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区域性政策的未来展望

上传人:ap****ve 文档编号:118725830 上传时间:2019-12-24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7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区域性政策的未来展望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国家区域性政策的未来展望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国家区域性政策的未来展望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国家区域性政策的未来展望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国家区域性政策的未来展望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家区域性政策的未来展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区域性政策的未来展望(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1 中国的国家区域政策展望 魏后凯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研究员、经济学博士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2 内容 当前区域发展中面临的主要矛盾 对区域发展若干理论问题的思考 对未来我国国家区域政策的展望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3 一、当前区域 发展中面临的主要矛盾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4 1、区域经济的不平衡增长 “十五”时期,我国仍呈现出东部地区增长较快 ,而其他地区增长较慢的不平衡格局。 东部10省市 12.4% 东北3省 10.9% 中部6省 10.7% 西部12省区市 11.1% 关于GRP增长速度与人均GRP的比较 中国社会

2、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5 90年代以来,其他地区与东部地区之间GRP 增长率差距已在趋于缩小。 西部比东部低 东北比东部低 “八五”时期 5.8 7.1个百分点 “九五”时期 2.0 2.0个百分点 “十五”时期 1.3 1.5个百分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6 地区经济呈不平衡增长态势, 但增 长率差距已开始缩小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7 东西经济增长的不平衡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8 下降的东北老工业基地: 制造业产值份额 1980 15.6% 2001 8.0% -7.6 增长率 1981-2001 7.6% 新兴工业基地: 制造业产值份额 1980 25.4%

3、2001 50.4% +25.0 增长率 1981-2001 14.8% 南方与北方的不平衡增长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9 市场转型与扩大的鸿沟 扩大的鸿沟: 马太效应? 2、城乡区域差距不断扩大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10 人均GRP相对水平:东部持续上升 ,其他地区持续下降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11 除个别年份外,东西部间人均GRP相对差距都在不 断扩大,但2005年已出现缩小的态势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12 历史因素和发展阶段的影响: 中国三大地带间人均收入差距的变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13 省际人均GRP差距:以1990年为拐点,大体呈

4、“U”型变动。2004年以来已开始缩小。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14 中国省际人均收入差距的变化:长期趋势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15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省际差距:大体呈“N”型变化 ,1993年之前扩大,之后开始缩小,但1998年之 后又开始扩大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16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趋势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17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生产活动一 直在向东部地区集中。 1980-2005 1999-2005 东部GRP比重 +11.9 +3.7个百分点 东北 -5.0 -1.3 中部 -3.5 -1.9 西部 -3.4 -0.5 3、人口

5、和经济活动分布不协调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18 区域经济的不平衡增长,导致经济生产活动持续 向东部地区集中。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19 1985-2003年间,除烟草制造业外,钢 铁、石化、电子信息、纺织等制造业 生产能力都在向东部地区集中。 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大区人口分 布却保持相对稳定。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20 由此形成两个不协调: 工业生产与能源、原材料产地脱节 就业岗位与人口分布不协 我国四大区域人口与生产总值分布的不协调系数: 1980-1990年 14.6个百分点 1991-2000年 18.1个百分点 2001-2005年 20.3个百分点。

6、造成的影响: 造成大规模的民工流动 造成大规模的资源调动,加剧运力紧张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21 4、空间开发无序问题突出 城市规模不断扩张: 单纯的土地城市化 大城市扩张:摊大饼 183个城市要建国际大都市,40个城市要建CBD 开发区开而不发、盲目扩张: 开发区数量多、面积过大 淄博高新区115 km2,济南高新区162 km2,大庆高新区 规划面积208.5 km2。 大建“花园式工厂”:“圈地运动”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22 过密与过疏问题: 三大经济核心区开发强度过高,几乎快连成一片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23 空间结构的“四多四少” 空间结构 不合理 从

7、生产与生态看: 生产占用空间偏多 留给生态的空间偏少 从生产与生活看: 生产占用空间偏多 用于生活的空间偏少 从城市与农村看: 农村居住空间偏多 城市居住空间偏少 从城市内部看: 工业空间偏多 居住空间偏少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24 5、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 400个城市缺水,其中130多座城市缺水严重 工业企业呈现“四高三低”特征: “四高”:能耗高、物耗高、“三废”排放高、土地 消耗高 “三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低、自主创新能力 低 区域高速增长主要依靠“土地扩张”,土地利 用效率低 2004年全国53个国家高新区每km2已开发土地实 现销售收入只有3.03亿美元,仅相当于台湾新

8、竹 科学园的7.9%。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25 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吨标准煤/万元 )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26 2006年单位GDP能耗(吨标准煤/万元)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27 二氧 化硫 (公斤 /万元) 烟尘 (公斤 /万元) 粉尘 (公斤 /万元) 废水 (吨 /万元) 化学 需氧量 (公斤 /万元) 氨氮 (公斤 /万元) 固体 废弃物 (吨 /亿元) 全国30.0 13.1 12.6 33.7 7.7 0.73 229.2 东部地区16.9 4.9 5.0 27.0 4.2 0.34 17.1 东北地区26.4 20.2 11.1 29.8 8.

9、8 0.82 17.5 中部地区46.0 26.7 29.8 43.8 11.0 1.46 621.3 西部地区75.5 31.3 29.3 55.6 19.4 1.62 908.1 2005年单位工业增加值“三废”排放量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28 二、对区域发展 若干理论问题的思考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29 区域分工的演变 部门间分工/部门专业化 产品间分工/产品专业化 产业链分工/功能专业化 不同部门 同一部门 同一产品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1、新型分工与错位竞争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30 分工类型传统区域分工新型区域分工 部门间分工部门内分工产

10、业链分工 专业化形 式 部门专业化产品专业化功能专业化 分工特点在不同产业之间进 行 在同一产业不同产品 之间进行 按产业链的不同环节 、工序、模块进行 产业边界清晰较清晰弱化 分工模式以垂直分工为主以水平分工为主混合分工 空间分异不同产业在空间上 的分离 同一产业不同产品在 空间上的分离 价值链的不同环节、 工序、模块在空间上 的分离 形成机理地区比较优势或资 源禀赋差异 产品差别、消费者偏 好差别、需求的重叠 、规模经济 资源禀赋和技术水平 差异、规模经济、产 业关联经济 区域产业分工的基本类型和特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31 大都市圈的新型分工格局 大都市中心区(北 京、上海等

11、) 大都市郊区和 其他大中城市 其他城市 和小城镇 总部,R&D, 设计,培训 营销,批发零 售,商标广告 管理,售后服 务 加工制造,组 装,零部件 高技术 高技术 先进制造 一般制造 零部件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32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Centre: Hong Kong, Shanghai, Beijing Regional Management Centre: Guangzhou, Qingdao, Dalian, Wuhan, Xian, Chengdu, etc.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Centre Regiona

12、l Management Centre Chinas Management Centre in the Future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33 错位竞争 三个错位: 部门错位 产品错位 功能错位 从个体竞争到群体竞争 城市群竞争 产业链竞争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34 荷兰Ranstad 阿姆斯特丹 (空港、金融中心) 海牙 乌特勒茨 (行政中心) (运输物流中心) 鹿特丹 (海港、工业基地)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35 2、区域政策目标:效率与公平 过去的争论和误区 效率优先论 效率公平兼顾论 公平优先论 中央区域政策的目标抉择:效率还是公平? 市场机制:效率原则锦

13、上添花 政府干预:公平原则雪中送炭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36 3、迁移人口还是创造岗位? 开发模式: “就资金移动劳动力”战略 弊端:资源大调动 “就劳动力移动资金”战略 调整国家产业布局战略: 积极引导沿海企业和资金向其他地区转移,在中西 部和东北地区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和就业机会 实现各地区工作岗位与劳动力分布的相互协调和匹 配 户籍管理制度改革: 允许具有固定工作岗位的其他地区人口在东部安家 落户,使这些外来人员在为东部繁荣贡献力量的同 时也能够分享其利益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37 4、关于经济合理集聚的问题 不能满开发或过度开发 资源环境容量的限制:如何度量? 开发“

14、度”的把握:如何判别? 合理集聚问题 集聚有合理和不合理之分 不合理集聚: 要防止过度集聚 集聚不经济现象 超越承载能力:人口、经济、环境相协调 无效或无关联集聚 开发区:“一个大麻袋,装着一大堆土豆”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38 沿海三大都市圈是否需要进一步集聚 有些学者:还可以容纳6000-8000万人? 中长期科技规划区域专项: 认为:日本三大都市圈(大东京,阪神,名古屋)GDP占 全国的70%,而我国三大都市圈GDP仅占全国的35%,所 以,我国三大都市圈与世界 知名大都市圈还存在较大差距 。 不可比:日本大东京地区面积占全国的9.8%,人口占全国 的32.6%,而我国三大都市圈面积仅占全国的3.37%,人 口仅占12.58%,但GDP占35.96%。 主要问题:人口分布与GDP分布不协调,资源环境承载力 下降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39 适当进行产业疏导 防止某些地区因“过度集聚”而出现“膨胀病” ,产生经济“过密”与“过疏”问题,使一些边 远地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