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连接与细胞粘连的基础

上传人:ap****ve 文档编号:118714097 上传时间:2019-12-23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5.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细胞连接与细胞粘连的基础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细胞连接与细胞粘连的基础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细胞连接与细胞粘连的基础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细胞连接与细胞粘连的基础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细胞连接与细胞粘连的基础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细胞连接与细胞粘连的基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胞连接与细胞粘连的基础(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章 细胞连接与细 胞黏附 基础医学院 细胞生物学教研室 林骏 v细胞(cell) v组织(tissue) v器官(organ) v系统(system) 细胞黏附、细胞连接 第一节 细胞黏附 Cell adhesion 内容 v细胞黏附的概念及分型; v黏附分子的类型、结构特点、所介导的黏附 类型及功能。 v1. 概念 细胞黏附(Cell adhesion)是通过细胞表面特定的细胞黏 附分子介导的细胞与细胞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的彼此黏 着。 细胞黏附分子(Cell adhesion molecules, CAM),广泛存 在于细胞膜上的一类穿膜糖蛋白,以受体-配体结合的形式 介导细胞与细胞

2、之间,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相互黏附。 胞外区:N端,带糖链 ,与配体识别 穿膜区:单次穿膜 胞质区:C端,与质膜下的细胞 骨架成分或胞内信号分子相连 。 2.黏附分子的结构特点 单次穿膜糖蛋白,N端在胞外,C端在胞内。 多数黏附分子 需要结合2价阳 离子才能起作 用 3.黏附分子介导黏附的方式 4.黏附分子的主要类型 选择素 整联蛋白 钙黏蛋白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4.1 钙黏蛋白/钙粘素(Cadherin) 结构特点:单次穿膜糖蛋白 ,胞外段有Ca2+结合区,以 同源二聚体形式存在。 主要成员:50多种,呈组织 特异性分布,例如:E- Cadherin表达于上皮细胞, N-Cadherin表达

3、于神经细 胞等。 作用特点:依赖于Ca2+,介 导同亲型细胞黏附。 v钙黏蛋白的功能: (1)介导细胞与细胞之间的同亲型黏附; (2)影响细胞分化、组织器官发育及形成; (3)参与构成细胞连接。 v钙黏蛋白与疾病 上皮细胞表达缺失E-钙黏蛋白,导致细胞发生上皮- 间质转化(EMT),细胞迁移能力增加。EMT与癌 前病变、癌细胞转移及器官纤维化病变密不可分。 4.2 选择素 (Selectin) 依赖于Ca2+的异亲型细胞粘附分子 (1)家族成员及结构特点: 单次穿膜糖蛋白,胞外 段(N末端)的凝集素 结构域识别特异糖基。 家族成员有3种,分布 具有组织特异性,并以 此命名,例如: P-Sele

4、ctin(血小板), E-Selectin(内皮细胞) , L-Selectin(白细胞) (2)选择素的功能: 参与白细胞、血小板与血管内皮细胞之间的识别 与黏附(弱黏附),帮助白细胞从血液进入炎症部位 。 4.3 免疫球蛋白超 家族 (Immunoglobin- superfamily,Ig-SF) v结构特点:胞外段含免疫球蛋白(Ig)样结构域,即二硫 键维系的两组反向平行的折叠。 v作用特点:不依赖Ca2,介导同亲型或异亲型粘附。 v主要成员: N-CAM 神经细胞(同亲型) PE-CAM 血小板与血管内皮细胞(同亲型/异亲型) I-CAM 细胞间粘附分子,主要在免疫系统发挥作用(异亲

5、型) V-CAM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通过与整联蛋白结合,使白细胞黏 附于血管内皮(异亲型) 4.4 整联蛋白/整合素 (intergrin) 结构特点:由、亚单位经 非共价键形成的异源二聚体。 、亚单位分别为单次穿膜 蛋白,其胞外区识别具有RGD 三肽序列的细胞外基质蛋白, 胞内区则与细胞骨架成分结合 。 作用特点:依赖Ca2、Mg2+, 介导异亲型黏附。 整联蛋白结构示意图 整联蛋白作用示意图 整联蛋白的、亚基分别有若干种亚型,它们相互 组合成不同的整联蛋白,识别不同的配体,如下表: 整联蛋白的功能: 1.介导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的粘附(1亚基)(异亲型 ) 2.介导细胞间黏附: 白细胞(2

6、亚基)血管内皮细胞(异亲型) 血小板(3亚基)纤维蛋白原血小板( 3亚基) (连接分子依赖型) 3.参与细胞信号转导。 v整联蛋白与医学 根据整联蛋白胞外段识别RGD三肽序列的原理,研制出人 工RGD合成肽用以阻断整联蛋白与纤维蛋白原结合,从而实 现抗血小板凝集,预防血栓形成。 同亲型 异亲型 同亲型/异亲型 异亲型 异亲型 小结:细胞黏附 1.什么是细胞黏附? 2.细胞黏附分子的分类、作用方式和主要功能。 第二节 细胞连接 Cell Junctions 内容 v细胞连接的概念; v细胞连接的类型; v每种类型的结构特点、分布及功能; v(一)概念 在组织细胞之间按一定排列方式,在相邻细胞膜表

7、面,由细 胞膜局部区域特化形成的连接装置,其作用是加强细胞间的 机械联系,维持组织结构的完整性与协调性。 v(二)细胞连接的类型 细胞1 细胞2 紧密连接 封闭索 1.封闭连接(Occluding junction) 封闭相邻细胞之间的间隙,又称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 。主要见于腺上皮及管腔被覆上皮细胞的顶端侧面,呈带状 环绕细胞。 紧密连接的结构特点:由相邻细胞膜上成串排列的穿膜 蛋白相互结合形成封闭索(sealing strand),封闭相 邻细胞之间的空隙。 v功能: 1.连接上皮细胞; 2.封闭细胞间隙,防止物质无选择地通过,维持内环 境稳定; v功能: 3.形成膜蛋

8、白扩散屏 障,维持上皮细胞 的极性。 v结构特点:由相邻细胞膜上的穿膜蛋白(occludin ,claudin 等)形成封闭索 v分布:围成管腔的上皮细胞之间(靠近管腔端) v功能: 1.连接细胞; 2.封闭细胞间隙,防止物质无选择地通过; 3.形成膜蛋白扩散屏障,维持上皮细胞的极性。 小结: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 2.锚定连接(anchoring junction) 细胞骨架纤维 胞内锚定蛋白 穿膜黏附蛋白 v概念:相邻细胞之间 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 之间,有细胞骨架纤 维参与的细胞连接, 作用为抵抗机械张力 。 v分布:广泛存在,特 别是需承受机械力的 组织。 v构成: 细

9、胞骨架胞内锚定蛋白穿膜黏附 蛋白(黏附分子) v分类: 细胞骨架 类型 分布 肌动蛋白纤维 (微丝) 中间纤维 黏着连接桥粒连接 细胞之间黏着带桥粒 细胞与细胞外 基质之间 黏着斑半桥粒 (1)黏着带(Adhesion junction) 由微丝参与的细胞与细胞之间的锚定连接 分布:上皮细胞、心肌细胞等顶端的侧面,紧密连接的下方。 电镜显示,黏着带处细胞间隙约15-20nm。 黏着带的构成: 穿膜黏附蛋白:钙黏蛋白 胞内锚定蛋白:、联蛋白 ,黏着斑蛋白,斑珠蛋白,-辅肌 动蛋白 骨架纤维:微丝 分布:上皮细胞 基底部,肌细胞 与肌腱连接处。 功能:使细胞牢 固附着 穿膜黏附蛋白为 整联蛋白。

10、(2)粘着斑(adhesion plaque) 由微丝参与的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的锚定连接。 整联蛋白( 整合素) 细胞外基质胞质 胞膜 (3)桥粒(Desmosome) 由中间纤维参与的细胞间锚定连接。 v结构特点:穿膜黏附蛋白是钙粘蛋白;连接的细胞骨架是 中间纤维;胞内锚定蛋白在细胞膜下形成桥粒斑(胞质斑) ;细胞间隙大于30nm。 分布: 皮肤、心肌、消化道、膀胱、子宫颈等承受机械力的 上皮细胞之间,位于黏着带下方(因此又将黏着带称 为中间连接) v功能: 抗机械张力 细胞细胞外基质 (4)半桥粒(hemidesmosome) 由中间纤维参与的上皮细胞与基底膜之间的锚定连接。 v半桥粒的

11、结构特点: 跨膜黏附蛋白是整联蛋白; 由中间纤维参与; 胞内锚定蛋白形成致密胞质斑; v分布: 上皮细胞与基底膜之间 v功能: 抗机械张力, 防止上皮与下方组织脱离。 v桥粒连接与疾病 大泡性类天疱疮(bullous pemphigoid):由抗半桥粒 蛋白的自身抗体所导致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大泡性表皮松懈症(epidermolysis bullosa):由层黏 连蛋白和整联蛋白6或4基因突变所引起。 v结构特点:细胞骨架-胞内锚定蛋白-跨膜黏 附蛋白 v分类:黏着带、黏着斑、桥粒、半桥粒 v分布:承受机械张力的上皮组织细胞 v功能:抵抗机械张力 小结:锚定连接(Anchoring jun

12、ction) 3.通讯连接 (Communication junction) v实现细胞间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通讯联系 间隙连接 化学突触 (生理学) 结构:由相邻细胞膜上的连接 子对接构成亲水性通道。 连接子 间隙连接(gap junction) 连接子由6个 连接蛋白组成 电耦联(带电离子) 间隙连接 代谢耦联(分子量1kD的水溶性分子,如氨基酸、 单糖、维生素、cAMP、钙离子等) v类型 v功能: 通过代谢分子或带电离子在细胞间的快速分配,协调 相同组织细胞间的功能活动,例如:肝细胞对胰高血 糖素的应答;心肌细胞、消化道平滑肌细胞的同步收 缩、舒张。 v分布: 代谢偶联:胚胎发育早期的细

13、胞、肝细胞 电偶联:心肌细胞、消化道平滑肌细胞、神经细胞等 。 小结:细胞连接 封闭连接 锚定连接 通讯连接 紧密连接 黏着连接 桥粒连接 间隙连接 化学突触 黏合带黏着斑 桥粒半桥粒 功能分类 细胞-细胞细胞-细胞外基质 结构分类 黏着带 黏着斑 桥粒 半桥粒 v复习题: 1.以下哪些黏附分子参与构成细胞连接? A.钙黏蛋白 B.选择素 C.免疫球蛋白 D.整合蛋白 2.以下哪种细胞骨架与细胞连接无关? A.微管 B.微丝 C.中间纤维 D.肌动蛋白丝 3.构成桥粒连接的细胞骨架是_。 4. 间隙连接可分为_和_两种,其中_主要分布于可兴奋 细胞。 5. 从小肠上皮细胞的顶端到基底部分布的细

14、胞连接依次是_、_、 _和_。 6.位于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的细胞连接有_和_。 第十一章 细胞外基质 Extracellular Matrix (ECM) v概念:分布于细胞外空间,由细胞分泌的蛋白质和多糖构成 的高度水合性纤维网络凝胶结构。 vECM来源:成纤维细胞(为主) 特化组织细胞,如软骨细胞、成骨细胞等。 vECM功能:对细胞起支持、连接、保护、营养作用; 与细胞各种生命活动有关; 与组织细胞病理过程有关; (创伤修复、纤维化、细胞恶变侵润转移) ECM含量少:上皮组织、肌组织、脑 组织、脊髓、肝等 ECM含量多:结缔组织,如皮下组织 、软骨、肌腱等。 平滑肌 vECM特点:含量与

15、质地因组织种类不同而差异巨大。 上皮组织 软骨 含量差异: 质地差异: 角膜ECM:透明柔软 肌腱、韧带:坚韧如绳索 vECM的成分: (填充物 ) (框架结构 ) 糖胺聚糖 一、糖胺聚糖和蛋白聚糖 (一)糖胺聚糖(氨基聚糖) 1、结构:由重复二糖单位(氨基己糖和糖醛酸 )构成的直链多糖。 氨基己糖 糖醛 酸 2、种类: 透明质酸; (分子量最大、含量最多 ) 硫酸软骨素; 硫酸皮肤素; 硫酸已酰肝素; 肝素; 硫酸角质素 v透明质酸的特点: 1.携带大量负电荷,相互排斥使分子膨胀, 赋予组织良好的弹性与抗压性; 2.含有大量亲水基团,可结合大量水分子, 形成凝胶样基质。 结构: 糖胺聚糖+蛋白质 蛋白聚糖单体 蛋白聚糖多聚体 共价结合 非共价结合 蛋白聚糖多聚体 蛋白聚糖单体 连接蛋白 透明质酸 特点:多态性大分子 (二)蛋白聚糖 核心蛋白 糖胺聚糖 共价结合 v糖胺聚糖与蛋白聚糖的作用: 赋予组织弹性和抗压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