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囊虫病

上传人:命****币 文档编号:118703874 上传时间:2019-12-23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8.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经囊虫病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神经囊虫病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神经囊虫病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神经囊虫病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神经囊虫病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神经囊虫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经囊虫病(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神经囊虫病 Neurocysticercosis(NCC) 流行病学 2 我国主要流行于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 3 生 活 史 4 Life 终宿主 中间宿主 5 6 寄生部位 六钩蚴血、淋巴循环体内各组织囊尾蚴 脑、肌肉、皮下组织、眼等常见 可存活3-10年 7 8 human 9 10 囊壁上有头节,囊内有少量清亮液体及囊尾蚴 包裹的纤维包膜共4层(由内向外): 坏死物质巨噬细胞层胶质纤维层炎细胞层神经胶质细胞层 PAS染色显示:脑实质炎性反应,角质细胞包绕炎性囊包; 囊包内有一个猪肉绦虫的囊尾蚴:头节(S),充满液体的囊腔(B) 11 神经系统囊虫活检标本 N Engl J Med 200

2、7, october 18: 357;16 12 显微照相示两个已死亡的半透明囊包,内层为嗜酸性物质,外层覆以清亮的液体和慢性炎 性细胞,即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可以清晰地看到继发于炎性反应的脑膜肥厚增生 (HE染色,600) 发病机制 存活的囊尾蚴引起较轻的脑组织反应 濒临死亡的释放大量抗原物质机体免疫反应 临床表现取决于寄生部位及局部脑组织反应 皮质癫痫发作 脑室脑积水、高颅压 脑实质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 脊髓压迫性脊髓病 数量多弥漫性脑损害 13 临床表现 复杂多样,病程较长,波动起伏,可缓可急 分型: 根据囊虫寄生部位分为: 1、脑实质型 癫痫型:最常见,见于50-70%的患者,可发

3、生于各个发展阶段 精神障碍型:记忆力减退、智能障碍、妄想和幻觉、晚期痴呆 脑瘤型:类似颅内肿瘤的占位效应、颅内高压及局灶性损害 2、脑膜炎型 亚急性起病,可反复发作,脑膜刺激征,脑脊液炎性反应 侵犯颅底可引起颅神经麻痹或交通性脑积水、willis环动脉梗死 14 3、脑室型:包括侧脑室、导水管、第三脑室、第四脑室 附壁脑室变形csf循环受阻梗阻性脑积水 悬浮活瓣效应颅内压急剧升高 Bruns征:脑室囊虫患者在突然改变头位时出现头痛、眩晕、恶心呕 吐,甚至意识障碍和呼吸循环功能紊乱 4、高颅压型:病变部位不明,约占40-60%。进行性加重,眼底视乳头 水肿和继发视神经萎缩 5、卒中型:发生率2-

4、12%,最常见腔梗,也可为大面积梗死。 6、脊髓型:少见 7、混合型 15 根据临床特点和严重程度分型: 癫痫型 高颅压型 癫痫合并高颅压型 精神障碍型 癫痫合并高颅压及精神障碍型 脑炎脑膜炎型 神经衰弱型 16 辅助检查 血常规:嗜酸粒细胞增多 便常规:肠绦虫者可检出虫卵或妊娠节片 腰 穿:压力常升高,白细胞增多,淋巴细胞为主,蛋白轻/中 度升高,糖低,氯化物正常或偏低。 免疫学检查: 血、脑脊液囊虫酶标检测 脑电图:缺乏特异性,与临床轻重无关。 17 免疫学检查 抗体检查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间接血凝试验(IHA) 免疫荧光抗体试验(IFA) 乳胶凝集试验(LA) 免疫酶染色试

5、验(IEST) 酶标记抗原对流免疫电泳(ELACIE) 生物素-亲和素系统(BAB) 阳性率均在80%以上,特异性90%以上 18 血 ? 脑脊液 流行地区正常人中阳性率高达30% 仅肌肉中囊虫寄生者也为阳性 与其他寄生虫感染有交叉反应 一些影像学证实感染者却为阴性 抗原检查 囊虫循环抗原(CAg) 虫体的分泌物或代谢物,检出时机早,随虫体死亡 逐渐消失,可作为诊断和疗效评价指标。 19 影像学检查 CT 较高的诊断价值 从活动期到死亡、钙化各个发展阶段均有发现 可发现脑水肿和脑积水 MRI 头节显示清晰,呈等T1等T2信号 对脑室型、脑膜炎型、脊髓型显示病灶较CT清晰 对钙化病灶显示不如CT

6、 20 磁共振分期 活动期 退变死亡期 钙化期 混合型期 21 小囊状长Tl长T2信号灶,边缘清晰,囊周无水肿,有 时可见囊壁或头节,呈等或略长T1、他信号改变 囊状病灶扩大,早期仍可见头节,囊泡周围不同程度 长T1长T2水肿带,增强可见环形强化;后期表现复杂 多样,水肿可缩小或消失,囊壁厚,头节消失,增强 时为厚壁环形强化或结节状强化,易与周围水肿区分 虫体死亡后发生钙化,脑内单发或多发斑点状低信号 ,灶周无水肿 上述各期中两期以上混合存在者,表现更为复杂多样 活动期 22 退变死 亡早期 退变 死亡期 钙化期 Garcia HH, et al. A trial of antiparasit

7、ic treatment to reduce the rate of seizures due to cerebral cysticercosis. N Engl J Med. 2004,15;350(3):249-58. FLAIR有利于发现头节;冠状位和矢状位增强有利于发现病灶 23 Lucato L.T et al. The Role of Conventional MR Imaging Sequences in the Evaluation of Neurocysticercosis: Impact on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Scolex and Lesio

8、n Burden. AJNR Am J Neuroradiol 2007,28:1501 04 FLAIR有利于发现头节 24 轴位T1加权相(A)、轴位T2加权相(B)、轴位FLAIR相(C)、增强的轴位T1 加权相 (D)显示只有FLAIR相可以显示头节(箭头C) 病理与影像分期 25 Vesicular Stage Colloidal Stage Granular Stage Calcified Stage 囊泡期 胶样期 颗粒期 钙化期 26 1. 活性囊虫 2 .囊包周围组强化 囊虫病的自然史 Garca HH, Evans CA, Nash TE, et al. Current c

9、onsensus guidelines for treatment of neurocysticercosis. Clin Microbiol Rev. 2002 Oct;15(4):747-56 3. 病灶强化4. 钙化 27 5. 巨大囊包6. 囊虫性脑炎 28 7 蛛网膜下腔基底部囊虫8. 四脑室室管膜炎 29 诊 断 全国囊虫病防治研讨会 具有脑部症状和体征,如癫痫、高颅压、精神障碍等,并排除其他病因 脑脊液压力、细胞数一项增高,或兼有蛋白增高,或查到嗜酸粒细胞 脑脊液或血免疫学检查阳性 头CT或MRI有典型囊虫改变 30 具备以上2条以上者可诊断 修正的神经系统囊虫病诊断标准 31D

10、el Brutto OH, Wadia NH, Dumas M, et al. Proposal of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human cysticercosis and neurocysticercosis. J Neurol Sci 1996;142:2. 分类标准标准 绝对标准1.脑或脊髓病灶活检,组织学检查显示寄生虫; 2.CT 或MRI检查发现囊性病灶内有头节; 3. 通过眼底镜检查直接发现视网膜下存在寄生虫; 主要标准1.神经影像学检查高度提示神经系统囊虫病; 2. 酶联免疫电转印法(EITB)示血清抗囊虫抗体阳性; 3. 应用阿苯达唑或吡喹酮治疗后颅内

11、囊性病灶消退; 4. 小的单一强化病灶自发消退; 次要标准1.病灶符合神经系统囊虫病影像学的特点; 2.临床表现提示神经系统囊虫病; 3.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提示脑脊液抗囊虫抗体或囊虫抗原阳性; 4.存在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囊虫病灶; 流行病学1.有家属猪肉绦虫感染感染的证据; 2.病人来自囊虫疫区或生活于囊虫疫区; 3. 经常到疫区旅行; CT 或MRI发现囊性病灶,但无头节、强化或典型的脑实质内钙化灶 根据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建议,采用纯化的猪肉绦虫提取物进行酶联 免疫电转印法(EITB)检查; 有癫痫症状、神经系统查体无阳性体征且无活动性系统性疾病的患者 存在孤立的环形强化病灶,直

12、径小于20mm; CT或MRI发现脑积水或柔脑膜异常强化,脊髓造影显示椎管内多灶性 对比剂充盈缺损; 癫痫、局灶性神经体征、颅内压增高和痴呆; 组织学证实的皮下或肌肉的囊虫,X线平片显示“雪茄烟状”的软组织 钙化灶,或直接在眼睛前房看都囊虫; 32 修正的神经系统囊虫病诊断分级 33 Del Brutto OH, Wadia NH, Dumas M, et al. Proposal of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human cysticercosis and neurocysticercosis. J Neurol Sci 1996;142:2. 诊断标准 确定的1.满

13、足1条绝对标准 ; 2. 满足2条主要标准+1条此次要标准+1条流行病学标准; 可能的1.满足1条主要标准+2条次要标准; 2. 满足1条主要标准+1条次要标准+1条流行病学标准; 3.满足3条次要标准+1条流行病学标准; 34 慎重诊断1. 老年患者; 2. HIV感染患者; 3. 既往有肺结核和恶性肿瘤的患者; 4. 神经系统查体提示存在广泛病变的患者; 神经系统囊虫病驱虫治疗指南 35 类型严重程度建议 实质性神经系统囊虫病 活动性的(活性包囊) 轻度(1到5个包囊) (a)驱虫治疗, 联合甾体类药物; (b)驱虫治疗;仅在出现治疗相关的副反应时应用甾体类药物; (c)不进行驱虫治疗;影

14、像学随访观察 中度 (多余5个包囊)一致建议:驱虫治疗联合甾体类药物; 重度(多于100个包囊)(a) 驱虫治疗联合大剂量甾体类药物; (b) 长期激素治疗;不驱虫;影像学随访; 强化病灶 (退变的囊包) 轻到中度(a) 不驱虫;影像学随访; (b)驱虫治疗联合甾体类药物; (c) 驱虫治疗;仅当出现副作用时应用甾体类药物; 重度 (囊虫性脑炎)一致建议: 不驱虫治疗;大剂量甾体类药物联合渗透性利尿药; 钙化的囊尾蚴 任何数目一致建议:不驱虫治疗; Garca HH, Evans CA, Nash TE, et al. Current consensus guidelines for trea

15、tment of neurocysticercosis. Clin Microbiol Rev. 2002 Oct;15(4):747-56. 36 神经系统囊虫病驱虫治疗指南 类型严重程度建议 脑实质以外的神经系统囊 虫病 脑室型囊虫病一致建议:如果可以,行神经内窥镜摘除;若不能,则: (a)脑脊液引流,然后给予驱虫联合甾体类药物治疗; (b)开放性手术(主要针对脑室囊包) 蛛网膜下腔的囊包,包括 巨大型囊包、葡萄状囊包 及慢性脑膜炎 一致意见:驱虫联合甾体类药物治疗,若有脑积水行脑室分流术; 脑积水且影像学未见囊包一致意见:脑室分流术;不驱虫; 脊髓囊虫(髓内或髓外) 一致意见:手术治疗为主;非对照性研究报道阿苯达唑联合甾体类药物治疗有效; 眼睛囊虫 一致意见:手术切除囊包; 治疗前 囊包的活性 虫体寄生部位与数目 宿主的炎症反应程度 治疗方法 驱虫治疗 对症治疗 手术治疗 37 巨大蛛网膜下腔囊包 治疗前 阿苯达唑1个疗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