履以試炮多炸,皆因王建侯求南居益薦升吏部,居益以公論屬之孫必顯,建侯含恨,乘此為下石之計,敢於故毀若此。臣就發回六十二具言之,中有體俱全者二十六具,注水其內,得毫無滲漏者一十四具,因無命不敢再試。夫神器又非修怨之資,朝廷豈說讒之所,奈何挾私故損?且於不炸者稱炸,壞法罔上,比之造銃不精者罪孰大焉。帝以試驗神器,關係重大,藉口未諳

14、,猶可矜恕,何云挾私故毀?王建侯其據實畢陳。後建侯遵旨回奏。帝命各部堂官同各科掌印官將二人訐辨情事查明確議奏聞,不得徇隱。議上,下守履法司。 汪輯等輯:崇禎長編卷三十四。蓋諸臣議不如守履言。工部尚書南居益以疏救,削籍歸。後守履杖六十,斥為民 明史卷二六四南居益傳。在明季廷臣結黨營私、政爭不擇手段之惡習下,火器鑄造自亦不能免於波及也。近因之二為火器使用之無法。此又與明朝京軍之日趨腐敗密切關聯。明初火器集中京營,特加珍秘,蓋猶居重馭輕之遺意。永樂、宣德時,京營實為全國軍隊精銳所萃。譚廣、柳升輩均以名將領神機營從征伐,出則有功 明史卷一五四柳升傳、卷一五五譚廣傳。,即與火器有關。正統十四年土木之敗,從征京軍盡皆陷沒。景帝監國,首輸南京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