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核微生物的细胞形态、内部构造和表现功能

上传人:ap****ve 文档编号:118740291 上传时间:2019-12-24 格式:PPT 页数:80 大小:1.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真核微生物的细胞形态、内部构造和表现功能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真核微生物的细胞形态、内部构造和表现功能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真核微生物的细胞形态、内部构造和表现功能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真核微生物的细胞形态、内部构造和表现功能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真核微生物的细胞形态、内部构造和表现功能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真核微生物的细胞形态、内部构造和表现功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真核微生物的细胞形态、内部构造和表现功能(8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真核微生物的形态、 构造和功能 要求掌握真核微生物、真菌的概 念、类群、特性;重点掌握酵母菌、 霉菌的概念、类群特性、繁殖方式; 掌握常见的真菌的生理特性以及用途 ;了解真菌与人类、自然的关系以及 真菌与生产、应用的关系。 第一节 真核微生物概述 第二节 酵母菌 第三节 丝状真菌霉菌 第四节 产大型子实体的真菌蕈菌 第一节 真核微生物概述 真核生物: 凡是细胞核有核膜、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质中存在 线粒体或同时存在叶绿体等细胞器的生物,称为真核生物。 一、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比较 二、真核微生物的主要类群 真核微生物: 是指一大类有完整细胞核、结构精巧的染色体和多种细 胞器的微生物

2、。 (一)显微藻类: 藻类是指除苔藓植物和维管束植物以外,基本上有叶绿 体,可进行光合作用,并伴随放出氧气的一大类真核生物, 它们大多属于只有通过显微镜才能观察到个体形态的微生物 。但也有一些藻类个体很大。 (二)原生动物: 原生动物是一类缺少真正细胞壁,细胞通常无色,具有 运动能力,并进行吞噬营养的单细胞真核生物。它们个体微 小,大多数都需要显微镜才能看见。 (三)真菌: 真菌具有以下特点: 1、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2、以产生大量孢子进行繁殖; 3、一般具有发达的菌丝体; 4、细胞壁多数含几丁质; 5、营养方式为异养吸收型; 6、陆生性较强。 三、真核细胞结构 (一)细胞壁: 1、真菌的细胞

3、壁 化学成分:多糖,少量蛋白质和脂类 多糖:微纤维-1,4单糖聚合物、无定形基质 低等真菌:纤维素 酵母菌:葡聚糖 高等陆生真菌:几丁质 不同生长阶段,真菌细胞壁化学成分明显不同 功能:固定细胞外形,保护细胞免受外界不良因子的损伤 2、藻类的细胞壁 l细胞壁厚度一般为10-20nm,有时仅为3-5nm l结构骨架 以微纤丝方式层状排列的纤维素,5080DW l间质多糖 杂多糖:褐藻酸、岩藻素、琼脂 2、原生质体的制备: 真菌细胞壁可被蜗牛酶降解,从而获得原生质体 。 (二)细胞膜: 呈流动镶嵌模型,具有典型的三层结构,主要成分是磷脂分 子和蛋白质,其结构和功能与原核相似 。 项目原核生物真核生

4、物 甾醇无(除支原体)有 磷脂磷脂酰甘油、磷脂酰乙 醇胺 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 醇胺 糖脂无有 电子传递链有无 基团转移有无 胞吞作用无有 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细胞质膜的差别 (三)细胞核 细胞遗传信息贮存、复制和转录的主要部位 外形固定(球状或椭圆状)、核膜包裹 数目:一个或多个 真菌的菌丝顶端细胞,常找不到细胞核 细胞核构成:核被膜、染色质、核仁和核基质 染色体形状 染色体数目 小孔、小孔、 染色质、染色质、 核膜、核膜、 核仁核仁 (四)细胞质及细胞器 位于细胞质膜和细胞核间的透明、粘稠、不断流动并充 满各种细胞器的溶胶,称为细胞质,包括细胞基质、细胞骨 架和各种细胞器。 1、细胞基质和细

5、胞骨架 (1)细胞基质:又叫细胞溶胶。指真核细胞中除细胞器以外 的胶状溶液。它是细胞代谢的重要基地。 (2)细胞骨架:是由微管、肌动蛋白丝(微丝)和中间丝3 种蛋白纤维构成的细胞支架,具有支持、运输和运动等功能 。 2、线粒体 (1)功能 进行氧化磷酸化的细胞器有机物转化为细胞生命活 动的直接能源ATP (2)形态 线粒体在活细胞中呈多形性,易变异等特点,形状多种 多样,以线状和颗粒状最常见。 (3)结构 囊状:0.51.0 um,双层膜结构,外膜内膜 嵴:管状嵴、板状嵴 基粒:ATP合成酶复合体。 脂蛋白复合物:电子传递链(呼吸链)的组成部分。 (4)线粒体是半自主性复制的细胞器 线粒体基质

6、内含有环状DNA及自身转录RNA与翻译蛋白质 的体系,但组成线粒体的各种蛋白质成分则是由核DNA和线粒 体DNA编码的 。 3、核糖体 核糖体又称核蛋白体,是存在于一 切细胞中的无膜包裹的颗粒状细胞器, 具有蛋白质合成功能。 (1)功能 是合成蛋白质的细胞器,它按照 mRNA的指令由氨基酸高效且精确地合成 多肽链。 (2)形态 颗粒状的结构,无被膜包裹。 (3)结构: 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RNA,蛋白质 分子分布在核糖体表面,RNA位于内层 。 为80s核糖体,由60s和40s大小亚基 组成。 4、内质网 定义 细胞质中一个与细胞基质相隔离、但彼此相通的囊腔和细 管系统,由脂质双分子层围成,内侧

7、与核被膜的外膜相通,核 周间隙是内质网腔的一部分。 内质网的类型 糙面内质网 膜上附有核糖体颗粒,合成运送胞外分泌蛋白 光面内质网:不含核糖体,与脂类与钙代谢相关 5、高尔基体 由48个排列较为整齐的扁平膜囊堆叠在一起构成, 膜囊周围有大量大小不等的囊泡结构。 功能: 浓缩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 形成糖蛋白和脂蛋白 分泌 6、叶绿体 一种由双层膜包裹、能转化光能为化学能的绿色颗粒状细胞 器,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l功能:具有进行光合作用即把CO2和H20合成葡萄糖并放出O2的重 要功能,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能量转换细胞器。 l叶绿体的形态与构造 1)外形多为扁平的圆形或椭圆形,略呈凸透镜状。 2)由3部

8、分组成,包括叶绿体膜(或称外被)、类囊体和基质。 3)叶绿体是真核细胞中的半自主性复制的细胞器。 7、溶酶体 溶酶体是由单层膜围绕、内含多种酸性水解酶类的囊泡状 细胞器,其主要功能是进行细胞内的消化作用。 8、微体: 是一种由单层膜包裹的、与溶酶体相似的小球形细胞器, 其内所含的主要是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又称过氧化物酶体。 (1)功能 避免细胞受过氧化氢毒害 氧化分解脂肪酸 (2)微体(数目、形态、大小和功能)的微生物分布 生物类型 不同个体 内外条件:糖、甲醇、脂肪酸 9、液泡:存在于真菌和藻类中,由单位膜分隔。 (1) 液泡的成分 贮藏物:糖原、脂肪、多磷酸盐 碱性氨基酸:精、鸟、谷氨酰胺

9、 酶类 (2)液泡的功能 维持细胞的渗透压 贮藏营养物 溶酶体 10、膜边体: 又称须边体或质膜外泡,是真菌特有的位于菌丝细 胞四周的质膜与细胞壁间,由单层膜包裹,膜边体形态 多样,可互相结合。 (1)形态:呈管状、囊状、球状、卵圆状或多层折叠膜状 ,其内含有泡状物或颗粒状物。 (2)形成:由高尔基体或内质网的特定部位形成,各个膜 边体能互相结合,也可与别的细胞器或膜相结合。 (3)功能:可能与分泌水解酶或合成细胞壁有关。 11、几丁质酶体 是一种存在于菌丝顶端细胞的微小泡囊,又称壳体, 其功能是将其中所含的几丁质酶运至菌丝顶端细胞合成几 丁质纤维,保证菌丝的延伸。 12、氢化酶体 是一种由单

10、层酶包裹的球状细胞器,内含氢化酶、氧 化还原酶、铁氧还蛋白和丙酮酸等,通常存在于鞭毛附近 ,为鞭毛运动提供能量。 (五)鞭毛以及纤毛 某些真核微生物细胞表面长有或长或短的毛发状、具有运 动功能的细胞器。 其中形态较长、数量较少者为鞭毛,而形态较短、数量较 多者为纤毛。 由伸出细胞外的鞭杆、嵌埋在细胞质膜上的基体以及把这 两者相连的过渡区共3部分组成。 鞭杆: 9+2型 基体: 9+0型 第二节 酵母菌 一、概述 非分类名词,一群能发酵糖类的单细胞微生物,属真菌类 。 1 、特点 (1)生活史中,个体主要以单细胞状态存在; (2)多数营出芽繁殖,也有的裂殖; (3)能发酵糖类产能; (4)细胞壁

11、常含甘露聚糖; (5)喜在含糖量较高、酸度较大的水生环境中生长。 2、与人类的关系 (1)重要的微生物资源; (2)重要的科研模式微生物; (3)有些酵母菌具有危害性。 二、形态构造 (一)形态大小 1、个体形态: 通常呈卵圆状、椭圆状、柱状或香肠状等。 2、细胞大小:大小在1-5um X 5-30um之间。 (二)细胞结构: 酵母菌为单细胞,无鞭毛,不运动。 1、细胞壁 (1)化学组成: 三明治状的“酵母纤维素”:分三层,外层为甘露糖,内 层为葡聚糖,其间夹有一层蛋白质分子。芽痕周围有少许几丁质 。 (2)原生质体的制备:用蜗牛消化酶水解细胞壁。 2、细胞膜 与原核基本相同,但含甾醇。由于有

12、细胞器分化,功能不及 细菌多,主要是调节渗透压、吸收营养、分泌代谢物等。 3、细胞核 真核:多孔核膜包裹起来的定形细胞核,大量核孔,可 见染色体,一个或几个核仁,核膜外有中心体。 酵母细胞核的观察 活细胞细胞核:相差显微镜 核内染色体:碱性品红或姬姆萨染色法 4、其他细胞构造 (1)大型液泡: 存在于成熟的酵母菌细胞。 内含有一些水解酶以及聚磷酸、类脂、中间代谢物和金属 离子等。 (2)线粒体:含有一环状DNA。呼吸酶系载体, “动力工厂 ” 。 有氧条件:杆状或球状线粒体 无氧条件:无嵴、无氧化磷酸化功能的线粒体 (3)“2um质粒 ”:闭合环状超螺旋DNA分子,外源DNA载体。 (4)线状

13、质粒: (5)微体: 只有一层约7nm单位膜包裹、直径约3m的圆形或卵圆形的 细胞器。其功能可能是参与甲醇和烷烃的氧化。 (三)显微镜观察方法 1、通过美蓝染液水浸片可观察酵母的形态和出芽生殖方 式,还可鉴别死活细胞; 2、用孔雀绿染液初染,脱色后用蕃红复染,用油镜可观察 到子囊孢子呈绿色,菌体和子囊呈粉红色。 三、培养特征 (一)菌落特征 与细菌菌落相似,较细菌菌落大而厚些,表面湿润 粘稠,易被挑起,不透明,多呈乳白色,只有少数呈红 色,个别为黑色,多有悦人的酒香味。 (二)液体培养 在液体培养基中,有的酵母菌生长产生沉淀,有的 在液体中均匀生长,有的则形成菌膜,有的菌膜较厚, 有的很薄,有

14、的则在容器壁上形成一圈菌环。 四、繁殖方式与生活史 (一)繁殖方式 只能进行无性繁殖的酵母:假酵母 具有有性生殖的酵母菌:真酵母 1、无性繁殖:是指不经两性细胞结合而进行的繁殖。 (1)芽殖:酵母菌最常见的繁殖方式。 l芽殖Budding:良好的生长和营养条件 l假菌丝(Pseudohyphae):藕节状,连接面积狭小 l真菌丝(Euhyphae):横隔面积与细胞直径一致 l芽体,芽孢子(Budding Spore)的形成过程 细胞壁变薄 新细胞积聚 新细胞壁形成 l芽痕(Budding Scar):母细胞上的 l蒂痕(Birth Scar):只有一个 (2)裂殖:酵母菌的裂殖与细菌的裂殖相似

15、:细胞伸长、核分 裂为二、细胞中央出现隔膜,将细胞横分为两个相等大小的、 各具有一个核的子细胞。 (3)产生掷孢子等无性孢子 无性孢子是指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直接由菌丝分化形成 的繁殖性小体。 2、有性繁殖产生子囊及子囊孢子 有性孢子是指经过两性细胞结合,经质配、核配、减数分裂 形成的繁殖性小体。 (1)子囊是一种含有有性孢子即子囊孢子的呈球形、棒形、 或圆筒形的囊状结构。 (2)子囊孢子是接合子的产物,即由雄的与雌的核融合后经 两次减数分裂在子囊内形成。 (3)子囊孢子的形成过程 接触 融合 质配 核配 减数分裂形成子核 孢子壁形成 3、形成孢子条件 (1)营养充足强壮幼龄细胞 (2)适当温、湿度(25-30,80%) (3)空气要流通 (4)适当的生孢子培养基 (二)生活史 个体经一系列生长、发育阶段后而产生下一代个体的全部过 程,就称为该生物的生活史或生命周期。 酵母菌的生活史可分为三个类型: 1、营养体既可以单倍体(n)也可以二倍体(2n)形式存在 酿酒酵母 2、营养体只能以单倍体(n)形式存在 八孢裂殖酵母 3、营养体只能以二倍体(2n)形式存在 路德类酵母 1、营养体既可以单倍体(n)也可以二倍体(2n)形式存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