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毛虫病暴发疫情处理技术规范

上传人:dr****lb 文档编号:118775563 上传时间:2019-12-2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旋毛虫病暴发疫情处理技术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旋毛虫病暴发疫情处理技术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旋毛虫病暴发疫情处理技术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旋毛虫病暴发疫情处理技术规范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旋毛虫病暴发疫情处理技术规范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旋毛虫病暴发疫情处理技术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旋毛虫病暴发疫情处理技术规范(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ICS 11.020C 61备案号:XXXXXXXXX WS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WS XXX-XXXX 旋毛虫病暴发疫情处理技术规范Guidelines for management of epidemic situation of trichellosis outbreak(送审稿)XXXX XX XX XXXX XX XX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发布4 前 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E为资料性附录,附录B、附录C和附录D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卫生部寄生虫病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郑州大学寄生虫病研究所、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

2、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中全、崔晶、许汴利、陈颖丹、张红卫、姜鹏。WS XXXXXXX旋毛虫病暴发疫情处置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旋毛虫病暴发疫情的报告,现场调查与疫情处理技术、预防控制措施及疫情控制效果评价等。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旋毛虫病暴发的疫情处置。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旋毛虫病的诊断WS 369-2012 4 术语和定义旋毛虫病的诊断

3、(WS 369-2012)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4.1 旋毛虫病 trichinellosis由旋毛虫(Trichinella spp.)寄生于人体所引起的寄生虫病。4.2 旋毛虫病散发sporadic of trichinellosis旋毛虫病病例散在分布,各病例在发病时间与发病地点上没有明显联系。4.3 旋毛虫病暴发outbreak of trichinellosis在一个单位或局部区域,如一个村庄、社区、学校或厂矿企业等范围内,短时间内发现5例或5例以上旋毛虫病人。潜伏期多为5 d15 d,平均约10 d。5 疫情报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疾病预防控制人员

4、、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发现旋毛虫病暴发疫情时,应当在24 h内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规范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的要求进行报告。所在地的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旋毛虫病暴发疫情报告后,应在2 h内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6 现场调查6.1 成立疫情处置组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暴发疫情报告后应当立即成立由卫生行政人员、疾病预防控制和临床专家等组成的疫情处置组。同时准备现场处置所必需的调查表、试剂、仪器设备、治疗药物、车辆和通讯器材等。6.2 暴发疫情的核实6.2.1 病例的核实疫情处置组到达现场后,对报告的病例按照旋毛虫病的诊断(WS 369-201

5、2)确立的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例的标准核实病例。6.2.2 暴发的核实通过询问报告单位负责人、报告人员、诊治处置人员、病人以及其他熟悉疫情发生发展情况的人员等,调查是否存在其他类似病例、疫情发生的范围、暴露情况、发病时间、发病地点、发病人数、人群分布特征等,根据本标准中4.3旋毛虫病暴发的定义核实暴发。6.3 个案调查与流行病学分析通过对病人及其家属、诊治医生、乡村或社区医生、聚餐组织者与参加者、餐馆工作人员、其他知情人员的询问以及病案查寻等方式,尤其对共进餐或食用同一烹饪方法制作的同一肉类及肉制品的人群进行重点调查,搜索并收集病例。对每一个病例采取面对面或电话询问、填写表格的方式进

6、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个人人口资料、有关暴露情况、发病情况和检查诊治情况等(见附录A)。对收集到的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描述暴发的特征,包括地区分布、时间分布、人群分布、临床特点以及高危人群等。6.4 可疑肉类的调查对于有共进餐或食用同一烹饪方法制作的同一肉类及肉制品史者应调查进餐的食谱,对食用的可疑肉品进行调查,包括肉品种类、来源、储存方式(室温、冷藏或冰冻保存)、销售范围、屠宰(集中屠宰或个体屠宰)、饲养方式(圈养或放养等)、加工与烹饪方法等全过程进行回顾性调查。6.5 采样与检测 采集急性期(发病1周内)病人的血清,必要时采集恢复期(发病4周6周内)血清,进行血清学检测抗旋毛虫抗体;采集病

7、人与可疑病人吃剩或储存的肉样,应用肌肉压片镜检法和人工消化法进行病原学检查(见附录B)。6.6 感染来源和暴发原因根据病例个案调查、流行病学分析、可疑肉类的调查与检测结果,明确该次旋毛虫病暴发的感染来源与暴发原因。7 现场处置7.1 治疗病人对确诊病人应尽早进行病原治疗,首选药物为阿苯达唑;必要时病人应住院治疗,在进行病原治疗的同时给予支持和对症治疗(见附录C)。7.2 暴露人群的医学观察对暴露人群采取医学观察,以及时发现新发病例。在暴露人群中出现新发病例时,对暴露人群进行预防性服药(见附录C)。7.3 病畜肉处理 对发现的病畜肉按照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GB16548- 2

8、006)的要求进行生物安全处理,并追溯病畜肉来源。采取针对性措施消除隐患,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7.4 预防措施对旋毛虫病疫情波及地区的群众,开展健康教育,普及旋毛虫病的预防知识,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如疫情发生地动物(猪、犬等)感染旋毛虫情况较普遍,建议当地兽医部门在动物饲养过程中进行动物旋毛虫感染的预防。提倡科学养殖,加强肉类检疫,禁止病害动物肉类上市,消除感染来源(见附录D)。8 疫情处置效果评估感染源去除并经过一个最长潜伏期(46 d)无新发病例出现时可视为暴发疫情终止,处置组应对疫情处置效果进行评估。8.1 评估内容工作程序、现场调查处置工作内容和有关资料等。8.2 评估指标报告及

9、调查处置的及时性、准备的完备性、处置组组成的合理性、感染源和暴发原因是否查明并得到及时处置、病人和暴露人员是否查明并得到妥善处置、暴露是否得到终止以及处置效果等。9. 报告撰写在旋毛虫病暴发疫情处置过程中应及时撰写调查报告,包括初始报告、进程报告和结案报告(见附录E)。附录A旋毛虫病个案调查表编号:A.1 一般情况姓名: 性别: 年龄: 职业:居住地址: 联系电话:发病日期: 年 月 日 诊断日期: 年 月 日初步诊断: 1 疑似病例 2 临床诊断病例 3 确诊病例诊断单位:A.2 流行病学调查A.2.1 发病前4周内是否进食过以下生的或未煮熟的肉类及肉制品猪肉: 1无 2有 野猪肉: 1无

10、2有羊肉: 1无 2有 狗肉: 1无 2有牛肉: 1无 2有 马肉: 1无 2有熊肉: 1无 2有 猫肉: 1无 2有其他动物肉类 1无 2有(肉类名称: )A.2.2 是否有过以下进食肉类方式凉拌: 1无 2有 腌酸肉: 1无 2有烤肉: 1无 2有 涮火锅: 1无 2有烤肉串: 1无 2有 饺子: 1无 2有 尝饺子馅: 1无 2有 其他:A.2.3 肉类来源自己购买肉类:1 否 2 是(购买地点: 购买日期: 年 月 日)自家屠宰动物肉类:1否 2是(屠宰地点: 屠宰日期 年 月 日)剩余肉类: 1 无 2有肉类检验:1 否 2 是(结果: 检测日期: 年 月 日)饭店就餐:1 否 2

11、是(就餐地点与人数: 就餐日期: 年 月 日 时)集体聚餐:1 否 2 是(聚餐地点与人数: 聚餐日期: 年 月 日 时)A.3 临床表现发热: 1 无 2 有最高体温: 1 38以下 2 38及以上腹泻: 1 无 2 有粪便性状: 1 水样便 2 脓便 3 血便 4脓血便 5稀便 6正常腹泻次数: 1 5次/日以下 2 5次/日及以上腹痛: 1 无 2 有眼睑面部或肢体水肿: 1 无 2 有肌肉疼痛: 1 无 2 有皮疹 1 无 2 有眼结膜出血: 1 无 2 有甲下出血: 1 无 2 有其他临床表现:A.4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 1 未做 2 已做(结果: 检查日期: 年 月 日)嗜酸性

12、粒细胞计数:1 未做 2 已做(结果: 检查日期: 年 月 日)心电图检查 1 未做 2 已做(结果: 检测日期 年 月 日)抗旋毛虫抗体IgG检查:急性期 1未做 2 已做(方法: 结果:A阴性 B 阳性 日期: 年 月 日)恢复期 1未做 2 已做(方法: 结果:A阴性 B 阳性 日期: 年 月 日)肌肉活体组织检查: 1 未做 2 已做(结果: 检测日期: 年 月 日)A.5 病原治疗是否接受抗旋毛虫的病原治疗: 1 否 2是药物名称: 药物剂量与用法: 疗程数:首次服药日期: 年 月 日A.6 预后与转归病例分类: 1普通 2 重症住院治疗: 1 否 2 是合并症: 1 无 2 有(病名: )转归: 1治愈 2 死亡调查者姓名: 调查日期:附录B可疑肉类中的旋毛虫检验B.1 肉样的采集对猪肉进行旋毛虫检验时应首选膈肌或舌肌,野猪首选前腿肌或膈肌,犬首选膈肌、腓肠肌或咬肌,马首选舌肌或咬肌,羊首选膈肌,其他动物则首选膈肌或舌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