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问题学生管理办法

上传人:ali****an 文档编号:118745590 上传时间:2019-12-2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问题学生管理办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浅谈问题学生管理办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浅谈问题学生管理办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浅谈问题学生管理办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浅谈问题学生管理办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问题学生管理办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问题学生管理办法(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问题学生管理谈及政务工作就想到了学生,说到学生我们就不得不说学生管理。在学生管理中我们大多数接触的都是一些问题学生。今天就问题学生的管理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谈及“问题学生”,就让每个老师焦头烂额,这部分学生潜伏在各个班级内部,或多或少,他们对班级管理都学校的管理都具有一定影响。通过几年的教学工作,发现问题学生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心理问题型。这部分学生存在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行为处事偏激,危险性最大,需要及早发现、处处提防。心理问题类学生常见问题有:早恋、迷恋网络、自残、暴力倾向、孤独、不合群、自卑、耐挫性差、考试焦虑等。二、行为问题型。这部分学生叛逆、任性,喜欢朝相反的方向行为处事,不听管

2、教,喜欢自由散漫的生活,因而纪律意识较差,常出现各种违规事情。行为问题类学生常见的问题有:多动症、攻击性行为、经常性迟到、顶撞老师、随意说谎、离家出走等三、学习问题型。这部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较好,但是在学习上精神不振、求知欲低,学习能力差。学习问题类的学生常见的问题有:厌学、经常不完成作业、注意力不集中、偏科、马虎、学习成绩较差等。鉴于此,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成为关键。而除了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了不同的教育方式之外,还要我们从以下几方面来作:一、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大化感染学生。1换位思考,多体谅学生。“问题学生”均具有学习和品德较差,缺乏自控力等特点,他们的感情落差大,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对

3、不平等的待遇非常敏感,需要更多的理解与尊重。英国教育家洛克说:“儿童一旦懂得尊重与羞辱的意义,尊重与羞辱对于他们的心理便是最有力量的一种刺激。”因此班主任绝不能“戴有色眼镜”去看待他们,对他们冷嘲热讽,而应尊重其人格,一视同仁,甚至某些方面给予特殊的“优待”。我们可以根据“问题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因素、知识现状、生活实际为前提,去冷静分析和思考其存在问题的原因、环境及心理状态;同时以学生的眼光去审视,以学生的思维去度量,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实行心理换位和角色交换,将心比心,这样,老师以朋友的身份、商量的口气去开导“问题学生”,使之切身感到老师的关心和尊重,信任和期待,从而自觉配合教育实践,获

4、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刚走上教育岗位的时候,面对各种违纪现象我很容易冲动,甚至出语伤人,随着教育经验的增长,我慢慢发现学生也很不容易,很多学生犯错误都属于一种无心行为,我们为人师者完全没有必要抓着这些“小把柄”穷追不舍,应该从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的为他们着想,体谅学生。2发现闪光,多表扬学生。心理学家认为:心理支点是指能够触及学生心灵,使其获得心理动力,形成强烈的信念,在心理和行为上产生甚至根本性变化的刺激,心理支点可以是某个物,或是一句得当的话,亦或是某本书等等在特定的情境下能够使学生产生巨大影响的刺激物。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同情心和由衷的

5、关怀是教育才能的血和肉。“问题学生”多数对学习不感兴趣,但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在教育方式上,我们应该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表扬学生。我们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真挚的爱,才能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温暖,才能点燃学生积极上进的火花。3宽容大度,多理解学生。“问题学生”心理常处于不平衡状态,所以要对他们更多地加以爱抚和正确引导,宽容他们,要给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做到并坚持“理解与批评”相结合,关心与严敬相结合的原则,真正做到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激发“问题学生”的道德情感,使他们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并主动争取进步。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的过失不管多么严重,如果不是出于恶意,就不应该责骂他。”因此与这些“问题

6、学生”谈心时,要仔细分析对象,讲求艺术,预先备好课,应该以真情去感化他们,用爱去点燃他们心灵中随时可能熄灭的希望之水;用爱去医治他们的心理创伤,用爱去激化他们战胜自卑的勇气;以宽容的心态去开导他们,使其心理趋向平衡。很多“问题学生”最惧怕的不是犯错误的时候“挨批评”,而是“改邪归正”之后老师和同学们另类的目光,所以,在日常工作中,我经常跟学生灌输一种思想,不要用老眼光看人。同时在新学年主题班会上都会重申“归零”心理,试图让学生在这种心态下放松,并且找回积极上进的决心。4积极引导,多激励学生。“问题学生”对别人缺乏信任,对自己也缺乏信心,很多时候会有“破罐子破摔”的倾向,所以要给予问题学生鼓励和

7、期待。心理学家研究证明,夸奖的话常被人无意中记在心上,即使不能够从理性上加以解释,仍然具有支持鼓舞的力量。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给我们这样的启示:外来的对教育主体的期望,可以转化成一股巨大的动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育主体对目标的追求和实现。因此,对待“问题学生”,我们应该多一些积极引导,激励学生。问题学生是指那些由于缺乏亲情关爱、家庭教育方法不当产生逆反心理导致经常违反校纪校规,违反社会道德行为准则,甚至犯有严重道德错误的学生。教育好问题学生,不仅是教师的基本工作任务之一,也是教师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因此,作为教师,不仅要以满腔的热情、高度的责任感、全部的爱心投身到教育、转化问题学生的工作中去,

8、还要积极研究他们的心理特点,探索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有效地矫正学生的不良道德行为,使所有学生都能健康成长。本文拟就问题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育方法作一点初步探讨。一、问题学生的心理特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对立统一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的普遍规律。大量事例说明,问题学生的心理是一种矛盾的心理。其特点是:正确与错误,思想与行动,愿望与现实,既矛盾又统一地存在于学生身上。这些矛盾经常引发各种心理冲突,并以变态或逆反的形式在学生的行为中表现出来。其中,下面几种矛盾心理比较普遍地存在于问题学生身上。一是自尊心与自卑感的矛盾心理。马斯洛的层次需要理论指出:自尊需要是人的高层次需要之一。俗话说:“人要脸,树要皮”

9、。哪个人不要尊严?从表面上看,许多问题似乎既无荣誉感又无羞耻心,批评起来脸不红心不跳,经常被一些老师斥之为“脸比城墙厚”。实际上,他们也有自尊心,具有强烈的自尊需要,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但在实际生活中,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给予他们的大都是批评、指责、处罚,很少有表扬、鼓励、肯定。种种的岐视和冷遇,使他们的自尊心得不到满足甚至反受到伤害。于是用一种极端的形式自卑感表现出来。在这种矛盾心理的支配下,学生对进步丧失信心,对班集体、对荣誉、对老师的教育表现冷淡,有的更以对抗的形式向变态方向发展,如故意与老师唱对台戏,当面顶撞老师以显示自己的“英雄气概”等等。二是渴望理解与疑惧抵触的

10、矛盾心理。实验证明:越是品德不良的学生越是渴望别人的理解。,但由于这些同学以前经常受到人们的批评、指责和嘲笑,因此对老师、同学怀有强烈的不信任感,怀有戒心、敌意,存在疑惧心理,总感到别人与他们故意过不去,主观地认为老师轻视自己,讨厌自己;对老师和同学总是从坏的方面去推断。比如,他们做了一件好事,老师没有及时表扬,就认为“我们这种人累死了也白搭”;要是做了一件错事,老师批评了,他们又认为“老师的眼睛就盯着我,别人做错了就不会这样严厉”。他们把老师的关心看是“监视”,把同学的夸奖说成是“讥笑”。在这种心理的支配下,师生之间产生感情隔阂,老师的教诲难以入耳入脑,甚至被曲解,从而对老师产生对立情绪,加

11、剧了不良道德行为的发展。三是有改过愿望与管不住自己的矛盾心理。“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一心想变坏的人恐怕没有。即使品德不良的学生,他们的内心深处也都有一个改过自新、做大家喜欢的人的美好愿望。但我们常看到这样的现象:保证书、检讨书写了一次又一次,在老师面前信誓旦旦,但行动上总是改不过来,即所谓“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或者有所改过行为,但没过多久又“旧病复发”。出现这些现象,并不是学生不愿改过,主要是自己管不住自己,有点身不由已的味道,其原因有两条:一是他们的道德意志薄弱,自制力差,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不良行为;二是已形成的不良习惯的影响。当不良行为成为习惯后,就成了一种心理定势,想改变它

12、需要付出很大的意志力。这就如一个有偷摸习性的人,看见别人的东西就眼红,不偷就手痒一样。四是想做好事又分不清是非的矛盾心理。问题学生也想做好事,尤其是在教师的教育下。也想有一些好的表现。但由于他们分不清是非,便常常出现“好心办坏事”的现象。例如:学校号召“学雷锋做好事”,他们就把邻居的树挖到学校来栽;看见一大一小两个同学吵架,他不是去劝导,而是打抱不平,帮助小同学把大同学打得鼻青脸肿,产生这种矛盾心理的根本原因就是缺乏正确的道德认识,分不清好坏善恶、是非的社会准则。他们 还常常把不守纪律看成“勇敢”,把敢向老师顶撞看成是“英雄行为”,把“哥们义气”当友谊,把尊敬老师看成是“拍马屁”。二、问题学生

13、的教育方法对问题学生的教育,最重要的是要有深厚的爱生感情,但也要讲究教育艺术,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采用相应的方法。下面简要介绍几种。1、正面诱导法正面诱导就是采取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告诉学生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为什么错。正面诱导不同于简单的说教和灌输,尤其忌居高临下的训斥。正面诱导重在诱和导,诱就是启发,导就是引导。事实要摆得准确、充分、有力,道理要讲得恳切、透彻、明白,以引起学生强烈的内心冲突,从而引起内疚,受到震动,激起改正错误的欲望。有经验的老师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事例,巧妙地引出深刻的道理,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启发教育,明辨是非好坏,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观念。2、信任考验法马卡

14、连柯说过:“得不到别人尊重的人,往往有强烈的自尊心。你信任他,重用他,赋予他更多的责任,往往正是调动他积极性的最好手段”。信任考验法就是大胆信任学生,放手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考验,从而娇正不良的道德行为。例如,让犯过偷窃错误的学生去管班上的图书;让不守纪律的学生担任班上维持纪律的值日。马卡连柯曾叫一名工学团的学生(少年盗窃犯)去银行取一笔巨款。当这个学生取回款后,马卡连柯原封不动的锁入抽屉,这个学生惊讶地说:“老师,您数一数!”马卡连柯说:“不用数,我相信你”。教师的信任产生了巨大的力量,这个少年不但改正了偷盗的错误,后来,在苏联卫国战争中还成了一名战斗英雄。3、利用契机法某些时机常常可以成为教

15、育学生使之发生突变的最好契机。哪些契机可以利用呢?一是新的开端,新环境。例如,新学期新学年的开始;转入新校、新班;换了新班主任、新任课老师等等。这时,学生有一种新鲜感,希望得到周围人的重新认识和评价,改变自己的形象,恢复自尊,给他们带来了一次弃旧图新的机会,是教育的好时机。二是个人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如获奖、受处分、生活中的重大变故,以及精神或肉体处于痛苦状态时,如能恰当利用,也能必到意想不到的效果。4、自我抑制法自我抑制法是针对问题学生自制力差,意志薄弱的心理特点,在老师指导下,利用自我誓约、自我命令、自我监督、自我惩罚等形式,提醒和警戒自己,以抑制不良行为的发生。例如,指导学生在自己的书桌上

16、,文具盒里,房间墙壁等处贴上一些警示自己的格言警句,用以提醒鞭策自己;自己规定若做了一件坏事,实行自我惩罚:或罚做一项重体力劳动,或罚帮别人做一件好事;个性强、脾气躁的同学若与别人争吵发怒时就作深呼吸,或低声唱歌以转移注意力,平抑激动心理,避免不理智行为。5、排除诱因法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学生品德的影响不可低估。因此,避开诱因虽然是一种消极防备的方法,但对一些是非观念模糊、道德意志差、尚属初犯的学生来说,有意识地排除各种不良诱因,再配合其他方法进行教育,能起到防止和矫正不良品德行为的作用。例如,与容易出现错误机会的场所隔离;避开一些做坏事的伙伴集团;禁止看一些格调低下不健康的书刊和录象;在征得双方班主任同意后,对一些结伙违纪做坏事的学生调换班级等等。6、榜样示范法模仿是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实验证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