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课件-d区元素核化学资料

上传人:好** 文档编号:118768207 上传时间:2019-12-25 格式:PPT 页数:126 大小:3.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机化学课件-d区元素核化学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26页
无机化学课件-d区元素核化学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26页
无机化学课件-d区元素核化学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26页
无机化学课件-d区元素核化学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26页
无机化学课件-d区元素核化学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无机化学课件-d区元素核化学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机化学课件-d区元素核化学资料(1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化学奥林匹克系列讲座化学奥林匹克系列讲座 d区元素及核化学初步 过渡元素过渡元素 过渡元素过渡元素 过渡元素的通性 狭义:(n-1)d18ns12 B 8列 广义:(n-1)d110ns12 BB 10列 具有部分填充d或f壳层电子的元素。 过渡元素全部为金属,其化合物颜色多、 变 价多、形成配合物多。 元 素 Sc Ti V Cr Mn Fe Co Ni +2 +2 +2 +2 +2 +2 +2 +3 +3 +3 +3 +3 +3 +3 +3 氧化态 +4 +4 +4 +4 +4 +5 +6 +6 +6 +7 (划横线表示常见氧化态) 左 右 氧化态先升高后降低 上 下 同族 高氧 化态 趋

2、向 稳定 Fe +2、+3 Ru +4 Os +4、+6、+8 8.1.1过渡元素的原子半径 同 族 从 上 到 下 原 子 半 径 略 增 加 56 周 期 基 本 接 近 Sc Ti V Cr Mn Fe Co Ni Cu(-) Y Zr Nb Mo Tc Ru Rh Pd Ag(-) La Hf Ta W Re Os Ir Pt Au(-) d d区元素离子的颜色区元素离子的颜色 羰基配合物:通常金属价态较低 1. 金属与羰基成键特征:以Ni(CO)4为例 Ni(0) 3d84s2 3d 4s 4p Ni(CO)4 四面体 sp3杂化 问 题 实测:NiC键长184pm 理论:NiC键长

3、198pm; CO把电子给予Ni,Ni上负电荷过剩,使该化合物不稳 定,而事实Ni(CO)4十分稳定。 (1s)2(1s*)2(2s)2(2s*)2(2p)4(2p x) 2 (2p*)0(2p*)0 给予Ni的sp3杂化轨道 接受Ni的d电子 一方面,CO把一对电子填入Ni的sp3杂化轨道中形成键, 一方面又以空的2p*轨道接受来自Ni d轨道的电子,形成键, 从而增加配合物的稳定性,但削弱了CO内部成键,活化CO了 分子。 CO的分子轨道 点击,观看动画 2. 羰基簇合物 过渡元素能和CO形成许多羰基簇合物。 羰基簇合物中金属原子多为低氧化态并具有适宜的d轨道。 双核和多核羰基簇合物中金属

4、原子与羰基的结合方式有: 端基(1个CO和1个成簇原子相连);边桥基(1个CO与2个成 簇原子相连);面桥基(1个CO与3个成簇原子相连)。 端基边桥基 面桥基 金属金属(MM)键是原子簇合物最基本的 共同特点。 含氮配合物 1.双氮配合物与N2分子的活化 N2形成配合物 端基配位以电子给予金属M 侧基配位以电子给予金属 MNN MNNM Ru(NH3)5(N2)2+为端基配位,N2与CO时等电子体,形 成双氮配合物时,存在双重键。 形成双氮配合物时,N2分子最高占有轨道上的电子给予 金属空的d轨道 (MN2), 形成配键; 同时金属M充满 电子的d轨道则向N2空的轨道反馈电子 (MN2),

5、形成 dp 反馈键。 协同成键作用加强了金属与N2分子的作用力,但却削弱 了N2分子内部的键,相当于活化了N2分子。过渡金属双氮配 合物的出现为常温、常压下固氮提供了途径 。 (1s)2(1s*)2(2s)2(2s*)2(2p)4(2p x) 2 (2p*)0(2p*)0 给与Ru2+电子 接受Ru2+的反馈d电子 N2的分子轨道 2. 一氧化氮配合物(亚硝酰配合物) NO作为配位体(NO+为亚硝酰离子) 与过渡金属原子通常 有三种键合方式: 直线型端基配位、 弯曲型端基配位和桥基配 位。 NO比CO多一个电子,在一些配位反应中,可将NO看作3电 子给予体, 即先将NO上的一个电子给予金属原子

6、M, 使金属原 子氧化态降低1, NO变成NO+。 NO+和CO是等电子体,成键方 式与CO相同,NO+作为2e给予体与金属原子相结合(形成NM 配位键),与此同时金属d轨道上的电子反馈到NO+ *反键轨道 上,形成d *(NO)反馈键。 (1)直线型端基配位 (2)弯曲型端基配位 RuCl(NO)2(pph3)2的结构 N原子以sp2 杂化向过渡金属 提供一个电子(NO为1电子给予 体)形成键,MNO约120。 如: Co(NH3)5NO2+、 Rh(Cl)2(NO)(pph3)2 Ir(CO)Cl(NO)(pph3)2BF4。 RuCl(NO)2(pph3)2+为直线 和弯曲端基混合配位

7、,如图。 (3)桥基配位 (3C5H5)Fe(2NO)2的结构 桥基配位时,NO为3电子 给予体与 2 个或 3个金属原子 相连,例如: (5 C5H5)Fe(NO)2 。 在(5C5H5)3Mn3(NO)4 中,其中3个NO是二桥基配 位,一个NO是三桥基配位。 NO究竟是以直线型端基、弯曲型端基配位 还是以桥基配位可以通过红外光谱进行鉴别 3. 亚硝酸根配合物 金属与NO2能以五种不同的方式配位 : 4. 硝酸根配合物 金属离子与 NO3的配位方式有如下几种: 四硝酸钛Ti(NO3)4中有4个双齿硝酸根,是8配位钛化 合物(十二面体结构)。其中所有8个TiO键都是等同的 。 四硝酸钛Ti(

8、NO3)4的结构 乙烯配合物 稀HCl K2PtCl4+C2H4 = KCl + KPtCl3(C2H4) 蔡斯盐 Pt(II)5d8 5d 6s 6p dsp2 杂化 除Pt()外,Pd()、Ru(0)、Ru()均易形成 乙烯配合物。 Pt与C2H4键加强,C2H4内部键削弱, 乙烯易打开双键,发生反应。 蔡斯盐PtCl3(C2H4)阴离子中,Pt(II)采取 dsp2杂化,接受三个Cl的三对孤对电子和C2H4中 的电子形式四个键,同时Pt(II)充满电子的d轨 道和C2H4的*反键空轨道重叠形成反馈键。 Mn2(CO)10 的 Mn(0): Mn(0) : Mn2(CO)10 d2sp3

9、5CO 5CO 金属金属键 1. 单键 Co2(CO)8: Co2(CO)8中Co(0): Co(0): 三个CO孤电子对 三个CO孤电子对 CO桥键M-M键 d2sp3 2. 多重键 以Re2Cl82为例: 当两个Re3+沿z轴方向相互靠 近时, 两个Re3+的dz2轨道以“ 头 碰头 ”重叠形成键; 两个Re3+ 的dxz轨道dyz轨道以“ 肩并肩 ”重 叠形成两个 dd 键; 而两个 Re3+ 的dxy轨道以“面对面”重叠形 成键,说明Re和Re之间形成四 重键。 Re: 5d56s2 3e Re3+ 5d4 Re3+ dz2 dxy dyz dxz dx2-y2 Re3+ dz2 dx

10、y dyz dxz dx2-y2 | 头 碰 头 | 肩 并 肩 | 面 对 面 成键 成键键 点击,观看动画 d d 区元素的化学性质区元素的化学性质 n氧化还原性 n酸碱性 n配位性 n稳定性 n各元素特异性 B 钛 Ti 锆 Zr 铪 Hf (n-1)d2ns2 本族特征氧化态 +4 9.1 钛分族 9.1.1 概述 四川攀枝花钒钛铁矿(FeTiO3)探 明储量约15亿吨。钛是未来的钢铁:质 轻,抗腐蚀,硬度大,是宇航、航海、 化工设备等的理想材料。 钛合金还有记忆功能( TiNi合金)、超导功能 ( NbTi合金)和储氢功能(TiMn、TiFe等)。 钛能与骨骼肌肉生长在一起,称为“生

11、物金属”。 Ti HF H2TiF6 + H2 浓HCl TiCl3(紫红)+H2 Cu2+ TiO2+CuCl TiO2 H2SO4 TiOSO4 NaOH Na2TiO3 BaCO3 BaTiO3+CO2 TiCl4 + H2O = TiO2H2O + HCl TiCl4+ Zn = TiCl3 + ZnCl2 TiO2+ + H2O2 =桔红色,用来鉴定TiTiO(H2O2)2+ TiO2是钛的重要化合物,俗称钛白或钛白粉,由于它在 耐化学腐蚀性,热稳定性、抗紫外线粉化及折射率高等方面 所表现的良好性能,因而得到广泛应用。 自然界中TiO2有三种晶型,金红石型、锐钛矿型和板钛 矿型,其中

12、最重要的是金红石型。 钛铁 矿 浓H2SO4 FeTiO3 +3H 2SO4 = TiOSO4+FeSO4+3H2O FeO,Fe2O3 + H2SO4 =FeSO4,Fe2(SO4)3 Fe3+ Fe2+ TiO2+ SO42 Fe Fe2+ TiO2+ SO42 冷却 FeSO47H2O TiO2+SO42 H2O H2TiO3 TiOSO4+2H2O = H2TiO3+H2SO4 煅烧 TiO2 H2TiO3 = TiO2+H2O 缺点? 9.1.3 钛铁矿制备TiO2 副产物的利用及环境保护问题。 TiO2(s) + 2Cl2(g) + 2C =TiCl4+2CO Ar Mg MgCl2+Ti 讨论 : (1)不加碳,可行否? TiO2(s)+2Cl2(g) = TiCl4(l)+O2 (2)直接用C还原可行否? TiO2+2C = Ti(s)+2CO(g) 9.1.4 金红石制取金属钛(氧化法) 不加C: H=141 kJmol 1 S=39.191 JK1mol1, 在标准态下的任何温度反应都不能自发进行。 加入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