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考编教育学心理学题库

上传人:ali****an 文档编号:118740130 上传时间:2019-12-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师考编教育学心理学题库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老师考编教育学心理学题库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老师考编教育学心理学题库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老师考编教育学心理学题库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老师考编教育学心理学题库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老师考编教育学心理学题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师考编教育学心理学题库(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专业知识试题:精选知识点练1.中学生学完英语单词后,教师要求他们课后立即背诵。这里教师所运用的记忆规律是()。A.多感官参与B.学程度适当C.复方式的多样化D.及时复2.西周时期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为“六艺”,“六艺”包括()。A.礼、乐B.射、御C.文、算D.书、数3.属于我国普通教育学校教学任务的是()。A.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B.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C.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D.提高学生在课外独立自主进行学的能力4.墨家对于获得知识的理解,认为主要有三种途径()。A.亲知B.熟知C.闻知D.说知E.见知5.兼容班级上课与个

2、别教学的优点,将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自学结合在一起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道尔顿制B.兰贝制C.特朗普制D.文纳特卡制6.教学相长这一提法()。A.最早出现于论语B.指明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C.是我国新型的师生关系的特点之一D.说明教学过程包含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要素7.在现代教育中,教育活动的重心由教师转向教材。(判断题)8.一个班级里几十个学生集合在一起,有了班级组织,就标志着班集体的形成。(判断题)9.非正式群体在班级管理中只有消极作用。(判断题)10.具有场独立认知方式的人,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常常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判断题)正确答案及解析

3、:1.【答案】D。2.【答案】ABD。3.【答案】ABC。4.【答案】ACD。中公专家解析:墨家认为获得知识的途径“亲知”、“闻知”和“说知”三种途径,其中“说知”是依靠推理的方法来追求理性知识。5.【答案】C。6.【答案】C。中公专家解析: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尊师爱生、民主等、教学相长、心理相容。教学相长出自学记。7.【答案】。中公专家解析;在现代教育中,教育活动的重心由教师转向学生。8.【答案】。9.【答案】。10.【答案】。2015常州教师招聘教育学班级管理单选题练三1、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B、全面了解学生C、培养优良的班风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答案:

4、B2、学校对学生教育管理的具体执行者是()A、任课教师B、班主任C、教导处D、校长答案:B3、班级管理的基本功能是()A、运用教学技术手段精心设计各种不同教学活动B、共同建立良好的班级秩序和健康的班级风气C、帮助学生成为学自主、生活自理、工作自治的人D、进行社会角色的学答案:B4、班主任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内在学、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进行小结与评价。这项工作是()。A、班主任工作总结B、建立学生档案C、班主任工作计划D、操行评定答案:D5、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来建立管理机制。A、学校B、教师C、教育内容D、学生答案:D6、班级组织建构的首要原则是()A

5、、有利于教育的原则B、目标一致的原则C、可接受性原则D、有利于身心发展的原则答案:A7、班级建设设计以()最为重要。A、实现目标的途径B、实现目标的具体方法C、实现目标的工作程序D、班级建设目标的制定答案:D8、班级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手段是()A、交往B、学C、课堂D、课外活动答案:A9、教学管理的核心是()A、教学思想管理B、常规管理C、教学质量管理D、教学管理中计算机的应用答案:C10、我国当前班级管理的实践中,采用的最多的领导方式是()A、“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B、“集体中心”的领导方式C、型的领导方式D、民主型的领导方式答案:A11、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是()A、共同的奋斗目

6、标B、班主任的要求C、班级内部的矛盾斗争D、共同的活动答案:A12、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A、成立了班委会B、开展了班级工作C、形成了正确地集体舆论D、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答案:C13、以下不属于班级组织管理工作的是()答案:AA、指导学生成立自治组织B、丰富班级管理角色C、班级小干部的岗位转换D、形成班级管理角色的动态分配制度14、19世纪对班级组织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的“导生制”出现在()A、德国B、英国C、美国D、法国答案:B15、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最好载体是()A、学小组B、班集体C、成为班长D、成为学校组织成员答案:B16、班集体在育人方面突出价值的实现是通过()A、

7、班主任B、班干部C、男女学生D、集体教育答案:D17、在当前班级管理实践中,有两种领导方式运用得比较多,一是“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另外一种是()的领导方式。A、“学生中心”B、“教师中心”C、“德育中心”D、“集体中心”答案:D2015常州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学综合试题及答案(2)、单项选择题1.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是()。A.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B.促进新旧知识联系C.促进新知识长期保存D.促进短时记忆2.负有中小学生受教育权实现义务的主体不包括()。A.教师B.学校C.国家D.企业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中“愤”与“悱”的意思()。A.愤:心求通而未得之。悱:口欲言而未能其貌B.

8、愤:愤怒。悱:想说而说不出来C.愤:感觉不满足,努力地去做。悱:感觉心情不舒畅D.愤:因不满意而心情激动。悱:感觉心情不舒畅4.疏导原则就是()原则。A.导向性B.因材施教C.循循善诱D.有的放矢5.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A.建立班集体B.评定学生操行C.抓好学生学D.组织学生活动6.属于非测验的评价手段的是()。A.观察B.判断C.反思D.分析7.属于自编测验的类型的是()A.工作日记B.客观题C.等级评价量表D.行为检查单8.学生明知故犯,言行不一的主要原因是()。A.道德情感异常B.道德行为不良C.道德意志薄弱D.道德认识缺乏9.()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A.教学方法B.教学

9、原则C.教学任务D.教学目的10.提出“化民成俗,其必有学”的论著是()。A.理想国B.学记C.政治学D.大学11.“知子莫如父,知女莫如母。”说明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具有()。A.先导性B.感染性C.性D.针对性12.据记载,我国的小学最早出现于()。A.殷周时代B.秦代C.唐代D.明代13.一般来说小学阶段相当于人生发展的()。A.幼儿期B.少年期C.童年期D.青春期14.小学教材的编写,在内容上最重要的是要考虑()。A.形象性与兴趣性B.娱乐性与生活性C.科学性与思想性D.知识性与个性15.学生通过认识书本知识去认识客观世界.这反映了下列教学过程特点中的()A.引导性B.间接性C.简洁性

10、D.交往性16.在德育过程中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一般称为()。A.道德情感B.道德意志C.道德观念D.道德行为17.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是()统一的过程。A.个体与环境B.个体与社会C.个体与教育D.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18.小学班主任的中心环节是()。A.了解学生B.班会活动C.建立学生档案D.组织和培养班集体19.课外活动不包括()。A.社会活动B.科技活动C.文学艺术活动D.选修课20.属于主题班会形式的是()。A.主题报告会B.学科小组C.科技活动D.社会公益活动二、填空题21.小学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_教育。22.根据课程的组

11、织方式,可把课程分为:分科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_。23.主题班会应以_为主,教师不能包办。24.教学大纲即_,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25.课外活动计划实施的终结性环节是_。26.小学毕业考试在县级教育部门的指导下,一般由_命题,农村也可由乡、镇教育管理机构组织命题。27.课程设计要强调_、探索性、实践性保证学生的自主学和亲身实践,注重学生的探索、获得各种直接经验。28.教育技术的_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包括工艺、设备、程序、手段等)在教育上的运用,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化。29.我国义务教育的学制年限通常有:小学六年、初中三

12、年的“_”;小学五年、初中四年的“五四学制”;小学和初中“九年一贯制”。30._的教育目的决定了全面发展教育的整体内容,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三、判断题31.阶段性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它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32.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发展的需要。()33.外铄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34.课程设计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学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组织学校活动的基本纲领和重要依据。35

13、.学生的学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这是学生学与从事学活动的其他社会成员的区别之一。()36.学校教师要贯彻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和下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学生参加各类实现教育目的的活动等。()37.教学计划规定了各学科的基本要求、各种活动的主要任务和基本要求等,还设置了“地方安排课程”。()38.国家举办各种学校,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发展中等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并且发展学前教育。()39.运用知识的目的在于使教师及时获得关于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以调整教学进程与要求。()40.智育是传授给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41.简

14、述课程计划编制的原则。42.什么叫“义务教育”?它与“普及教育”有什么不同?43.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有哪些?44.我国义务教育法的立法依据是什么?45.对学生进行操行评定的目的是什么?46.下面是三个小学生的对话:学生甲:“我觉得我爸爸最伟大,爸爸对我影响最大,学校教育可有可无。”学生乙:“当然老师的作用最大了,没老师的教育,你能识字吗?”学生丙:“我觉得社会最伟大,警察叔叔很辛苦,能抓坏人。”请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角度,结合案例谈谈你的看法。1.A2.D3.A4.C5.A6.A7.B8.C9.A10.B11.D12.A13.C14.C15.B16.B17.D18

15、.D19.D20.A21.劳动技术22.核心课程23.学生24.学科课程标准25.总结26.学校27.自主性28.现代化29.六三学制30.全面发展31.32.33.34.35.36.37.38.39.40.41.【答案要点】课程计划编制的原则是:第一,保证实现教育目的与任务,体现课程结构的完整性。既要体现促进学生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又要保证各类学科之间的协调衡。第二,以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要充分考虑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经验与技能,科学把握知识的衔接性和学生的可接受性,正确处理好学生的现实与发展之间的关系。第三,依据科学的课程理论,处理好课程系统内部范畴的几个基本关系,体现知识的基础性和多样性。这些基本关系包括:基础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