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金融学》复习-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上传人:liy****000 文档编号:118773503 上传时间:2019-12-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大《金融学》复习-名词解释简答论述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电大《金融学》复习-名词解释简答论述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电大《金融学》复习-名词解释简答论述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电大《金融学》复习-名词解释简答论述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电大《金融学》复习-名词解释简答论述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电大《金融学》复习-名词解释简答论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金融学》复习-名词解释简答论述(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词解释;1、直接融资:间接融资的对称。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特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或所有权关系的融资形式。其工具主要有商业票据、股票、债券等。 2、经济货币化:指一国国民经济中用货币购买的商品和劳务占全部产出的比重及其变化过程。一般用一定时期的货币存量与名义收入之比来代表。3、企业信用:是指以企业作为融资主体的信用形式,即由企业作为资金的需求者或债务人的融资活动。其主要形式包括商业信用、银行贷款、企业的债权信用和股权信用等。 4、派生存款:是指由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办理贴现或投资等业务活动引申而来的存款。派生存款产生的过程,就是商业银行不断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形成新的存款额,最终导致

2、银行体系存款总量增加的过程。5、间接标价法:是指以一定单位的本币为基准来计算应收多少外国货币,因此也被称为应收标价法。6、货币供给的外生性:是指货币供给可以由中央银行进行有效的控制,货币供给量具有外生变量的性质。7、泡沫经济:是伴随信用发展出现的一种经济现象。即依靠信用造成虚假需求,导致经济过度扩张。当信用扩张到无法再支撑经济虚假繁荣时,泡沫就会破灭,引起金融市场的动荡,甚至导致金融或经济危机。 8、金融风险:经济中的一些不确定因素给融资活动带来损失的可能性。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流动性风险、通货膨胀风险、汇兑风险等,经济发展的内在复杂性使这些风险相互关联。 9、出口信贷:是出

3、口国为支持和扩大本国产品的出口,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通过提供利息补贴和信贷担保的方式,鼓励本国银行向本国出口商或外国进口商提供的中长期信贷。出口信贷包括买方信贷与卖方信贷。10、基准利率:是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当它变动时,其他利率也相应发生变化。11、银行信用: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是银行或金融机构作为债权人或债务人的融资活动。银行信用属于间接信用,是重要的融资形式。 12、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此来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的政策行为。简答: 1、通货膨胀的含义。判定通货膨胀的主要指标。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供给过多

4、而引起的货币的贬值、物价普遍上涨的货币现象。常用的指标有: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批发物价指数,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隐蔽型通货膨胀常用的指标有:结余购买力,货币流通速度变动率,市场官价与黑市价格的差异,价格补贴状况,市场供求状况等。2、金融压制论与金融深化论的意义和不足之处。 (1)金融压制论与金融深化论是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麦金农和爱德华.肖在70年代提出的。该理论以发展中国家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金融与经济发展之间相互作用的问题,其核心观点和政策主张是要全面推行金融自由化,取消政府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一切管制与干预。该理论被认为是对发展经济学和货币金融理论的主要贡献。(2)金融压制论与金融深化论

5、的积极意义表现在:关于金融与经济发展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分析与说明,对研究现代信用货币经济的发展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 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问题的专门、深入的研究,弥补了西方主流经济理论在此方面的不足,丰富了西方金融理论和发展经济学;论证了市场机制在推动金融、经济发展进入良性循环的重要作用,提出的金融自由化和运作市场化的对策和建议,对于发展中国家有一定的针对性和适用性。金融压制论与金融深化论的不足之处是:过分强调金融自由化; 过分强调金融在经济中的作用;认为解决了经济问题便万事大吉的观点具有片面性。3、金融监管概念以及其必要性。金融监管是金融监督和金融管理的总称,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金

6、融监管是指中央银行或其他金融监管当局依据国家法律规定对整个金融业(包括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实施的监督管理。广义的金融监管在上述涵义之外,还包括了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和稽核)同业自律性组织的监管)社会中介组织的监管等内容。金融监管的必要性体现在三个方面:(1)金融行业的高风险性和金融市场的负外部效应使金融监管显得相当必要;(2)中央银行为维护金融秩序,保护公开竞争,提高金融效率必须进行金融监管;(3)为防范金融危机,应加强对金融业的监管,降低社会成本,减少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危害。4、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有什么特点?有三个特点:1现实经济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主要由现金和银行存款构成。2现实中的货

7、币都是通过金融机构的业务投入到流通中去的。3国家对信用货币的管理调控成为经济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5、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为什么要统筹考虑三个基本原则?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这三个原则是相互统一,又有一定的矛盾。如果没有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也就不能最后实现;流动性越强,风险越小,安人性也越高。但有流动性、安全性与盈利性存在一定的矛盾。一般而言,流动性强、安全性高的资产其盈利性较低,而盈利性较强的资产其流动性较弱、风险较大、安全性较差。所以商业银行在经营中必须统筹考虑三者关系,综合权衡利弊,不能偏废其一。商业银行一般应在保持安全性、流动性的前提下,实现盈利的

8、最大化。6、简述金融全球化对一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1)金融全球化会削弱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这是金融全球化的消极作用。(2)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发展,一国经济金融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使国家货币政策在执行中出现有效性降低的情况。(3)同时,国际游资也会因一国利率提高而大量涌进该国,从而使该国紧缩通货的效力受到削弱。7、长期国际资本流动与短期国际资本流动有什么区别?1)长期国际资本流动是指期限在一年以上的资本的跨国流动。短期国际资本流动是指期限在一年以内的资本跨国流动。2)两者的区别主要有:投资目的不同;投资期限与稳定性不同;对一国货币供应量影响不同;对汇率和利率的影响不同。8、

9、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哪些?主要有:消费信用控制,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优惠利率,预缴进口保证金。9、简述发展中国家货币金融发展的特征。主要特征有:,货币化程度低,金融体系呈二元结构,金融市场落后。,政府对金融实行过度干预,对金融活动作出种种限制。10、影响货币均衡实现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主要有:,中央银行的市场干预和有效调控;,国家财政收支要保持基本平衡;,生产部门结构要基本合理;,国际收支必须保持基本平衡。11、简述国际储备的含义和作用。国际储备,是指一国官方所拥有的可随时用于弥补国际收支赤字、维持本国货币汇率的国际间可接受的一切资产。作用:,在一国发生国际收支困难时起缓冲作用

10、;,用于干预外汇市场,稳定本币汇率;,可作为外债还本付息的最后信用保证,并有助于提高国际资信。12、通货膨胀主要有哪些类型?(1)通货膨胀的定义(由于货币供给过多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的货币现象)(2)按原因划分: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结构失调型通货膨胀/预期型通货膨胀(3)按表现形式划分:公开型通货膨胀/隐蔽型通货膨胀(4)按物价总水平的上涨幅度:爬行式通货膨胀/温和式通货膨胀/奔腾式通货膨胀/恶性通货膨胀13、简述法定存款准备率的优点和不足之处。(1)法定存款准备率是指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其吸收存款的一部分上缴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的比率。(2)存款准备

11、金政策的优点: 中央银行具有完全的自主权,它是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中最容易实施的手段;存款准备率的变动对货币供应量的作用迅速;准备金制度对所有的商业银行一视同仁,所有的金融机构都同样受到影响。(3)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不足之处: 作用过于巨大,不宜作为中央银行日常调控货币供给的工具;政策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商业银行超额存款准备的影响。14、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原则有哪些?(1)不以盈利为目标。中央银行应以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维护金融和经济稳定为己任,不能以盈利为目标。(2)保持资产的流动性。一旦出现商业银行资金紧张甚而出现整体性的银行流动性危机,或者政府需要立即支出大笔款项时,中央银行应该能够立即拥有并付

12、出相当数量的可用资金。(3)保持业务的公开性。(4)业务活动须遵循相应的法律规范。一般而言,中央银行业务只能在其法定范围内进行,对法律许可以外的业务中央银行不得经营,如不得从事商业性证券投资业务等。15、基础货币及其主要投放渠道。基础货币,又称强力货币或高能货币,是指流通领域中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现金及银行体系准备金(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的总和。主要投放渠道:,国外资产业务与基础货币的投放。,对政府债权与基础货币的投放。,对金融机构债权与基础货币的投放。论述题:分割为另一种不同版本的回答。1、结合商业银行的经营体制,论述我国目前商业银行经营体制的特点以及发展趋势。商业银行的经营体制主

13、要有职能分工型和全能型两种。职能分工型又称分业经营模式,是指在金融机构业务中,各个金融机构从事的业务具有明确的分工,各个金融机构各自经营专门的金融业务,有的专营长期金融业务,有的专营证券业务或信托、保险等业务。全能型,又称混业经营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的商业银行可以经营一切银行业务。采用何种模式是由该国的金融体制决定的,我国现行的商业银行体系采用的是职能分工型模式。随着金融业竞争日趋激烈,商业银行在狭窄的业务范围内利润率不断降低,难以抗衡其他金融机构的挑战,为此商业银行不得不突破原有的业务活动范围,增加业务种类,在长期信贷领域和投资领域开展业务,其经营不断趋向全能化和综合化。商业银行的经营体制主要

14、有职能分工型和全能型两种。职能分工型又称分业经营模式,是指在金融机构体系中,各个金融机构从事的业务具有明确的分工,各自经营专门的金融业务。在这种模式下,商业银行主要经营银行业务,特别是短期工商信贷业务。与其它金融机构相比,只有商业银行能够吸收使用支票的活期存款。全能型模式又称混业经营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的商业银行可以经营一切银行业务,包括各种期限的存贷款业务,还能经营证券业务、保险业务、信托业务等。早期的银行都是全能型的。与职能分工型模式下的商业银行相比,全能型商业银行业务领域更加广阔,通过为客户提供全面多样化的业务,可以对客户进行深入了解,减少贷款风险,同时银行通过各项业务的盈亏调剂。但是,由

15、于不同的金融业务风险敞口不同,这种模式也会给商业银行带来其它风险监管问题。 商业银行究竟采用何种模式是由一国金融体制决定的。自20世纪70年代后,特别是近10年来,随着金融业竞争日趋激烈,商业银行在狭窄的业务范围内利润率不断降低,越来越难以抗衡其它金融机构的挑战,为此不得不突破原有的业务活动范围,增加业务种类,在长期信贷领域和投资领域开展业务,其经营不断趋向全能化和综合化;同时,许多国家金融管理当局也逐步放宽了对商业银行业务分工的限制,在一定的程度上促进了这种全能化和综合化的趋势。 我国现行的商业银行体系是在改革开放后逐步建立起来的,我国目前采用的是职能分工型模式。1995年商业银行法规定了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1998年,国务院又明确规定商业银行不得从事股票买卖、信托业务,商业银行与证券业、信托业分离。我国现行的职能分工型商业银行模式比较切合国情,因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还不具备开展综合性业务的市场基础,法制与监管的外部制约、有效的经营管理及内部控制机制还很不完善。2、如何理解不同体制下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你认为现阶段我国中央银行应如何运用货币政策工具?(1)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央银行实行直接调控,说明中央银行的地位、以及可用的货币政策工具,如信贷规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