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习题有效教学》

上传人:ap****ve 文档编号:118741468 上传时间:2019-12-24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习题有效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高中物理习题有效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高中物理习题有效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高中物理习题有效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高中物理习题有效教学》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习题有效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习题有效教学》(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物理习题有效教学 瑞安中学 蒋沛鸿 2011.4 一、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的现状分析一、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的现状分析 二、习题训练的基本功能二、习题训练的基本功能 三、习题教学常见有效教学模式三、习题教学常见有效教学模式 内容提要内容提要 从从20102010年第年第2222题说起题说起 四、提高物理习题教学的有效性四、提高物理习题教学的有效性 22. (16分)在一次国际城市运动会中,要求运动员从高为H 的平台上A点由静止出发,沿着动摩擦因数为的滑道向下运动 到B点后水平滑出,最后落在水池中。设滑道的水平距离为L, B点的高度h可由运动员自由调节(取g=10m/s2)。求: (1)运动员到达B

2、点的速度与高度h的关系; (2)运动员要达到最大水平运动距离,B点的高度h应调为多 大?对应的最大水平距离为多少? (3若图中H4m,L5m,动摩擦因数0.2,则水平运动距 离要达到7m,h值应为多少? H L h A B 动力学综合分析题 牛顿运动定律或动能定理、平抛运动 ; 分析综合能力,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能力. 从2010年第22题说起 本题的分值是16分,全省的平均得分约6分, 第(1)问中: 角度表达混乱,体现在摩擦力的表达上。 摩擦力表达式错误 大量学生在表达摩擦力时,均用的是Ff=mg,而没有意识到角度问题, 归根结底是并没有理解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其中一个因素是正压力。 动能

3、定理的表达:主要体现在正负功的理解表达上。 因为没有意识到摩擦力做的是负功,导致后续计算错误。 第问中:主要体现在数学的极值计算应用能力的薄弱。 第(3)问中: 水平运动距离理解错误 本小题的水平距离有约百分之七十理解错误,也反映出题目的表达不明确 。 误删双解中的其中一解 2010年理综考试(物理)第22题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原创性好(模型+情景),让重复练习多的人得不到太 大好处; 全卷符合新课程理念,但跨度太大; 在技术层面有待改进,如分值的分配等,特别是计算题 :第22题有二问就可以,第三问的物理价值不大, 第23 题的分值分配不当,应是第一问分值大,第24题的数学计 算量太大。 计算题

4、的难度值为:0.254(即58分平均得分14.7分)全卷难 度值为0.37(全省平均分为44.4分) 计算题的最小分值是2分,需要在以后的平时训 练中赋分时加以改进 阅卷老师们对计算题的基本看法 强调解决物理问题通用方法的运用,淡化解题技巧,避强调解决物理问题通用方法的运用,淡化解题技巧,避 免繁复计算,让那些注重分析物理过程、掌握基本技能和基免繁复计算,让那些注重分析物理过程、掌握基本技能和基 本方法的学生取得好成绩,而不必运用本方法的学生取得好成绩,而不必运用“ “题海战术题海战术“ “,以达到,以达到 真正减轻学生负担的目的。真正减轻学生负担的目的。这是我与命题者交流时听到最多这是我与命

5、题者交流时听到最多 的一句话的一句话 江苏省选 择 第3题 江苏省计 算 第14题 广东省选 择 第1题 四川省计算 题第23题 物理试题生活化、科技化,凸显课改理念 2010浙江省理综(物理)试卷特点: (摘自浙江省高考命题解析) 1.着眼基础、着眼课本、减轻负担 2.联系实际、关注前沿、注重建模 3.重视实践、关注过程、倡导探究 4.对接课改、注重能力、稳中求进 一、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的现状分析 1、教师在习题教学中的常见认识误区 重量轻质的认识误区:认为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与 所练的题量是一种线性关系,所练的题量越大,能力就越强。 重难轻基的认识误区:认为提高学生的能力,必须通过学 习

6、很深的内容,做很难的题才能奏效,所练的题越复杂,难 题练得越多,能力就会提高得越多。 重结论、轻过程的认识误区:认为让学生知道正确的结果 ,就可以避免再出现类似的错误,让学生知道一套套分析问 题的方法、类型,就可以免去他们认识上的弯路,提供一条 学习上的捷径。 重理论、轻实践的认识误区:目前,物理课堂教学和习题训练所 呈现的物理图景,只是对理想世界的描述,并不是现实世界的真面貌。 但我们可以通过突出物理与技术、生活、社会联系的教学和编制一些反 映现实生活、生产实际的习题,使我们的认识更接近现实世界。 一、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的现状分析 2、学生做题存在的误区 目的性不明确,解题程序混乱; 学生没有

7、在应有的解题程序上分 析所解的习题,好象解题只是为了得到答案,做习题只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 业;有些学生表现为一接到习题,思维行为呈现“布朗运动”式的混乱。 对物理习题做得多,想得少,滥套题型; 这种现象说明有些 学生学得过于死板,在活化知识方面缺乏功夫。究其原因,就是平时做题时想得 太少,思考得不够,往往结果出来后就认为任务完成了,这样习题尽管做得多, 却思考得少,总结得少。 对物理习题粗做多,精做少;有些同学的解题只是一大堆公式, 既没有物理情景分析,也没有必要的文字说明,过程之间的联系不作交待,只 是粗线条式地解了题,算是给老师和自己有了交待。 做题目套公式多,分析得少; 解题过程中没

8、有养成画图的习惯 ,整张物理试卷中没有一幅受力分析图,也没有一幅情景分析图,可以说就是 整篇的数学公式 不注意解题后的反思,不喜欢动手运算。 有错误也只是粗略地 看一下,根本不去深究为什么会错,错在哪里,因而以后遇到了同样的或相似的 题目还是要错,无法达到解题的目的。数学计算能力薄弱 3、教师讲题存在的误区 一、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的现状分析 超前提示多,等待思考少; 体现在急于提示 、重音明确地读题 、抽出题中的关键语句 等、在课堂上,教师一定要沉得住气,要给学生足够 的时间审题、思考、尝试、探索,教师只要进行适时、适度、适量的点拨。 一人承包多,集体参与少; 体现在教师从审题到解题一人承包,

9、一讲到底;或是教师指定某位同学,一问一答,一说一写,直到结束 直线讲解多,发散分析少;体现在讲题时,当学生的方法思路与教师 的既定思路不一致或思路有误时,教师立即做“刹车”处理,另换其他同学作答, 直至同教师思路相吻合。也可能是教师自身对题目挖掘不够,对课上可能出现的 各种情况缺乏充分准备的原因,以至直线讲解,不敢放开发散。 着眼结果多,突出过程少;体现在讲题时,教师始终把着眼点放在得 出正确的结果上,而不是放在得到结果的过程上,放在如何审题,寻找突破口上 ,放在怎样针对过程选择对象和规律上。 就题论题多,方法指导少;体现在讲题时,教师得出正确结果之后, 便戛然而止,没有必要的总结归纳,只停留

10、在这个习题怎样解而不能升华为这一类 问题怎样解,与其他问题怎样联系渗透。 二、习题训练的基本功能 1.巩固 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复述、转化和具体应用,达到巩固、活化、 深化所学知识的目的。 2.检测 发现学习和教学中的缺陷(包括知识和其他学习素质的缺陷) ,实现对学习和教学的反馈。 3.建构 通过解答一系列有序的问题,从各个方面全面理解某一知识, 完善对知识的建构。在一定程度上达到解读教科书的目的。 新课习题案例:关于“万有引力定律”的练习题设计 历史的足迹 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跟它们距离平方成反比 2. 在研究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跟它们之间距离的关系时,有一个如下 图的推导过程。请观察下列方框图的线索,

11、按照方框图说明的要求,把 推导出的关系式填在空格上并回答问题。 得F、m、r、 T的关系式: 消去v 得F、m、r 的关系式: 得到: 讨论 消去T 为什么由左式能得到右式? F 42 m r T2 F 42 k m r2 (因为左式中42 k是常量) 1. 新课习题案例:关于“万有引力定律”的练习题设计 历史的足迹 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跟它们距离平方成反比 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跟它们质量乘积成正比 4. 由上题,质量M 的太阳对质量m 的行星引力F 的关系式是 。 (1)对关系式中F 来说,m是施力星体还是受力星体的质量? (2)如果用“施力星体”或“受力星体”来概括关系式中两星体间引力F 跟 m

12、的 关系,可以得出什么猜想? (3)行星对太阳也有引力,由以上猜想,该引力F跟太阳质量M 有何关系?为 什么? (受力星体的质量) (星体对星体的引力跟受力星体的质量成正比) (F跟 M 成正比,因为太阳是 F的受力星体, F ) M r2 5. 由第2、4题结论: , ,F 和F 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因此 可以得出F大小跟太阳质量M、行星质量m的关系式是 什么?(F ) m M r2 新课习题案例:关于“万有引力定律”的练习题设计 历史的足迹 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跟它们距离平方成反比 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跟它们质量乘积成正比 6. 我们通过行星运动的规律,可以推导出太阳和行星之间的引力 跟太阳质

13、量与行星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太阳与行星距离的二次方成 反比。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自然界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引 力跟两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两物体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这就 是万有引力定律。” 以上结论的形成,有没有不科学的地方? 月地检验 (从行星运动推出的引力规律,也许适用与万物之间,但这只是一 种猜想。天上和地下是不是遵循同样的规律,还要经过检验。) 新课习题案例:关于“万有引力定律”的练习题设计 历史的足迹 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跟它们距离平方成反比 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跟它们质量乘积成正比 7. 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9.8m/s2,地球的半径r 6.37106 m。已知月球绕地球做匀速圆

14、周运动的半径R 3.84108 m,周期是 27.3 天。 请证明:地球吸引月球的力跟地球吸引地面上苹果的力是 同一种力。 月地检验 ( 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向心加速度和苹果的自由落体加速度 ,都是地球引力产生的,其大小符合“和地心距离的二次方成 反比”的规律。) 新课习题案例:关于“万有引力定律”的练习题设计 历史的足迹 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跟它们距离平方成反比 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跟它们质量乘积成正比 8. 月地检验 万有引力定律和引力常量 学生系统地解答上述习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万 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这一知识进行建构的过程。 新课习题案例:关于“万有引力定律”的练习题设计 二、习题训练的基本功能

15、 1.巩固 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复述、转化和具体应用,达到巩固、活化、深 化所学知识的目的。 2.检测 发现学习和教学中的缺陷(包括知识和其他学习素质的缺陷), 实现对学习和教学的反馈。 3.建构 通过解答一系列有序的问题,从各个方面全面理解某一知识,完 善对知识的建构。在一定程度上达到解读教科书的目的。 要实现习题训练帮助学生完善知识建构的工作,其练习题必须 按照知识结构的线索进行设计和编排,而不能东一枪西一炮。 (以反映教学内容的主题为线索,而不是以题型为线索) 三、高中物理习题教学常见有效教学模式 1、程序式习题教学模式 2、变式习题教学模式 3、开放式习题教学模式 程序式习题教学模式 程序式习题教学是把一道复杂的习题分成若干连续的小步 子,每个学生学习时必须循序进行,教师对学生的每一步反应 及时进行评价,以达到巩固知识和发展能力的目的。 模式基本活动程序 变式习题教学模式 模式基本活动程序 所谓变式,就是在引导学生认识事物属性的过程中,不断变 更所提供材料或事例的呈现形式,使本质属性保持稳定而非本 质属性不断变化。变式习题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