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卓越学案高中同步导学案·语文——(人教版必修5)习题:第三单元 单元能力检测(三)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18721849 上传时间:2019-12-2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卓越学案高中同步导学案·语文——(人教版必修5)习题:第三单元 单元能力检测(三)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7年卓越学案高中同步导学案·语文——(人教版必修5)习题:第三单元 单元能力检测(三)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7年卓越学案高中同步导学案·语文——(人教版必修5)习题:第三单元 单元能力检测(三)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7年卓越学案高中同步导学案·语文——(人教版必修5)习题:第三单元 单元能力检测(三)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7年卓越学案高中同步导学案·语文——(人教版必修5)习题:第三单元 单元能力检测(三)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卓越学案高中同步导学案·语文——(人教版必修5)习题:第三单元 单元能力检测(三)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卓越学案高中同步导学案·语文——(人教版必修5)习题:第三单元 单元能力检测(三) word版含解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能力检测(三)(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一、(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在西方文论里恐怕还难以找到一个与它相当的概念和术语。人或以为“意境”一词创自王国维,其实不然。早在王国维提倡意境说之前,已经有人使用意境一词,并对诗歌的意境作过论述。研究意境固然不能抛开王国维的意境说,但也不可为它所困。意境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但是,所谓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的交融,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情景交融或意境相加。情景交融,这四个字本没有什么不好,也许因为用滥了,反给人以肤浅的感觉。我所说的“主观情意”,

2、不只是“情”,而是包括了思想、感情、志趣、个性等许多因素。所以我有时索性用“情志”这个提法。我所谓“物境”也不等于“景”,“景”只是“物境”的一种,这是常识,无需赘言。至于意境相加则是一种很肤浅的说法,任何一部辞典,也不会把“交融”解释为“相加”。意与境交融之后所生成的这个“意境”是一个新的生命,不明白这一点,就很难讨论关于意境的其他问题了。这里还有一个境和象的关系问题。首先应当承认境生于象,没有象就没有境。刘禹锡虽然说“境生于象外”,但也不否认这一点。细读其董氏武陵集纪全文,其中有一段话称赞董铤的诗:“心源为炉,笔端为炭,锻炼元本,雕砻群形,纠纷舛错,逐意奔走。”可见刘禹锡也十分重视象的摄取

3、与加工。可是,境生于象只说到了问题的一个方面,还有另一个方面就是境超乎象。由象生成的境,并不是一个个象的和,而是一种新的质。意境超出于具体的象之上,也就超越了具体的时间与空间,而有了更大的自由,更多的想象余地。由象到境,犹如从地面飞升到天空。人站在地上,被周围的东西包围着、壅塞着,所看到的是一些具体的景物。一旦翱翔于广袤的天空,就能看到超越于具体景物的一片气象。善于读诗和鉴赏诗的人都有类似的体验,读诗进入意境的时候,自己的心好像长上了翅膀,自由地飞翔于一个超越时空的无涯无涘的世界之中。所谓境超乎象,并不意味着意境的形成必须借助意象的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的确,英美意象派所讲的意象多指那些具有比

4、喻、象征、暗示作用的艺术形象,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松、菊、香草、美人,庶几近之。但中国一向对意象的理解却不限于此,那种具有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的意象也不很普遍。只要是熟悉中国诗歌的人都知道,意境的形成不一定要靠比喻、象征和暗示。诸如:“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以上这些最见意境的诗句都不是靠比喻、象征、暗示形成的,把英美意象派所讲的意象硬搬过来套在中国传统诗歌的意境上,总显得不那么合身。总之,境与象的关系全面而确切的表述应该是:境生于象而超乎象。意象是形成意境的材

5、料,意境是意象组合之后的升华。意象好比细微的水珠,意境则是飘浮于天上的云。云是由水珠聚集而成的,但水珠一旦凝聚为云,则有了云的千姿百态。那飘忽的、变幻的、色彩斑斓、千姿百态的云,它的魅力恰如诗的意境。这恐怕是每一个善于读诗,可以与之谈诗的人都会有的体验。(选自袁行霈境与象,有删节)1关于“意境”的理解,下面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gkstkgkstkgkstkA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王国维虽然并非最早提出意境说的人,但研究意境却不能抛开王国维的意境说。B诗歌的意境不是诗人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的简单组合,而是两者交融后所形成的、能让读者陶醉其中的新的想象世界。C意境并非简单的情景交融或意境

6、相加,而是指包括思想、感情、志趣、个性等因素在内的交相融合。D意与境交融之后所生成的“意境”拥有了新的生命,在西方文论里或许还难以找到一个与它相当的概念和术语。gkstk导学号69550194解析:选C。根据第二段内容可知,“思想、感情、志趣、个性”等因素只属于主观情意范畴,此处还应添加“物境”。2下面的表述中,简明正确地阐释了境与象的关系的一项是()A谈论境和象的关系,必须承认“境生于象”;而刘禹锡所说的“境生于象外”,是否认了“没有象就没有境”这个关系。B境不仅生于象,而且超乎象;境自象中生成,却非一个个象的总和,它超乎具体的象之上,拥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间和自由。C由象到境,犹如从地面飞升到

7、天空。没有大地就没有飞升的起点,但不飞离地面也不能进入意境。D意象是形成意境的材料,意境是意象组合之后的升华,同时意境的形成离不开具有比喻、象征和暗示作用的艺术形象。gkstk导学号69550195解析:选B。A.根据第三段“刘禹锡虽然说境生于象外,但也不否认这一点”可知,刘禹锡并没有否认“没有象就没有境”;C.采用比喻的方式进行阐述,不符合题干要求;D.根据第五段内容可知,意境的形成不一定要靠比喻、象征和暗示作用。3下列说法,与文章内容不相符合的一项是()A大凡善于读诗的人都会有这样的体验:诗歌的意境恰如广袤无垠的世界,进入其间,读者的心就如长了翅膀自由翱翔。B作者认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

8、圆”等最见意境的诗句都不是靠比喻、象征、暗示形成的,可见意境的形成无需借助特殊的艺术手法。C生硬地搬用英美意象派的“意象”理论来解释和欣赏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显然并不完全符合中国古典诗歌的实际。D文中用“水珠凝聚为云,形成云的千姿百态”这一比喻形象地说明了“意象”与“意境”之间的关系。gkstk导学号69550196解析:选B。“意境的形成无需借助特殊的艺术手法”这一结论错误。二、(36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姚希得,字逢原,嘉定十六年进士。授小溪主簿,待次gkstk注三年,朝夕讨论六经、诸子百家之言。调盘石令。会蜀有兵难,军需调度不扰而集,更调嘉定府司理参军。改知蒲

9、江县。巨室挟势邑号难治希得绥强扶弱声闻著闻同知枢密院事游似以希得名闻召审察迁行在都进奏院通判太平州改福州,徒步至候官,吏不知为通判也。李韶以病告,十上疏欲去。希得言:“韶有德望,虽以病告,曷若留奉内祠,侍经幄,亦足为朝廷重。”又言:“财用困竭,民生憔悴,移此不急之费,以实军储,以厚民生,敬天莫大于此,岂在崇大宫宇,庄严设像哉!”又条救钱楮三策,请置惠民局,帝皆以为可行。入对,言君子小人邪正之辩,且曰:“君子犯颜敢谏,拂陛下之意,退甘家食,此乃为国计,非为身计也。小人自植朋党,挤排正人,甘言佞语,一切顺陛下之意,遂取陛下官爵,此乃为身计,非为国计也。”景定五年,召为兵部尚书兼侍读。乃言用人才、修

10、政事、治兵甲、惜财用四事。拜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兼太子宾客。会星变,上疏引咎,乞解机务。兼权参知政事。度宗即位,授同知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寻授参知政事。以言罢,授资政殿学士、提举洞霄宫。起知潭州、湖南安抚使,以疾甚,辞,乃仍旧职奉祠。请致仕,诏不许,力请,以资政殿大学士、金紫光禄大夫,依旧潼川郡公致仕。咸淳五年,卒。遗表闻,帝辍朝,赠少保。希得好引善类,不要虚誉,盖有诵荐于上而其人莫之知者。蜀之亲族娴旧相依者数十家,希得廪之终身,昏丧悉损己力,晚年计口授田,各有差。(节选自宋史姚希得传,有删改)【注】待次:旧时官吏授职后,依次按照资历补缺,也泛指候补者。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

11、确的一项是()(3分)A巨室挟势邑号/ 难治希得/ 绥强扶弱/ 声闻著闻/ 同知枢密院事游似以希得名闻/ 召审察/ 迁行在都进奏院/ 通判太平州/ 改福州B巨室挟势/ 邑号难治/ 希得绥强扶弱/ 声闻著闻/ 同知枢密院事游似以希得名/ 闻召审察/ 迁行在都进奏院通判/ 太平州改福州C巨室挟势/ 邑号难治/ 希得绥强扶弱/ 声闻著闻/ 同知枢密院事游似以希得名闻/ 召审察/ 迁行在都进奏院/ 通判太平州/ 改福州D巨室挟势邑/ 号难治/ 希得绥强扶弱/ 声闻著闻/ 同知枢密院事游似以希得名闻/ 召审察/ 迁行在都进奏院通判/ 太平州改福州 gkstk导学号69550197答案:C5下列对文中加点

12、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六经,是诗书礼易论语春秋的合称。“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的就是“六经”。B参知政事,宋代的一个常设官职,相当于副宰相,设置这一官职的根本目的是削弱相权,加强皇权。C枢密院,官署名称,长官称枢密使,在宋代,枢密院主要管理军事机密及边防等事,与中书省合称“二府”。D致仕,指古代官员交还官职,即退休。张衡传中的“乞骸骨”也是这个意思。gkstk导学号69550198解析:选A。“六经”应该是诗书礼易乐春秋的合称。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姚希得勤奋刻苦,文武双全。姚希得进士及第,待次期间精研诸子百家学说等

13、;蜀地遭兵难时,他负责军需调度,后来调任嘉定府司理参军。B姚希得爱才惜人,知人善任。李韶因病上书请求辞官,姚希得认为李韶有德行和声望,虽然因病辞官,应把他留在朝廷。C姚希得深得皇上信任。姚希得条陈救钱楮三策,请置惠民局,提出用人、修政、治军、惜财四事,皇上都认为可以付诸实施。D姚希得关注民生,善待亲属。姚希得认为民众生活困苦,应移用不急需的费用,以贴补民众的生活;蜀地的亲戚族人依靠他生活的有几十家。gkstk导学号69550199解析:选C。根据原文可知,“皇上都认为可以付诸实施”的是“救钱楮三策”和“置惠民局”,其他的是否如此文中并未提到。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

14、君子犯颜敢谏,拂陛下之意,退甘家食,此乃为国计,非为身计也。译文:_(2)希得好引善类,不要虚誉,盖有诵荐于上而其人莫之知者。译文:_gkstk导学号69550200答案:(1)君子触怒皇上敢于直谏,违背陛下的意愿,被免官后甘愿自谋生计,这是替国家打算,而不是替自己打算啊。(2)姚希得喜好引荐有才德的人,不求取虚荣美名,大概有被姚希得称赞推荐给朝廷为官而自己还不知道的。参考译文:姚希得,字逢原,嘉定十六年考中进士。被授予小溪县主簿一职,在候补的三年中,每天从早到晚研究评论六经、诸子百家的学说。调任盘石县令。恰逢蜀地有战乱,军需调度没有引起骚乱就已调集完毕,又调任嘉定府司理参军。改任蒲江县知县。当地豪绅大户倚仗势力,这个县号称难治理。姚希得安抚豪强扶助弱者,名声很大。同知枢密院事游似将姚希得的名字上报,皇上召见审察,姚希得升迁到皇上所在都市的进奏院,担任太平州通判,又改任福州通判,他徒步走到福州治邑候官,当地官吏都不知道他是通判。李韶向朝廷报告说自己患了病,十次上书想离职归乡。姚希得说:“李韶有德行和声望,虽然因病辞官,何不把他留下做京城宫观使,侍奉讲席,也足以成为朝廷的依靠。”又说:“朝廷财政匮乏枯竭,民众生活困苦,挪用不急需的费用,来充实军需储备,使民众的生活富足,敬畏上天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了,哪里在于把宫室建得很高大,把佛像塑得很庄严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