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二汉代儒学解读

上传人:好** 文档编号:118725591 上传时间:2019-12-24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9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二汉代儒学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二汉代儒学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二汉代儒学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二汉代儒学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二汉代儒学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二汉代儒学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二汉代儒学解读(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一: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之二之二 汉代儒学汉代儒学 一、一、“ “焚书坑儒焚书坑儒” ”批评批评 二、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三、三、太学的出现太学的出现 四、四、科举制的文化影响科举制的文化影响 第第2 2课课 一、一、“ “焚书坑儒焚书坑儒” ”批评批评 秦朝,秦朝,“ “焚书坑儒焚书坑儒” ”,使儒学受,使儒学受 到压制,儒学走向低潮。到压制,儒学走向低潮。 1 1、“ “焚书坑儒焚书坑儒” ”的原因:的原因: 1 1)秦朝统一后,建立了专制主义政治)秦朝统一后,建立了专制主义政治 体制,文化成为政治权利的附庸。体制,文化

2、成为政治权利的附庸。 2 2)一些儒生和游士引用儒学经典,借)一些儒生和游士引用儒学经典,借 用古代圣贤的言论批评时政。用古代圣贤的言论批评时政。 3 3)导火线导火线:关于郡县制与分封制关于郡县制与分封制 之争。之争。 2 2、概况:、概况: 焚书:焚书:公元前公元前213213年,把秦国以外的历史年,把秦国以外的历史 书和民间收藏的诗书以及诸子百家书,通书和民间收藏的诗书以及诸子百家书,通 通烧毁,只有医药、卜筮和种植的书不烧通烧毁,只有医药、卜筮和种植的书不烧 。 坑儒:坑儒:第二年,一些方士和儒生背后议论第二年,一些方士和儒生背后议论 秦始皇贪权专断,滥用刑罚,秦始皇加以秦始皇贪权专断

3、,滥用刑罚,秦始皇加以 追查,最后活埋了追查,最后活埋了460460人。人。 焚书的围:焚书的围: 不焚的书:不焚的书: 六国的历史记载六国的历史记载+ +私人收藏的书私人收藏的书+ +严禁私严禁私 下谈论下谈论+ +严禁私藏禁书。严禁私藏禁书。 秦记秦记+ +博士管理的文献博士管理的文献+ +有实用价值有实用价值 的书籍(医药、卜筮、种树)。的书籍(医药、卜筮、种树)。 3 3、评价:、评价: 1 1)实质:)实质:是一种文化专制政策。是一种文化专制政策。 2 2)积极:)积极:在当时是必要的,在当时是必要的,有利于有利于加加 强思想控制,强思想控制,有利于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维护国家统一,

4、有有 利于利于巩固秦朝统治。巩固秦朝统治。 3 3)消极()消极(“ “灭学之祸灭学之祸” ”批评):批评): 成为两千年来文化专制政策的开端。成为两千年来文化专制政策的开端。 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 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 使儒学的发展走向低潮。使儒学的发展走向低潮。 思考思考1 1:战国和秦朝文化氛围有何战国和秦朝文化氛围有何 不同?原因何在?不同?原因何在? 1 1)战国)战国尚未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尚未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 家,各国纷争的局面造成学术氛围较宽松。家,各国纷争的局面造成学术氛围较宽松。 2 2)秦

5、朝)秦朝国家完成统一,建立了专制主国家完成统一,建立了专制主 义中央集权制度,为巩固统一,必须加强思义中央集权制度,为巩固统一,必须加强思 想控制。想控制。 战国:百家争鸣,思想解放;秦朝:死气沉沉战国:百家争鸣,思想解放;秦朝:死气沉沉 思考思考2 2:为什么儒学在秦时受到严厉打击?为什么儒学在秦时受到严厉打击? 思考思考3 3:为什么秦王朝不焚禁医药、卜筮为什么秦王朝不焚禁医药、卜筮 、种树之书、种树之书? ? 儒学以古非今,抨击时政,不利于秦的统治。儒学以古非今,抨击时政,不利于秦的统治。 1 1)秦朝焚书目的是为了遏制知识分子思想;)秦朝焚书目的是为了遏制知识分子思想; 2 2)医药、

6、卜筮、种树之书体现的是实用之学,)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体现的是实用之学, 对社会和国家直接有益,不构成对政权威胁。对社会和国家直接有益,不构成对政权威胁。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 1、原因:、原因: 1 1)政治上)政治上(现实需要):现实需要): 汉武帝时代,中国的汉武帝时代,中国的“ “大一统大一统” ”局面得到巩固,高度集权的专局面得到巩固,高度集权的专 制主义政体大体定型,但也面临许多问题,需要加强中央集制主义政体大体定型,但也面临许多问题,需要加强中央集 权,维护国家的统一。权,维护国家的统一。 汉武帝起用汉武帝起用“ “贤良文学贤良文学” ”的儒生,担任官

7、职,以备咨询治国方略的儒生,担任官职,以备咨询治国方略 。 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发挥,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发挥,使其更适应专制主使其更适应专制主 义中央集权的需要。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4 4)个人发挥:个人发挥: 2 2)政策上:)政策上: 3 3)文化上:)文化上: 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 汉武帝即位时面临的社会问题汉武帝即位时面临的社会问题 匈奴威胁,边患不止匈奴威胁,边患不止 诸侯坐大,威胁中央诸侯坐大,威胁中央 土地兼并,豪强势大土地兼并,豪强势大 要解决这一系列问题,要解决这一系列问题, 都迫切需要变汉初的都迫切需要变汉初的“ “无为

8、无为” ” 为为“ “有为有为” ”,那么,汉武帝该,那么,汉武帝该 选择怎样的治国思想呢?选择怎样的治国思想呢? 董仲舒生平董仲舒生平 董仲舒董仲舒(前前179179前前104 104年年) 广川广川(今河北景县今河北景县)人,西汉人,西汉 哲学家和政治家。曾任博士、哲学家和政治家。曾任博士、 江都相及胶西王相。汉武帝朝江都相及胶西王相。汉武帝朝 举贤良文学之士,进举贤良文学之士,进“天人三天人三 策策”,建议,建议“诸不在六艺诸不在六艺(礼、礼、 乐、射、御、书、数乐、射、御、书、数)之科、之科、 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 并进。并进。”为武帝所采纳,形成为武帝

9、所采纳,形成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治格局,为此后两千政治格局,为此后两千 余年间封建统治者所沿袭。余年间封建统治者所沿袭。 提出提出“君权神授君权神授”与与“天人感应天人感应” 从从理论上(理论上(“君权神授君权神授”)解决了汉武帝国家解决了汉武帝国家“大大 一统一统”的需要,有利于的需要,有利于巩固统治巩固统治(以思想的大一统(以思想的大一统 巩固政治的大一统);对统治者暴政也起了一定的巩固政治的大一统);对统治者暴政也起了一定的 限制作用。限制作用。 加强君权的需要加强君权的需要 中央集权的需要中央集权的需要 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 提出提出“大一统大一

10、统”和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发挥发挥“仁政仁政”:轻徭薄赋:轻徭薄赋 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思考:思考:董仲舒的核心观点是什么?董仲舒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宣扬宣扬“ “天人感应天人感应” ”、“ “君权神授君权神授” ” 拓展:拓展:董仲舒的儒学思想与春秋战国时董仲舒的儒学思想与春秋战国时 期孔孟儒家思想的主要区别是什么?期孔孟儒家思想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他的思想兼采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他的思想兼采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 的一些思想、宣扬皇帝是的一些思想、宣扬皇帝是“ “代天治民代天治民” ”, 神化封建统治,是神化封建统治,是带有神

11、学倾向的儒学带有神学倾向的儒学 。 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2 2、影响:、影响: 1 1)适应了适应了汉武帝时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汉武帝时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为其提供理论依据。为其提供理论依据。 2 2)结束了结束了各学派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百各学派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百 家争鸣局面彻底结束),家争鸣局面彻底结束),扼制了扼制了学术思想的学术思想的 自由发展。自由发展。 3 3)确立了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4 4)加强了加强了对思想、文化、教育的重视,对思想、文化、教育的重视, 推动了推动了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

12、 巩固: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巩固: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 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关键是(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关键是( ) A.A.它是封建社会最进步的思想它是封建社会最进步的思想 B.B.历代都有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大官历代都有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大官 C.C.它适应了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它适应了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D.D.它宣扬了仁政思想得到人民的拥护它宣扬了仁政思想得到人民的拥护 巩固:秦朝实行巩固:秦朝实行“ “焚书坑儒焚书坑儒” ” ,西汉实行,西汉实行“ “罢黜百家,独尊罢黜百家,独尊 儒术儒术” ”,二者的根本着眼点是,二者的根本着眼点是 ( ) A.A.压制知识分子压制知识分子

13、 B.B.区别对待古代文化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C.C.完善法律机制完善法律机制 D.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巩固:从战国巩固:从战国“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到西到西 汉汉“独尊儒术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的转变体现了( ) 中央集权的强化中央集权的强化 思想控制思想控制 的加强的加强 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 A. B. A. B. C. D.C. D. “ “焚书坑儒焚书坑儒” ”“ “罢黜百家罢黜百家” ” 不不 同同 点点 背景背景 儒学儒学 态度态度 手段手段 作用作用 相相 同同 点点 目的目的 实质实质 作用作用 秦刚刚统一

14、;秦统秦刚刚统一;秦统 治受到儒士攻击治受到儒士攻击 国力强盛但面临许多社国力强盛但面临许多社 会问题;董发展儒学,会问题;董发展儒学, 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 排斥、打击排斥、打击 尊尊 崇崇 简单粗暴简单粗暴倡导、劝勉、教化倡导、劝勉、教化 儒学发展低潮儒学发展低潮 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 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思想统一巩固以思想统一巩固 政治统一政治统一 文化专制,思想控制文化专制,思想控制 有利于国家有利于国家政治统一但钳制了人们的思想自由政治统一但钳制了人们的思想自由 三、太学的出现三、太学的出现 1 1、教育体制:、教育体

15、制: 1 1)中央:)中央: 2 2)地方:)地方: 创建太学(创建太学(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 才的官立学校才的官立学校 ) 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 初建地方教育系统初建地方教育系统) 2 2、影响:、影响: 1 1)对教育:)对教育: 2 2)对社会风气:)对社会风气: 3 3)对统治基础:)对统治基础: 4 4)对政坛:)对政坛: 使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国家培养政使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国家培养政 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 是儒学教育是儒学教育官官 方化和制度化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的标志。 带动民间带动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积极向学的风气, 有利于文化的传播。有利于文化的传播。 打破贵族官僚对官位的垄断打破贵族官僚对官位的垄断 ,扩大统治基础。,扩大统治基础。 5 5)对儒学:进一步推动了儒学的传)对儒学:进一步推动了儒学的传 播与发展。播与发展。 东汉太学生的东汉太学生的议政(清议)运动议政(清议)运动 ,迫使黑暗政治势力有所收敛,迫使黑暗政治势力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