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高中一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模块考试题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18730812 上传时间:2019-12-2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高中一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模块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学高中一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模块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学高中一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模块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学高中一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模块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学高中一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模块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高中一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模块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高中一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模块考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 .辽宁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模块考试试题一、现代文阅读(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XXK金就是金属,包括铜、铁等。这里是指用铜、铁等金属所制的器皿、器物,特别是古代的铜器。它们不管是作为实用的或是祭祀的,都是铜及其合金所制的器物。古代把商、周的铜器叫做“吉金”,就是好的金,吉祥的金。这种冶炼方法在当时已很发达,已能制造合金。制造出来的器皿,很多都有刻铸的文字。现在一般所说的“金”是指金文,又叫“钟鼎文”。商、周时代,诸侯贵族常常大批地制作铜器,上面刻铸铭文,现在陆续出土的不少。许慎有“郡国亦往往于山川得鼎彝”的话,可见汉朝时已有出土的。这

2、种陆续的出土,到清朝末年,成为研究的大宗,拓本、实物,日呈纷纭,使人眼花缭乱。到了现在,对于这方面的研究探讨就更加繁荣,方法也更加科学。从前的收藏家,不是官僚就是有钱人,他们的收藏,往往秘不示人。偶然有拓本流传出来,也不是人人可得而见之的。现在印刷术方便了,从器形到文字,大家都能看到,具有研究的条件,所以研究日见深入。发掘的方式,也愈有经验,愈加科学。从前出土的器物,辗转于古董商人与收藏家之间。它是哪里出土的?不知道。甚至一个器的盖子在一个人手里,而器本身则到了另一个人手里。从宋代到清代,大都把这类器物叫做“古董”,也叫“古玩”,是文人鉴赏的玩物。即或考证点文字,也是瞎猜。我们当然不能否认他们

3、的考证功劳,但那是极其有限,远远不够的,还有许多错误。稍进一步的,把它们当做艺术品。西洋人、日本人买去中国的古铜器,研究它们的花纹。中国人也有研究花纹的。这种情形,始于六十多年前,这仍是停留在局部的研究,偶然有几个器皿做点比较。谈到全面地着手研究,我们不能不佩服近代的容庚容希白先生,他对于铜器研究的功劳是很大的。他著有商周彝器通考,连器形、花纹带铭文都加以研究;还著有金文编,把青铜器上的字按类按说文字序编排,例如不同器皿上的“天”字,都放在一块。这是近代真正下大气力全面地介绍和研究青铜器及金文的。此外,罗振玉的三代吉金文存,也是很重要的资料。现在已有人着手重新把至今出土的商周铜器铭文加以统编,

4、这就更加全面了,只是现在还没有出版。对于文字的考释,能令人心服口服的,首推不久前故去的于思泊先生。他的考释最为扎实,决不穿凿附会。他还用古文字考证古书,成就比清末孙诒让等人大得多了。到今天为止,容、于两先生的著作以及罗的三代吉金文存等,仍是我们研究铜器和金文的重要参考材料。随着条件的改善,今后在这方面的研究一定会愈来愈完备,愈来愈深入。甲骨文也被附在金文之后,讲金石的书往往连带讲甲骨,不是附在前头就是附在后头。其实甲骨应和铜器同样看待,甲骨文是金文的前身。商代刻在甲骨和铜器上的文字,往往有很大的相似,所以甲骨也应放在我们现在谈“金”的范围。(选自启功:金石书画漫谈,有删节)1下列关于“金”的表

5、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古代把商周的铜器叫做“吉金”,金本来指金属,在文中主要指商、周时期祭祀时和生活中的用铜、铁等金属所制成的器皿、器物。B金文或钟鼎文就是现在一般所说的“金”,指的是商、周时期制造出来的金属器皿上刻铸的文字。C对于金文的考释,已作古的于思泊先生做的最为扎实,决不穿凿附会,在用古文字考证古书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D甲骨文常常放在金文之后,而且商代刻在甲骨上的文字和金属器皿上的文字有很大相似性,所以甲骨也属于“金”的范围。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商、周时代的铜器从汉朝已经开始陆续出土,直到清朝,各种实物和拓本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研究的

6、可能。B古代的收藏家多为官僚和有钱人,他们的收藏一般很少给外人看,偶然有流传出来的拓本,也不是人人可得而见之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研究工作。C古人把金器当做“古董”或“古玩”,大多只是作为鉴赏的玩物,而不是研究的对象,所以,即或考证点文字,但其考证功劳也是极其有限的。D近代的容希白先生对青铜器研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写的商周彝器通考金文编等,全面地介绍和研究青铜器和金文,把至今出土的商周铜器铭文加以统编。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A随着印刷术的发展,发掘方式的科学,为深入地研究古代青铜器和金文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所以,这方面的研究也愈来愈完备,愈来愈深入。B古人在

7、考证文字时,往往都是瞎猜,对于铜器的研究非常不成熟,而这其中的许多错误对后世的研究会起到一定的误导。C日本人和西方人也通过买的方式来研究中国古代的铜器,但是他们只研究铜器的花纹,且停留在局部的研究,作点器皿之间的比较。D尽管条件已经改善,但是容希白、于思泊、罗振玉三人的著作仍是我们现在研究铜器和金文的重要参考资料。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11题。(共38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桓阶字伯绪,长沙临湘人也。仕郡功曹。太守孙坚举阶孝廉,除尚书郎,父丧还乡里。会坚击刘表战死,阶冒难诣表乞坚丧,表义而与之。后太祖与袁绍相拒于官渡,表举州以应绍。阶说其太守张羡曰:“夫举事而不本于义,

8、未有不败者也。故齐桓率诸侯以尊周,晋文逐叔带以纳王。今袁氏反此,而刘牧应之,取祸之道也。明府欲立功明义,全福远祸,不宜与之同也。”羡曰:“然则何向而可?”阶曰:“曹公虽弱,仗义而起,救朝廷之危,奉王命而讨有罪,孰敢不服?今若举四郡保三江以待其来,而为之内应,不亦可乎!”羡曰:“善。”乃举长沙及旁三郡以拒表,遣使诣太祖。太祖大悦。会绍与太祖连战,军未得南。而表急攻羡,羡病死。城陷,阶遂自匿。久之,刘表辟为从事祭酒,欲妻以妻妹蔡氏。阶自陈已结婚,拒而不受,因辞疾告退。 太祖定荆州,闻其为张羡谋也,异之,辟为丞相掾主簿,迁赵郡太守。魏国初建,为虎贲中郎将、侍中,时太子未定,而临淄侯植有宠。阶数陈文帝

9、德优齿长,宜为储副,公规密谏,前后恳至。又毛玠、徐弈以刚蹇少党,而为西曹掾丁仪所不善,仪屡言其短,赖阶左右以自全保,其将顺匡救,多此类也。迁尚书,典选举。曹仁为关羽所围,太祖遣徐晃救之,不解。太祖欲自南征,以问群下。群下皆谓:“王不亟行,今败矣。”阶独曰:“大王以仁等为足料事势不也?”曰:“能。”“大王恐二人遗力邪?”曰:“不”。“然则何为自往?”曰:“吾恐虏众多,而晃等势不便耳。”阶曰:“今仁等处重围之中而守死无贰者,诚以大王远为之势也,夫居万死之地,必有死争之心,内怀死争,外有强救,大王案六军以示余力,何忧于败而欲自往?”太祖善其言,驻军于摩陂。贼遂退。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 4对下列句子中

10、重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大王案六军以示余力 案:止住、停住 B、 阶冒难诣表乞坚丧 诣:往、到 C、迁尚书,典选举 典:主管 D、会绍与太祖连战,军未得南 南:向南、往南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闻其为张羡谋也 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 B、太祖欲自南征,以问群下 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C、乃举长沙及旁三郡以拒表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D、阶说其太守张羡曰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其地 6、下列对句子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夫居万死之地/必有死争之心/内怀死争/外有强救/大王案六军

11、以示余力/何忧于败而欲自往 B、夫居万死之地必有死争之心内怀/死争外有强救大王/案六军以示余力/何忧于败而欲自往 C、夫居万死之地/必有死争之心内怀/死争外有强救/大王案六军/以示余力何忧于败/而欲自往 D、夫居万死之地/必有死争之心内怀/死争外有强救/大王案六军以示余力/何忧于败/而欲自往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题5分,共10分) (1)明府欲立功明义,全福远祸,不宜与之同也 (2)阶数陈文帝德优齿长,宜为储副,公规密谏,前后恳至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李骥,字尚德,郯城人。举洪武二十六年乡试。入国学,居三年,授户科给事中。时关市讥商旅,发及

12、囊箧,骥奏止之。寻坐事免。建文时,荐起新乡知县,招流亡,给以农具,复业者数千人。内艰去官,民相率奏留者数四,不许。永乐初,服阕,改知东安。事有病民,辄奏于朝,罢免之。有嫠妇子啮死,诉于骥。骥祷城隍神,深自咎责。明旦,狼死于其所。侍郎李昶等交荐,擢刑部郎中。奏陈十余事,多见采纳。坐累,谪役保安。 建文时,荐起新乡知县,招流亡,给以农具,复业者数千人。内艰去,官民相率奏留者数四,不许。永乐初,服阕,改知东安。事有病民,辄奏于朝,罢免之。有嫠妇子啮死,诉于骥。骥祷城隍神,深自咎责。明旦,狼死于其所。侍郎李昶等交荐,擢刑部侍郎。奏陈十余事,多见采纳。坐累,谪役保安。 洪熙时,有诏求贤,荐为御史。陈经国

13、利民十事,仁宗嘉纳。宣德五年巡视仓场,军高祥盗仓粟,骥执而鞫之。祥父妾言,祥与张贵等同盗,骥受贵等贿故独罪祥。刑部侍郎施礼遂论骥死。骥上章自辨,帝曰:“御史即擒盗,安肯纳贿!”命偕都察院再讯,骥果枉。帝乃切责礼,而复骥官。其年十一月,择廷臣二十五人为郡守,奉敕以行。骥授河南知府,肇庆则给事中王莹,琼州则户部郎中徐鉴,汀州则礼部员外郎许敬轩,宁波则刑部主事郑珞,抚州则大理寺正王升,后皆以政绩著。 河南境多盗,骥为设火甲,一户被盗,一甲偿之。犯者,大署其门曰盗贼之家。又为劝教文,振木铎以徇之。自是人咸改行,道不拾遗。郡有伊王府,王数请嘱,不从。中官及校卒虐民,又为骥所抑,恨甚。及冬至,令骥以四更往

14、陪位行礼。及骥如期往,诬骥后期,执而桎梏之,次日乃释。骥奏闻,帝怒,贻书让王,府中承奉、长史、典仪悉逮置于理。 骥持身端恪,晏居虽几席必正。莅郡六年卒,年七十。士民赴吊,咸哭失声。 (选自明史.李骥传) 8、 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寻坐事免 坐:因犯罪 B、骥受贵等贿故独罪祥 罪:问罪 C、大署其门曰盗贼之家 署:题写 D、骥奏闻,帝怒,贻书让王 闻:听见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 明旦,狼死于其所 某所,而母立于兹 B、 军高祥盗仓粟,骥执而鞫之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 振木铎以徇之 焉用亡郑以陪邻 D、 府中承奉、长史、典仪悉逮置于理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李骥关心百姓疾苦。像对狼咬死孩子的事件他曾向城隍神祷告,并深深自责。B、李骥关心国家的发展。如被提拔为刑部郎中时曾上书陈述了十多件事,多被采纳,推荐为御史时,曾陈述治国利民的十件事情,仁宗赞许并采纳。 C、李骥勇于捍卫自己的权利。如当刑部侍郎施礼定李骥死罪时,李骥上奏为自己辩护,最后证明果然是冤枉的;对无故被伊王府拘禁一事,李骥上书,皇上发怒,写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