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系毕业论文论民俗特色旅游资源的开发

上传人:ali****an 文档编号:118738315 上传时间:2019-12-2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3.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管理系毕业论文论民俗特色旅游资源的开发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旅游管理系毕业论文论民俗特色旅游资源的开发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旅游管理系毕业论文论民俗特色旅游资源的开发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旅游管理系毕业论文论民俗特色旅游资源的开发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旅游管理系毕业论文论民俗特色旅游资源的开发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旅游管理系毕业论文论民俗特色旅游资源的开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管理系毕业论文论民俗特色旅游资源的开发(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件一: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南京旅游职业学院 旅游管理学院旅游管理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题目: 论民俗特色旅游资源的开发论民俗特色旅游资源的开发 系系 (院)(院) 旅游管理系旅游管理系 专业班级专业班级 学学 号号 学生姓名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指导教师 职称职称 实习单位实习单位 岗位岗位 2013 年 04 月 15 日 I 论民俗特色旅游资源的开发 摘要摘要:民俗旅游作为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是以特定地域或特定民族的传统风俗 为资源而加以保护、开发的旅游产品。文章阐释了民俗旅游的定义、特点及开发民 俗旅游资源的意义,分析了我国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

2、就 如何开发民俗特色旅游资源提出了建议。 关键字关键字:民俗特色旅游;旅游开发 II 目目 录录 引 言.1 1 民俗特色旅游发展概况 .2 1.1 民俗旅游的定义 .2 1.2 民俗旅游的特点 .2 1.3 民俗旅游开发的意义 .3 2 国内外民俗旅游开发的六种模式 .4 2.1 集锦荟萃式.4 2.2 复古再现式.4 2.3 原地浓缩式.4 2.4 原生自然式.5 2.5 主题附会式.5 2.6 短期表现式.5 3 我国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6 3.1 我国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6 3.2 民俗特色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7 4 民俗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建议 .8

3、4.1 深层次挖掘文化内涵,突出特色 .8 4.2 把民俗文化旅游的软件建设与硬件建设结合起来 .8 4.3 根植地方文化,移植与嫁接外来文化 .8 4.4 把民俗活动与商贸结合起来 .9 4.5“雅”与“俗”相结合.9 4.6 充分利用游客的求似、求异与求古心理 .9 5 结论 .11 参考文献.12 致 谢.13 0 引 言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56 个民族共同创造了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汉族和各少数民族的服饰饮食、婚丧嫁娶、待客礼仪、节庆游乐、民族工艺、建筑 形式等等,都各有特色,形成了我国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景观。这些民俗文化现象, 以其丰富的内容、浓厚的地方色彩、鲜明的民族特

4、点,吸引着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构成我国民俗旅游开发的丰厚资源,具有极高的旅游价值。我们要结合实际,大力开 发民俗特色文化的旅游,促进我国旅游经发展。 1 1 民俗特色旅游发展概况 游客来到我国,除了进行自然山水观光、文物古迹凭吊之外,更主要的是进行 民族民俗风情游,也就是民俗旅游。从西方文化型的客源国来华的旅游者,由于求 新求异旅游动机的驱使,也会抱着探索东方异质文化奥秘的猎奇心理,希望了解那 些书本上没有的东西,东方古国大陆十多亿人民是怎么样生活的,并且先睹为快。 所以中国民俗风情,也就是民族民俗旅游。 1.1 民俗旅游的定义 任何一个学科,都是由概念和范畴组成的,民俗旅游是民俗旅游学最主要

5、最基 本的概念任何一个学科,都是由概念,它是从理论上建立民俗旅游学科体系的基础, 也是进行民俗旅游学科建设的首要任务。在我国,把民俗事项作为一项现代旅游活 动来开展,是 80 年代的事。关于民俗旅游的概念,只是到了 90 年代,民俗学界和 旅游学界的学者才进行了一些零星的阐述。1990 年,西敬亭、叶涛首先提出了“民 俗旅游”的概念, “顾名思义,民俗旅游是民俗与旅游的结缘,是以民俗事象为主体 内容的旅游活动。 民俗文化是以民间文化和民俗凤情为主体的民族民间的物质上、精神上和制度 上的传统,它包括生产与生活习俗.游艺竞技习俗、岁时岁日习俗、礼仪制度习俗、 社会组织习俗、民间文学艺术等。民俗旅游

6、是指人们离开惯常住地,到异地去以地 域民俗事项为主要观赏内容而进行的文化旅游活动的总和.每个国家,每个民族或地 区均有自己的传统节日,而绚丽多彩的传统风俗、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多在节日中 体现出来。民俗学大师钟敬文指出,民俗就是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 人民所创造享用并传承的生活文化,高丙中先生说民俗是群体的生活文化,有生活的 地方就有民俗。何谓旅游“,旅游在本质上是一种文明所形成的生活方式,是一种文 化现象,一个系统,是人类物质文化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的一个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 在这个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旅游风尚是人类民俗的一部分,从历史到现在,从少数人 的旅行到大众旅游,本身就是一种生

7、活风俗的变化,并且这些旅游行为无不伴随着很 厚重的民俗,不断发生着变迁或传承。 1.2 民俗旅游的特点 其一,民俗具有群众性。社会民众特别是社会底层民众都参与各种民俗活动。 2 其二,民俗具有传统性。民俗的产生,是与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水平 密切相关的。 其三,民俗具有融合性。任何地区任何民族的民俗,既是共时的,又包含丰富 的历时的内容。民俗会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对自然和社会认识能力的提高 而不断丰富和扩大,这样就会出现众多种习俗同时存在、混融在一起的现象。 1.3 民俗旅游开发的意义 民俗是一种群众性的文化创造成果,是一定的社会群体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为 应付各种环境、满足各种需要

8、而不断积累起来的一种社会创造物,是没有个人版权所 有的群众文化积淀。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品格、原始文化品格、生活属性品格、 动态积累品格、历史传承品格和地域变异、阶级阶层变异等多重品格。是一种始终 生生不息的文化现象,重视民俗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我国多元一体、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的源 头、根基和底层,是各族人民性格、精神和情感的重要载体,也是国情、民情的重 要组成部分。对民俗旅游资源进行科学的开发和合理的利用,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 意义。 3 2 国内外民俗旅游开发的六种模式 通过对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进行精选和加工,激发人们前来观赏民俗、了解

9、文 化的旅游开发行为可以概括为六种基本模式。 2.1 集锦荟萃式 指将散布于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典型民俗集中于一个主题公园内表现出来,如深 圳中国民俗文化村和美国佛罗里达州锦绣中华、北京中华民族园集中表现了中国的 民族民俗文化,台湾九族文化村集中表现了高山族、格鲁族等分布于台湾附近的九 个民族的民俗文化,云南民族文化村集中表现了云南境内的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 这一模式的优点是可以让游客用很短的时间、走很少的路程就领略到原本需花很长 时间、很长路程才能了解到的民俗文化,其缺点是在复制加工过程中会损失很多原 有的民俗文化信息内涵,如果建设态度不够严谨,可能会歪曲民俗文化。 2.2 复古再现式 它是对现

10、已消失的民俗文化通过信息搜集、整理、建设、再现,让游客了解过 去的民俗文化。如美国的“活人博物馆”中,员工作为几百年的抵美“移民”而出 现,身着十六、十七世纪美国劳动人民的服饰,向游客表演了用方形的扁担挑水、 用原始农具耕作、用独轮车运输等古老的传统习俗以及各种民间舞蹈,吸引了大量 国内外游客。杭州和香港的宋城、无锡的唐城、吴文化公园也属此类。这种模式的 优点是可以令时光“倒流” ,满足游客原本不能实现的愿望,但也存在着与集锦举苹 式共同的缺点。 2.3 原地浓缩式 一些少数民族村落或民俗文化丰富独特的地区由于时代的发展已在建筑、服饰、 风俗等方面有所淡化,不再典型,或者民俗文化的一些重要活动

11、(如节庆、婚嫁) 原本在特定的时期才会呈现,令游客不能完全领会当地民俗文化的风韵,故当地政 府或投资商在当地觅取合适地段建以当地民俗文化为主题的主题园,集中呈现其民 俗精华,如海南中部的苗寨和黎塞风情园均属此类,其优点是便利了游客充分了解 当地或该民族的民俗文化精髓,其缺点是在真迹旁边造“真迹”,令游客自然形成 4 对比,对有些游客不能构成吸引力。 以上三种形式可以归并为一个大类,即博物馆类,以丰富的民俗文化知识为特 征,其员工都是专门的旅游业从业人员。 2.4 原生自然式 它是在一个民俗文化相对丰富的地域中选择一个最为典型、交通也比较便利的 村落对旅游者展开宣传,以村民的自然生活生产和村落的

12、自然型态为旅游内容,除 了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外几乎没有加工改造,如广东连南三排瑶寨、夏威夷毛利人 村落等,其优点是投资很少,让游客有真实感,能自然地与当地居民交流,甚至亲 身参与劳作,有很大的活动自由度,缺点是难以将旅游开发带来的利益公平地分配 给村民,村民的正常生产生活受到干扰后可能产生抵触或不合作,难以保证村民们 在接待游客时保持热情、友好、不唯利是图。 2.5 主题附会式 指将民俗文化主题与某一特定功能的旅游业设施结合起来,形成相得益彰的效 果,如苏州名园“网师园”传统上仅白天对外开放,让游人欣赏江南园林的造园艺 术和文化内涵,夜间不对外开放,但 2011 年网师园推出了“古典夜园”活动,利用 园内各厅堂分别表现一两段苏州评弹、昆曲等各种类型的地方民俗文化艺术,游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