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学测量和评价命题技术应用与策略方案

上传人:ap****ve 文档编号:118721853 上传时间:2019-12-23 格式:PPT 页数:111 大小:8.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教学测量和评价命题技术应用与策略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1页
高中教学测量和评价命题技术应用与策略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1页
高中教学测量和评价命题技术应用与策略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1页
高中教学测量和评价命题技术应用与策略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1页
高中教学测量和评价命题技术应用与策略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教学测量和评价命题技术应用与策略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教学测量和评价命题技术应用与策略方案(1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教学测量与评价高中教学测量与评价 命题技术及策略命题技术及策略 北京市高考、会考、中考评价研究组 成员 首都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院“考试评价 诊断技术培训与推广”项目组 副组长 张警鹏 l黄冈市高中教学质量检测与评价专题培训资料 1 交流提纲交流提纲 l一、对教学测量几个相关问题的 进一步认识 l二、考试命题规范与技术 l命题思想、试卷编制、试题命制、客观 题编制、主观题编制; l三、考试评价诊断技术 l评价思想理念、考试评价体系构建、评 价关注的问题及教学诊断。 2 一一、对教学测量、对教学测量几几个相关问个相关问 题的进一步认识题的进一步认识 l教学测量考试; l“测”测什么?用什

2、么测?为什么 能测? l“量”用什么来量?“量”的意义 何在? l关健词:考试、试题、分数 l关键点:可信(信度)、有效(效度) 3 1 1、进一步认识、进一步认识“考试考试” l教育考试,本质上是对与学生学科心理结构有关的某 些变量进行测量。 l教育考试的目标,是推测学生学科心理特质。 l心理结构不能被直接观察到,根据考生在考试中的表 现行为,来进行推测。 l拟定测量目标的行为标准,作为心理结构的外显变量 ,能被观察到,据此来推测。 l通过考试回答学生 “学科心理特质”的状态这 是考试最基本的功能。 l考什么、怎么考,受设置考试目的及用途的制约。 4 设置考试的依据何在?设置考试的依据何在?

3、 l人的心理特质是存在的 ; l心理特质的外显行为是可测的,能以量 化形式来表达 ; l通过外显行为,能预测相应的心理特质 ; l测量必然存在误差,是要加以控制; l测试方法或技术,既可用,又有局限; l测量和评价,应尽力做到公平、无偏 。 5 考试过程的实现与误差考试过程的实现与误差 l采用试题样本的组卷形式来进行考查,考查的内容 本身具有抽样的特点; l受到考试主体的制约(教育理念、课程思想、测量 知识、主观性等),考试具有系统误差; l考试客体将学科心智特质转化为显性的考试反应行 为,表现在每个试题的解答上,也会受到应试者多 方面因素的影响,可能具有随机误差; l阅卷判分的过程,也可能存

4、在误差; l卷面总分的综合性,也就模糊了学生在每个试题上 的反应差异。 6 两类性质的考试两类性质的考试 l考试分为常模参照测验和标准参照测验。 l常模参照测验:以综合总分在测试群体中 的分数位置来解释分数的意义。如高考等 选拔性考试。 l标准参照测验:主要考查学生的实际学业 水平相对于评价标准而言,其差异性表现 如何。如学业水平测试。 7 学校学校考试的教育价值考试的教育价值 透视学生的学习情况,诊断学习问题, 预测学生学习能力及学习特征; 引导学生正确进行自我评价,充分了解 自身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进步。 发现教学与学习的优势与不足,促进更 有效地发展; 探测教与学的倾向性,促进改进。 “

5、评价是为促进改进” 8 考试要有一定的考试要有一定的信度信度 l信度测验结果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l信度是反映考试结果受到随机误差影响程度 的指标,是评价考试质量的最基本的指标。 l根据经典测验理论,信度可以被解释为真分 数与实得分数之间的相关程度。理论上,用 真分数方差与实得分数方差的比值来表达。 l考试没有信度,效度也谈不到。 l考试实践中,分析与提供考试可靠性的证据 ,比单纯的一个信度指标更重要。 9 信度信度的证据的证据 l一般从考试的等值性、稳定性、可靠性等方 面去考察。 l考察考试,是否让考生的真实水平得到了展 现的机会。 l1、从分数分布方面来考察: l2、根据对学生真实情况的把握

6、,考察试题 难度分布是否符合学生的客观实际: l3、作适当的历史性对比,考察稳定性: 10 考试要有足够的考试要有足够的效度效度 l效度测量到它所欲测量特质的程度,或 指:测验能达到其目的的程度。 l美国教育研究协会、美国心理学会和美国国 家教育测量协会三家联合颁布的 教育与心 理测量标准(1999年版): l效度,是测验对构念进行测量的有效程度。 11 对效度的理解对效度的理解 教育与心理测量标准教育与心理测量标准 l“逻辑上,效度估计始于对测验分数如何解 释的清晰说明,以及一个关于分数解释与测 验应用之间关系的说明” 。 l(所谓测验解释,是关于测验所要测量的构 念或概念的解释) l关于测

7、验分数的特定解释所得到的支持程度 。 l这种支持来自累积的证据或理论。 l这种解释是测验应用的基础。 12 效度在实践中的表达效度在实践中的表达 l测验的内容与评量目标的一致性程度。 l考试想考什么,考试的结果在多大程度 上测量到了所希望测量的东西。 l考试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考试的目的。 l实践中,应用最普遍的是“内容效度” 双向细目表。 13 2 2、进一步认识、进一步认识“试题试题” l在考试中,试题是一个测量单元。 l试题具有刺激情境和对应答形式的规定 ,它的目的是要获得被试的应答,并以 此对考生的学科能力进行推测。 l用试题来检测考生学习该学科知识 所形成的心理特质(学科能力表现)。

8、14 l15 试题是测量考生学科能力差异的工具 n n 考试试题考试试题-是以问题化的形式、实现特是以问题化的形式、实现特 定的检测目的、要求考生在有限时间内完定的检测目的、要求考生在有限时间内完 成规定性指令的书面操作,并以量化形式成规定性指令的书面操作,并以量化形式 来描述来描述考生考生学科能力的载体。学科能力的载体。 n n 试题是实施教育测量各基本要素的综合体试题是实施教育测量各基本要素的综合体 现,它是一种量表。现,它是一种量表。 n n 难度难度和和区分度区分度两个指标两个指标,来描述试题的测来描述试题的测 试属性。试属性。 n n 难度难度 n n 区分区分度度 试题的显性要素与

9、隐性内涵试题的显性要素与隐性内涵 l试题的显性基本要素: l一是试题情境; l二是试题设问。 l试题的隐性内涵要求: l一是命题立意; l二是思维操作要求和书面表达操作要求; l三是试题的鉴别作用。 16 3 3、进一步认识、进一步认识“分数分数” l试题得分,本质上是对该试题所测量到学生 学科能力状态层次,给予的等级评定。 l真分数观察分数; l分数是“价值事实”。 l合计卷面总分的过程,既综合了考生各试题 反应水平的整体情况,又模糊了每个测试项 目测量到的差别状态。 l分数本身存在误差、具有相对性。 分数的利用分数的利用 l注意分数的局限性,不能绝对化。 l单纯的考试分数排队,是异化考试的

10、行为。 l通过更为丰富的考试数据呈现,才能探求考 试的真实情况,才能从中分析得到更有价值 教育信息。 l不能只从知识的维度来解释分数的意义,更 要从能力的角度解释分数的意义。 18 二、考试二、考试命题规范与技术命题规范与技术 l考试命题,需要考虑几个问题: l考试性质及考试标准; l考试内容改革及命题思想的深化; l命题蓝图及双向细目表; l试题难度分布结构及分数分布; l试题的编制; 19 (一)考试性质及考试标准(一)考试性质及考试标准 l分清是常模参照考试、还是标准参照考试。 l考试标准:课标、考试大纲、考 试说明; l存在的问题:课标、大纲、考试说明,一般 都比较详细公布了考试的知识

11、内容,但对学 生学业表现性行为标准,没有进行描述。 l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国家重点招标课题 :中小学生学科能力表现研究 l理解考试说明中对能力要求的分类及描 述,极其重要。 20 考试考试说明说明中的能力要求中的能力要求 l两种:知识内容(认知)要求;能力要求。 l语文:高考语文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 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 能力,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 l数学:对知识的要求由低到高分为了解、理 解、掌握三个层次; l能力要求是指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 、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 能力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理综:物理、化学、生物理综:物理、化学、生物

12、 l物理: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 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知 识内容要求:理解、应用。 l化学: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三个层 次。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1接受、吸收、 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2分析问题和解决( 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 3化学实验与探究 能力。 l生物: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信息 的能力、综合运用能力。识别和使用、理 解分析。 22 文综文综、英语英语 l文综:获取和解读信息; l 调动和运用知识; l 描述和阐释事物; l 论证和探究问题 ; l英语:语言知识、语言运用(听力、阅 读)、写作。 23 (二)考试(二)考试内容改革内容改革及及

13、 命题思想的命题思想的深化深化 l历史回顾,三个阶段: l(1) “3+X”高考改革 l1999年教育部颁布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 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意见,俗称 “3+X”高考改革。 l命题思想逐步由“知识立意”转向更加注重 “能力立意”。 l“命题范围遵循中学教学大纲”; l“不拘泥于教材”; 24 (2 2)新课程高考)新课程高考 l2008年教育部曾经发布教育部关于普 通高中新课程省份深化高校招生考试改 革的指导意见,指出: l“考试内容要实现与高中新课程内容的 衔接, l进一步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考生 实际, l注重对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25 教育

14、部林蕙青说说: l在考题设计上要坚持“三贴近”,即贴近时 代、贴近社会、贴近学生的生活。 l在考题立意上要注重素质与能力的运用,如 加强阅读理解的篇幅、多种文体写作的考察 ,减少深奥字词的解析等。 l在考题形式上也应更现代化,运用计算机手 段和测量学、统计学的方法为考试服务。 26 新课程高考的新课程高考的命题表现命题表现 l不回避社会热点问题;体现时代发 展脉搏;关注科学和人文结合这一 时代发展的思维特点。 l l 关注关注社会实践社会实践,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 l l 贴近贴近新课程教学新课程教学实际实际。 l l 注重注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考 查

15、查。 27 命题题思想受“提高提高质质量” 的指导导思想的影响 l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 出: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 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 l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 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 践能力。 l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 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28 (3 3)高考改革的顶层设计高考改革的顶层设计 20132013年,三中全会年,三中全会 l提出: l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 多元录取机制。 l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

16、分文理 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 考。 29 20142014年高考的首次实践年高考的首次实践 l三中全会指出高考改革的方向,引发深层次的 影响: l触发了中小学课程教学的敏感神经学科 的价值何在? l2014年高考,是三中全会“高考改革方案顶 层设计思想”指导下的首次高考实践。 l全国高考有十几套高考卷,反应强度各不相同 ,有的敏感,有的迟钝。 l反响最强烈的是北京卷:关注学科价值 30 20142014年高考内容改革新动向年高考内容改革新动向 l2014年考试内容改革的动向,对中学教学 具有极其重要的启发意义,将推进高考内容 改革向纵深发展。 l高考内容改革,是高考改革的重点。 l l 学科价值学科价值所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