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

上传人:ali****an 文档编号:118723663 上传时间:2019-12-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浅谈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浅谈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浅谈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浅谈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十七大报告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胡锦涛同志把这段话放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八个着力点之首,明确要求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既充分体现了走自主创新强国之路的决心,也是我国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一、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的提出及意义。创新,对于处于改革开放时代的中国人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30年来,我们的一切发展成就,无不与创新紧紧联系在一起。邓小平同志强调,要善于学习,更要善于创新。江泽民同志指出,创

2、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十分重视创新。年月,胡锦涛同志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思想;十七大报告重申,我们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意味着未来十二年,我们必须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和可持续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要超过。实现这一目标靠什么?归根到底还是靠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有力支持。据测算,如果我们继续保持的投资率,要如期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那么科技

3、进步贡献率必须由当前的提高到,不断向创新型国家行列迈进。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紧迫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较快,仅次于美、日、德,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但总体上依赖资金高投入、资源高消耗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每创造美元国内生产总值的能源消耗量是它们的倍,种主要产品的单位资源消耗量比国际平均水平高出。牺牲子孙后代的利益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这样的发展难以为继;牺牲稀缺而宝贵的资源环境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这样的代价过于高昂。因此,只有通过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发展从资源依赖型转向创新驱动型,才能实

4、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当今时代,科技竞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在发展上掌握主动。目前,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达,美国、日本仅为左右; 我国设备投资有以上要靠进口。由于不掌握核心技术,我们不得不将每部国产手机售价的、数控机床售价的拿出来向国外支付专利费。更何况,涉及国家安全和战略需求的核心技术,花再多的钱也是买不来的。要避免依赖于人、受制于人,提高竞争力,就必须把科学技术真正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总起来说,建设创新型国家,既反映了我们党对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和内在规

5、律的准确把握,也反映了对我国基本国情和战略需求的科学分析,是顺应时代要求、符合我国实际的战略思想,必须贯穿于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全过程。 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两个关键。落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一战略目标,工作千头万绪,我认为必须着力抓好两个关键。(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八次院士大会上胡锦涛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十七大报告指出“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1、要着力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创新,说到底就是对我们习以为常

6、的东西,或者一般认为是正确的东西的否定或突破。它需要我们打破常规,对自己进行否定,对权威的意见提出质疑。在这个意义上说,任何创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都需要巨大的勇气和魄力。因此,有没有一个鼓励创新的良好文化氛围,至关重要。 应该说,中华民族文化中有重视创新的一面。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曾在世界科学发展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但也要看到,由于我国长期处在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的禁锢对人们思想的影响是很深的,不是一下子就能消除的。俗话说的“枪打出头鸟”,就是其反映。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把敢于冒尖者视为“冒失”,把打破常规者看作“异类”,把富有个性者当成“不成熟”。我们的一些科研机构,硬件设施是世界一流的,科

7、研人员素质很优秀,待遇也比较高,但科研成果却不尽如人意,这与不利于创新的文化氛围有很大关系。 怎样改变这种状况?当前最重要的是在全社会大力倡导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风尚,努力营造生动、活跃、民主的创新氛围。一切妨碍自主创新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破除,一切束缚自主创新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自主创新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放手让一切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文化是“软”的,体制是“硬”的。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首先就是要着力通过制度机制的完善,保证各种创新活动的开展。为推进自主创新提供制度机制上的保障。其次要加强

8、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大力提高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保护、运用的能力。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体系,依法严厉打击和有效遏制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犯罪行为,为鼓励自主创新和维护权利人合法权益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此外,目前社会上存在的“国外的再贵也要用,国产的再好也不用”现象,是推进自主创新的一大障碍。对此,政府要带头,发挥示范作用,建立和完善向自主创新产品倾斜的政府采购制度,引导群众的消费心理和习惯。 2、大力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是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事业,离不开源源不断的高素质创新人才。人才资源是一种战略资源,围绕着科学技术知识、

9、创新型科技人才展开的争夺,越来越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全球化的人才争夺,要求我们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要深入推进科教兴国战略,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出发,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各种科技资源的作用,全面落实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发展方针;继续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加快教育结构调整,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要全面贯彻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在创新实践中识别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加强科技队伍建设,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努力形成一支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科技人才队伍,使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施展才干,充分发挥

10、人才在自主创新中的关键作用。 当前我们必须着重加强三个层次的创新型人才队伍的建设:一是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加快培养创新型的科技人才,特别是以中青年为主体的创新型人才,有资料表明,目前我国人才资源仅占人力资源总量的5.7%左右,高层次的人才仅占人才资源总量的5.5%左右,即便是在高层次人才资源中能够把握世界科学前沿,做出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的尖子人才也极为缺乏。二是加强党政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建设,推动涌现出更多敢于向世界领先企业叫板,把企业命运与国家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现代企业家,在世界市场上推出更多的中国品牌。三是加强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建设。有了这样一支规模可观、结构合理

11、的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就有了坚强的人才基础。 (二)让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当今世界,凡创新型国家,都拥有若干具有强大自主创新能力,拥有重要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跨国公司或企业集团,拥有一批具有自主核心技术和创新活力的中小企业。因此,着力提高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使我国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投入和行为的主体,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培育和造就一批具有强大自主创新能力,拥有重要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和著名品牌的跨国企业,以及一大批拥有创新活力的中小企业集群,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所在和关键之一。企业的最大特点是贴近市场

12、,了解市场的需要,尤其是能前瞻性地掌握市场发展所产生的潜在需求,使其研究开发的目标更具针对性,更能体现以市场为导向。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只有把握住新技术的制高点,才能在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这也是企业自身生存发展的现实需要,同时使企业能主动把研发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从中有效地收回创新成本。我国企业尚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总体上看,企业研发投入不足,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仍比较薄弱。大中型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0.7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只有0.56%,99%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只有万分之三的企业拥有核心知识产权。要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当前应着重解决以下两

13、个问题:1、理顺企业与大学和科研院所的关系。中央提出,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在我国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中,企业一直是创新的“配角”。大多数研发机构,集中在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新的科研成果也大多在那里产生,企业处于从属地位。这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理顺企业与大学和科研院所的关系,要作到企业和与大学和科研院所在创新中既要各有侧重又要做好衔接联合。当前,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比较低。在这种情况下,充分利用科研院所及高等院校的科研能力,实现产学研紧密结合,对于推动技术创新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我国的产学研结合的还不紧密。存在科研与生产“两层皮”的现象。在产学研

14、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中,大学和科研院所应该是知识创新的主体,以搞原始创新为主,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我们的大学和独立的科研院所却花了许多力气做应用研究,科研机构和大学与市场毕竟隔了一层,与市场联系不密切,对市场信息、社会需求不太了解,所以发明、创新的成果很难转化为物质产品和服务项目。我们的企业发展主要还是靠技术引进。这种情况表明,企业和大学、研究院所之间的联系是有的,但不是很紧密。一方面是科研院所轰轰烈烈地搞自主创新,另一方面是企业大张旗鼓地搞技术引进。 以企业为主体,意味着企业要成为技术创新的投资主体、研发主体和成果应用主体。强调企业的技术创新,并不是要削弱独立科研院所和大学的创新力量,但它

15、们创新的重点要转移到原始创新上来,在技术创新上则应该退出。企业与大学、研究所的关系不应是对手而应是伙伴。要推动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组成战略联盟,使科研更接近市场,更贴近企业需求,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 2、实施名牌战略,保护知识产权。要使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应该着力推进知识产权和著名品牌的战略。当今知识产权已经空前升值,它使创新的成果形成无形资产,使一个企业的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的优势。知识产权是一个法权,是国际公约建立的经济秩序,也是无形资产,知识产权是由法律形式固定的竞争优势,有强劲的技术,有著名的品牌,如果没有知识产权的保护,谁都可以复制,谁都可以利用,就谈不上有什么优势。

16、在知识产权方面我国企业还处在一种比较落后的状态。据统计,国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占大约万分之三,有99%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有60%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商标。所以给国际上的印象是,中国是制造大国。我国高端的医疗设备、半导体以及集成电路制造设备和光纤制造设备,基本上都是从国外进口的。很多重要的装备,制造产品的机器,也都是从国外进口的。今天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产品结构正在由低成本、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方面转变,在转变的过程当中,国外已经开始从知识产权领域对中国的产品出口进行围堵。中国一定要重视知识产权。“中国制造”一定要走向“中国创造”。我们的产品不能没有自主知识产权。我国企业要学会在今天国际市场这个复杂的环境当中,提高以知识产权进行博弈,以法律手段进行斗争的本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